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善后

北宋仕途 第二百七十七章 善后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办法?”沈欢惨然一笑,全身无力的他一把跌坐在椅子上,心里既是惶恐又是急噪,心绪纷乱,不知所措,“还能有什么办法?”

周季脸色白得厉害,冷汗不住地从额头上往下流,一个踉跄才扶住面前的一张椅子,哆嗦地摸索坐下,双目无神,空洞无力,不住地叫道:“这次完蛋了,完蛋了,连子贤你都说没有办法……”

沈欢双手搭在头上,用力地揪着头发,直到头皮发麻才停手,弯着腰,眼神闪烁,心里也有一个声音在问“怎么办怎么办”,一边又问答案,却又想不出一个确切地法子来。

脑子乱得像一锅粥,他现在连杀周季的心都有了;辛辛苦苦三四年,好不容易才有如今的家业规模,这下好了,一个风暴,把一切都吹得风雨飘摇。

海贸是他走出来的一条路,他认为大宋的出路也在这里,只有不断地创造财富方可缓解这个帝国的各种矛盾,才能拯救这个渐渐没落的帝国。海贸,赚的是外人的财富,再带回本国使用,这样可以减少本国人民的各种剥削,缓和社会矛盾,也可以让帝国松一口气,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实验去实行各种方案。

三四年来,海贸是成功的,要不然他不会让苏轼准备把这个模式推广开去。可现在……做个生意而已,却死了两三百百姓,那些鄙视商贾的官员们会不会以此为借口抵制或者限制这个海贸的继续发展呢?

如果不幸而言中,那么他们这些年的努力不仅白费,还会连累很多人,这才是沈欢最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因为这件事而否定了海州,既而否定了海州模式,试问这不是冤枉得很吗?

两人都深自缄默,沈欢很无力无奈,周季惴惴不安,坐立不定。

也不知沉默了多久,直到武华过来叫去用午膳才醒转过来。

这个时候,沈欢哪还有心思吃东西,打发武华招待一下蔡卞后,他慢慢恢复过来,心儿也镇定了些须,不再恐惧纷乱。

深吸了一口气,沈欢看到周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也有点不忍心,出声问道:“云飞兄,你要吃点东西么?”

周季摇摇头,叹了一口气,抬起头来坚定地道:“一人做事一人当,子贤,这事我背了,希望不要连累到你!”

沈欢又是感动又是苦笑:“云飞兄,我等是一个绳子上的蚱蜢,你有事我也好不了。此事是海州的商贸模式,别人只会一并带着看,不会分开。再说了,这事你也抗不了。”

“我……”周季大是后悔,眼圈都红了。

沈欢这时想起周季的好来,对自己的义气自是不假,想到自己刚才的态度,不由羞愧,转开了话题:“现在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还是想想怎么善后吧。”

“善后?”

沈欢点点头,又道:“具体的情况你了解清楚了吗?”

周季也是点头:“大概失踪了两百五十多个。”

这个时代,在大海之上船毁又失踪,一般都难以生还的了。

“具体的情况?”

周季说道:“这次出海,是七八家一起联合的。我等这边出力最多,一百二十人左右,丢了八十三人。杭州的李老板也丢了五十人左右,其他几家大概是各丢二十人吧。损失……就不说了,人命重要!”

沈欢再次听到活生生的人命一去不返,又心痛了,恨铁不成钢地道:“最后一票最后一票……你胃口还真大!”

周季低头不语,深自惭愧,海州的海贸生意,以他们周沈两家为主,其他都是打酱油的,这次他打算干一票大的,人力物力出得最多,结果也最糟糕。他也知道如果这事宣扬开去,别人一定会以此攻击沈欢,毕竟他们沈家名义上也是有一份的。

沈欢大是苦恼:“给我一点时间,我想想怎么善后。你先去把苏子瞻请过来,还有范介古,一起商议商议!”

周季不敢耽误,赶紧站起来:“我这就去!”

说完跑了出去。

看着他急冲冲的样子,沈欢不由长叹,脸色也沉了下来。

沉吟片刻,他还是把匆匆用完午膳的武华与蔡卞重新叫到书房。

“元度……”沈欢迟疑了一下还是招呼蔡卞,“沈某有件事要叮嘱你。”

蔡卞恭敬地道:“老师请说,门生洗耳恭听。”

沈欢无奈地道:“你今日拜我为师,本是件喜事,不过……唉,你拜师之事还没有外人知道,回去后不要与别人说,就当没发生过这事吧。”

蔡卞与武华面面相觑。

“这是为何?”蔡卞急问。

沈欢说道:“这是为了你好。”

蔡卞极是聪慧,眼睛一转,道:“莫不是老师遇到了什么麻烦事?”

“你怎么知道?”沈欢不解地问。

蔡卞说道:“拜师时老师还是很高兴,如今却这般丧气,加上刚才周老板那惶急的样子,岂不都是在说老师身边发生了不好的事么?”

