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三章 两策

北宋仕途 第一百○三章 两策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沈欢笑了,他等的就是这句话了,所谓“君无戏言”,当着其他大臣的面,皇帝说出的话就不能收回了,只要自己所献之策给采用,那么赏赐也就跑不了的。

微微一笑,沈欢又道:“陛下,微臣所说交易,并不一定就需要真材实料的物品,其他看不见的东西也是可以交易的,而且还是双方都需要的东西。”

其他诸人听沈欢在大殿里大谈交易,不由皱了眉,觉得有辱读书人的气质了,不过他们也不是小孩子,更不天真,当然清楚朝廷现在需要的东西,不谈交易,还真拿不出来,只能等着他说开去。

“陛下,如今朝廷需要钱财来赈灾,而这些开封富豪有着无可比拟的钱财,那么,这些开封富豪需要的是什么呢?”沈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顿了一顿,“身份!微臣觉得他们需要一种能助长提高他们身份的东西!因为这些富豪大多是商贾,在天下间是没有多少身份可言的!因此,微臣觉得可以由朝廷设立一些特定的勋章,由这些商贾以捐赠的名义投资,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获得一枚勋章。这些勋章可以由朝廷规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也就是遇见七品以下官员皆可不拜!商贾是没有身份的,遇到这样的好事,岂有不踊跃参与的道理,以开封的富豪的实力,到时不说一百万贯钱,说不定还能缓解一下朝廷的财政拮据局面呢!这是微臣想的第一策,陛下以为如何?”

“不妥!”赵曙等人还没有反应,倒是刚才还对沈欢有着无限信心的司马光开口反对了,“子贤,你这计策,能筹钱倒是不假,但是卖官以筹钱。岂不是要重演汉末卖官乱政之事?此天下之大害也!子贤通达史书,焉会想不出此理?”

沈欢刚才给司马光一声大喝吓了一跳,听得他反对的理由后,恍然醒悟,赶紧解释:“司马大人多虑了!勋章只是一种身份的表示而已,连爵位都不是,更不用说官职的权力了!也是说佩带这些勋章地人并没有插手朝政管理的权力。就是地方管理,他们也插不了手,只是作为身份象征而已。若是如此,应该不会有那么严重了吧?”

司马光依然不同意,正色道:“祸患常积于忽微。今日因财政卖勋章,焉知后世子孙不会以财政拮据的理由效仿?今日卖勋章,明日卖爵位。再后些卖官职。又岂知此事不会发生呢?此头万万不可开!请陛下三思!”

不得不说,刚才赵曙给沈欢那个能缓解财政局面的画饼给迷惑了,差点给忽悠住,隐隐有了同意的倾向;待司马光一说出隐患,立刻又醒悟起来,不禁左右为难起来,只能问道:“韩计想以为此策如何韩绛一开始的心思与赵曙没有什么两样,但想得又远了许多,他是臣子,若是同意了沈欢的这个计策。倒有点像司马光所说地汉末情况一样了。到时外面那些清流官员估计就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为了家族考虑,也只能“忍痛割爱”:“陛下,臣觉得沈副使此策不错,但是司马大人的顾虑也不无道理,权衡利弊,此策只能说是下下之策。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实施为好。沈副使不是说有两策吗?听听他的第二策略也不妨事!”

“对对!”赵曙差点忘了沈欢提到的第二策。“沈副使,你的第二策又是什么呢?”

沈欢第一策给反对。有点沮丧,但是又说不了什么,毕竟反对他的人是他的老师司马光。转念一想,自己这一策想得也确实太过简单了点,这种朝廷买卖,在别人眼中,确实难以启齿,估计朝堂也难以通过。这种交易行为,估计在后世,别人也不会宣诸于口吧。真难为自己当时是怎么想出来地!不过不要紧,一计不成还有第二计,若是这一计还不成,那只能束手旁观了。

“陛下,臣之二策,只能说是第一策地变异而已。”沈欢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既然不能买卖,那么朝廷还可以让人出面召集富豪商贾,让他们以行善捐赠的名义,供灾民吃喝,另外为灾民建造房屋。当然,这些是善举,朝廷是要嘉奖的!奖什么呢?微臣初步认为可以这样设定:凡是供一百户灾民吃喝三月的商户,朝廷可以给他们所经营的产业免税一年,供二百户灾民吃喝者免税二年,依此类推……另外凡是为一百户灾民建造规模不小的房屋者,发一等勋章一枚,其佩带者可以见县官不拜;建造房屋满二百户者,勋章使用可以延至子孙二代,三百户者三代,依此类推。当然,同时供灾民吃喝又建造房屋者,其奖共赏!”

