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九十一章 郎中郑忠献计

韩信破代攻赵,驻扎在修武,与刘邦隔着黄河遥相呼应!按理说,刘邦荥阳惨败,被围成皋。韩信、张耳等人应该在第一时间,出兵南下,断项羽后路,牵制楚军。也不会出现,刘邦渡过黄河,剥夺兵权之事。

其实,这不怪韩信和张耳等人见死不救。也并非这二人有异心,坐山观虎斗。

这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刘邦败得太快,输得太惨。

2.赵国还有大量赵军势力。

3.消息闭塞。

刘邦不管那么多,他认为这二人有异心。所以,他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韩信和张耳军权。

韩信,真是命苦啊!

韩信定魏破代,被刘邦抽调精锐。这一次更彻底,韩信破赵,被刘邦夺了军权。

刘邦说:我们又见面了。

韩信对这次见面,没有什么好印象。

你来就来吧!夺了军权,也就罢了!连招呼都不打,真是气煞我也!

韩信气归气,但,也没有做出实质性反对动作。有气,他忍着。毕竟,他的一切是刘邦给的。别人能给,就能拿回去。

刘邦也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太好,为了照顾张耳、韩信等人不满情绪,也为了更好治理赵、代等地。

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封韩信为赵相。

张耳对赵地,有深刻感情,也有很强的影响力。反秦之时,他辅佐武臣称王,助赵氏后裔公子歇重建赵国。

因为巨鹿之战,表现特别优秀。再加上,逼降章邯,跟随项羽西进咸阳,支持工作。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也念张耳之功,封为常山王。定都,信都。赵王歇,被赶到代地。信都,也是张耳和陈馀,从刎劲之交变成仇敌之地。

张耳和陈馀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那个曾经对他如父的男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

张耳成为赵王,感触颇多啊!折腾了一个大圈,他又回来了。

项羽封他为常山王,刘邦封他为赵王。张耳在乱局之中,两次做出正确选择,让他成为秦末汉初不倒翁,以王者至尊,站稳赵地。

对于,这个分封。张耳没有意见,他很满意。

韩信对这个分封,也感到满意。他定魏、破代、攻赵、降燕,战功显赫,得到刘邦认可。虽然没有军权,但,他还能重整旗鼓。

刘邦拿到军权,又搞定张耳、韩信。刘邦分封后,又给二人布置新的任务。

张耳的任务,固守赵地。韩信的任务,负责东向攻齐。

刘邦也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任务:找项羽报仇,血战到底。

这次短暂会面后,刘邦、韩信、张耳,开始做各自工作。

刘邦率军南下,来到黄河岸边。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郑忠。

郑忠,这个人物,史料留下的个人信息并不多。只知道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官位是郎中。

郎中,是帝王侍从官称谓。他的职责,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由于郎中常在君主左右,处亲要之位,不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影响君主所作出的各项重要决定,有时可以形成一种重要的政治势力。

郑忠露脸次数不多,一次,就被历史记住。尤其是对刘邦而言,很重要。

郑忠是个聪明人,刘邦荥阳、成皋,败得相当惨。他想去找项羽报仇的心情很急切。谁敢在这个时候去劝谏刘邦不要打,你打不赢项羽,定会得到两个字:找骂。

郑忠没有直接说不能打,他委婉说了一句:楚军士气正盛,我军新败,不宜正面交战。

刘邦脸色平静,问他:那该怎么办。

郑忠给出一条建议:高垒深堑,勿与战。

郑忠见刘邦脸色不对,连忙表达一个观点:项羽能打,只有一个。刘邦不能打(不能说出口),但,他手底下有很多能打的人。刘邦要发挥自己优势,与项羽全面开打。

楚地,遍地开花,项羽疲于奔命。

汉军严阵以待,就能取得最终胜利。

刘邦只想听最后一句话:取得胜利。

郑忠也说了一个前提,也就是刘邦的任务:牵制住项羽。

荥阳之战,折损重臣、大将。成皋之战,孤身一人逃亡,狼狈不堪。刘邦吵着打项羽,只有一个原因:要给将士一个交代。

刘邦正在气头上,才做出了与项羽决战的命令。如今,郑忠的话,给了刘邦一个台阶下,也让他怒气消散。

有句话说得好,愤怒地人,总会做出错误的政令。所幸,刘邦能够控制愤怒,听得进去别人意见。

荥阳突围,奔入关中,遇到一个袁生,给他献策,出武关,下宛、叶,取得一定成绩。

荥阳惨败、成皋狼狈突围,他又遇到一个郑忠,又给他指出一条新的战略:遍地开花。

刘邦很幸运,遭遇挫折,总会有人站出来,给他指明方向。刘邦本人,也听得进去。突然觉得,刘邦是上天之子,天命所归。遇到问题,总会有人给他解决。

刘邦找项羽决战,本来就是怒气所致。

郑忠给刘邦分析局势,又给他台阶下。刘邦顺势而下,采纳郑忠意见。

刘邦选择固守,吸引项羽注意力。他传达一个信号:项羽,我在这里,来打我啊!

项羽在荥阳、成皋,打了漂亮一击,两战皆胜,士气正盛。项羽趁着余威,向东攻打下一道防线:巩-洛。

结果:项羽没有打下来。

就在这时,项羽得知,刘邦逃跑的方向在北边,且汇聚赵地汉军。

项羽向西攻打,就会被刘邦南下,拦腰截断。项羽身为兵家,是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于是,项羽调转兵力,攻打黄河北岸的刘邦。然,刘邦没有和项羽打的意思。

项羽没有渡河工具,也无法攻破刘邦设立的新防线。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事,再次陷入僵持。

刘邦总结上次经验教训,又根据郑忠提出的意见,扰乱楚军后方,遍地开花。

派了两个人,去楚地,大闹一番。

史料记载了这两个人的名字:一个人叫卢绾,另一个人叫刘贾。

也记载了军队数量:卒二万人,骑数百。

地点:渡白马津,入楚地。

他们的任务:支援彭越,搅乱楚地。楚地局势,越乱越好。

来看一下,刘贾和卢绾两个人的资料。

卢绾不仅是刘邦发小,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他们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走向社会。卢绾觉得刘邦能够干大事,跟着他混。哪怕,刘邦犯事,他都形影不离。

刘邦沛县起义,卢绾也跟着去,以门客身份加入。西进亡秦,入汉中,定三秦,伐项羽。这些事,卢绾都参与。他被刘邦任命为将军,并常常担任侍中,官至太尉,封长安侯。

若论信任程度和亲密度,曹参、萧何等人都比不过。卢绾有个特权,能够自由出入刘邦休息之地。

刘贾是刘邦同族中人,是他堂兄。

刘贾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刘邦定三秦。他被刘邦封为将军,有个任务:镇守桃林塞。

刘邦分军两万,数百骑兵,让这两个人汇合彭越,叛乱西楚后方。也说明两个现象:

1.刘邦身边无将可用。

2.刘邦为这二人树立威信。

刘邦不嫌事大,他要搅乱西楚。

这一次,刘贾和卢绾,他们还有个任务:烧毁楚军屯积军粮,以破坏楚军的根基,使无法供给项羽军需粮食。

项羽,接招吧!

我,刘邦,又回来了。

这一次,我要将你的势力范围,搅得天翻地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