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三十七章 名利场上谈名利

孙承宗开口道:“臣推荐仓场总督苏茂相去南京,陛下以为如何?”

“苏弘家?”

朱由校迟疑一下问:“苏弘家愿意去吗?去南京六部在大家眼中无异于下放,若是不愿去,岂能用心办事。”

袁可立一拍大腿道:“稚绳这建议好,苏弘家识大体,做事果决能断,为官清廉,更是知晓兵事,皇上可召他来当面询问,必定愿意去的。”

朱由校一怔,两人都这么说,应该不会错了,看向黄立极,见他也点头附议,顿时定下心来,叫高时明通知苏茂相。

仓场总督的驻地在通州,自然现在不可能来,君臣四人聊起其他事来,既然要把苏茂相调走,那他这位置就要有人顶上了。

“臣建议让崔荣实回来接替,陛下觉的呢?”

黄立极首先开口,孙承宗眉头一皱道:“崔荣实!不妥吧?”

袁可立想了想说:“观崔荣实这两年所为,应该是可以重用的,只是他回来后,若是跟魏忠贤再走近,那就不好说了。”

朱由校呵呵笑起来,摆摆手道:“恩师过滤了,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至于他跟大伴之间本就是利益结合,立尽而义断,无需介意。”

袁可立沉吟一下点头道:“良有以也!既如此臣赞同他回京。”

“礼卿兄!”

孙承宗惊愕的叫道,袁可立转脸笑道:“稚绳当初不在京,为兄跟崔荣实有过共事,单凭他的才能,绝不下于为兄,既然皇上相信,给他个机会又何妨。”

孙承宗只好作罢,三个人两个赞同,自己再反对也没意义,再说袁可立的为人他是绝对信任。

朱由校见大家同意,笑吟吟说道:“孙师就看这两年河道上的贡献,也该给老崔一个机会,那老小子鬼精的一个,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会乱来的。”

孙承宗反问“要的是什么”,黄立极笑道:“咱们这身份地位之人,要的无非是名利两项,名在利前,若是无留名之希望自然取利,但若是能留名,谁愿意取利,那是庸人所为。”

孙承宗顿时默然,黄立极这话扒开了几乎所有读书人的面子,但却是至理。

到他们这地位的读书人,的的确确把名看的比利重要,别以为那些贪官污吏只会捞钱,那是因为没了留名青史的希望。

贪财是人的本性这毋庸讳言,可在名利二者中选择的话,取后者的几乎都是胸无大志之人,也就是庸才。

大体上有点追求的人都会取前者,这是传统文化造成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无论是大忠还是大奸,其实追求的都一样,只是手段不同罢了。

太上有三德,立德、立言和立功,而这立功正是青史留名。

立德太难,非圣人不可为,立言亦难,非一代宗师不能为,因此只剩下立功,是所有读书人的唯一机会。

许多贪官都是在失去追求名的希望后,才开始追逐利,这也是大部分刚刚走上官场的人,许多都是正直想干实事的,到了后来就变坏的原因所在。

因为派系争斗是免不了的,一旦你不是当权的派系之人,你就失去了上升的希望,人微言轻还何谈留名青史,默默死去才是你的归宿。

因此为了希望,有的人宁愿成为大奸大恶,搞死对手上位,有的则完全放纵自己,享受生活去了,而享受需要钱,不贪哪来的钱。

崔呈秀这两年担任河道总督,的确干了不少实事,这家伙肯定有才华,否则历史上也不会把那么多大佬掀下马。

要知道叶向高等人绝不是泛泛之辈,在皇权被内阁架空的时代,光凭朱由校支持是没办法让这些人下台的。

而主刀的魏忠贤,谋主正是崔呈秀,可以想见这家伙是个厉害的角色。

现在低头做事后,政绩就出来了,趁着这些年天灾频繁,难民众多,他用以工代赈的手段,疏理了整条大运河,让漕运更加快捷。

而且疏通大运河,会连带着整理流经运河的其他水系,这让朝廷工部都赞赏不已,因为治水的许多任务被他完成了。

朱由校正是看到这些,才动了心思把他调回京的,只是职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能等有空出来才行。

别看大明现在官场人员不足,那只是中低层官员不足,像他这样的高官,哪有空缺的。

大明惯例,河道总督一般都会挂工部尚书或侍郎的职衔,虽然不管工部的事,但职衔在那呢。

而仓场总督一般挂户部的衔,也是侍郎或尚书,至少是正三品以上的高官,哪会有空缺。

崔呈秀原本是阁老下去的,挂的是正经的尚书衔,这次要是回来,也会是挂户部尚书的职衔。

“对了皇上,说到崔荣实臣想起一事来。”

朱由校看向说话的孙承宗,示意他说下去,只见他沉吟一下说:“臣见到山东巡按御史的奏折,弹劾崔荣实浪用民力,但这事被当初的内阁压下去了,不解其意,不知皇上可知这事?”

朱由校点点头道:“此事朕知道,也是朕交代他做的,御史不知其故弹劾他没错,但他也没做错,因此此事被压下的。”

“皇上交代他做的,为何?”

袁可立看向好奇老头孙承宗笑道:“稚绳啊稚绳,这事你应该问我们啊,憋了这么久憋坏了吧。”

黄立极嘴角一抽,偷笑起来,他可不敢大笑,人家两人是好朋友,大笑没事,自己只是同僚,大笑要是被误会可不好。

朱由校莞尔一笑道:“孙师不知道缘由,那朕告诉你吧。”

说着张口解释起来:“孙师可知为何大旱过后来年必有蝗灾?因为蝗虫产卵大多在荒滩,而江河边的荒滩更是首选,一般产卵在入土三四寸左右,因此趁着梳理河道的机会,把河滩翻一遍,能杀死大部分的虫卵,减少来年蝗灾,还有就是种植树木,让蝗虫找不到合适的地点产卵,因此朕才让崔呈秀干这些事的,只是这道理跟大家解释太麻烦,底下人不知道才弹劾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