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第二个被清理的异性诸侯王:楚王韩信

韩信安抚楚国采取的措施,以及收留大汉皇帝刘邦追杀黑名单重点人物。

这种行为,就属于谋反。

于是,就被栾说借题发挥,上报给刘邦,告韩信谋反。你说别人谋反,总要有证据。韩信收留钟离昧,就是最好的证据。

刘邦听后很生气,采纳陈平的意见,没有用武力攻楚,而是以出游云梦,擒拿韩信。

刘邦大张旗鼓,告诉诸侯,他将出游云梦,与大家一起在陈,开一个会,见个面。

当刘邦听闻韩信,收纳钟离昧,怒气更甚。

于是,他做了两件事:

1.敲打韩信。

刘邦听闻钟离昧在楚地,就下令韩信抓捕归案。

2.给韩信出一个选择题:选刘邦,还是选钟离昧。

这个选择题,是世界上最难选择之一。

韩信选择刘邦,就要把钟离昧交出去。韩信这样做,就会被天下人痛骂他卖友求荣,身败名裂。

韩信选择钟离昧,就是与大汉皇帝刘邦作对,是叛臣。后果会如何,不用想也知道。

一旦得罪刘邦,临江王共尉、燕王臧涂、颖川侯利几,就是韩信的下场。

最主要的是,韩信没有做好与刘邦开战的准备。韩信也不想和刘邦开战。

无论韩信怎么选,对刘邦来说,都不是坏事。

韩信收留钟离昧,刘邦是如何知道,有以下观点。

1.钟离昧主动泄露自己行踪,其目的就是为了逼韩信走上谋反的道路。

2.刘邦对诸侯王不放心,在诸侯国安插了很多眼线,监视诸侯的一举一动。

因为钟离昧到来,进一步加剧刘邦和韩信的矛盾。毕竟,钟离昧是危险人物,韩信也是危险人物。两个危险人物走在一起,将会是最大的隐患。

刘邦和韩信之间新仇旧恨,要一并了结。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听闻韩信谋反,高度重视的原因。

面对刘邦抛出来的难题,韩信会如何接招。

韩信不知道有人告他谋反,也不知道刘邦准备擒拿他。韩信只知道,刘邦给他下了一个命令:擒拿钟离昧归案。

也可以这样说,刘邦知道钟离昧在楚地。但,知不知道钟离昧在韩信这里,刘邦拿捏不准。

如果刘邦得到确切消息,就会对韩信用兵。刘邦给韩信出的这个难题,也是为了试探他。

韩信是军事天才,会打仗。但,他没有政治远见,更没有政治野心。刘邦也是拿捏到这一点,才敢这样做。

此时,钟离昧的存在,对韩信来说是烫手山芋。

刘邦给楚国君臣,下达追杀钟离昩的命令。韩信收留钟离昧的消息,迟早会泄露出去。一旦,走露消息,韩信就会背上叛臣的罪名。

面对这个难题,韩信很难选。无论选哪一方,都会让他名誉受损。

韩信还有个缺点,不擅长做选择题。

韩信问了身边的部将,该怎么办。

这些部将,给出了一致答案:杀钟离昧。

这些部将认为,为了楚将钟离昧招惹大汉皇帝,不是明智的选择。然,韩信没有看清大势,却认为这些人不懂他。韩信也不想辜负了与钟离昧那段感情。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是不会参杂个人感情。可惜,韩信不是政治家,而是伟大的军事家。

当刘邦又给韩信传来一个消息:出游云梦,会见诸侯。

这时,韩信慌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韩信收纳钟离昩,做了叛汉的事。所以,他认为刘邦之举,是针对他。

韩信担心刘邦突然发难,整个人精神陷入高压。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令他高度紧张。

韩信巡察封邑,去哪里都带着一支精兵良将。

这种举动,更加被人认为,他有造反的迹象。尤其是,大汉皇帝说要来出游云梦泽,韩信扛不住了,想要谋反。

其实,韩信第一反应是对的。刘邦出游云梦,就是为了擒拿他。但,刘邦做事求稳,一点都不心急。

过了三个月,刘邦才出现在云梦。

刘邦做出的假象,成功迷惑了韩信,也让他放下了戒备。

韩信心想:他为大汉打下江山,功勋卓著。刘邦是不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事。

出游云梦,不仅刘邦来了,诸侯也来了。似乎,刘邦真的是来云出游,并不是针对韩信。

汉六年十二月,按照约定,刘邦抵达云梦。

常年征战的韩信,嗅到了战火的味道,又高度紧张起来。

韩信很纠结,他又面临一个选择题:去,还是不去。

诸侯王都来了。他不去,就代表反叛。

他想发兵攻打刘邦,却认为自己没罪。一旦,做了这件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叛臣,就会遭到所有人攻击。

