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五十三章 西楚霸王奠定之战:巨鹿之战

项羽斩杀宋义,收回军权;斩杀宋襄,根除隐患;逼迫楚怀王屈服,成为名正言顺楚军统帅。还得到两个人支持:当阳君英布、蒲将军。

英布这个人物,我在前面介绍过,他从骊山刑徒,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还迎娶白富美番君吴芮的女儿。项梁吴中起义,率军北上,英布率军正式加入。

无论是击败景驹伪楚政权,还是薛地会盟,甚至是东阿之战、濮阳之战、雍丘之战,英布与项氏z在这些战役中建立深厚革命友谊。哪怕,楚怀王剥夺项羽兵权,英布只认项氏。

这也是为什么项羽斩杀宋义,能够平稳过渡军权。因为有一大帮忠心项氏的老将支撑场面。

接下来,项羽要做的一件事:伐秦。

项羽被任命为楚国上将军负责救援赵国,他即刻下达第一个命令:让英布和蒲将军率领两万军队,渡河救赵。

从而,留下了震惊后世,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巨鹿之战。

来看看巨鹿之战的基本信息。

巨鹿之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时间:秦二世二年九月-秦二世三年十一月。

交战方:秦攻,赵守。

主将:秦将王离攻;赵王歇、张耳守。

这个阶段,秦主动发起进攻。王离位居一线,负责围攻巨鹿。章邯退居二线,负责提供粮草,并警惕魏、楚联军北上。

第二个阶段:

时间:秦二世三年十二月。

交战:秦与诸侯联军(主要以楚军为主力)。

主将:秦将王离、苏角、涉间;楚将项羽、齐将田都、魏王豹、赵将陈馀、张耳反攻。

接下来看一下,西楚霸王项羽名垂千古,也是他封神大战:巨鹿之战。

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将士渡过黄河,首战告捷,助长楚军士气,并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

王离见南边来了两万楚军,仗着秦军人多势众,没有将他们当回事。毕竟,王手中有二十万长城军团,岂会怕了这两万人。王离派将阻击,信誓旦旦要把这两万楚军,赶入黄河喂鱼。

结果:英布、蒲将军又打赢了。

这时,那个见秦军势大,收常山数万兵的赵国大将军陈馀,屯兵巨鹿北,作壁上观,都不敢救赵。连刎颈之交张耳派出陈泽、张黡二将前去求援,也被置之不理。他还说了: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陈馀却派人来楚军阵营,催促项羽进兵。

只能说,真会使唤人啊!

英布、蒲将军初战小胜,又在黄河北岸站稳脚跟。再加上赵国大将军陈馀催促进兵,项羽做了一个决定:悉引兵渡河。

《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羽率主力渡河之后,下令把所有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营帐,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

从而留下一个成语:破釜沉舟。

后来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下这样自勉语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这句话,也伴随着我学生时代,尤其是我高三时期,最喜欢的佳句。

从文字上看,项羽工作很简单:渡河、烧船、带三天粮食、主动断去归路。

其实,这项工作一点都不简单。

项羽主力军有多少人?

史料没有记载,项羽带了多少人去救援赵国。据估计,至少五万。项梁战死定陶,折损数万兵力,还阵亡很多未留下姓名的大将。才让章邯错判形势,认为楚军不成气候,率军北攻赵国。

秦二世二年九月,楚怀王以宋义为将,北上救赵。以刘邦为将,率军西进。以共敖为将,攻打南郡。国都彭城还要人防守。据估计,宋义带领五万楚军北上援赵。

等到项羽接手,又聚拢一些陈胜、项梁等流散将士,合计兵力不超过十万。

按照最低估算,项羽手中有五万人马。这五万人,要渡过黄河,需要大量船舶,这也是一项大工程。

渡河,不是找条船,坐在上面就行了。

你要考虑很多因素:哪里能渡?怎样渡?如何渡?天气变化?风力如何,水深浅。还要考虑一个不确定因素,秦军会不会半渡而击。

那时候船舶,主要是靠人力和风力,与现在船舶完全不一样。你能找来渡河工具,安全带数万人过河,这已经算是完成一项了不起的任务。

再加上,秦军势众,诸侯联军坐观不敢上前。还有项梁战死的阴影,给楚军带来消极影响。楚军数万人,敢去找秦军死磕。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你说去打,要如何打!怎样鼓舞,颓靡的士气。毕竟,打仗不是喊口号就能解决。

