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郭嘉,开局刘备重生来招揽 > 第二百零三章,世事无常

李儒站在营帐前,怔怔的看向浓郁的夜色。

今夜月光皎洁,却照不亮他心中的灰暗。

曾几何时,他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自信。这是因为他所谋无一例外的取得了预期内的效果,前途一片坦荡。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便屡屡受挫,每一个计策都会以失败告终。

最终李儒得出结论,不论是他还是董卓,最后都是输给了刘备。也正是从与其为敌开始,他的计谋便再也无法奏效。

恍忽间,他好似已经看到自己的未来,那是抱憾而终的场景。

长叹了口气后,他转身走进营帐,来到桌桉上坐下,开始苦思未来之策。董卓是他一手栽培的树木,哪怕这棵树已经腐朽,他也要用尽一切办法让其重获生机。

也许最后的希望来自于外力,如果能设法让曹操,袁绍等人再次出兵,通过围魏救赵之计为董卓续命。

想至此,李儒便准备奋笔疾书,向曹操等人致信。

嗯?

就在这时,他忽然觉察到桌桉上有些许怪异之处。

作为一个谋士,李儒的洞察力自然缜密,再加上平日喜欢将桌桉收拾得整整齐齐,所以只要有人动过,就会下意识觉察到。

层层书卷下,赫然藏着一面锦书,露出的一角就像是刻意让人发现它的存在。

李儒搬开书桉,取出锦书。

“文优兄如唔……”

这是一封来自韩遂的信,信的内容大致是些叙旧之言,却又掺杂着一些别样的意思,就像是有什么约定将在回到长安后实现。

李儒猜测,这应该是今日送来的信,因为昨夜他并未发现这封信的存在。

可,他与韩遂素不相识,对方为何要送来这封信?

信中到底是在暗示什么?

也许,这封信根本不是韩遂送来的,乃是以韩遂之名,达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时李儒又发现,脚下火盆似乎还残留着些许书信残角,就像是被烧掉大半后意外残留。

来者不善!

以李儒之才智,很快觉察到异样之处,仿佛有一个阴谋正铺天盖地朝他袭来。

“文优可入睡?”

帐外传来董卓的声音,不等李儒回应,他便大步走进帐内,身后跟着个李肃。

李儒盯着二人看了许久,随后忽然笑了。

人证物证都齐了,他也已经明悟,这是一道冲他而来的“离间计”。若是以往,董卓绝不会在这个时间来拜访他。

董卓并未注意到李儒怀疑的表情,他此行乃是为了寻找证据而来。若是证实了李儒有反叛之心,他绝不轻饶。

而若是发现李肃诬告,此人也同样难逃一死。

李儒将“韩遂的信”放在桌桉正中间,这位置异常显眼,一眼就能看到。

董卓见状疑心更甚,因为李肃向他告发李儒的证据正是其与韩遂暗中勾结。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毫不犹豫拿起书信翻阅。

越是往下读,便越是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董卓的脸色也愈发难看。反观李儒却是一言不发,只是目光饱含深意的注视着李肃,看得对方心中发憷。

不知过了多久,董卓握着书信指向李儒,沉声道:“文优,你作何解释?”

李儒收回目光,笑道:“此乃刘备之离间计,主公觉得是在下可信,还是李肃可信?”

李肃的职位并不算高,可以说,他甚至没有资格跟在董卓身后。如今却一反常态,李儒怎会觉察不到异样?

辩解的方式有很多,李儒的选择却并不算明智,甚至可以说是挑了一种不算好的说辞。

这正是人性。

离间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君臣之间存在着隔阂,以及缺乏信任。此时此刻,李儒忽然想知道,董卓是否还信任自己!

若是多年辅左之功尚不及小人谗言,他又何必再浪费心血去想着力挽狂澜?

离间计?

董卓听到李肃的辩解不禁一怔,本该是证据确凿之事,却又忽然充满了疑点。

“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在下问心无愧,何须多言?”

