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朕不是昏君 > 一百二十章 君臣对话(终)

大明:朕不是昏君 一百二十章 君臣对话(终)

作者:墨香阁大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7:56:28 来源:笔趣阁

“礼卿究竟意欲何为?”

这下连孙承宗都撑不住了,袁可立目视他平静道:“文武分立,互相制约,君为主臣为辅、大权归于皇上。”

“那若是后世君主不堪呢?”

周朝瑞问出这话,这问题当初袁可立也问过朱由校,但没找到好办法。

如今他再问这问题,朱由校开口道:“皇子十六岁,下到基层体验民生,皇族不得过问,若先皇早逝,未成年皇子登基,设三公摄政到成年再归政。”

“三公摄政!”

好几个人惊叫起来,周朝瑞马上紧盯一句道:“何人可为三公?”

朱由校毫不迟疑的回答:“文臣、武臣、皇族各一,分别由文武最高衙门推荐,皇族由宗人府推荐,礼部不在插手宗人府之事,宗人令必须由亲王担任。”

这一点朱由校要强调,明朝的宗人府是个大笑话,明明是管理皇族的部门,竟然先是勋贵掌管,后来索**给礼部管理。

等于皇族竟然无权过问自己宗族的权利,这跟亲王必须离京的制度有关,按道理宗人令必须是亲王,但不能呆在京城,如何管理宗人府。

因此明朝的皇族继承爵位时,竟然要讨好礼部官员,否则人家会卡住你,继承爵位的金册不给你。

讨好礼部给他们送礼,这对亲王郡王来说还没什么,毕竟王爵财产多送得起。

可那些庶支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要是家里没钱,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还继承不了父辈的爵位。

没有朝廷颁发的继承爵位证明,就无法从朝廷领到每年的俸禄,因此明朝的皇族有许多生活困苦,过的比百姓还惨。

朱由校趁现在这机会,把这事摆出来,狠狠的喷了礼部尚书一顿,并质问道:“刘大人一代大儒,上任礼部尚书半年了,难道没发现这事吗?你不是最讲礼仪的吗?手下如此虐待皇族,是何种礼仪?这不是孔圣人教的吧?”

刘宗周气的胡子乱摇,但只好请罪道:“此事臣一定查到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他是真委屈啊,刚刚上任半年,看起来不短时间了,可他真没注意到这事,再说这种事已经是惯例了,又没人举报,谁没事去翻旧账去。

如今被皇帝质疑礼部不知礼仪,竟然都违背圣人教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回不狠狠的惩治一番,如何挽回声誉。

袁可立见他受窘,忙转移话题道:“臣提议分设文武最高部门,解散内阁,全面改制大明的制度。”

已经说了这么久了,大家已然有准备了,听他说出这话不在惊愕,只是看向皇帝,等他表态后再说其他的。

朱由校沉吟一下道:“朕想过此事,有个构想大家参详一下吧。”

“诺!”

这次大家是整齐划一的应诺,然后安静的看着他。

“成立政务院和军务院,各设主官一员为正一品,佐贰官两名为从一品,下辖八名正二品从二品参谋,改六部为八部,增设农部和商部,专门负责农事和商务,撤销各地镇守府,地方上全面推行提督巡抚文武分治,互相监督,但不得插手对方的职权。总督军政一把抓,但不作为常设,任期为三年,三年无法改善地方调离后降级使用……”

终于说完了,朱由校看着好几个起先就欲言又止的人道:“朕知道你们想反对什么,是商部对吧?君子不言利,士农工商、商人最贱,岂能登大雅之堂对吧?但朕要问你们,无商则财货不通,大明这些年为何危机四起,根本原因正是财政问题,先皇为何要设镇守府,因为商税收不上来,朝廷又都是君子,户部没钱,赈灾、军饷、治理河道,甚至大家的俸禄,每年有多少是内库给的钱?朝廷变成要皇帝养着这正常吗?”

大家沉默了半晌,刘宗周迟疑道:“皇上成立商部,可想过无人愿意去那任职?”

朱由校点点头,这事他早想过,大明朝的士大夫背地里几乎人人做买卖,但要他们站出来表明商人身份,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

这不是官位和钱财可以消弭的,那些后世的人自以为是,觉的穿越了就能改变这些,那完全是笑话。

几千年的传统你说变就变啊,没有百年的耻辱,你当后世那场巨变会被人接受。

这是思想上的事,欧洲的文艺复兴花了多少年才改变了思想,说是十五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其实在中世纪的十三世纪,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整整三百年,才让人们观念改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

“商部官员可以由皇族担任,若有士子愿意加入优先录取,也可以从商人中挑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担任,都察院和锦衣卫都可以监督他们。”

“锦衣卫!皇上不觉的要改制,锦衣卫也应当纳入改制范围吗?”

刘宗周、周朝瑞、李宗延,甚至徐光启都站出来问道。

朱由校点点头道:“锦衣卫是要改变,但不会撤销,朕很早就想过这事,但眼下吏治贪腐太严重,说句明白话,朕不相信都察院和刑部、大理寺没有官员参与其中,因此厂卫必须先留着。”

诸臣脸色一僵,皇帝连都察院都不相信了,可见大明的吏治**,已经让皇帝深恶痛绝。

前年抓晋商揪出一大批官员,去年清丈田亩又抓了一批各省官员,现在大明官场许多都是年轻人越级提拔。

天启二年、天启五年,以及去年的恩科进士,这三科的人算是赶上好时机,根本没有待选,全部都被任了实职。

甚至现在都已经在准备后年的进士科,为的就是青黄不接,赶紧有人顶上去。

一场君臣辩论到对话,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六部九卿的大佬们一个个疲惫的走出皇宫。

底下人都在惊奇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早朝过后这些大佬都进宫到现在才出来。

而朱由校此时并没得休息,这些大臣走后,他就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君臣两密议到入夜后张惟贤才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