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阳与关中

南宫酒宴,刘邦做那些事,表面上是在炫耀自己的驾驭人的能力,暗地却是在区分敌友,震慑潜在的隐患。

接着,刘邦要考虑一个新的问题:定都。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都,都是一件大事。选对了,利国利民。选错了,祸害无穷。

项羽将国都定在彭城,这里成为楚霸王时代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刘邦会选择哪里?

定都,这是国家大事,刘邦不会一个人做主,他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手底下人讨论。

这些人讨论之后,给出了两个方案:洛阳与关中。

对于定都洛阳的人,支持者最多,呼声也最高。大多数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支持定都洛阳。毕竟,他们的身份,都是来自山东六国。

刘邦个人意思,也是想长期定都洛阳。

然,两个人出现,改变了刘邦想法。

一个是娄敬,另一个是张良。

娄敬是齐国人,他的身份是平民,有个职业:戍卒。

按道理说,这种小人物,是不可能见到大汉王朝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

他以戍卒身份而得官,最终成为口舌得高官的代表人物。

来看一下,娄敬的传奇经历。

娄敬是齐国人,被通知去陇西戍边,但,他没有动身前往。当他听到汉臣商议定都,他做了一个决定:前去凑热闹,顺便发表个人意见。

娄敬身份低微,想要见到刘邦,是不可能。毕竟,一个是大汉皇帝,高高再上。另一个是戍卒,身份卑微。

娄敬要劝说刘邦,第一件事要面见。

这位戍卒运气不错,有一位朋友,还是大汉将军,能够在刘邦面前说得上话。

这位将军留下了名字:虞将军。

娄敬出生不好,却能够成为虞将军朋友,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娄敬穿着羊皮袄,找到虞将军直接说了一句:我希望你能引荐,让我见到皇帝。

虞将军迟疑少许,问:你见皇帝做什么。

娄敬给出四个字:国家大事。

虞将军愿意替娄敬引荐,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他穿一件好看的衣服。

毕竟,刘邦是大汉皇帝,穿着太寒酸,影响不太好。

娄敬穷,没有华丽的衣服。虞将军相信娄敬的能力,凭借他的才华,迟早有一天会很出众。所以,虞将军做了这样一件事,拿出新衣服给娄敬穿。

按道理说,娄敬会接受。你没有好看的衣服,别人替你找一件。你见皇帝总要穿一身像样的衣服。

然,娄敬虽穷,但有书生傲骨。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穿着丝绸衣服来,就穿着丝绸衣服去拜见。我穿着粗布短衣来,就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

进而表达了一个观点:我是决不会换衣服。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娄敬有个性,讲原则,不会因为穿着破旧而心生自卑。

就这样历史上出现了难以想象的一幕:戍卒娄敬穿着破旧的衣服,出现在大汉皇帝刘邦的面前。

按道理说,你见一个人,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说,穿丝绸,至少也要穿一身干净的衣服。

娄敬偏不,就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前去见刘邦。

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娄敬这种行为,是见不到刘邦。但,历史总是充满意外。

娄敬不仅见到刘邦,还发表了意见。

不知道刘邦看着身穿破旧衣服的人,站在他面前是什么感受。也不知道,娄敬站在富丽堂皇的大殿面见刘邦,当时会有什么心态。

历史结果告诉我们,刘邦不是以衣取人,进而彰显了他的胸襟。毕竟,在秦末汉初穿破旧衣服的男人,不是穷的身份象征,而是有能力的代表。

也可以说,娄敬身穿破旧衣服,成功吸引了刘邦的注意力。

通过野史记载和个人脑补,刘邦和娄敬见面。他们之间的对话,应该是这样。

刘邦礼貌性问候一句:先生远道而来,所谓何事。

娄敬为了表达高度关注大汉国都的问题,以及为了见到刘邦,来不及换衣服的心情,开门见山说:陛下,定都洛阳,不可取。

刘邦心属洛阳,但,还是要听别人意见。于是,就开始了娄敬个人表演。

娄敬问了一句话:陛下将国都定在洛阳是想与周朝争高下。

刘邦没有明确回答,但,透露出一个意思:是有这样打算。

娄敬直接表明立场:不能定都洛阳。

为了证明他的立场正确,娄敬说出两点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1.取天下手段。

姬姓周天子用了十几代人以德而得天下,刘邦凭借一人之力,暴取天下。毕竟,刘邦祖上,没听说出过有大德之人。

娄敬又分别列举了周兴盛和刘邦夺取天下的方式。(话语太长,就不论述)

