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零七章 定楚安项

项羽乌江自刎,留下千古悲剧。他用自己的方式,守卫西楚霸王最后的尊严。这也是项羽,离开战场最合适的方式。

生是楚霸王,死也要做楚霸王。

他亲手开创的西楚霸王时代,就由他亲手结束。

当刘邦看到项羽尸首,有两种反应。

1.高兴。

项羽死了,再也没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属于项羽的西楚霸王时代,告别历史舞台。即将开启,属于刘邦的新时代。

刘邦不高兴吗?

不仅要高兴,还要大肆庆贺。他和项羽打了四年,这一刻,总算分出胜负。

是他,刘邦,笑到了最后。

2.悲伤。

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反而有点悲伤。

没有对手,他的人生会很寂寞。

他恨项羽,是因为这个年轻人负约。还将他分封到巴蜀,进行打压。可,这种恨,只是心里不舒服。他和项羽在反秦大业时,一起战斗过。有经历,有回忆。

刘邦了解,这个年轻人。

刘邦也想不明白,他和项羽,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点地步。

或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啊!

明明可以成为朋友,却偏偏成为了敌人。

项羽战死,对刘邦来说是一个天大好消息。从此,天下姓刘,不再姓项。

刘邦得天下,也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开始。平民取代贵族,登上历史舞台。

接着,刘邦又得到三个好消息。

1.灌婴的表现很出色。

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2.周勃的战绩也不错。

周勃在刘邦追击项羽战争之中,没有取得显赫功勋。所以,周勃要在战后,积极表现。

东定楚国泗水郡、东海郡、淮北,凡得二十二县。

刘邦看着捷报频传,他很高兴。项羽死后,楚地尽数被灭。尤其是周勃、灌婴二人,表现很优秀。

3.陈婴投靠刘邦。

话说,秦朝灭亡后,摆在项羽面前最大的难题:如何与楚怀王熊心相处。

项羽不按套路出牌,打破规则。不仅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迫使楚怀王迁都到郴县。还将楚怀王用过的臣子,一起驱逐。

陈婴也是被驱逐之一。

陈婴这个人,有个特点:做事很高调,为人很低调,不愿当王,愿封侯。

义帝被项羽先发配到郴县,后被杀害。

义帝死后,陈婴回到封地,沉默了几年,暗中发展势力。据说,今天的南昌,就是他取名,意为昌大南疆之意。

项羽死后,陈婴又一次站出来,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平定江西、浙江,带着广大领土,臣服刘邦。

刘邦很高兴,不仅得到领土,还得到人心。

有好消息,也会有坏消息。有一个地方,无论如何都不肯降。这个地方,就是项羽封地:鲁。

来说说,鲁,怎么会成为项羽的封地。

话说,放牛娃楚怀王趁着项梁战死定陶。他站出来将国都从盱眙迁到彭城。

为了夺权胜利,他做了两个准备。

先剥夺项羽兵权,后提高项羽地位,封他为鲁公。

就这样,鲁,成为项羽封地。

项羽死后,鲁地有两种结局:

要么,不战而降;

要么,不降死战。

鲁地属于后者,不降死战。

鲁地之所以会为项羽死战,这是因为鲁,曾是中原中原文化中心,忠君思想根深蒂固。

按理说,鲁地不降,刘邦直接派人去灭。但,刘邦没那么做,反而亲自去鲁地做他们思想工作。

刘邦做出这样举动,有两个原因:

1.刘邦借此,恩济天下,让百姓归心。(王道治天下)

2.是因为刘邦怕。

鲁地有很多儒者,文化学者太多,尤其是集大成者,不在少数。无论是汉军阵营,还是楚军阵营,甚至是其他诸侯阵营,很多学者都出自鲁。

刘邦用武力,屠杀鲁地百姓,会遗臭万年。毕竟,刘邦有个人物可以借鉴:秦始皇。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他做了一件事:焚书。

秦始皇,也被大力批判,尤其是来自儒家那支笔。刘邦比秦始皇小三岁,这些事,他亲身经历。

大人物最怕文人那支让他们遗臭万年的笔。所以,刘邦要用这样方式:亲自招降,用以王道。

刘邦没有空手而去,还带了一个礼物:项羽的脑袋。

郦商和樊哙先行,他们干了一件事:攻打胡陵。

郦商对这个地方没有仇恨,哪怕胡陵不降,他采取手段,比较温和。

樊哙就不一样,这里是他的伤心地。

刘邦斩白蛇,逃入砀山。又以一百多人攻破沛县,召集子弟起义。刘邦等人,第一次败仗,就是在胡陵。樊哙也参加了那次战斗。

故地重游,很多胡陵不好的记忆都涌了出来。樊哙心里不舒服,尤其是楚地皆降,胡陵不降。所以,樊哙用武力猛攻,干了一件事:屠。

樊哙抓典型,打算用武力屠胡陵,震慑其他不降者。

结果:鲁地不降。

夏侯婴率领车兵,前往鲁地,手段温和,表现也很优秀,得到刘邦奖励: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刘邦北上,来到鲁城。刘邦劝降不成,他做了一件事:把项羽的头,给鲁地父老看。

