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白登山脱困:陈平献计

刘邦进军匈奴,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汉军将士饥寒交迫,也不见援军前来参战,面对种种困难,汉军将士也没放弃,选择与匈奴血战到底。

冒顿攻不破汉军阵地,刘邦也不能杀出重围。

汉匈战事陷入新的局面:僵持。

这种局面,无论是冒顿,还是刘邦,都是双方不想看到的。

汉军将士要面对的困难,也是匈奴骑兵要面对的困难。汉军缺粮,匈奴也缺粮。但,匈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宝马良驹的粮食。

匈奴有备而来,有个优势,有保暖的衣服。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信息:汉军抵抗能力。

面对匈奴重兵围困,刘邦是如何脱困?

太史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有两个主角,两个配角。

主角:刘邦和冒顿。

配角:陈平和阏氏。

刘邦的人生总是充满开挂,每次有困难,总会有人站出来替他解决困难。

这一次,也不例外。

白登山之围,陈平站了出来,献上一个计策。

可惜,这个计策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也没人知道。

《陈平世家》,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祖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退开。高祖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后人有几种观点:

1.陈平计策,让大汉蒙羞。丑事,不能提,提不得。

比如颜师古认为其事丑恶,故不传。

比如郑氏语,以计鄙陋,故秘不传。

还有,胡三省认为谓秘计者,以其失中国之体,故秘而不传。

2.的确不知道,陈平说了什么。

后来的人,凭借想象,勾勒出这样一个故事。

陈平让刘邦拿出财宝去贿赂一个人:冒顿单于的老婆阏氏。

陈平不仅带了钱财,还带了美女。

就这样,第二个配角登场了:阏氏。

陈平见到阏氏,先献上奇珍异宝,说了很多恭维话。

随后,又拿出了一张美人图,说了这样的话:汉有好丽美女,为道其容貌,天下无有。今困急,已驰使归迎取,欲进与单于。单于见此人,必大好爱之,爱之则阏氏日以远疏。

这个计策,有点像张仪出使楚国,有说楚怀王郑袖。

简单说,陈平带来了财宝,又献上美人图,还做通了阏氏的思想工作。

于是,阏氏对冒顿说了这样两句的话:

1.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2.汉帝亦有神,单于察之。

冒顿单于听了,做了一个决定:放刘邦一马。

这个故事看上去,总觉得很奇怪,感到很不合理。

冒顿是一位铁腕雄主,奉行一种理念:欲成大事者,至亲皆可杀。

为了坐上单于位置,他杀妻,杀父。

为了麻痹东胡王,他送宝马良驹,送女人。

那么,他会听女人的枕边风,放刘邦一马?

显然,我个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那么,冒顿调集四十万骑兵,倾国之力,辛辛苦苦才围住大汉皇帝。又是为什么放刘邦突围呢?

对于,这种现象,我个人认为有以下观点。

1.汉军殊死抵抗,让冒顿看到了汉军将士不可战胜。

冒顿调集四十万骑兵,将数万汉军围困在白登山,打了多次,围困七天都没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2.冒顿的友军没有抵达战场。

冒顿的友军主要有两个人,一个是韩王信,另一个是赵王利。

按照约定,冒顿、韩王信、赵王利同时抵达战场,围杀大汉皇帝,平分汉家江山。

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冒顿来了,韩王信、赵王利没来。这就让冒顿产生了一个不好的想法:会不会有诈。

3.汉军多路援军正在赶往战场,冒顿正面攻不破刘邦白登山阵地,包围就会成为反包围。

刘邦起燕、赵、齐、梁、楚等诸侯三十二万兵力讨伐匈奴。刘邦见匈奴多次战败,又根据使者传过来的信息,做出错误判断,率军先进,大军随后。

可以这样说,刘邦不是一个人战斗。这也是韩王信、赵王利,没有抵达战场围杀大汉皇帝的原因。

4.阏氏背后代表的势力。

阏氏,不仅是冒顿的老婆,还象征匈奴的王后。

想要当阏氏,你长得好看,还不行。背后还要有强大的势力支持。

也可以说,阏氏的意见,代表了诸多部落首领的意见。

匈奴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诸多部落联合,其内部并不稳定。

冒顿在公元前309年,弑杀头曼单于,用武力兼并其他部落。其内部,并不稳定。

如今,匈奴主力南下,与汉军将士僵持,内部空虚。其他势力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尤其是东胡和月氏,这两个强大的部落,会不会反戈一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现象:天象。

匈奴有个习惯,早上拜太阳,晚上拜月亮。据史料记载,此时,天象是这样的:《史记·天官书》记载,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

月入昴、月犯昴,是发生“白衣会”天象的预兆。白衣会,是昴星宿因星团浓厚产生的似云非云、似烟非烟的白气。后来被附会为国丧象征。

白衣会,还有一个意思:匈奴大丧之兆,月入昴中,胡王死。

总之呢?

陈平去做阏氏思想工作,要针对匈奴内部情况,以及她个人喜好入手,表达一个观点:不能打。

随后,他要说出为什么不能打。

也要说出打下去会有什么危害:汉匈不两立,成为世世代代的仇人。两族将会陷入战乱,永无宁日。

还要满足匈奴南下的目的:送财宝、送美人。

最后达成协议:汉匈议和。

冒顿答应议和,放刘邦突围,是因为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汉军屈服、物质、财宝、美人。

不用打,冒顿都能得到这些东西,为什么要选择打。

因为陈平、阏氏加入,刘邦和冒顿从打演变成和。

冒顿故意打开一个口子,让刘邦突围,并为了吓唬刘邦,有意搞出了强大的阵势。

太史公记录了刘邦撤退的情景:

刘邦命令汉军将士都拉满弓,箭上弦,面朝外,从冒顿解围的那个通道冲出来,最后同汉朝大军相会合。

冒顿领兵而去,而刘邦率兵归来。

白登山之围解除,战争并没有结束。

刘邦突出重围,感到相当憋屈。

于是,又和匈奴打几场小规模的战斗。

其中,有三个人表现很优秀。

一个是夏侯婴。

按道理说,刘邦撤退路线,应该南下,而他走了另外一条路线,借道赵国。

这是因为,楼烦复叛,勾注山等地还有匈奴拦路。

于是,刘邦做了一个决定。

他率军从东南撤军,另一边让夏侯婴率军扫荡匈奴。

夏侯婴表现很优秀,来看他战绩:

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

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

第二个人是周勃。

来看他的个人战绩:

在硰石攻击韩王信的军队,把他们击败,追击败兵八十里。

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

因功被迁为太尉。

第三个就是樊哙。

代-霍人-武泉-云中,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

汉匈首次大规模对战,冒顿吃不掉刘邦,刘邦吃不掉冒顿。进而,开启了大汉与匈奴和亲之路。同时,也为刘邦曾孙汉武帝刘彻,扫荡匈奴,埋下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