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二十五章 从这里开始

刘邦高喊,诛杀沛令,响应诸侯。沛县父老率领子弟,云集响应,杀了沛令,迎接刘邦。这场沛县起义,随着沛令被杀,刘邦进城,落下帷幕。

刘邦不仅回到沛,还踏出了反秦第一步。他的角色从逃亡之徒,转变成为沛县子弟心目中的英雄。

刘邦首次起义成功了,他还要做的后续工作特别多。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从沛邑豪杰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反秦首领。

沛县不仅有身份比他高贵的萧何、曹参,还有世家豪族的王陵、雍齿,甚至吕氏有钱、有粮。刘邦与之相比,处于劣势,他有什么?刘邦问自己,他凭什么与之相争,他也答不上来。刘邦要处理的第一个问题:沛令死了,谁来承担反秦重任,开展后面的工作。

当然,刘邦是想自己来承担起反秦重任。可,其他人会答应不?由于,刘邦攻沛之前,站在城楼下,说了一句:杀沛令择贤以应诸侯。

沛令死后,当务之急是推举一个人出来,承担起反秦的重任。此时,在沛有能力、有影响力,能够竞选的人,有以下几位:

萧何、曹参:萧何是主吏,曹参狱掾。这两位是秦吏,有身份,有地位,还有影响力。

雍齿、王陵:这两位出自豪族世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刘邦:此次斩杀县令,就是他挑起来。

还有来自单父的吕氏:吕泽、吕释之兄弟。

这些人当中,王陵、雍齿第一个被排除。他们是世家出生,看不起刘邦等人,也瞧不起秦吏。后来,这些世家,单独拉起一支队伍,起义反秦。

吕氏有钱财,有影响力,但,他们是外地人。

那么,只剩下萧何、曹参、刘邦,这三位最佳人选。

萧何是主吏、曹参是狱掾、刘邦是泗水亭长。按照官阶,萧何最大,曹参次之,刘邦最小。以这个顺序排列,萧何应该率领沛县父老,举起反秦旗帜。

可,推举出来的人,不是萧何,也不是曹参,反而是刘邦。这里就会有个问题,刘邦为什么能够在极度劣势之中,获得胜出?

据太史公《高祖本纪》记载,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父老率领子弟,斩杀沛令后,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要立他为沛令。刘邦推辞,说了这样的话: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原更相推择可者。

这段话,透露出了几个信息:

1.当今天下形势:天下大乱,诸侯并起。

2.刘邦拒绝的理由:才疏德浅,不能胜任这个工作。为了父老乡亲的安全着想,请另选他人。

当然,刘邦这句话,还有其他的意思,那就是以退为进。他想当沛县反秦的起义首领,也要谦恭的拒绝。

做做样子,总比不做的强。刘邦总不能说,承蒙各位厚爱,那我却之不恭了。毕竟,他的身份是泗水亭长。他要先摸清楚情况,再做决定。

接着,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鬼神舆论。

比如刘邦出生时候的异象,刘邦的长相,老人给他看相,刘邦斩杀白蛇等等,都被人拿了出来。父老按照原始方法进行占卜得到一个结果:刘邦就你了。(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

这些人彻底忘了,在这之前,刘邦被人说成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地痞流氓、是逃亡之人等等,不好的名声,都是他一个人承担。

不仅父老嫌弃,就连刘邦的家人,也嫌弃他。

现在,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英雄。

也可以这样说,太史公用简短的语言以鬼神论,为刘邦铺路,替他造势,进而证明:刘邦就是天命之子。

那么,选择刘邦,现实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萧何、曹参主动辞让,推举刘邦,史记上记载了这句话: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後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萧何、曹参是秦吏知道秦律的残酷,他们害怕担责,所以推举刘邦。

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

萧何、曹参看到了一个现象:现在的刘邦,已经远不是当年那位泗水亭长。

现在,他有武装力量(一百多人)、有号召力(父老诛杀沛令)、有孤独一掷的勇气(刘邦是戴罪之身,只有反秦这条路)、有威望(刘邦释放劳役之举,博得了美名)、还有一个好的岳父(吕太公)。

正是因为萧何、曹参有眼力劲,还看穿了目前局势,他们主动谦让,明哲保身。同时,又来了一个顺水推舟。这才有汉初第一、第二功臣。

当然,萧何、曹参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萧何擅长法律,搞后勤工作。曹参擅长军政,带兵打仗。他们不会主动承担起反秦的重任。毕竟,起义不是闹着玩,是要掉脑袋。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也和萧何,聊起过去的往事:为何你当初不临危授命,若你当沛公,朕的这个位置就是你的。

萧何是这样回答:臣的能力,远不及陛下。臣只懂政务,没有陛下征战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从这次对话,能够看出一点。萧何有自知之明,没有胆量举起反秦的旗帜。也可以说,刘邦是萧曹、吕氏、沛邑父老等人,最合适的人选。

简单说,刘邦能够在豪杰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沛邑反秦第一人,有以下原因:

自身原因,这是最主要。

老话说得好,外因是关键,内因是主导作用。刘邦有本事,有胆量,有魄力,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敢在乱世之中称雄。

萧曹推举、父老占卜、吕家支持、乡邻爱戴,这是外因。

在内因、外因共同作用下,成就了刘邦。刘邦站出来,高举反秦旗帜,他要在乱世之中称雄,建立功名,改变自己的命运。

太史公留下这样一段话: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经过一番复杂的选举,看不见的争斗,刘邦脱颖而出,成为了大家推举的对象。接下来,刘邦又做了这样的部署。

1.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

黄帝定天下,这是刘邦心中所想。蚩尤善于制作兵器,这是刘邦最缺的东西。这是刘邦为什么祭黄帝和蚩尤的原因。

2.衅鼓旗,帜皆赤。

祭旗祭鼓,旗帜为红色。这是因为,刘邦斩杀白蛇之故,证明自己是顺应天道。

沛县父老斩杀沛令后,举行起义,响应诸侯。他们选举出一个主要角色:刘邦。

旗帜:红色。

口号:诛暴秦。

身份:沛公。

沛公,成为刘邦泗水亭长之后,又一个职业。沛邑,也成为刘邦称王称帝,踏出的第一步。

一旦,踏出这一步,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成功。

这里将会是刘邦打天下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刘邦,来吧!

命运之神,正在像你召唤。反秦,就从这里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