沈欢计策一出来,众人又面面相觑了。刚才大家认为他第一策有买卖嫌疑,不大妥当,这次正如他所说,把计策一变异,倒成了奖赏行善之举了。这次大义当头,大家都没话说了吧?确实没话说了,但是众人不得不为沈欢那脑袋的机灵而感叹,生意能做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话说呢?

“陛下以为如何?”沈欢开声问道。

“这个……”赵曙一时不知该如何说法,转向司马光,“司马知府认为如何呢?”

司马光也不懂怎么说,只能道:“由陛下决断。”

赵曙又把头转向韩绛。韩绛没有办法,出列道:“陛下,沈副使此策不错,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开封商贾富有,为了这些便利,估计会争得头破血流!”

沈欢笑道:“我等的任务就是协调这些人的举动,妥善处理好分配。若能让他们出更多地钱财,那就更妙了,毕竟钱越多,救助地人也就越多越好!”

“好!”赵曙最后拍板,“既然两位大人都同意了这策略,想必别人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现在灾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此事宜早不宜迟!韩计相,司马知府,朕给你们旨意,此事就由你们共同处理了!另外沈副使一旁协助!”

“是,陛下!”三人领了旨意。

沈欢低头的那会儿,嘴角有了一抹笑意。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今日你开得此例,难免以后发生灾祸时再如此处理。若是如此,这些得到勋章的富豪商贾一天天变多,虽然没有权力,却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了,待得数十年之后,焉知这些商贾不会形成一个特有的阶级!一想到资产阶级初步萌芽在自己手上产生,沈欢就激动得难以遏止,只要这个计策成为惯例,数十年之后、百年之后,以宋朝多如牛毛的天灾,沈欢难以想象得到勋章地商贾会形成如何地局面!

这也是他能为这些商贾做的最大地争取了吧。在他眼里,大宋富丽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比拟,但是结局却并不美妙,原因是多层次的,但是其中一个就是漠视了商业阶层的作用。为商人争取尽可能高的地位,算是为改变这个朝代做的先期投入与准备吧。

沈欢取得了预期的目的,与司马光等人满意地出了宫去。接下来数日,司马光等人还在忙着救助灾民的事儿。有了官家的旨意,他们办起事来当然要快了许多。他们这边忙得热火朝天,朝廷里却也没有安歇,也闹腾得很。原因是官家终于给托病在家的韩琦、欧阳修两人下了诏书——当然,不可能是贬谪他们,而是下令让他们回政事堂主持政务。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那些御史们不满意了,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是对上天的不尊重。因此奏章上得更勤快了,弹劾得也越加厉害。打着“天人感应”的旗帜,打着尊重上天的名义,把“天灾”与“人为”的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赵曙是皇帝,出于平衡的考虑,没有办法,只能每天皱着眉头看这些奏章。不说是他,作为正统文人的韩琦、欧阳修,面对这种传统观念,也徒叹无奈而已,并没有反驳的根据,只能苦恼着。

不过情况的转变在八月初十的这一天有了眉目——终于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了!这日早朝,那些御史们依然在说着天灾的观点,这次官家赵曙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听他们说完,最后也不反驳,而是示意让人送上了好几本卷子,一一递到了这些朝廷官员的手上,之后让他们好好看一遍。接着宣布退朝了,留下一帮子莫名其妙的官员。

这些官员奇怪地盯着手上的卷子,定睛一看,却是最新一期的《文艺》杂志,还没有上市,因为朝廷的关系,先行送了上来,如今却让官家当朝拿上台面来。不禁奇怪了,这次上面刊行的又是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