沈欢无奈叹道:“沈某也不瞒你们,事情确实很糟糕。糟糕到什么程度?也许沈某丢官事小,一个不小心,连性命都没有!”

“啊?”蔡卞与武华惊吓不已。

武华急道:“老师,什么事这般糟糕?”

蔡卞也紧张看着沈欢。

沈欢苦笑说道:“什么事你们不要问。总之……唉,武华,外面很多人都知道你是沈某的学生,撇不开,只能委屈你了。至于元度,好在没有人知道……”

“所以老师怕连累门生,要与门生断绝关系?”蔡卞愣愣地问道。

沈欢无奈地道:“为了你着想,也只有这样了。”

蔡卞小脸涨红,怒道:“老师,你这样说把门生当什么了?只可同富贵,不可共患难,这岂不是小人的行径?既然已经行过拜师之礼,一日为师,终生为师,不可一日或改!还请老师万万不要再说这些话,免得令门生羞愧!”

沈欢盯着蔡卞的眼睛说道:“这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试探,而是真的有危险。你天生聪明,学识又好,日后前程万里,不在话下,没道理因为我而让你丢了前途希望!元度,这不是君子小人的分别,而是趋吉避凶的变通之道。”

蔡卞倔强地道:“既已拜师,自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岂有贪小利而忘大义之理?老师,门生能拜在您的门下,是真的很高兴,就算日后有什么祸患,也心甘情愿!”

沈欢大是感动,却也不愿意耽误人家:“元度,该教的东西,沈某都会教你,只是让你不要把我俩的关系挑明罢了。”

蔡卞更是不肯了:“这个门生办不到。门生这就回去与一干同窗说我已拜得沈知州为师,宣之于众,日后有什么磨难,门生自会承担。请老师恕门生放肆,这就告退,明日再来请罪!”

说完蔡卞头一转,撒腿就跑了。

“蔡卞!”沈欢怒喝一声,也不能令他停步。

看到蔡卞跑得无影无踪,沈欢转过头看武华,道:“武华,你去劝劝蔡卞,沈某这是为了他好。”

武华却没有动,脚下像打了钉子一般。

沈欢疑道:“怎么,武华?”

武华眼圈红了,呜咽着说:“我不会去,要不然蔡卞就不把我当朋友了。老师,您不相信我等么?”

沈欢哑然,半晌才笑道:“好吧好吧,沈某倒是收了两个好学生,就算死,也没有遗憾了。”

武华这才破泣为笑,抹了一把眼泪,道:“那我就不打搅老师了,还有功课没做。这就出去。”

看着对方瘦弱的背影,沈欢只觉得鼻头酸得紧,热泪差点要掉下来。

患难见真情,此时此刻,他还能说什么呢?

他在海州还是一言九鼎的人物,蔡卞说出去宣扬,又有武华在一旁,自是不敢说谎,更不敢不做,否则他就不用在海州混下去了。

也就是说,蔡卞说的话,基本上出于真心。也正是这样,沈欢这才更为感动。

“这两个学生,倒收得不错。”沈欢轻笑一声。

他身上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不能让希望破灭。

是该好好想想该怎么化解这一次的风波了。

……………………………………………………………………

沈欢、苏轼、范一农、周季四人围坐在书房内。

几人脸色严肃,还带着几丝沉重。

沉默的气氛极其压抑,闷得人心疼。

苏轼与欧阳发匆匆赶来,听到周季的汇报,反应与沈欢差不多,铁青着脸。特别是苏轼,就算坐在一起,看周季的目光也恨不得杀了他。

热茶变凉的时候,苏轼缓缓把头转向沈欢,苦涩地道:“子贤,你……打算怎么做?”

除了沈欢,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海贸对大宋的重要性。他与沈欢一样,一眼就看出此事对于海州商贸模式的冲击!

沈欢苦笑说道:“小弟现在倒是希望官家不要来海州了,可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今天是六月十八,天子封禅之日,很特殊,海州这边倒出了事。

如果要追究起来,给人的口实就多了。

苏轼想到这一点,脸色更是严峻,如果目光可以杀人,周季已经给他盯死无数次。

苏轼冷笑一声:“周大老板,你打算怎么善后?”

周季苦笑不已:“周某若有法子,就不用苦恼了。”

苏轼哼道:“你这次惹的祸倒是会害死我们!你现在两手一拍说没有法子?”

周季笑得更苦了。

范一农现在着急地想该怎么解决,而不是吵闹,闻言生硬地说道:“两位,还是想想怎么把此事的影响降到最低吧。”

看两人不语,范一农又对沈欢说道:“子贤,你的想法是……”

沈欢长叹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海民冒着天大的危险出海,也不过是为了发家致富、养家糊口罢了。现在他们不在了,留下一大家子……当然也只能补偿他们!”

说完目光紧盯在周季身上。

周季浑身不舒服,坐立不安,举手说道:“对,补偿,要补偿他们!不过,子贤,要怎么补偿?”

沈欢说道:“那就要视情况而定了。区分开来,死难家庭,只剩孤儿寡母的,一概孤儿如果没有领养,全部送入孤儿之所,出钱抚养他们,直到他们成人。云飞兄,你说该不该这样?”

