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八十二章 荥阳议和

魏王豹被生擒,其母及妻子儿女,都被俘虏。魏王豹战败被杀、自杀、或者下落不明,这样的结果,对刘邦来说才是好消息。

按理说,魏王豹敢叛汉投楚,就已经做好了思想觉悟。他战败,也要守护王者尊严,选择去死。他兄长魏王咎反秦,被章邯击败,选择以身殉国。

可,魏王豹敢反,却没有兄长的勇气选择去死,而是被生擒。

如何处理被俘虏的诸侯王,韩信、张耳不能做主,只能交给刘邦发落。

韩信开辟敌后战场旗开得胜,用了一个月时间,平定魏地。刘邦得知这个消息,表彰韩信、张耳等人的功劳。同时,刘邦给韩信、张耳下达新的作战任务,继续扩大战果,向东攻打代、赵等地。

韩信、张耳领命,将作战下一个目标对准:代国。

刘邦开辟三个敌后战场,一个是策反九江王英布,做通衡山王吴芮思想工作,在南边牵制楚国。另一个是韩信提出的北举燕赵,东攻齐。最后一个就是彭越、吕泽等部将袭扰楚国大后方。

诸将都在努力打,刘邦也要打。

刘邦正面战场战果不佳。毕竟,他的对手是西楚霸王项羽。这个男儿,是这个时代,被称为战神的男人。

现在,刘邦要处理一件事:魏王豹。

魏王豹和刘邦曾经是反秦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一,还有一起伐楚合作岁月。

魏王豹以母亲生病为由,回到封地,叛汉归楚。

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这种人被杀,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一刻体现出刘邦气度,他怎么做,天下人都看着。

刘邦展现出了君王气量,尽管他心里想杀魏王豹一百次。但,为了从大局出发,他没有杀魏王豹。

刘邦虽没有杀魏王豹,却剥夺对方封地,还给他一个任务:驻守荥阳,抵抗项羽。

看着,魏王豹这种待遇。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人:英布。

英布被随何做通思想工作,叛楚归汉。项羽很生气,以项声、龙且为将,攻打九江。

项声、龙且表现不错,打了几个月,攻破九江。项羽做了一件事,屠杀英布妻儿。

魏王豹叛汉归楚,英布叛楚归汉,两个诸侯王做的同一件事,得到结果不一样。这说明,刘邦气度比项羽大点。

对刘邦而言,他打天下用的是王道,你反我,我也会给你一次机会。对项羽而言,征服天下,用的是霸道,你反我,我就杀。

英布在后方牵制楚军,才能分散项羽注意力,也减轻了刘邦正面战场的压力。

可,项羽在这个时候是无敌的存在。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只能用两个字:奇迹。

刘邦正面战场打得很艰难,却也抵挡住项羽强大的攻势。

为了减轻自身压力,打一场持久战,刘邦做了两件事。

1.修了一条甬道。

这条甬道连接敖仓,是用来保障刘邦粮道安全。敖仓不仅是一个地名,还是秦囤积粮食基地。刘邦修甬道,就是为了让敖仓囤积的粮食能够安全抵达荥阳,供给前线。

项羽多次进攻,也没能攻破甬道,切断汉军粮道。

就这样楚汉争雄,陷入僵持。

2.刘邦为了打破僵局,又派了两个人继续开辟新的敌后战场,袭扰楚军粮道。

第一个人是靳歙。

他的任务是负责袭扰荥阳至襄邑粮道。

另一个人叫灌婴。

他的任务有两个:a.责袭扰楚军阳武至襄邑粮道;b.攻击楚国第二大本营,鲁城。

项羽是这个时代的翘楚,他是西楚霸王,手底下也有很多能打的名将。尽管刘邦开辟多个敌后战场,分散楚军力量。项羽选择牺牲局部代价,发动攻势。

僵持不下的荥阳之战,被项羽打开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刘邦修筑的甬道。汉三年三月,项羽一举攻破敖仓,围困荥阳。