刘邦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你们效忠项羽,忠心耿耿。我,刘邦表示佩服。但,项羽死了,你们效忠没有任何意义。

进而刘邦传达了另外一层意思:我已经仁至义尽。你们不降,别怪我动武。

项羽死了,鲁地百姓没有效忠对象。

他们有两种选择:

要么,投降;

要么,战死。

最终,他们选择前者,投降。毕竟,项羽死了,他们尽到了臣子本分。

当然,他们投降也是有前提条件:刘邦必须厚葬项羽。

这一次,刘邦妥协了。

刘邦做了这样一件事,还被史书记录下来:他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

这件事,表明刘邦做了厚葬项羽这件事。同时,也表明刘邦承认项羽是鲁公,非楚王的身份。

对于,胜利者刘邦,做出厚葬失败者项羽,这种行为,有以下观点:

1.刘邦是在做戏。

他厚葬项羽,是为了收复民心。他这样做,也是给天下人看。

2.尊重项羽。

刘邦和项羽曾经并肩战斗过。他们之所以走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是因为权力。

在权力面前,个人感情,微不足道。

刘邦近六十岁,他精通人情世故。他能演,也敢演。他出生平民,不会在乎自己颜面,也放得下颜面。

刘邦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攫取权力做铺垫。当然,他尊重项羽,尤其是建立西楚霸王时代的男儿。

刘邦厚葬项羽,即是让天下人归心,也是发自内心尊重项羽这个强悍的对手。

是项羽,成就了他的帝王霸业。这也彰显了刘邦干大事的博大胸襟。

这个现象,也让刘邦意识到一个问题:楚地百姓,心系项羽。

刘邦战胜项羽,平定楚地,首当其冲要做的第一件事:如何处理项氏一族?

按道理说,刘邦和项羽打了四年。刘邦作为胜利者,就会铲除威胁他的人,尤其是项氏一族。毕竟,后来王朝建立,总会对前朝赶尽杀绝。

然,刘邦没那么做,还把项氏很多人封侯。其中,有几个人被记载:射阳侯项伯、桃侯项襄、平皋侯项他、玄武侯。

来看一下为什么这四个人会被刘邦封侯,还被刘邦改了氏。

项伯,是楚国抗秦将领项燕之子,项梁兄弟,项羽叔父。年轻时,爱行侠仗义,因为犯罪曾在下邳避难。

他为刘邦做了三件事:

1.鸿门宴保刘邦。

2.为刘邦争取汉中。

3.广武对峙,保下刘太公。

项伯救过刘邦,还救过刘太公,曾和刘邦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项襄,项氏亲族,是项羽大将。项羽分封诸侯后,虽没有分封项氏族人,却信任项氏族人。项襄第一次露脸,是刘邦趁着项羽伐齐,发动彭城大战。

其中,定陶,是阻截刘邦东进,保卫彭城最关键之地。

定陶之战,项襄被历史记住。他被灌婴击败。于是,加入刘邦。

简单说,项襄加入刘邦阵营比较早。

项它,是项氏子弟,项羽族侄。

这个人不是庸才,他在项氏中很有名声。他和项声,被称为项氏子弟中的一文一武。项它擅长文,政治才能很突出。

他先为魏相,后为楚柱国。

他在定陶之战,被灌婴击败。后,刘邦对项羽全面反攻。项它在彭城战败,被俘。

玄武侯是谁,史料没有记载。只是留下了一个爵位,只知道他是项氏一族。

简单说,项伯和刘邦私交不错。项襄加入刘邦阵营,时间比较早。项它在项氏子弟,名声不错。所以,这四个人能够被刘邦不计前嫌,被封为侯。

刘邦用王道,施恩项氏子弟中几个有代表人物。刘项之间恩怨,就这样被被刘邦轻易化解。

刘邦不仅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了与项氏关系,也收服楚地人心。进而,刘邦向外界传达出一个观点:项羽被诛杀,是他和刘邦之间个人恩怨,不殃及无辜。

同时,刘邦还下了一个命令: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

刘项两家本该成为世仇,却因为刘邦处理得当,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其中,还有几个项氏被刘邦封侯。

刘邦厚葬项羽,施恩项氏,没有在楚地大开杀戒,又用正确方式处理了与项氏之间的关系。楚地被平定,项氏归顺。

接下来,刘邦名单中,下一个要被处理的人:韩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