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六十三章 杨信

北宋仕途 第六十三章 杨信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其实沈欢欲见杨信,还真是佩服他在音乐上的才华,当日比才会一琴一曲,令人惊艳不已,如今思来,依然觉得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当可以说得是技艺高超了。如此人物,不招揽为己用,也太对不起自己了。

如今刚好他要在音乐上有所动作,说服了音乐才华娴熟的如怡姑娘,只能算是初具雏形而已。沈欢告别如怡姑娘之后仔细思考,才发现了如怡姑娘的缺陷——她歌喉甜美,不适合高音弹唱!这样一来也只能唱些情歌或者调子比较平缓的曲子而已,虽然也具有教化功能,但对于激励士气却没有多大作用。在沈欢的计划里,有些歌就是士兵也该朗朗上口,这样才能唱出时代怒吼,而不是所谓的靡靡之音。

鉴于此,就需要找一个能弥补这方面缺陷之人,最好还是男子比较合适。思来想去,他也就想起这个曾经引起注意的杨信。若能把他也说服入列,与如怡、如嫣组成一个三人组合,唱遍天下,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前提是能说服对方,否则一切免谈。沈欢的目光越来越深幽了,也许不少人会对这个所谓的音乐步骤不屑一顾,或者认为他此举过于玩笑,但是,他深深地知道,能对这个时代文艺复兴有所作用的东西,都不应该放过。若想对这个时代作出改变,那么思想就先要改变,否则难以说是成功。虽然没有上好的器具,比如说没有磁电工具造不出利于宣传的喇叭之类的东西来,但是古希腊古罗马人依然造出许多歌剧院欣赏歌剧,他们那种条件都能如此,沈欢深信凭着中国古人的智慧,也能造出适合听众欣赏音乐的工具,最不济就造些原始的喇叭,有条件就建造些又高又圆可以形成回音的建筑,那样也能最大适应民众吧。

“路子还长着呢!”沈欢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想得出神了,转头看向窗外,植在院子的青竹在皑皑白雪中依然傲立,虽然叶子脱落得差不多了,枯枝摇曳,迎风而动,倒也令人动色。

周季果然不愧交际广阔神通广大,才一天的时间,即已打探到杨信的下落与详细情况。此人也是开封人士,祖上是一位商人,在开封开了一家米行,据说开封市面上粮食有五分之一的份额是他家所经营,资财无数,名声显赫,与朝廷都有着交易。杨家家底殷实,比周季一家还有钱财,在开封城也是数得上号的人物。

杨信是杨家独子,自小到大,锦衣玉食,从无所缺;爱好音律,日夜钻研,无心功名,如今二十年许,依然不事科考,一介白身。于音律一道可谓疯魔,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与“梅妻鹤子”差不多境界,因此到了这个年纪,依然孑然一身。虽然他们父母也在着急,但是自小疼爱杨信,不想他委屈,成亲之事一拖再拖。

沈欢看了杨信的资料,有点犹豫了,这样的人物,能听他之劝出面招摇?要知道,做一个音乐明星,那可是公众人物,面对人世喧嚣,他会喜欢吗?沈欢信心顿时降了一大截。不过他也不是事未做即已放弃之人,成与不成,还要与杨信见过一面才知道呢!

选了一个大雪放晴的晌午,沈欢招了一辆马车,前往杨家。杨信一家住在城西,离沈欢住处倒也有一段距离。好不容易是个晴天,开封城大街上行人比往常多了许多,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依然是一副热闹非凡的景况。马车缓缓穿梭在人流里,待过了潘楼大街,行人少了,这才快了许多。大约不到半个时辰,车子停在了杨府门口。沈欢下了车,付过路费,这才向门童递过拜帖,说明来意。他帖里请见杨信,身份是“嵩阳分院学子沈欢”。反正他如今暂且还算是嵩阳分院学生,以此为帖,倒也符合身份。再说他沈欢的大名,就是杨信再淡然,应该也还是听过的。

一阵之后门童出来告之少爷有请到后院相见。沈欢听了失笑,这个杨信,果真与资料里所说一模一样,无甚礼法。按理说自己与他同辈,如今已为贡生,他出门迎接是为常礼,没想到只是让下人出来通告而已。另外接见之地竟然还只是后院,连正厅都未曾一进,实乃失礼,若是注重礼法之辈早就拂袖而去,目为耻辱。好在沈欢倒没有这般迂腐,只要对方不在言语行动上侮辱自己,这些细节他不会太过在意。

“沈公子,我家少爷每日这个时候都会在后院练琴,非亲近人物还真不许进后院一步。少爷一旦练琴,事物俱忘,未能远迎,还请见谅。”接引的童子颇为知书达礼,一边引路,一边与沈欢解释。

