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风歌

英布战败逃亡,刘邦下令追杀。

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位别将。

汉初三将,是为了刘邦打天下的大功臣。但,也是威胁到汉家天下的潜藏隐患。

今天,他们忠于刘邦,明天会不会高举反汉旗帜。毕竟,刘邦是历经秦末乱世,深知一个道理:没有永恒的盟友。

燕王臧涂击杀前燕王韩广。

常山王张耳叛楚投汉。

九江王英布反楚投汉。

魏王豹多次反叛。

这些都是刘邦亲身经历,记忆深刻。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刘邦是皇帝,大汉的开创者,就要守护汉家天下。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做了几件大事。

1.击败阳夏侯陈豨叛乱。

2.擒杀淮阴侯韩信。

3.诛杀梁王彭越。

4.击败淮南王英布。

随着,英布战败逃亡,汉家天下暂时渡过了危机。但,威胁汉家天下的不安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英布、陈豨、韩王信、赵王利。

与英布作战,刘邦遭受箭伤。再加上,他本来就患有重病。刘邦没有回到长安治疗病情,而是做了一个决定:回故乡。

有句话说得好,狐死必首丘,富贵需还乡。

刘邦从沛起兵,三年反秦,五年灭楚,七年平定异性诸侯王反叛。

转眼间十五年了,他应该回到故乡看看。

他富贵还乡,出了看看家乡的变化,见见家乡的人,回味一下自己的过去。

看看自己能否为家乡做点贡献。

就这样,刘邦平叛之后,踏上了归乡之路。

沛县父老听闻大汉皇帝刘邦,回来了,出城迎接。

毕竟,刘邦是从沛出去的。

这一刻,谁都忘了。这个从沛出去的男人,当初可是反面教材,人称地痞流氓。

现在,却成为大汉开国皇帝,男儿励志的典范。

当初那个地痞流氓,近四十岁还讨不到老婆,不会务农,不会经商,更不知道勤俭持家。每天就知道和狐朋狗友,一起瞎混,到处赊账。

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总结西楚霸王时代,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之君。

谁也没想到,这个不被看好的男人,建立千秋基业,功过五帝三皇。

就连跟刘邦混的那些人,如沛县六人组樊哙(屠狗)、周勃(吹鼓手)、夏侯婴(车夫)、曹参(狱橼)、萧何(令史)。

他们成为了大汉开国大功臣,都是封侯的人物。

如今,混得最好的人物刘邦回来了,他们很高兴。

这说明刘邦不记仇,不是富贵后就忘了家乡的人。

这位大汉皇帝回来了,他们的生活也会随机改变。

当然,刘邦把沛赐给了一个人:刘濞。

来介绍一下刘濞的个人信息。

生卒: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75年。

父亲:合阳侯刘仲。

叔父:刘邦。

做的那些事儿:坐断东南、清君侧、西汉同性诸侯王七国叛乱发起者。

话说,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平定燕王臧涂,擒拿楚王韩信。

刘邦觉得异性诸侯王靠不住,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以同姓诸侯王制衡异性诸侯王。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仲因为是刘邦二哥,血缘关系亲近,被封为代王。

刘濞是刘仲长子,就成为了代国的太子。

刘仲一家,也成为了裂土一方的诸侯王。

这一年,刘濞十五岁。

按照剧情发展,刘仲死后,刘濞将会继承父业,成为未来的代王。

有句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历史,没有尘埃落定,总会出现意外。

韩王信投降匈奴,虽被刘邦击败,但,尾大不掉。韩王信联合匈奴,多次入侵代国。

代王刘仲守不住,逃回洛阳。

敌寇入侵,身为一国之主,没有恪尽职守,选择逃跑。

刘邦很生气,相当生气。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剥夺了代王刘仲爵位,贬为合阳侯。随后,刘邦将代国封给了第三子刘如意。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刘濞只能接受。同时,刘濞也奋发向上,要找回父辈的耻辱。

经过这次变故后,刘濞性情大变。史料记载,留下了四个字:剽悍勇猛。

同时,也说明刘濞善战。

随着,平息异性诸侯王事情增多,刘濞登上历史舞台。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封刘濞为沛侯。

本该继承父业的刘濞,变成了自己打江山。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父亲靠不住,就要靠自己。

