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六十三章 鸿门宴(下)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介绍了刘邦和项羽在咸阳郊外鸿门举行的一场宴会。这场宴会以刘邦高估自己能力,做错事得罪项羽。故事核心是刘邦能否化险为夷,项羽是否会发动攻击。

现在,来看一下,历史上留下最著名的饭局,也是刘邦一生吃过最难、最危险的饭局。

来看一下参加这次饭局名单,以及扮演角色。

主角:项羽(打压刘邦)和刘邦(道歉)。

配角:张良(见招拆招,保护刘邦)、范增(杀刘邦)、项庄(听范增指挥,杀刘邦)、项伯(用身体保护刘邦)、樊哙(救刘邦)。

隐形主角:楚怀王。

观众:诸侯(看你们打)。

这种宴会,刘邦曾参加一次。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消灭景驹,在薛号召楚地的反秦将领,确定自己的首领地位。

刘邦运气不好,刚投靠景驹。所以,他的处境很尴尬。幸运的是项梁懂得大局,善待刘邦。刘邦有惊无险,还借兵五千。

现在,刘邦面对的人,是项羽。

项羽年轻,又名声大噪,尤其是俘虏王离,劝降章邯,还坑杀二十万秦军。

年轻人做事,只求痛快舒畅。所以,刘邦要做好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刘邦敢去,说明了一点:他有把握回来。

去之前,刘邦要部署一切。也要做好最坏打算,回不来。

刘邦去了,为了表明诚意,带了百余骑。其中有几个人名单被记录了下来:张良、夏侯婴、樊哙、靳强、纪信。

刘邦还有很多部将,如曹参、周勃、郦食其、灌婴、傅宽、靳歙以及梅鋗、戚鳃等人。这些人没去,总不能没任务吧!

他们的任务应该是应对突发情况,来接应。

刘邦去见项羽目的很明确:消除误会。

所以,刘邦见到项羽,第一句话很关键。

刘邦身为宽厚长者,主动放低姿态,先道歉。

然后,打出感情牌,说出当年一起反秦建立的革命友谊,又不动声色表明,自己没想到能入关。

刘邦这句话,另外一层意思是说:按照楚怀王约定,我就是关中王。

刘邦为了试探出谁出卖了他,悄无声息说有小人,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接着,刘邦声色俱厉,表情十分丰富到位,语调也控制得不错。

接下来,看项羽的反应。

项羽之所以打刘邦,是因为三件事:关闭函谷关、曹无伤挑火、范增谏言。

项羽见刘邦主动道歉,说话谦恭,没有半点招人讨厌。项羽自尊心得到照顾,抛出了一个人:曹无伤。

刘邦知道了小人是谁,也从这件事,判断出项羽对他怒气尽消。同时,刘邦在心中记住了出卖他的人。

项羽请刘邦喝酒,刘邦不能拒绝。

参加酒局,有五个人。

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第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座位顺序。

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人是讲究座位顺序,你坐了我的位置就不行。项羽坐位最尊贵,范增是第二,刘邦是第三,张良因为项伯的原因也能陪坐。

按理说,刘邦是客,位置应该坐在最尊贵。结果,他的座位还比不过范增。按照安排坐位的人设定,刘邦坐在最不受欢迎的位置,应该会很生气。进而,给他们讨伐刘邦找到借口。

刘邦心里明白,所以,没有任何反应,安然入坐。

范增杀刘邦坚决,举杯三次示意项羽。项羽心情好,不想杀刘邦,故意看不见。

刘邦与项羽其乐融融,两人开始喝酒,谈起合作反秦那些事。

范增坐不住,喊了一个人进来。这个人,他就是项庄。进而,诞生了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伯是明白人,也主动舞剑,用身体保护刘邦。

现场气氛,一下变了,充满死亡气息。项羽看见部将精彩表演,击掌称快。刘邦提心吊胆,但表情要过得去,也要送出掌声。

张良见情势危急,剧情这样发展下去,刘邦会送命。趁着没有人注意,他转身出去,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樊哙。

樊哙带剑拥盾,撞到持戢令,冲了进去,还有丰富的面部神情: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羽做了一个动作,按剑而跽:你是何人。

张良出来说话:参乘。

项羽听过这个屠户名字,是刘邦西进伐秦,最重要部将,喊了一声:壮士,赐酒。

接下来开始了樊哙个人表演。

项羽赐酒,樊哙痛快喝下。

项羽赐彘肩,被人动了手脚,给了一个生的。樊哙没有大闹,说这东西怎么吃。反而,做出了一个举动,把彘肩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砍,故意整出很大动静。

表面上,樊哙什么都没有说,却间接表达了一个意思:你给我一个生的,不是为难我。反而,是让项羽丢脸。

项羽敬佩这样的人,问:能喝酒不!

