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十七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九百名贫民挥出愤怒的拳头,朝大秦,发出一声呐喊。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拉开了反秦序幕,点燃了第一粒火种。

等待陈胜、吴广的未来是什么。

他们也不知道!

毕竟,他们只有九百人,势单力薄。大秦余威,这些人岂能不知。

不管了!战斗吧!踏出了第一步,就要将战斗,进行到底。他们要做一件事:大丈夫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留名青史。

陈胜自封为将军,任命吴广为都尉。

口号:诛暴秦。

旗帜:长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

人数:闾左九百贫民和戍卒。

他们聚在大泽乡,发出了让大秦颤抖的声音,点燃了星星之火。

陈胜、吴广攻打的第一地方,尤其重要。首战胜负,对士气影响,对未来发展都很重要。经过商议,他们采用就近原则,攻打了一个薄弱的地方:大泽乡。

结果:打赢了。

初战胜利,鼓舞了众人的斗志。接下来,他们攻打第二个地方,大一点的城邑:蕲县。

结果:又打赢了!

蕲县,是楚国走向衰落的开始。现在,成为楚国复兴的起点。这次胜利,鼓舞了陈胜等男儿,他们看到了楚国的光复、兴盛,也看到了亡秦的希望。

接下来,陈胜、吴广,犹如开挂,连战连捷,一个月不到,又攻克铚、酂、苦、柘、谯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中原大地。谁能想到,来自九百名底层的人,竟然整出如此大的动静。

从大泽乡起义,不到一个月,陈胜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人,步兵几万人。此时,陈胜、吴广,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谋士有谋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陈胜、吴广连战连捷,声名鹊起,席卷整个中原。陈胜、吴广等人也没有想到,他们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其中有两位贤明的人前来加入,他们就是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是魏国人,因为名声太响亮,曾被秦始皇点名追杀。这两个人的加入,陈胜岂能不高兴。

随着,陈胜、吴广名气越来越大,战功越来越多,武臣、韩广、葛婴、周文、周市、田臧、蒯通、李良、邵骚、房君、张黡、召平、邓宗、吕青、吕臣等人纷纷加入,足以见得,天下百姓多受秦朝之苦。

反对暴秦,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这些人,是张楚政权,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核心成员,更是第一批反秦的主力。

这里有个问题,秦始皇横扫六国,何其雄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短短十几年,连九百名‘斩木为兵’的人都打不赢?

秦朝强悍的战斗力,不见了!

秦朝怎会如此脆弱不堪!

其实,陈胜之所以能够成功,要感谢秦二世,东巡之时,地方官员,被清理。很多地方,出现了权力空缺!

秦廷高层忙于夺权,把陈胜等人当成盗,放任不管。

再加上,起义是突发的,占据先机。很多人都没想到,秦始皇在世,天下安定。刚死不久,就有人出来闹事。闹事的人不是山东六国余孽,也不是匈奴,而是贫民。

还有一点,大秦的精锐,要么在咸阳,要么在长城,要么在岭南。没人想到,国内会有人点燃火种。

陈胜、吴广尝到胜利的滋味,趁着天时、地利、人和,队伍不断壮大,他们要一鼓作气,攻下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地方:陈。

陈,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是陈国的国都。战国后期,白起三伐楚国,楚顷襄王(公元前278年)迁都陈,直到楚考烈王(公元前341年)迁都寿春。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又把陈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很重要。

陈胜被幸运之神光顾,这运气,也太好了。

就当陈胜在想,如何攻破这座坚固的城池。他得到一个好消息:陈郡的郡守、县令,都不在。

史料没有记载,陈郡的郡守和县令干什么去了。是望风而逃,还是出去旅游。或者,去咸阳汇报工作,没有回来。

他们不在,就给陈胜等人提供一个机会。郡内,没有人指挥,面对起义军乱成一团。但,还是有人站出来与起义军开战。这个人的名字没有被记载,只留下了一个官爵:郡丞。

按照秦制,地方设郡,以郡守、令、郡丞、尉。郡丞相当于是一个郡的第三把手。

在没有郡守和县令的情况下,郡丞能够站出来,除了说他尽忠职守,还有就是他爱国情怀。可惜,寡不敌众,战败身死。

无论说郡丞是螳臂当车也好,还是说他不识时务也罢!他能够在危急情况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选择为国战死,这份情怀是值得赞许。

