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一十九章 君臣对话(再续)

说到魏忠贤,大家精神一振,这下皇帝总不能还说成花开吧,前面那些就算了,但这个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才对。

唯有孙承宗脸色一苦,叹口气先开口道:“皇上要问天启三年,辽东军晌差点引起士卒哗变之事吧?”

朱由校笑眯眯的点头,“嗯”了一声道:“这事孙师最清楚,当时户部没钱,兵部也没钱,朕甚至把主意打到光禄寺,可也挤不出钱粮来。”

这事大家都知道,广宁惨败后孙承宗督师辽东,朝廷是大力支持的,拨出大批的钱粮修建防御堡垒。

辽东军费飞涨到一年将近七百万两白银,占去大明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

但广宁之败后大批的军人需要抚恤,孙承宗不愿克扣死者的抚恤,全额给予后造成军晌不足,欠下守军的钱达到五十万两白银。

一年多过去了还是无法解决,军士们不干了,大批的军士聚集到一起,眼看就要爆发一场病变。

最后监军太监押送五十万两钱粮前去,才把这事压下,并跟孙承宗明言,这钱是魏公公私人的,担心皇上急上火才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贴上的。

“朝廷最后不是解决了吗?”

周朝瑞和李若珪同声问道,而知道此事过的内阁诸位,全都叹口气不言语。

朱由校问道:“是解决了,但钱事哪来的诸位知道吗?”

众人一怔,对呀,皇帝起先说过,甚至大藕打主意道光禄寺去了,还是没钱,那朝廷还有那个部门有钱。

“是魏忠贤的私房钱。”

孙承宗苦涩的看着大家道,深吸一口气继续道:“臣知道这事后三缄其口,内心不乏腹诽魏忠贤这钱也是来路不正,但后来又觉的欠妥。”

“为何欠妥?他哪来的那些钱,还不是贪污得来的。”

周朝瑞大声问道,孙承宗看向他,呵呵笑道:“满朝文武有几个敢说自己家中的钱财来路都是清白的?就投献土地一块,士大夫就收了多少脏钱了,可国家危难时,孟暗见过哪一个士大夫愿意用私人钱粮替皇上分忧过?”

周朝瑞面红耳赤,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要说没接受乡人投献土地的,恐怕不超过三个人。

就算耿直如李宗延,家中子弟一样用他的名头收过投献,更别说户籍是南直隶的官员了,还真是满朝文武,没几个干净的。

朱由校笑了,嘴角上扬无声的笑了,随即开口道:“魏忠贤前几年的确干了不少混账事,但有些是为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这就回到原来的话题了。”

“原来的话题?”

大家一怔后马上明白所指何事了,朱由校脸色一变,严肃起来道:“从王振开始,一直到魏忠贤,为何内侍的权利越来越大,历代皇帝不知道吗?朕看不见的。可为何要放任不管,还不是你们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了。”

这一声石破天惊,除了袁可立几个外,其他人全都面如土色。

朱由校不管他们,面寒如水的继续道:“朕自即位以来相信各位吧,**星、高攀龙、韩鑛、朱国桢、刘一璟、杨涟、左光斗等等,朕何尝不是他们说什么,朕就批什么,可结果呢,广宁大败竟然是因为督抚不和,因为熊廷弼是楚人,不被信任而架空,他们是怕方从哲重新入阁,而根本不管国之利益,把朕至于于何地了!朕要是不用魏忠贤,难道还要继续用他们吗?”

这些话内阁前面五位都知道,但其他人从未听过皇帝说过这,今天听到了,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在场谁不知道党争误国,可事关自己阶层的利益,即使这些都是忠臣良臣,也选择睁一眼闭一眼。

**星他们不是忠臣吗,不,他们是,至少如果满清入关这些人还活着,恐怕也会如范景文一样选择自杀殉国,绝不会投降。

东林党有许许多多的软骨头,但不代表全部,就像阉党是皇帝的亲信,照样有人投降一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是正常的事。

东林党前六君子,后七君子,这些人连锦衣卫的诏狱都无法让他们开口污蔑同僚,满清的刀再锋利,他们会害怕吗。

但就是这些人,为了东林党的利益,坑了大明朝,有人是不自觉的,有人则是自觉的,但都是坑并没区别。

“从英宗北狩开始,文臣就逐渐凌驾皇帝之上,皇帝的圣旨竟然不作数,没有内阁的签署,圣旨连宫门都出不去,呵呵!”

朱由校继续说道,呵呵着看一眼大家后厉声道:“那朕还当这皇帝干嘛?你们自己找一个傀儡来当就是!”

“臣等万死!”

这一声让全部人跪下,无论愿不愿意,这时候都必须跪下。

朱由校疲惫的摆摆手道:“起来吧,说好的儒者论道,朕只想问你们,祖宗之法能不能改。”

袁可立率先起来,大家跟着起来,不等坐下就听他说道:“祖宗从来没有一成不变之法,现在的成法说是祖宗之法那是欺人。”

大家悚然一惊,首辅大人这是要鼎立支持皇帝变法了,过去这一年变了许多是不错,但并未明确朝廷要变法。

可今天要是在这大家同意了,那这事就要公示天下了,性质是不同的。

“先前皇上说过,太祖时内阁并无权干政,内监更是严禁干政,臣在这补充一点,成祖之前兵部无权调兵,那是五军都督府的权利。”

袁可立这话刚说完,大家顿时急了:“礼卿兄慎言!武人不受监督乃国之大患,君不见李唐藩镇之祸乎!”

袁可立回看过去,平静的反问道:“文臣为祸又如何?君不见赵高、李斯乎?不见王莽篡汉乎?还是不见李林甫专权,牛李党争、北宋四贼、秦桧专权,严嵩专权?”

众人脸色苍白,冷汗一滴滴的落下,这每一个都是文臣乱政的典范,包括赵高。

赵高不是太监,秦代的宦官并不都是太监,只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官职,其中有太监,也有不是太监的。

而他能当二十年的郎中令,取代李斯成为丞相,如果是阉人绝不有可能,何况他是皇室宗室,在刑不上士大夫的秦朝,把宗室子弟阉了可能性为了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