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田肯救韩信

韩信有没有谋反,这个问题,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人认为有,他们理由有四点:

1.韩信进出随身带着一支精兵强将,随时做好准备谋反。

2.在封国不记个人恩怨,降服楚地民心,为谋反做准备。

3.收留大汉王朝亲自下令诛杀的楚国旧将钟离昧,铁证如山。

4.楚国舍人栾说密告。

有的人认为他没有,也有两个观点。

1.韩信拿着钟离昧脑袋去见刘邦,诚意十足,态度端正。

2.韩信没有对刘邦设防,才会轻易被擒拿。如果韩信真的要反,刘邦想要擒拿他,会费很大劲。

不管韩信是真的想反,还是没有做好谋反的准备。或者,说韩信对刘邦抱有希望,从没有反叛的想法。

但,刘邦哪里,真的是把韩信当做谋反做准备。

来看一下,刘邦擒拿韩信,做了两个方案。

第一种方案:采纳陈平献出伪游云梦计策,以最小代价,擒拿韩信。

第二种方案:以武力平叛。

第一种方案没成功,刘邦和韩信彻底撕破脸面,只能用武力解决。

韩信个人能力很突出,刘邦高度重视,也下了血本,调兵遣将。

来看一下,太史公记载当中,擒拿韩信人员名单。

陈平献出计策,跟随前往陈县,被刘邦封为户牖侯。

樊哙随从高祖到陈县,逮捕韩信,平定楚地,被封为舞阳侯。

夏侯婴跟从高祖到陈县,逮捕楚王韩信。夏侯婴的食邑改封在汝阴,被封为汝阴侯。

灌婴跟从高祖到达陈县,逮捕楚王韩信。刘邦把颍阴两千五百户封给灌婴作为食邑,号为颍阴侯。

靳歙随从高祖到陈县,逮捕楚王韩信,食邑四千六百户,封为信武侯。

这份名单中,都是因为擒拿韩信被增加食邑又封侯的人。

还有,很多人,只是没有记载。

这些人当中,陈平是以谋臣身份。

灌婴、靳歙是以武将身份,楚汉争霸,这二人居功甚伟。

樊哙、夏侯婴,是沛县起义五人组合,也是武将。尤其是夏侯婴手中还有一支车兵,从诸侯反秦到楚汉争霸,平定燕王臧涂,擒拿楚王韩信,多次建功。

此时,郦商、周勃在北边,平定代、雁门郡。傅宽、曹参,镇守齐国,他们做好准备,应对楚国有风吹草动。

吕泽所部,也不可能闲着,只是他们的事迹被人为抹去。

可以说,刘邦身边的部将,只要有时间,都参加了擒拿韩信举动。

幸运的是,上天站在刘邦这边。擒拿韩信,没有遭到任何阻力。刘邦也成功解除韩信对他的隐患,也铲除了第二个诸侯王。

这里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刘邦擒拿韩信,为什么没人发声。

刘邦号召诸侯王来陈会盟,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韩王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等都来了。

当然,还有很多诸侯。

为什么,这些人集体失声了。

对于,这种现象,有三种观点:

1.刘邦手段高明,出手干净利落,做事隐秘,诸侯不知情。

2.刘邦口号喊得响亮,韩信谋反,为他争得舆论支持。

3.韩信个人能力太突出,性格太傲,没有朋友。

这些诸侯王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又是刘邦分封。他们对韩信,没有好印象。再加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选择束手旁观。

这里还会有一个问题,对韩信有恩的关键人物,如萧何、张良。

萧何月下追,韩信才有机会,成为汉大将军。

张良举荐,刘邦放权,韩信踏上东征,才能割据一方,成为楚王。

这两个重量级别的人物,被刘邦评价为汉初三杰。只要他们替韩信说句话,就能避免这件事发生。

可惜,这两个人都没发表意见。

其实,也不怪这二人,不帮韩信说话。

刘邦制定策略,擒拿韩信,萧何、张良没有参加。

萧何在刘邦称帝后,负责修建长安。

张良精通权谋,也知人性,选择急流勇退,归隐不出。

刘邦擒拿韩信,诸侯、朝臣都站队大汉,就连楚国也向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太能干,会没有朋友。

韩信,不需要朋友。唯一的朋友钟离昧,也被他拿去送给刘邦。

刘邦在云梦泽先擒拿韩信,后其部将平定楚地。

又在陈,会盟诸侯。

同时,也宣告两个态度:

1.反我者,必诛之。(大汉有能力,守护天下)