项羽身为楚军统帅,要想打好这一仗,考虑因素实在太多。稍微一个因素没有考虑,就会有一种结果:全军覆没。

幸运的是项羽安全渡河,抵达黄河北岸。随后,项羽做了一件事:破釜沉舟。

对于项羽这种行为,公认说法:项羽不留后路,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与秦军死磕。

其实,我个人觉得,项羽这种行为,还有一个原因:捣毁船舶,阻塞河道。

王离率军围困巨鹿,章邯运送粮食的方式,是采用水运。一旦河流有大量船舶残骸,将会阻碍秦军水上运输线,章邯很难采取水上运粮,也不能及时增兵支援王离。

项羽破釜沉舟之后,来了一番演讲,鼓舞士气。

项羽说了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但,发挥想象力,脑补一下。后路没有了,前面又有大量秦军。面对这种现实状况,来一次即兴演讲,你会说什么,鼓舞士气?

楚国的骄傲,是要说的!

还要利用项梁等楚军的死,扩大对秦军仇恨。比如说: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报仇之类。

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五万将士。赵军与秦军血战到底,还独自与秦军打了一年多邯郸保卫战。有时候,死亡会让人畏惧。同时,也能拉仇恨,鼓舞斗志。这就是常说的一句话:哀兵必胜。

又比如说是男儿,哪怕是死,也要战死沙场,像一个男人一样死去。对于男儿来说,怎样死去,是一件大事。用陈胜起义时话说,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这场即兴演讲,要表达几个观点:

1、不胜即死。(没有退路)

2、激发楚人血性和傲骨。(战死沙场)

3、拥有必胜信念。(秦军并非战无不胜)

项羽破釜沉舟后即兴演讲,慷慨激昂,他的人格魅力,征服所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更为贴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彻底燃烧楚人血性,激发他们高昂斗志。接下来,项羽做了一件事:断绝王离粮道。

英布、蒲将军再次登场,攻破秦军甬道。

王离与章邯被楚军分开,粮道被断。王离从包围赵军,变成被楚军和赵军合围。顿时间,形势开始发生逆转。

最后,重量级人物项羽登场啦!

项羽一边阻击北上救援章邯军,另一边亲自率军破王离军。项羽不仅会喊口号,打仗更是一把好手。他身先士卒,冲破王离军阵,进进出出,杀得秦军人仰马翻。楚军被项羽豪气干云感染,也发动冲锋,大有以一当十之效。

项羽不怕死,冲在最前面,血战秦军。正是这股劲,感染楚军将士。楚军人数虽少,却敢于冲锋,不要命冲锋。

王离从小生活在名将世家,笼罩在家族光环下成长,生在乱世,却没有经历乱世,更没有亲上战场杀敌。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王离发出一声问:那位年轻楚将是谁!

一人回答:项羽。

当初我爷爷,杀了他爷爷。现在,我对上他,也活不成了。

诸侯联军作壁上观,本想让楚军去送死。一旦,楚军溃败,他们就撤。楚军胜,他们就去摘取胜利果实。

巨鹿城上赵王歇、赵相张耳见楚军主动冲击秦军阵地,也不看好。毕竟,秦军势众,楚军这是羊入虎口。

项羽的英勇表现,让这些人失望。楚军不但没有战败,反而击败秦军。尤其是项羽出色的表现,让诸侯联军意识到两个信号:

1.这个年轻人太勇猛。

2.赶紧摘取胜利果实。

诸侯联军见秦军溃败,加入战斗,冲杀秦军。

赵王歇、张耳见诸侯联军都加入战斗,也不守了,展开反攻。

很快,战争结果出来。

王离被俘,秦军溃败。当然,也有表现很好的秦将,如苏角战死、涉间举火自杀。

数十万秦军和诸侯联军相互冲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项羽这个年轻人,成为耀眼瞩目的人。

巨鹿之战,不仅是一场秦军与诸侯联军之间生死决战,也造就项羽勇猛善战的名声,让他一战封神。

西楚霸王时代,从这一刻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