郡丞,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尽到了应该有的责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人,值得尊敬。

随着,唯一抵抗的郡丞战死,也标志着这场战斗结束。陈胜攻破了这座城,成为他落脚的地方,也成为‘张楚’政权的国都。

攻破陈后,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将火种传播出去。陈胜做了一个决定,开启几条新的战线。

以葛婴为南路军总指挥,封他为征南将军。他的任务,率军南下,南征九江郡。

葛婴被誉为陈胜吴广,首席战将。能打善战,这是毋庸置疑。陈胜把南下战线交给他,足以看出,对他的信任。

让邓宗攻淮南,确保后方安全。

宋留攻打南阳。

西路军总指挥以吴广为主,他的任务是攻打荥阳。荥阳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取道函谷关的门户,也是直捣咸阳必经之路,还是秦国最重要的粮仓。守荥阳的人,正是李斯之子三川郡守李由。

由于李由死战,吴广不得西进。一位重量级人物登场,他就是周文(周章)。之所以说他是重量级人物,是因为这个人的简历不错:春申君的门客,项燕的门将。

也就是说,周文跟春申君黄歇、项燕等这类有名人物混过,名声大、人气高,有威望,年纪也大,能够服众。周文面对攻打荥阳不利,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绕道荥阳,直取函谷,攻进咸阳。

吴广战术保守,不愿意冒险,分兵三千,让他率军西进。周文成为率军西征、破函谷、灭秦的重量级人物。

随着几路军,发展态势都不错。陈胜看着战果,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不想在当将军,而想立王。但,又害怕被人反对,找了城内有名望的三老和地方豪族来开会。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我能否称王。

三老和地方豪族听出吴广的话外音,皆说:当称王。

三老不愧是掌管教化的人,说得有理有据。他例举了为什么吴广应该称王的原因:

1.披坚执锐,复兴楚国,劳苦功高。

2.他称王才能统一号令,凝聚诸侯的力量,号召天下人,诛灭暴秦。

3.陈胜的功绩,足以称王。

陈胜听了很高兴,心中也有了称王的打算。但,他还要问一下,自己人的意见。

其中有两个人站了出来,反对陈胜称王。这两个人就是被称为刎颈之交的好友,魏地有名的贤者:张耳和陈馀。

这位历经乱世,目睹国破家亡,还躲过了秦始皇的追杀。他们经历多,人生经验丰富。看问题,比一般人看得深刻。想的东西,也比一般人远。

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有格局,有远见。

他们反对陈胜称王的理由:

称王容易表露私心,不利于团结天下诸侯伐秦。

容易被秦国盯上,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然后,他们给出了意见:拥立六国的后裔,增加盟友,给秦庭树立敌人,分散秦庭的力量。

又给了陈胜一个建议:不称王,实行帝业。(山东六国后裔复国,就会感谢陈胜之功,他们攻灭暴秦,就会尊他为帝)

张耳、陈馀的言论很精彩,说得很清楚。就像元末明初,朱元璋提出的那句口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得天下。

可惜,陈胜听不进去。他就要称王。

他要实现那句诺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在陈称王,被称呼为陈王,号‘张楚’。张楚的意思就是张大、复兴楚国。

张耳、陈馀是有远见的人,当他们意识到陈胜执意称王,鼠目寸光,就知道这样的人,成不了大事。为了自保,另谋出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请兵伐赵。

陈胜也想把这两个不懂他心思,又招人厌的人,挤出权力中心,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陈胜又开辟了新的战场:以武臣为北路军统帅,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校尉,领兵三千,北收赵地。

武臣之所以成为统帅,是因为他和陈胜是故友。

武臣拿下赵国邯郸,又兵分三路。李良夺取常山,张黡夺取上党,韩广收复燕地。

又让魏人周市,率军北上,收复魏国的故地。

一时间,起义军声势浩大,各地纷纷响应,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形势一片大好。

以张楚政权为中心,赵国光复,燕国光复,齐国光复,魏国光复,九江光复,南阳光复,荥阳被围,周文破函谷关,项氏在会稽郡率江东八千子弟起义,刘邦沛郡起义,鄱阳令吴芮是第一个秦吏举兵起义。

谁能想到,大泽乡九百闾左贫民,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怎知,燎原之火,却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