“该!该!”周季现在说什么都不敢反驳了。

沈欢又道:“至于死难者没有兄弟,家里只剩老弱父母的,一概予钱一千贯!如何?”

“一千贯?”其他几人都吃了一惊,大宋社会水平,一般的一家五口一年花费三十贯钱也足够活下去了。一千贯,就算海州如今发展得极快,也足够撑二三十年了。

这几乎就是帮他们养老送终了。

苏轼与范一农点点头,认可这个方案。

周季脸色比苦瓜还要难看,隐隐觉得不妙,虽然说死难者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比较少,但是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另外,还有其他死难者呢!

果然,沈欢看了周季一眼,一反狠说道:“至于其他死难者,不论老幼,一律给予抚恤五百贯钱。”

“什么,五百贯!”周季跳了起来,海州方面有八十三人遇难,除去刚才所说的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大概也会有七十多人属于这个五百贯抚恤的范畴,单是这一项就要花费三四十万贯,再加上养育孤儿赡养老人,怎么说也要五十万贯钱的费用。

这几乎是他身家的三分之一,何况这次出海,他也丢了几十万贯,算起来几乎要去掉一半的身家了。

这简直比割他血肉还要令他心痛!

沈欢见他不愿意,大是不悦,横他一眼:“怎么,不乐意?你是要命还是要钱?”

周季讷讷不知所言,讪讪坐下。

沈欢这才说道:“云飞兄,我沈家在你的帐面上还有多少钱?”

周季答道:“除了划出去给海州大学的钱,还有三十多万贯吧。”

沈欢点头说道:“那就从中拿出二十五万贯的钱来作为这些抚恤之用吧。你也拿出二十五万贯,如何?”

周季又是感动又是惭愧:“那怎么使得?祸是我闯的,自该由我承担。”

沈欢叹道:“沈某也有责任,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一旁的苏轼、范一农不由也佩服沈欢的豪气,这事与他本没多少责任,而且以周季的财力,也足以支付这笔钱,沈欢却依然还是掏出腰包,这份情义,倒是难得!

沈欢苦笑叹道:“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人命啊!”

苏轼脸色沉重,道:“子贤,海州这边这样处置倒是可以减少一些民愤,那杭州苏州方面呢?我等海州管不到那边呀!”

沈欢哼了一声:“管不到也得管,而且还得有更严厉的霹雳手段!云飞兄,你用几天时间安排好海州处置事宜后,立刻赶到杭州苏州,召集你那些合作伙伴,把我等海州的处置方案说给他们听,让他们也照办?”

“照办?”周季疑道,“他们肯么?”

沈欢怒气勃发:“不肯你就问他们是要钱还是要命!你带上沈某的公文,找到杭州苏州的知州,让他们出面帮忙处理。再和他们说明情况,就说官家也快到海州,知道了这件事。如果不按这个十足做好,有他们好看!抄家那是小事,若是满门抄斩,嘿嘿……”

周季打了个冷战,道:“周某一定办好,一定办好!”

苏轼点头说道:“若他们还算聪明,不敢不照办。子贤,这样虽然可以最大可能消除死难者家属的怨言,可是若给有心人利用,只怕还是会对海贸今后的发展不利。如果官家听信他们,把海关封了,不许再进行海贸,那对大宋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了!”

沈欢也是点头,道:“还得做点其他之事。”

说完沈欢转头问范一农:“介古兄,你对海州日报那边的掌控能力怎么样?小弟记得你应欧阳伯和之邀,在那边也算一个编辑顾问之类的。而伯和兄去泰山之前,不是让你照看着海州日报吗?”

范一农点点头,神色一凝:“子贤的意思是……”

“对对!”周季抢着说道,“不能让日报把这事刊登上去,否则闹得整个天下都知道就不妙了。要封锁消息,控制好消息的散播!”

“闭嘴!”沈欢瞪他一眼,见周季缩了一下脖子后,继续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悠悠众口,堵不如疏。不单不能封锁,还要主动宣之于众!”

“啊?”三人更愣了。

沈欢嘴角终于有了一丝笑意:“当然,宣传的时候要把他们的意义上升到一个高度。介古兄,你要注意了,要把海贸对于朝廷与民间的益处摆明,再宣扬这些利益都是普通的海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为此他们不惜牺牲性命。他们用他们的性命给我们创造财富,还留下宝贵的财产,那就是海图,他们是先驱,用血淋淋的身体一步步摸索广阔无边的大海,为后辈留下便利。他们是英雄,是国之栋梁,甚至是丰碑!总之,有多高大就把他们写得多高大,突出他们对后人的贡献,而不是普通的海民!我等悼念他们,宏扬他们,还要继承他们的遗志,直至征服整个大海为止!”

三人都傻了。

沈欢见他们没有反应,问了一句:“怎么,不明白?”

好半晌苏轼才反应过来,竖起大拇指,笑道:“高!真是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