2.震慑诸侯,不要轻举妄动。

毕竟,连韩信这样厉害的人物,都被擒拿。其他诸侯王见了,也会低调。

为了安抚众人紧张的神经,刘邦大赦天下,让诸侯各司其职,共享太平。

做完这些事后,刘邦回到洛阳,做了两件事:

1.赏赐擒拿韩信有功者。

2.派人对韩信展开调查。

刘邦擒拿韩信,过程很简单。但,韩信的生死,对刘邦来说,也是烫手山芋。

他生,刘邦不放心。

他死,刘邦会背上诛杀功臣的骂名,不利于统治大汉王朝,更会引发其他诸侯王异动。

想杀,又杀不得。

赦免,又害怕。

这时,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叫田肯。这就是史料记载的故事:田肯为韩信求情。

来看一下,田肯的个人信息。

据史料记载,田肯是齐国人,是士大夫,还有一个身份谋士

他留下一个成语:高屋建瓴。

来看一下,韩信被擒拿后,朝臣不敢发言。他是如何替韩信求情?又是如何解决刘邦处理封地的难题?

刘邦擒拿韩信,回到洛阳。朝臣前来祝贺,刘邦平叛顺利,再一次稳定大汉江山。

这时,田肯也以道贺的名义,来见刘邦。

他主要说了三件事:

1.韩信束手就擒,没大动干戈,平定楚地,稳定大汉江山。

2.说了一个成语:高屋建瓴。

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刘邦占据三秦,利用关中地势,驾御诸侯,就如从高高的屋脊上把水从瓶子里倒下去。(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

3.齐地两千多里,七十余城,非常重要。控制齐地,便可以一当十。

他还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如此重要的地方,非亲子弟是不能封他做齐王。(齐国,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

田肯登台亮相的次数很少,却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会说话,做了两件事。

1.解决刘邦如何处理韩信的难题。

2.如何分封齐地。

他在历史上,有两项功绩:一项是委婉替韩信求情;另一项谏封齐地封王。

此时,是刘邦最敏感的时刻。

这个时候,谁的思想觉悟不高,不会站队,选择给韩信求情,就会引火上身,被列入同谋。

轻者,被打,被骂,丢官被贬。

重者,下狱被杀,牵连亲族。

田肯很会说话,全程没有给韩信求情,却提到两个地点:关中、齐国。

田肯的潜台词是这样说。

你被项羽发配汉中,是谁替你定三秦?

答案:韩信。

又是谁,拿下齐国?

答案:也是韩信。

是谁替你击败项羽,最终赢得天下?

答案:还是韩信。

韩信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你杀了他,会让功臣寒心,也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不得不说,田肯是一位将说话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人。他假借汉室江山稳固,替韩信求情。但,全场没有直接求情,也表明忠于大汉之心。

刘邦听了,开始很生气。但,他从中得到一个信号:韩信不能杀。

田肯又给他解决封地的问题,是为大汉江山考虑。

为了表彰田肯功劳,刘邦厚赏,给了五百金。

刘邦听了,没生气,是因为他从这段话得到:不能杀

同时,刘邦也明白,韩信不能放。

十几天后,大汉对韩信谋反的调查报告送到刘邦面前。

调查结果出来了。

韩信,谋反证据不足。

面对这个调查结果,刘邦不满意。同时,他面临两个选择。

1.释放韩信,并加大补偿。同时,归还楚国封地。

2.来个无中生有,给韩信定罪。

两种方案,刘邦选择第二种。

他是大汉皇帝,出手了,就不能认错。皇帝,怎会有错。有,也不认。再加上,韩信好不容易才被刘邦擒拿,又怎么会放这个危险人物回去。

擒拿韩信,结果很简单。但,过程很惊心动魄。

刘邦又怎会归还韩信封国,放虎归山。

韩信不能放,更不能让他回到楚国。

刘邦做了三件事:

1.捏造韩信谋反的证据。

刘邦给韩信定罪,用舆论力量,表明刘邦做的事,是有法理依据。

2.剥夺韩信封地和爵位,贬韩信会淮阴侯。

此举,既表明韩信,有罪。同时,又表明刘邦看在韩信为大汉功勋卓著,不杀了他。进而,体现出刘邦的胸襟和气度。

刘邦也不会背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诛杀功臣的恶名。

3.保证韩信衣食无忧,却限制他人生自由。简单说,这叫圈禁。

这是预防韩信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唆使部将叛乱。

处理完韩信后,刘邦接下来,会做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