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六十九章 韩信论天下

韩信前半生很苦、很穷,吃不起饭,被人嘲笑,大争之世也不得志。但,没有磨灭韩信对功业的向往。

夏侯婴、萧何这两个人,绝对是韩信一生之中的贵人。夏侯婴救下韩信,萧何留下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只管努力,总会遇到贵人相助。

那么,萧何又会如何把韩信,举荐给刘邦,进而助韩信登上历史舞台。

话说,萧何追韩信,不辞而别,传到刘邦哪里,变成了萧何也弃他而去。

在刘邦心目中,萧何很重要,是沛县六人组合。这六人组分别是刘邦、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夏侯婴。

刘邦心里很失落,连萧何这样的人物都跑了,还有更多的人会离他而去。

三天后,萧何再次出现,刘邦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同时也带着怒气问他:你跑了,怎么又回来啦!

萧何告诉刘邦,他不是跑了,而是去追跑的人,并附上了这个人的名字:韩信。

刘邦听了更生气,韩信本是被斩之人,因为夏侯婴举荐,提拔他为治栗都尉。结果,韩信忘恩负义,想要走。这种人要走就走吧!

刘邦没有任何眷顾,说了一句:那么多人要走,你不去追,你去追韩信。

萧何说了几句话来表明韩信的重要性。

第一句: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韩信就是这个将,且国士无双。

接着,萧何告诉刘邦一件事:想要出汉中,争天下,就要用韩信。

随后,萧何为了让刘邦重视他反应的问题,加重语气:你用,就要重用。你不用,他就会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萧何不仅提了条件,还威胁刘邦:你不留住韩信,我也走。

刘邦从没见过萧何为了一个人用这样的语气和他说话。但,刘邦也认为韩信没什么了不起。不过,看在萧何面子上,刘邦妥协了,封韩信为将军。

萧何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提出了一个条件:非大将军不能留住韩信。

刘邦愣了,大将军,韩信配吗?

看在萧何面子,刘邦又妥协了,命人去喊韩信来,赐他为大将军。

萧何了解刘邦为人,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又提了一个条件,封韩信为大将军要有仪式感,要分三步走:择良日,斋戒,设坛场。

刘邦又妥协了,萧何提的条件,他都答应了。

萧何想要留住韩信,刘邦想要留住萧何。就这样,韩信出现在刘邦面前。

刘邦也好奇,夏侯婴、萧何两人,为什么看重韩信。莫非,韩信真的有过人之处?

当刘邦要封大将军的消息传开,所有人都很激动。其中呼声最高有这几位:曹参、周勃、樊哙。尤其是曹参,从沛县起义,西进亡秦,进入汉中,他的战功最多,呼吁声最高。当刘邦被封为汉王,曹参被封为建成侯(东阿救齐,曹参表现很优秀,刘邦被楚怀王封为武安侯,曹参被封为建成君)。

曹参也认为,大将军之位,他势在必得。

可,都认为有资格成为大将军的人,傻了眼。这场选举,看上去是民主自由,其实是暗箱操作,内部已经定了最佳人选。

当大将军名单公布出来是韩信时,诸将都是一个表情:什么韩信!这个人是谁啊!

接着,他们有了第二个反应:汉王糊涂了吧!

这个年轻人没有军功,凭什么他是大将军?

他有什么资格成为大将军?

韩信不过是项羽的持戟郎,汉王身边的治栗都尉。他,怎么能成为上将军呢?

你,不同意。

我,不同意。

他,也不同意。

但,刘邦有一票决定权。毕竟,刘邦是汉王,以谁为大将军,他说了算。其实,刘邦也不同意。但,为了留住萧何,他被迫同意。

韩信在萧何支持下,刘邦妥协后,以及诸将质疑声中接受了汉大将军之位。

汉初三将之一的韩信,正式登上名将舞台。此时,韩信是一位不被看好的年轻人。韩信也不慌张,也没有发扬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精神。

他用行动来告诉所有人,他有资格坐这个位置。

刘邦选他当大将军,他就会替刘邦打天下。

刘邦采纳了萧何的意见,举行盛大仪式,筑高台,亲自拜韩信为汉大将军。刘邦和诸将一样,对韩信能力持怀疑态度。

韩信,除了长得高,长得壮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你说他帅吗?在大争斗之势,帅,没有多大用处。

