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永乐之盛 > 309.论大明宝钞

永乐之盛 309.论大明宝钞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4:38 来源:笔趣阁

宫外十分繁华,小贩的吆喝声游游荡荡,不远处还有人在打擂台,事实上靖难后这几年,京城飞速发展。

成渊看了眼热闹的应天戏院,人满为患,事实上,他才在秦淮河畔搭了个台子,每晚唱几出话本,河上来往的船只行人便被吸引住。

除了戏好看,最重要的是大明朝的百姓夜生活单调,看到热闹就围观。

沿河两岸楼台挂着红灯笼,江南贡院的码头前,停着不少船只。但是越往后面,屋子就是普通瓦房白墙,再往后低矮的土房茅草顶,连灯笼也见不到一只。

最气派的几处是大姓的家族,王谢家的乌衣巷口,小摊贩争先恐后占据地盘卖东西,但没人敢去人家门口巷子里叫卖。

常府街和秦淮河,以及江南贡院四周住的都是朝廷的学士和官员,十分安静,还有衙役巡逻。

成渊觉得,若不是朱标薨的早,常府街绝对是如开国时一样威武繁华,要比他们靖难的几个国公府还要气派。

可惜没有如果,朱老四倒是做了自己的老丈人。

青石板凹凸不平,考虑到朱高炽身份特殊,身后跟着七八个便衣侍卫,安全考虑。

最终成渊选了自己戏院的茶楼,夏元吉跟在朱高炽身后。

“有没有觉得,自从禁止白银与铜钱后,百姓付个钱都要偷偷摸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做不法交易。

转眼间,都已经开国几年,皇孙也已经长大,就连正清都能开口呀呀说几句话,不过都是关于他娘的,倒与我这个爹不相干。

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奇怪,要回忆这几年朝廷都有哪些大事进展,每一刻都有许多改革念头,想要做,却发现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做起。”

“看来,原吉和镇国公是想到一块儿去了。”夏原吉叹了口气道:“宝钞一事国公可有新的看法。”

“这件事你支持我?”成渊看向夏原吉。

夏元吉想了想,低声回答:“只要与百姓有益,原吉愿助一臂之力。”

朱高炽问:“可有方法。”

成渊道:“有。”

随后从怀里抽出一沓纸,若无其事的摊开道:“宝钞制度变革与调控,宝钞政策和大明户部钱政之策。

宝钞的发行,收贮,调控,流通的范围,交易的规则,以及宝钞铜银的回流与储备。

另外还有大明民间的物品的价,米粮肉,盐,茶,丝绸,铁的储备与价格都要制定。

各季节与大明其他府县粮价以及钞铜兑换的调控,平衡官营与私营,关于宝钞铜钱和白银的兑换之前的政策,以及内库和钞库的管理。

最重要的是,宝钞必须和白银铜钱能一样互相兑换,还要有保障。”

成渊说完又道:“殿下,可能其中有些话语您并不懂,但后面我会一一解答出来。”

朱高炽还没反应过来,他实在想不通,成渊是怎么写了厚厚一沓。

夏元吉也是觉得,成渊这种态度十分可敬,随时随地可以与之讨论公事。

“洪武七年,朝廷曾经试图推行铜钱本位的制度,以铜钱为朝廷固定的通货。

但是当时,民间以铜钱,白银,以及故元的旧钞使用,随后朝廷便开始推行以宝钞为主本位。

不禁严禁白银流通,甚至一度禁止使用铜钱,但是民间百姓依旧以铜钱和白银,大明宝钞使用。”

夏元吉接话道:“但是后来,各地也逐渐松懈,百姓也是偷用铜钱,朝廷便睁只眼闭只眼。

直到今年,陛下下令彻底禁止使用铜钱,用宝钞,众人只觉影响不甚大。

接着俸禄也开始换了宝钞,朝中官员这才慌了神。”

宝钞不仅仅是通货膨胀,看问题要看本质,不全面,无保障,由官方一方随时可以宣布作废的宝钞,除了大明皇家,谁都会担心。

人趋利避害,对于有害的,都会避开。

原本成渊还打算带朱高炽去百姓那里探情况,因为老朱家儿子怕爹,这个事上朱高炽继承了朱棣怕爹的传统,做事也力求稳。

但是想法落空了。

当然不是成渊偷懒,而是应天突然就下雨了。

后世的南京到了六七月的梅雨季节也喜欢下雨,可能天晴着,过会儿就黑云而来,下起了雨。

虽然只是小雨,但确保体弱多病的胖太子不被淋湿,大家都一致选了对面的茶楼吃饭看雨。

戏院的饭不好吃,这是成渊对自己生意的官方吐槽。

吃饭不能将就,一来是不要虐待自己的舌头和胃,二来人生的饭吃一顿少一顿。

成渊只好把几个便衣侍卫也安排一桌子饭菜,白花一桌,肉疼的很。

但想想也不要紧,侍卫欠了自己人情,也算是好事。

夏元吉看了看外面,说道:“这雨下的突然,也不知道要下到甚时。”

“前几日天气太热,城中百姓有不少中了暑热,再晒下去,田里庄稼怕是没指望了。”成渊收起脸上的担心,笑了笑又放心说道:“正好来场雨,消消暑热,救救百姓。”

本来朱棣和杨士奇,金幼孜,胡广他们打算好好的走走京城的大街小巷询问百姓对宝钞的看法。

但是天不碰巧的下雨了。

路边茶棚的小二给朱棣,杨士奇和胡广他们分别上了茶,看到皮肤略黑的朱棣道:“大哥,我一看你就是干体力的,茶一碗不够再送你一碗。”

杨士奇和胡广原本低头喝茶,听到这话差点呛到,他们几个面白,又身材合适,说话做事文质彬彬。

倒是朱棣,以前在北地就黑,而且生的人高马大,长长的胡子,反而被年轻的小二给误认了。

朱棣也不恼,笑着跟店家谈起生意来。

下雨天,过路的人和游人都站在茶棚下避雨,人也很多。

有几个茶客不好意思干站着,要了碗茶水,蹲在茶棚边喝了起来。

他们喝茶不品,只要解渴就成。

金幼孜顿时不满,认为这些百姓若是喝名贵之茶,怕是牛嚼牡丹。

原本朱棣还想着下雨了,暗查百姓使用宝钞的机会没了,但现在看起来反而是下雨帮了他一个忙。

郑和站在旁边给朱棣添茶。

朱棣低声对杨士奇和胡广,金幼孜他们说道:“待会儿你们都去问问,若是连百姓都不使用,只怕朕……的得重视起来。”

朱棣想起他封燕王时,朱元璋在他去封地时说过,无论何时,大明真正的基石是百姓,每个地方都要待百姓好。

洪武年间,各地百姓和残余势力起义多次,如今慢慢的减少,但是一旦政策不适,势必引起祸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