沈欢听了笑着说不要紧,心里却感慨不已,这种天气,尚还坚持练琴,实属难得,要知道,天寒地冻,指弹琴弦,若不小心,也容易受伤。果然,成功都是通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而来,杨信能有如此琴技,也非偶然。

童子把沈欢引到后院之门后就退了出去,让他徇路走过去就可以了。后院颇大,亭阁楼宇,水湖池榭,奇花异卉,虽是冬日,依然生机盎然。另外最令人惊喜的便是梅树一棵接着一棵,形成丛林,白红相间,灿烂开在白雪之中,傲然于天地之间,袅袅余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放目过去,大约有半里之广,实在令人震惊。

“待得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沈欢油然而赞叹,未己听到几下丁冬之声,仔细辨别,正是琴声,微微一笑,看来杨信果真是在练琴了。徇声而去,穿过梅林,几丈外有着一处亭阁,四角方型,里有石桌,旁立石凳,一条白色人影静坐其间,桌上摆放古琴,只见他指头轻拨弹弄,一曲《梅花三弄》汩汩沁入心间。不正是杨信又是谁!

《梅花三弄》沈欢听惯的是笛曲,如今转为为琴音,面对天地白雪,眼前梅林,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不需想象,即能看到梅花傲雪的英姿。也不得不说,杨信的琴艺已经炉火纯青了,不施他法,即能让人从他的琴音里得到一片意境。

待杨信弹完一曲,沈欢已经离亭阁只有几步之遥了,当即鼓掌赞道:“好曲!好技艺!杨兄,你之琴艺,比之一年前又见长进了!”

杨信惊醒过来,站了起来,转身回视,俊美的脸上先是一愣,接着疑问道:“沈欢沈子贤?写‘高处不胜寒’的沈子贤?”

“正是在下。冒昧来访,还请见谅!”沈欢客套着说道。

杨信请他在对面坐下,闻言微笑道:“沈兄词曲,杨某早已烂熟于心,今日能得一见,亦是幸甚!沈兄所至寒舍,所为何事?”

沈欢一愣,对方这么直接?客套话才说了一半呢,自己还有许多赞誉之词没有说完,就提正事了?

“哈哈!”沈欢掩饰一笑,“没想到杨兄是如此干脆之人!”

杨信淡淡一笑,刚才的客气已经不复再见,恢复了平常的淡然,甚至是漠然,道:“杨某七岁练琴,至今已有十三载,每日练之四个时辰,夜以继日,从未断辍,才有小得;某立志献身于音律之中,心无他事,不愿俗事缠身,因此做事为人都是很直接,如有怠慢,还请沈兄多多包涵。”

沈欢愕然,心里有点虚了,人家练艺十几年,勤奋无比,他今日还有把握说服人家?又凭什么说服人家?微微一叹,道:“杨兄,小弟今日前来,倒也与音律有关。”

“哦?”杨信疑惑看向对方,“杨某于古今名曲之中,最歆羡高山流水之故事,常恨伯牙子期已绝,再也未有山水之志,实乃平生撼事,难不成沈兄要做杨某的钟子期?”

对方所说高山流水的故事,沈欢倒也了解: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沈欢有点窘然了,若靠些后世音乐知识忽悠人倒是易事,于古代音乐,他才来这里两三年,实在没有深入钻研,能区分出是什么曲调就已经不错了,更不用说做什么伯牙知音的子期了!

“杨兄太过抬举沈某了!”沈欢岔开话题,“沈某今日过来,却是另有要事与杨兄相商!”接着不待人家拒绝,率先把他向如怡姑娘说的有关音乐的理论详细道出,末了说明请人家出山的来意。

“沈兄的意思是要杨某去唱什么曲子?”杨信疑惑一问。

“正是!”

杨信倏地勃然变色,怒道:“沈子贤,你安敢欺杨某耶?”

*****************

仕途从上传至今,整整两个月了,六十天,更新从未断过。30多万字,平均大概每天五千字。早已符合上架收藏条件,不过温和类书比较慢,因此决定继续更新公众版,大概再更半个月吧,到时请大家继续支持。本书说是仕途,其实另外一条线是文艺方面的事,主角既然设定为文人身份,回到北宋中期若不成为文化巨人,还真有点说不过去。仕途只是一个保障而已,毕竟要想时代改变,就先变革思想。再写两三章,就到科举了,主角也将做官,真正的仕途来临了!请大家继续支持吧。这几天不小心感冒了,头痛,码起字来貌似有点混乱,请大家海涵。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