樊哙先说了一句,死都不怕,岂怕喝酒。

这句话,也表明了一个观点:我敢来,就不怕死。项羽,我不怕你。

随后,樊哙又说了一句话,天下人为什么反秦: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然后,又拿出一条法律效应:楚怀王之约。

又点名刘邦先破咸阳。同时,这句话表明,刘邦按照约定,就应该是关中王。

跟着,樊哙说了刘邦入咸阳做的那些事:封闭武库,还军霸上,是为了等你。

遣将守关,是为了预防盗贼出入。

最后表明一个观点:劳苦功高,未有封赏,却听小人之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乃亡秦之续耳。

按照项羽性格,被一个屠户这样说,他应该很生气,怒怼:你算老几,敢教我做事。

然,项羽没有这样说,反而很沉默。这种反应,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项羽通过这句话,看到了很多东西。

1.刘邦得到部将爱戴,手底下有很多能打的人。有实力,不能乱杀。

2.楚怀王之约,让他很头疼。

3.他杀了刘邦,诸侯会有什么反应。

项羽手中有四十万大军,一旦和刘邦打起来,有多少诸侯会听他调遣。刘项争斗,必有一伤,诸侯坐在旁边看戏,也会蠢蠢欲动。

项羽虽强,吊打任何诸侯,但,没有强大到叫板天下。杀一个刘邦容易,可,杀,带来的后果,不容想象。

项羽要做的就是巩固盟主的地位,打压刘邦,凌驾诸侯之上。这也是项羽愿意和谈的原因。

刘邦、张良也清楚这点,才敢去赴宴。否则,刘邦才不会傻到,危机重重,还去送死。

刘邦和项羽有合作反秦经历。刘邦西进,项羽也想去。所以,项羽不恨刘邦,也不想杀刘邦。

随着,项伯努力做项羽的思想工作,刘邦本人认错态度良好,被座位羞辱也不发怒。樊哙表现又很优秀。再加上,项羽不想杀刘邦,是想要其臣服,借机打压。

所以,项羽心中怒气得到了发泄。

项羽要什么,刘邦给什么。这场酒宴,充满惊心动魄,也让刘邦化险为夷。

因为每个人精彩表演,情绪拿捏到位,进而这场最危险的饭局,被记录下来,成为流传千古的故事。

关于这场鸿门宴,有几个问题?

曹无伤为什么要出卖刘邦?

有人说,西进伐秦,曹无伤没有取得战果。同时期的人,要么封君,要么赐爵,唯独他什么都没有。强烈的心里落差,让他心里不平衡。当他看见项羽声望不错,就想了这个办法,博得项羽好感。

还有一种观点,他是想挑起刘项争斗。

范增为什么非杀刘邦不可?

要杀刘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选择在刘邦来的路上,或者回去的路上。这样还不会落下口实。

范增为什么非要在酒宴上,当着诸侯,除掉刘邦?在这之前,范增和刘邦并没有什么过节。

有种观点说范增这么做是替项羽谋划。

还有一种观点说范增是想刘项相斗,来个浑水摸鱼。

总之,这场鸿门宴,表现很精彩。

刘邦酒喝得差不多了,宴会也进行不错。趁着找了个借口上厕所,离开宴席。并,喊出樊哙。

刘邦知道项羽不会杀他,但,项羽身边的人想要杀他。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刘邦留下张良善后,来了一个不辞而别。

项庄舞剑,让刘邦很害怕。刘邦走得相当狼狈,带着几个人,从小路逃回,并嘱咐张良为逃跑争取时间。

其中,有两句话留名后世。

一句话是樊哙说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另一句是范增说的: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刘邦也。

鸿门宴以刘邦狼狈逃跑结束,同时,这件事也成为刘项决裂的开始。进而,开启了西楚霸王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