2.为什么要定都关中。

首先,关中地势优越,被称为四关之地。东有函谷关,西有萧关,北有大散关,南有武关。

关中又被称为四塞之国,地形险固,易守难攻。即便是关外诸侯要造反,只要守住函谷关,敌人就进不来。

其次,关中地方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还有巴、蜀、汉中作为依托,有强大的基础。

嬴姓秦国,从春秋建国,被中原诸侯认为是养马的后裔,遭到轻视。嬴姓男儿,却因为占据关中,励精图治,进入战国时代,由弱到强,最终一统天下。

第三,刘邦在关中等秦故地,有很强影响力。

亡秦,刘邦第一个打进咸阳,做了很多安民措施,尤其是约法三章,深得秦地百姓信任,都想要他当关中王。

平定三秦,刘邦又做了很多措施,进一步树立了威信。

与项羽争天下,秦地父老,也出了很大的力。

秦地,刘邦有很强的发言权,也有很深的影响力。

简单说,秦地位置好、有群众基础、经济条件也不错,还有巴蜀等地资源相互支持,是定都最好的选择。

娄敬说得很具体,刘邦也认可。但,刘邦没有做出决定。他是大汉皇帝,要全面考虑问题,还要知道下面人是什么想法。

大人物有个优势,在犹豫不决时,能够召集下面的人,反复讨论。刘邦召集群臣开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洛阳与关中,哪一个更适合成为大汉王朝的国都。

支持关中,就说理由。

支持洛阳,也要发表意见。

刘邦出发点是没错,却忽略了一件事:这些跟随他打天下的人,都是崤山以东人士。

也可以说,这些跟他打天下的人,有故土情结。所以,刘邦得到大多数人意见:定都洛阳。

读书的好处就在于,回答问题的时候,会引经据典,更具有说服力。如果你没学问,没有知识。刘邦问为什么定都洛阳,他们会说,我就喜欢这里。这样的理由,是不会被采纳。

支持定都洛阳的人当中,有很多文化人,还是高级知识文化份子。

当刘邦问他们为什么定都洛阳。

这些人,引经据典,拿出很多依据。

他们说了以下理由:

1.洛阳居天下之中。

2.地理位置不错。

3.周在这里成为天下共主。

他们既要说定都洛阳的好处,又要说定都关中的坏处。尤其是刘邦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国祚。

这句话最具有杀伤力:秦国历经数百年,经营关中。大秦王朝,历经二世而亡。

不仅秦始皇想要自己的千秋基业,流传后世。

刘邦也想。

秦历经数百年经营关中,还是丢了天下。

刘邦能够让大汉王朝,延续百年?

这,不好说。

这些人用又说了一句:周定都洛阳,传承数百年。秦,二世而亡。

进而得到一个结论:秦不如周,关中不如长安。

接着,这些人又打出感情牌。比如说,他们都是崤山以东的人,洛阳位居中原,感情上能够接受。

他们不喜欢关中,更不想进关中。毕竟,哪里不是他们的地盘。

刘邦很难抉择,娄敬说的句句在理。朝臣的意见,他也要慎重考虑。就在刘邦犹豫不决时,他想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张良。

刘邦见到张良,将大汉王朝国都定在哪里,先拿出两个方案:关中和洛阳。

随后,刘邦又说了来自群臣的观点:定都洛阳。

并说出定都洛阳的理由: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渑池,背靠黄河,面向伊水、洛水,它地形的险要和城郭的坚固也足可以依靠。

话说,刘邦感念张良打天下时,给他出谋划策。得天下后,刘邦也不吝啬,封张良为万户侯。

张良懂得急流勇退,拒绝了万户侯。为了不伤颜面,要了一个侯:留侯。

这个地方,是张良和刘邦相遇的地方,有很强的意义。

张良退居二线,不在关心朝政。但,朝局动向,他一清二楚。

分封功臣,张良不发表意见。

攻打临江国,张良保持沉默。

刘邦将他评选为汉初三杰,张良无动于衷。

关于大汉王朝国都定在哪里,他要发表意见。毕竟,这是有关天下是否安定。

简单说,张良不关心个人荣誉,却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利于后代子孙的千秋大事。

面对刘邦的观点,张良做了针对性回答。刘邦说洛阳的优势,他也承认。同时,指出洛阳的劣势。

张良出生五世相韩的贵族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又有很高的文化素质。他没有直接说反对,而是这样说的:洛阳虽然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方圆百里,土地贫瘠,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

跟着,张良又说了两点关中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

2.交通运输便利。

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

也许,张良说的太含蓄,刘邦没听明白。他又说了八个字: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张良做事,总会留一线,顺水推舟,送别人情,表明主张:娄敬建议是对的。

这句话,不仅肯定娄敬的观点。同时,说明了张良也支持定都关中。

张良的话,让刘邦彻底下定决心。毕竟,刘邦和张良交情深厚,他也相信对方的能力。刘邦每一次听张良的意见,都会走向新的台阶。

所以,刘邦做了一个决定:定都关中。

可以说,大汉王朝定都关中,有三个人很关键。

1.娄敬。

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主张定都关中,还说了为什么?

2.张良。

他支持娄敬,针对定都洛阳优势,发表反对意见。同时,说明了为何定都关中。

3.刘邦。

张良、娄敬进言,是外在原因。

内在原因,是刘邦认识到潜藏的隐患。这也是刘邦与朝臣之间的分歧。毕竟,这些人有军功,有势力,不好掌控。尤其是定都洛阳,会让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现在是好处,未来就是危险。

在娄敬、张良等人发表感言之后,刘邦最终定都关中,从而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两个字: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