韩信爱惜自己声名,不想当叛臣,也不想当乱臣。

去,韩信又怕被刘邦擒拿。毕竟,他做了收纳楚将等叛汉的事情。

韩信又问了身边的部将,该怎么办。

这时,有个人站出来,给韩信出了一个注意:去见大汉皇帝。

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杀了锺离昧去朝见皇帝,皇帝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听了,虽没有表态,但,他不反对,就是更好的表态。

韩信去见钟离昧,把朝臣的意见告诉他,并问他怎么办。

钟离昧觉得好笑,他笑韩信看不清大势。刘邦早就想对韩信动手,只是不到时候。

韩信杀了他,也阻挡不住刘邦铲除韩信的决心。谁让韩信个人能力太突出,令刘邦不放心。可惜,韩信没有这份觉悟。

韩信表面上是找钟离昩商量,其实就是想钟离昧自己做选择,保住自己的名声。

钟离昩对韩信很了解,问了一句话:刘邦知道我在楚国,为什么不发兵?

接着,钟离昩说了这样一句话,表明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我在这里。

只要我们联手,对抗刘邦,就能成功。

韩信听了,也不表态。他辛辛苦苦才有今天的成就,他不想反,也不想与刘邦作对。

钟离昧见状,猜到了韩信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想杀了我,用我的脑袋,取悦刘邦。今天,我死了。你也会紧跟着死。

韩信大骂,说自己对他仁至义尽,希望钟离昧体量他的难处。

钟离昧心灰意冷,留下了最后一句话:你不是个忠厚的人。

说完这句话,钟离昩举剑自刎。

对于,钟离昩的死,有两种观点。

1.被逼自刎。

韩信之举,让钟离昩寒心。钟离昩大骂韩信,不是忠厚之人,随后,挥剑自刎。

2.主动自刎。

他被大汉皇帝盯上,自觉难逃一死,不想拖累韩信,选择自刎。他想要用自己的脑袋,保住韩信,一世富贵。

钟离昩死了,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大汉皇帝刘邦,决定对韩信出手。

韩信,你的时日不多了。

可惜,韩信并不知道,一股暗流涌动,正在朝他逼近。

韩信拿着以证清白的贺礼,钟离昩的脑袋,表明自己忠于刘邦,前来参加诸侯陈地会盟。

刘邦见韩信来了,还拿着钟离昩的脑袋。

刘邦没有善待韩信,与他家长里短,议论天下。而是下了一声命令,将韩信五花大绑,塞进车内。

这一刻,韩信总算醒悟了。可惜,有点晚。

在生死关头,韩信,又要发表即兴演讲。之所以说又,这是因为韩信离楚奔汉,混得不好,还差点被杀。

被处斩前,韩信急中生智,对监斩官夏侯婴高喊一声:汉王不想得天下?为何斩壮士。

那么,这一次,韩信又会喊出怎样的口号。

太史公在淮阴侯韩信列传,给了我们一句话: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这句话,表明了两个观点:

1.韩信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遭遇这种待遇,他不服。

进而,表明刘邦薄情寡义,卸磨杀驴,诛杀功臣。

韩信也想让天下人看看,大汉皇帝是如何对待大功臣。

2.韩信有了思想觉悟:被杀。

刘邦听了这段话,也有两个反应。

1.他要给韩信为何要这样对待他的理由。

2.他既要处理韩信,又要维护大汉皇帝的正面形象。毕竟,大汉王朝刚刚建立,很不稳定。

诛杀韩信,天下人会如何看他,史官又会如何记载他的行为。

韩信部将,以及有异心的诸侯王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局势动荡,一发不可收拾。

杀一个韩信,很容易。善后杀韩信,是巨大的麻烦。

刘邦做事求稳,没有直接杀了韩信。

他给韩信和天下人一个理由:韩信谋反。

既然是谋反,就要有证据。刘邦要让天下人信服,就要走正常程序,收集韩信谋反的证据。

刘邦不担心找不到证据,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刘邦为了避免韩信带来更大的祸事,他要做一件事:擒拿韩信。

为了安抚其他诸侯,刘邦做了两件事:

1.宣告韩信谋反。

简单说,刘邦先制造舆论,给韩信一个罪名。

刘邦没有急于给韩信定罪,杀了他,以绝后患。而是将韩信缉拿归案,又表明刘邦按照法律办事,堵住天下人的嘴。

2.大赦天下。

刘邦告诉其他诸侯,这件事不会殃及池鱼。

就这样,秦末汉初风云人物,被称为兵仙的韩信,对大汉威胁最大的人物,被刘邦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韩信也成为第二个被刘邦处理的异性诸侯王。

韩信历经风雨,以命搏杀,他加入项氏反秦,又跟着刘邦伐楚,从被当成反面教材连饭都吃不起的平民到割据一方诸侯王。

谁也没想到,他当王一年,就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从韩信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然,刘邦和韩信的恩怨,还没有彻底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