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五十四章 西进亡秦新路线

巨鹿一战,项羽一战成名,诸侯皆畏。

《项羽本纪》留下这样一段话: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项羽麾下楚军,不仅令秦军胆寒,连诸侯联军也感到害怕。项羽解了巨鹿之围,召集诸侯前来相见,出现一个现象: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通过此战,不仅打出楚国傲骨,还让自己大名,威震诸侯。当初,那个不被看好的年轻人。现在,让这些人感到畏惧。

项羽不仅成为楚国上将军,还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

简单说,项羽通过巨鹿之战立威,没有人敢挑战他权威,俨然成为诸侯霸主。

楚国也在这一刻,成为号令诸侯联军西进伐秦的霸主。此刻,项羽犹如东汉末年,袁绍召集十八路诸侯伐董卓,是相当霸气。这一年,项羽才二十五岁。

项羽解了巨鹿之围,歼灭王离军。但,他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还有一个强大对手,等着他。这个人就是章邯。

赵地有两支秦军,一支是由王离率领二十万长城军团,负责围攻巨鹿;另一支是由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国正规军,负责运送粮草,提防诸侯联军北上。

巨鹿之战,对秦军来说,是毁灭性打击。章邯能够在这种形势下,没有全面溃败,保住一支二十万有生军力。这说明,章邯抗压能力很强,心理素质极为不错。

按照我写《战国风云名将篇》名将三大要素:实战经验、丰富的理论知识、抗压能力。

章邯完全有资格,被评选为大秦最后名将。

章邯不仅能打,还能守。巨鹿惨败,章邯改变战略,以守为攻。章邯手中掌握二十万秦军,是一股让人不容忽视的力量。

项梁就是因为在东阿、濮阳,先后战败章邯,心生大意。最终被章邯反扑,战死定陶。项羽等人,是不会让这个隐患存在,更不会让类似事件再次上演。

灭章邯,既是为公,也是为私。

那么,面对强大的诸侯联军,章邯能否再创下神话,反败为胜。

项羽携胜之威,又以诸侯联军上将军名义,加大对章邯,发动攻势。面对战场打磨出来的名将章邯,又是久战之师。这一次,项羽没有占到便宜。

史料留下这样一段话:章邯军驻扎棘原,项羽军驻扎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

这说明,章邯不仅扭转战场上溃败的局势,还稳定士气,站稳脚跟,随时反扑诸侯联军。面对章邯这个棘手人物,项羽等人打得很艰辛。

项羽等人正面攻不破章邯阵地,只能另想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围困,断绝秦军粮道。

诸侯联军内部选举出两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这两个人都是张耳部将,一个叫司马卬,另一个叫申阳。

先来说申阳。

对于这个人物,历史记载很简单。他是薛郡瑕丘人,是张耳宠臣。巨鹿之战,表现很优秀,得到项羽认可。巨鹿之战后率军首先攻下河南地区,断绝秦军粮道,侧面辅助项羽攻破章邯军。并在黄河迎接项羽军队南下。

项羽入关分封诸侯时,因申阳战功显赫,被封为河南王,把洛阳作为首都。

接着,来介绍司马卬这个人物。这个人物,可不简单。

他有个显赫祖先:程伯休父。

还有一个显赫后代:司马懿。

司马卬还是战国时期赵国一名剑客玄孙:司马蒯聩。

司马卬个人简历也不错,陈胜大泽乡起义,他是武臣部将,也是攻略赵地第一批人。他还有显著功勋:攻占朝歌。

武臣被李良弑杀,他就跟着张耳混。张耳拥立赵氏公子歇为王,司马卬也投赞成票。

巨鹿之战后,司马卬攻占河内,迫使章邯投降,为反秦事业做出很大贡献。他因为战功显赫,被项羽封为殷王,定都朝歌。

话说,司马卬奉诸侯联军命令,从上党郡率军南下,攻占三川郡,切断秦军支援,孤立章邯。当他率军来到黄河北岸,遇见刘邦。

刘邦破陈留、战赵贲、败杨熊、攻颍川,整个人有些膨胀。司马卬南下,被认为是来抢夺果实。为了保住胜利果实,独自亡秦。刘邦攻占平阴,切断黄河渡口,阻挡司马卬南下。

刘邦从司马卬这里得到一个信号:巨鹿之战,诸侯联军打赢了。那位二十五岁少年项羽,没有让他失望。

进而,刘邦意识到到问题严重性:他要加快脚步西进,否则,关中王就会成为项羽掌上物。

阻挡司马卬南下,刘邦也陷入孤立无援。东边有开封赵贲军,西边洛阳有大量秦军,南边也是秦军势力范围。这个时候,赵贲又率军来袭。

刘邦率军迎战,在尸县这个地方,与赵贲交战。

此仗,也是一场硬仗。

来看一下,刘邦派出的作战名单:

曹参、周勃、樊哙、灌婴。

此战,刘邦又打赢了。

为了打开局面,刘邦有了新的作战目标:洛阳(雒阳)。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它是西周二都之一,也是东周国都。

洛阳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位居天下之中。

这里也是秦军在关外一座最重要地关隘,有大量秦军驻守。

刘邦率军攻洛阳,遇到难啃骨头,没有打下。洛阳没有攻下,刘邦遇到一个大麻烦。若绕过洛阳,抵达函谷关,就会腹背受敌。

这次战败,又一次把刘邦打醒。让刘邦认识到一个问题,他的力量很薄弱,还不足以动摇大秦根基。

因此,惨败后的刘邦,必须先要处理一个问题:如何打进关中。

现在,来说一下,诸侯亡秦,经常走得三条路。

第一条路:一路西进,抵达函谷关。

这也是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走得最多的一条路。第一次合纵诸侯伐秦,走这条路的人,就是公孙衍。这个男儿,一怒诸侯惧,一安天下歇。我在写《战国风云名将篇》时,为公孙衍写了很多章节。这里就不多说。

后来,诸侯伐秦,都是选择走这条路。

第二条路:楚怀王伐秦,走得那条路。从武关北上,抵达蓝田,就可以长驱直入,攻占咸阳。

可惜!楚怀王破武关,战蓝田,最终与秦国议和,错过了一次打压秦国地机会。当然,楚怀王为什么不趁机灭秦,我在《战国风云人物君王篇》讲过,这里就不多说。

第三条路:赵武灵王趁着齐、韩、魏三国诸侯联军从正面攻打函谷关,提出以云中、雁门南下,长驱直入,直捣咸阳。

可惜,赵武灵王还没有实行这个计划,赵国发生了沙丘宫变。一代雄主,赵武灵王饿死沙丘。最终,让诸侯错失一次亡秦、弱秦的机会。

陈胜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也制定两条亡秦路线。

一条以吴广为主,西进亡秦。

吴广在荥阳遇到李由,寸步难行。后,周文率军绕过荥阳,长驱直入,抵达戏水。眼见马到功成,一个章邯,让他折戟沉沙。

另一条以宋留为将,攻南阳,破武关,抵蓝田。

宋留打到南阳,就打不动。陈胜政权被颠覆,宋留率军投降章邯,被车裂。

刘邦攻打洛阳不利,他是继续坚持从洛阳西进,攻占函谷关亡秦的方案!

还是说,他会找到另外一条路。

谁的出现,会让刘邦,打破僵局,规划出一条西进亡秦新路线?

正面战场:项羽。

敌后战场:刘邦。

项羽和刘邦,谁会抢占先机,成为第一个西进亡秦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