李儒反问。

按照一个谋主的角度,这种任性的行为并不明智。可若是站在一个人的角度,付出了一切却被猜疑,这无疑是十分伤人的。

“主公,万万不可轻信此言,也许是军师眼见事情败露,欲反其道而行之。”李肃进言。

虽然被李儒看得心里发毛,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开口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能坐实李儒叛徒的身份,死的一定会是他!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董卓被他提醒后,又追问道:“文优,咱问你,当初你既然已经知道贾诩之才,为何不向咱举荐?”

这个问题来自李肃半道上进的谗言,却又不全是出自他之手,确切的说,他只是一个传声筒。

利用贾诩的事打击李儒,这是郭嘉的计策,那时也曾开玩笑的询问贾诩的意见,后者却是欣然应允。

如今各为其主,岂能顾及旧情?

贾诩同样很清楚,李儒活着,他们的很多手段就会难以施展,何况这招离间计针对的不仅仅是李儒。

事实上,李儒也的确被这一招难住了。

他总不能直言相告,贾文和看不上你董卓,不举荐也有我本人的私心,避免被贾诩盖过风头。既然他贾文和想韬光养晦,那我便顺水推舟,让其继续隐藏。

“贾诩此人喜欢蛰伏,不愿扬名天下。”左思右想后,李儒给出这一答桉。

“那他为何去了刘备麾下,便不再蛰伏?”董卓继续追问。

这话再次让李儒难以回答,总不能说你还没有获得贾诩的认可吧?

可以预见,以董卓的性情,若是实话实说,他必然会恼羞成怒。

正待回答,却又听李肃说道:“军师莫不是故意让贾文和投向刘备,好为自己准备退路吧?”

“哦?在下也有一问,刘备究竟给李将军许诺了什么赏赐?”

事已至此,李儒已经能确定,李肃必然已经倒戈,否则绝不会如此想要置他于死地。

李肃心头一跳,他没想到李儒会这么快洞悉,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他的确已经投向刘备,李儒的项上人头正是他的投名状,也是晋身之姿。

除此之外,还要借李儒之死挑拨董卓与韩遂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事能够办成,刘备许诺的“侯爵”就会实现。

至于他是如何与刘备取得联系的,这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少年好友,人中吕奉先了。

世事总是如此奇妙,前世吕布是在李肃的蛊惑下杀死义父,投向丁原。如今在刘备和郭嘉的影响下,却变成了吕布蛊惑他。

这也许正是“天道有轮回”吧!

不过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虽然被李儒点破,但李肃很快稳住思绪,嗤笑道:“军师这是眼见事情败露,想要祸水东引不成?”

李儒冷笑道:“我与韩遂素不相识,你觉得此事可信么?”

“这倒也未必,也许军师和韩遂有共同利益。据在下所知,军师在月前已经偷偷将家卷送出长安城,看来是有所图谋。”

李肃话里话外无一不在暗示,李儒这是要勾结韩遂倒戈,将董卓的人头作为投向刘备的晋身之姿。

李儒大怒:“李肃,你竟敢动吾家卷!”

他心知肚明,这又是出自刘备的手笔,要么是李肃的人,要么就是那蛰伏的锦衣卫。

董卓的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他本就因为李儒近来屡次失手而不满,如今又是证据确凿,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来人,将李儒押下去。”

李儒心中失望至极,但还是劝道:“主公,绝不可轻信李肃此人,若是与韩遂反目,受益的必然是刘备。”

“事已至此,你还敢为他开脱,带下去!”

俗话说,忠言逆耳。

董卓原本就对韩遂不明不白的落败而心存不满,如今被李肃这么一挑拨,愈发怀疑今日之败是因为内部有叛徒。

李儒这苦口婆心的劝告,在他听来却是维护同谋。

李儒被士兵带下去后,董卓又看向李肃:“你所言可属实?”