你说他是美男,比不过宋玉。宋玉继承了屈原赋,还留下了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宋玉东来、下里巴人等典故。

好在,知道韩信的人不多。否则,他的黑历史会传到刘邦哪里。比如:母死没钱办葬礼、去南昌亭长哪里蹭饭、靠漂母救济、懦弱胆怯、钻人胯下、跟项氏叔侄也没展示才能。

刘邦不解,韩信这个人有什么魔力。竟然得到夏侯婴和萧何两个人,一致好评。

好吧!你们都说他行,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有什么本事。

登坛拜将仪式结束,刘邦留下韩信,问了一句:丞相数言将军,将军有何计策教我争天下。

韩信先表达了一个观点:汉王的敌人是项羽。

刘邦同意这个观点。

韩信又说了很多现实问题,列举刘邦劣势:勇武、强悍、兵力、仁厚等多方面比不过项羽。

刘邦也承认这些劣势,心想:我不如项羽,你为什么来投靠我。

韩信话锋一转,说了项羽的劣势: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怀王之约)、目光短浅(不占据关中)、分封不均、个性残暴(坑杀秦卒)、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

刘邦听了很高兴,韩信总结相当到位。只要是说项羽不好一面,他心情都很爽快。

韩信又说了,刘邦如何做,就能得天下: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刘邦认真听,心里很高兴。韩信,是告诉他,也可以争天下。以前,刘邦想争天下,但,只是想想。韩信给刘邦规划了蓝图,还列举了怎样争天下。此刻,刘邦心情不错。

韩信又说了刘邦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取关中。

紧接着,韩信列举了三秦的劣势:三秦之王因降项羽,导致二十万秦军被坑杀,秦父兄皆怨,不得民心。

又说了刘邦的优势: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汉王,王秦者。

最后拿出一个定三秦的方案:三秦可传檄而定。

刘邦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将天下大势,看得十分清楚。刘邦这一次,的确看走眼了。若不是夏侯婴和萧何,他将会错过一个举世不出的名将。

如果韩信走了,被其他人所用,将会成为刘邦最大的敌人。这一刻,刘邦明白了萧何的用意:韩信虽年轻,真是举世无上。

刘邦看着韩信,似乎看到了项羽的背影,暗想:论勇猛,他能够与项羽一战吧!

同时,刘邦也有些害怕。韩信这类人,不能被自己所用,也决不能被他人所用。

刘邦有了韩信,或许,能定三秦,与项羽争天下。

听了韩信的工作报告,以及对未来的工作计划。刘邦与韩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刘邦下定决心将军政大事,交给韩信。

夏侯婴、萧何,信任他。

韩信,我,刘邦也信任你。

韩信成为汉大将军后,第一件事:整顿兵马。

他要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雄师。

其中,有诸多将领不服韩信,奈何有刘邦、萧何支持。再加上,韩信管理诸将和士兵的方法得体,没有激发兵变。所以,不服韩信的人,都等着看他笑话。

韩信没有军功,要驾驭跟随刘邦反秦打天下的人,可以想象难度系数很大。

好在,刘邦、萧何、夏侯婴等三人努力做部将的思想工作。军中几位高级将领,如曹参、樊哙、周勃等人,积极努力支持工作。

骊商、灌婴、靳翕、傅宽等人,见沛县六人组合都支持韩信,他们也没有出来捣乱。

韩信工作开展很顺利,但,他也明白,要想让这些人发自内心的信服,就要用军功说话。没有军功的武将,是不能当大将军。

很快,韩信等到了机会。

田荣、陈馀、彭越三人反项,齐赵独立,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再加上,臧涂击杀韩广,燕地不稳。韩王成被郑昌取代,韩地也有乱象。

韩信抓住这个机会,全面谋划,定关中,平三秦。

三秦,我,韩信来了。

你们将会是我功业的第一步。

刘邦也发出一个声音:关中,我,刘邦又回来了。

三秦,你们将会是我成就帝业,与项羽争天下的开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