此仗,刘邦和项羽打了一年多。如今,刘邦粮道被毁,坚持不住。

刘邦被做了一件事:议和。

议和条件:荥阳以西归汉,荥阳以东归楚。

刘邦扛不住项羽的军事进攻,又缺少粮食,不想打了。以荥阳为坐标,划分楚汉分界。

对于刘邦这个条件,项羽很犹豫。毕竟,他虽围困住刘邦,却也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项羽身边,最高级谋士范增。

话说,项梁在薛会盟楚将领,七十多岁的范增加入,还给项梁解决一个难题:立谁为王继续反秦。

被立的人,就是放牛娃楚怀王。

项梁死后,楚怀王打压项羽,剥夺其军权。随后,命令宋义率军前往巨鹿,救援赵国。

范增参加了这次救赵行动,以末将第三把手身份。当然,这次行动项羽也参加了。

有种观点说,项羽斩杀宋义,发表即兴演讲,夺取指挥权都是范增献策。

巨鹿一战,项羽声威天下,名动诸侯。范增以谋臣身份加入项羽,替其出谋划策。

项羽为了表示对这个老年人尊敬,称他为亚父。

章邯降,还带来二十万秦军。范增建议项羽,将其优待。起初,项羽还是听范增的话。当项羽西进亡秦,来到新安,做了一件事:屠杀秦军二十万降卒。

范增又以望气,说刘邦将会是他大麻烦,尽快除去。这就有了流传后世的一个经典故事:鸿门宴。

项羽没按范增策划那样,除掉刘邦。范增很生气,说了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

西进亡秦,杀秦王子婴,屠戮秦王室,火烧咸阳。

范增劝阻,项羽不听。

尽管,范增多次进言,项羽不听。但,也没有伤了两人之间的感情。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也记得范增的战功,给他封了一个侯:历阳侯。

刘邦有张良,项羽有范增。张良帮刘邦争天下,范增帮项羽守天下。刘项之争,何尝不是范张之间搏斗。

刘邦主动议和及开出议和条件,以及项羽担心的问题,都告诉范增,请他拿主意。

范增审时度势,看清大局,一针见血,问了一个问题:刘邦为什么要主动议和。

议和,表达两层含义:

要么,是示弱,让对手放松警惕。

要么,是力量不够,打不赢,以手中资本,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范增是最高级谋臣,他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通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刘邦不是示弱,是真的打不赢。项羽断了刘邦粮道,荥阳不攻自破。

范增知道,还要让项羽也知道,就要把看到的现象全部说出来。项羽也认为范增分析问题很全面,还揭露本质。

刘项这场战争不仅拼实力,还是一场毅力之战。刘邦泄露底牌,就表示坚持不住。项羽加把劲,就能取得胜利。

刘邦议和,项羽采纳范增意见,用了一种方式拒绝:加大攻势。

刘邦见项羽想要把他赶尽杀绝,他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毕竟,议和是两个人的事。

项羽不答应,他只有打。

此时,张良正在衡山国,做吴芮反楚的思想工作。

吴芮最大的两个特点:

一个是能够看清大势,知道跟谁混有前途;另一个见识远,有眼力劲。

他做为第一个反秦的秦吏,也说明了他有胆色。他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裂土封王,说明他能够看清局势。

他最好的眼力劲,就是看中了一个人:骊山刑徒英布。

吴芮还充分发挥了一个哲学,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

他派英布加入项梁,派梅鋗帮助刘邦。

如今,英布反楚归汉,加入刘邦。吴芮在张良劝说下,又做出了一次正确的选择:加入刘邦。

张良不在刘邦身边,没人替他出主意。

当范增说了这样一句话: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後必悔之。

项羽听了范增的话,又加大攻势。不灭刘邦,绝不罢手。面对项羽强大攻势,又加上甬道被攻破,荥阳缺粮。刘邦很头疼,相当头疼。

就在刘邦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他就是陈平。

那么,被称为秦末汉初,第一个阴谋家的陈平,如何助刘邦摆脱这次困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