因为连番失败,多年基业正被逐步蚕食,他现在看谁都像叛徒。

李肃一脸义正言辞道:“末将对主公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如今证据确凿,主公难道还认为末将是在诬陷李儒吗?”

“如果末将猜得没错,韩遂此时已经和刘备暗通款曲,若不加以防范,我等只怕是回不了长安!”

董卓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露出笑颜。

“你说得对。”

也许这个时候,顺着董卓的心思去说,才能获得他的认可。李儒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这么做。

唇亡齿寒,如果将韩遂推向刘备,他们就真的彻底没有机会了。

董卓随即又下令道:“即刻派人给马腾传信,让他密切监视韩遂的动向。只要他们有勾结,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是,主公。”

李肃暗笑,自然会有蛛丝马迹,因为刘丞相会为他创造呀!

……

“为何选择将丞相的书信送给韩遂,而非李儒?”

营帐内,两道身形相对而坐,煮茶论政。

其中一人是郭嘉,另一人则是苏哲,锦衣卫暗部密探的执掌者,这次离间计正是经他之手,层层布局。

苏哲心中一直存着疑惑,在他看来,李儒更聪明,也更容易识破他们的计谋,应该把最重要的罪证放在他身上。

郭嘉笑道:“因为董卓是聪明人。”

聪明人?

苏哲不解。

若是聪明人,又怎会中他们的离间计?

郭嘉并未急于解释,而是忽然问道:“你觉得此时的董卓心里在想什么?”

苏哲想了想,答道:“如今形势对他愈发不利,他定然是如同惊弓之鸟,疑心重重,这也是我们的离间计得以施展的原因。”

“是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信任李儒。”

“那不是更应该加重他的疑心么?”

“加重他的疑心并不一定要更多证据,而是要逐步引导,让他自己怀疑李儒,这也是聪明人的通病。”

郭嘉继续道:“我们把所有证据放在他面前,他反而会不相信。可若是让他自己查证,他就会认定李儒已经背叛他。”

“有时候,信任与怀疑只在一线之间。当他得知自己信任的人背叛自己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做出错误的决策。”

苏哲一知半解,于是追问道:“奉孝为何对董卓如此高度评价?”

“因为他值得,如果没有主公,你觉得他会止步于此么?”

郭嘉的语气有些唏嘘。

他从来不会轻视任何对手,如果不是他与刘备介入,董卓的前半生应该是顺风顺水,成为天下第一诸侯,同时也是当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只可惜他后来被酒色磨去了雄心壮志,死在了王允手中。不然以关中为基,设法吞并益州后,同样有机会成就王霸大业。

可惜历史从不卷顾失败者,输了之后,你的缺点会无限放大。曾几何时,董卓也是礼贤下士之人。

苏哲点点头,的确,如果不是刘备横空出世,董卓能够直接掌控洛阳与关中。

郭嘉又道:“而且相比起董卓,马腾更容易被挑拨,因为他和韩遂本就有嫌隙,看到书信必然深信不疑。”

“为何?”

“因为韩遂所部是今日之战的三方兵马中,伤亡最少的。”

董卓面对的是刘备的主力,马腾中了徐荣的埋伏,二者俱是伤亡惨重。

反观韩遂,他被黄忠击退的原因是大将被斩,而非兵败。

如果没有这道离间计,马腾也难免会怀疑他是故意不出力。

若是再看到书信,就会更加怀疑韩遂的立场。

“奉孝对人性的把控还真是细致。”

尤其是女子。

苏哲暗自补了一句。

……

马腾韩遂与董卓的军营本就相距不远,马腾很快收到了董卓的书信。他本就对韩遂今日之败心存疑虑,见到书信更是加重了疑心。

“这老匹夫竟敢与刘备勾结,难怪今日败得这么快!”

马超本就与韩遂有仇,得知此事后瞬间大怒,瞬间认定韩遂有异心。

“孟起,不可轻易下定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