封侯,那一年,刘濞才二十岁。

英布叛乱,刘濞请战,以骑将的身份参战。

这一次出战,打破英布军。刘濞将武力发挥到淋漓尽致,进而进入了刘邦的视线当中。

刘邦脑海第一印象:这位侄儿比他的哥哥厉害多了。

刘邦回到沛县,身为沛侯的刘濞,自然要好好表现。

刘邦回到故乡,又见到父老,回忆过往。

三十八岁以前,他一事无成,拿得出手的身份,只不过是泗水亭长。

吕太公、吕雉的出现,刘邦的人生机遇开始改变。

十几年前,他是大秦通缉犯,亡命砀郡山。

他带领沛三千子弟,参加反秦,从东边打进咸阳。

又出汉中,占据关中,从西边打到东边,总结西楚霸王时代。

现在,他成为大汉皇帝。

回想起亡秦灭楚立汉平叛的戎马生涯,他多次险象环生。这十五年,是刘邦最精彩的时刻。

这一刻,刘邦脑海出现了很多人。

有他的对手:项梁、项羽、秦王子婴、章邯、司马欣、董翳、魏王豹、田横。

他的盟友:楚怀王、张耳。

还有为他打天下的异性诸侯王:韩信、英布、彭越、韩王信、陈豨。

以及功过封侯的人:张良、萧何、曹参、樊哙、灌婴、靳歙、郦商等人。

还有为他打天下而死的人:郦食其、周苛、枞公等人。

此时此刻,刘邦想着现在目前的现状。

北边有陈豨、韩王信等叛军势力,还有强大的草原民族匈奴。

南边有英布逃亡,还有前秦将领占据三郡的南越王赵佗。

他,已经老了。

不仅患有重病,还有箭伤。

谁能为他,守住汉家天下。

酒樽下肚,刘邦不由得唱起一首自创的楚歌:大风歌。

这首楚歌的词,是这样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一句,表明了刘邦正在喝酒,心中烦忧,一阵大风吹来,云彩变化。

第二句,表明了刘邦此刻的心情,威加海内,回归故乡。

第三句,表明了刘邦的心愿:想要有人替他守住汉家天下。

刘邦喝酒尽兴,又看到如此景象,即兴而起,唱出了千古绝唱:大风歌。

刘邦不仅填词、作曲、歌唱,还亲自击筑琴。

为了让这首大风歌流传千古,让后世记住。

刘邦特意挑选了一百二十为儿童,教他们唱歌,进行伴唱。

刘邦唱完后,听着儿童伴唱,拿起宝剑起舞。

此时的刘邦,会作曲,会填词,会击琴,会唱歌,会跳舞,是音乐界的全能。

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超级巨星,天王级别的存在。

谁能想到,被称为地痞流氓的刘邦,不仅会打仗,还精通音律。

此时,刘邦内心充满感伤,悲从中来,留下几行热泪。

留下了这样几个字: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歌曲作罢,刘邦又说了一段话。

先表达了一个观点:游子悲故乡。

跟着又说了这样的话:我虽然建都关中,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是会回到故乡。

刘邦说起自己的丰功伟绩:从沛起,得天下。他把沛,将会做为他的汤沐浴。

为了彰显皇恩浩荡,这里的百姓,免除徭役。其,后代子孙也享受这种待遇。

沛县父老很高兴,皆高呼万岁。

刘邦很高兴,继续喝酒。

刘邦在沛县,呆了十几天,只干两件事。

1.喝酒取乐。

2.畅谈过往。

从这两件事说明了一点:刘邦有君王的气度,拿得起,放得下,不计前仇。

很快,刘邦意识到一个问题,他长久呆在沛,给父老带来不便。

他回到沛,是想看看父老,回忆过往。

现在,却成为父老累赘。

皇帝出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所有人的开支,就是让沛来承担,会将这里吃穷。

若不加节制,就会怨声载道。

隋朝时,隋炀帝杨广出行江南,令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明朝时,地方官员是不欢迎皇帝出巡经过自己的辖区。

清朝时,康熙爱出游,乾隆爱迅游。当皇帝的高兴了,只顾吃喝玩乐,却忽略了百姓疾苦。

康熙六下江南,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总局富甲一方的曹寅家(据说,红楼梦就是以他为原型),曹家不堪重负,欠下一屁股债。

皇帝出游,会加剧百姓负担。

刘邦很快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为了不被沛县父老指着脊梁骨骂,他干了一件事:离开沛县。

刘邦要走,沛县父老要留。

刘邦对沛县父老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随从众多,父兄们供养不起。

这句话表明了刘邦懂得换位思考,他不想弄得民生疾苦。

父老知道刘邦离开的原因,做了一件事:箪食壶浆相送。

父老相送,沛县城空。

刘邦感受到父老热情,留下来,又与之痛饮三日。

就在刘邦喝得正高兴时,父老皆顿首,说了这样一句话: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简单说,沛父老是为丰邑父老求情,享受同等待遇,免除徭役赋税。

刘邦先说了一句话: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接着,告诉沛父老,丰邑为什么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刘邦得了天下,还在记恨丰邑父老跟随雍齿背叛他那件事。

按道理说,这件事是刘邦心目中的伤疤,沛县父老最好不提。

他们不仅替了,还得到刘邦明确的回答。

沛父老继续为丰,求情,说了很多话。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沛父老是说了什么话,打动了刘邦,进而改变了他的主意。

但,记载了一个结果: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刘邦解开了心结,原谅丰邑背叛的那件事,并与沛享受同样的待遇。

刘邦回到沛,做了两件事。

1.解开了心结,让丰与沛享受同等待遇。

2.留下了一首楚歌:大风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