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一十五章 朱由校又预言了

朱由校也没不乐意,抱紧她很自然的说起今天发生的事来,狄蕾莎眼神微动后劝慰起他来。

这一劝让朱由校更加喜欢她,结果春风又绿江南岸,吹皱了一池春水,激起莺啼燕舞声声不断。

神清气爽的朱由校回去了,工作还是要干的,当晚却去了田秀英那,说是去教训她,其实干什么男人都懂。

不过还是有警告她,再不许把宫里的事跟任何人说,包括她的娘家人。

日子恢复了平静,但在小年这天朝中要放假了,早朝开完后,朱由校让人请了内阁七位,并六部九卿等大员去了养心殿。

在明代以前的六部九卿是不同的,明代减掉了九寺中的四个,只剩下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和鸿胪寺五个。

增加了跟六部同级别的都察院和通政司,这是提高了言官地位,至于通政司,完全是补充六部用的。

“马上就过年了,朕召集大家来,是有一事要提前告知,事关天下,不得不谨慎。”

众臣一听马上正襟危坐,事关天下那就是大事了,只是大家不明白,何事会让他们全都不知道。

朱由校抬抬手,郑重道:“明年开始天灾会更频繁,寒潮更猛烈,干旱和蝗灾会成为每年都有的,恐怕要持续一二十年,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备粮是今后最大的事。”

这话让大家悚然一惊,左都御史周朝瑞猛地站起来,质问道:“今后十几年之事皇上从何而知,莫不是听了哪位妖言,学嘉靖先皇慕道欲不理政务乎?”

“思永慎言!”

首辅袁可立回头叫道,并看一眼孙承宗,示意他说话。

朱由校摆摆手正色道:“周卿可以不信朕,但此等大事不应该宁可信其有吗?若是真有此事,防范于未然不是好事吗?”

一连两问后停了一下,看一圈各位大佬,见他们都有赞同之色,这才放缓语气继续道:“朕有没有不理朝政,在座的大家心里都清楚吧,周卿直言是没错,只是能否有证据再说这话?”

周朝瑞脖子一梗,大声道:“臣先向陛下认错,的确此事无论真假都应该未雨绸缪,陛下这点是对的,但臣为言官,捕风捉影是臣的职责,若都要证据再说,已经迟了。”

“好了思永,皇上的本意是好的就好,其他之事以后再说,今日既然提了人这事,咱们该重点讨论如何度过这天灾。”

孙承宗开口说话了,没办法,周朝瑞是他强力举荐出来的,本来作为东林六君子之一,已经被解职回家去了。

历史上周朝瑞是死在锦衣卫诏狱的,跟杨涟、左光斗他们一样,但去年杨左都放出来起复了,他自然也被放回去。

只是他跟杨涟不同,没有被起复,直到孙承宗回到朝堂后强力举荐,朱由校自然不能不给帝师面子,谁让老孙一家子都是铁骨铮铮的忠臣呢。

其实周朝瑞被列入东林六君子是有待商榷的,他是山东临清人,并不是东林党重灾区南直隶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曾经谏言过朱由校亲自理政,制止朝中党争,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朱由校抛开内阁独断乾纲。

只是那时候朱由校刚刚登基不久,根本没胆子干这事,回复他内阁制度乃是祖宗成法,不敢擅改。

这件事朱由校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因此一起复就给了他高位,跟六部尚书同级的左都御史之位,掌管都察院。

可这家伙的直脾气的确是够让人咬牙切齿的,当年就是把所有的中官全都得罪一遍。

从万历时代他当官开始,一直到魏忠贤,没有一个插手朝中的大太监他不得罪的。

而且言辞激烈,简直就是指着鼻子骂娘那种,所以才会被太监们恨得牙痒痒。

可他被下狱其实不是魏忠贤干的,这就很奇怪了,而是刑部员外郎徐大化栽赃他收受熊廷弼的贿赂,把他的名字列入东林党也是徐大化。

至始至终魏忠贤都没说过要弄他,只是徐大化是阉党,人们把账算到魏忠贤头上。

“皇上,臣请外任,回松江府去准备,来年若有饥荒,臣想以工代赈,招募灾民开荒。”

通政使陈所闻忽然站起来,朱由校一怔后问:“松江府何处可开荒,陈卿可有成算?”

这话一说徐光启大喜道:“对呀,上海县周围都是荒地,只要疏通好苏州河,在黄浦江出海口建造防海潮堤坝,至少不能开垦数万顷良田。”

朱由校一激灵,失声叫道:“不!不仅是开荒,还能开埠,那里是天然良港,只是没开发完善,否则比宁波港还好。”

这下轮到徐光启和陈所闻惊讶了,两人张大嘴巴惊愕的同声道:“皇上如何知晓那里可以做港口?”

这话问的不突兀,有入海口的地方做港口并不稀奇,可问题是朱由校从没去过那,竟然能肯定那里比宁波港还好,这就让人惊讶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最好的港口,一个泉州港,另一个正是宁波港,而且宁波港比泉州港更早。

明朝时期,海外属国来进贡,大体上就是南洋诸岛国从泉州港进入,日本和琉球从宁波港进入。

至于后来更好的大连港、青岛、威海等,以及上海港口,全都未成型,除了有巡检司外,根本没有港口设施。

后世那战略地位极重要的大连,现在只是一座小城,之所以没开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属于山东管辖。

山东连自己本省的港口都没建设,怎么会去海对面建设那。

明代的辽东很奇怪,军事上有自己的都司府,但行政上是山东的,也不知道当时的朝廷是如何设计的。

“先别管朕如何知道,陈卿有把握吗?需要多少钱粮这才是关键。”

黄克缵迟疑的先开口道:“无声是通政使,去那边是降级了,这合适吗?还有那可是你家乡啊。”

陈所闻正色道:“陈某为官只愿为万民造福,替吾皇分忧,官职大小无所谓,只是异地为官的规矩的确是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