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事

北宋仕途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事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臣以浅陋,误承圣问,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语不及悉,遂辞而退。窃惟念圣问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无一言之献,非臣所以事君之义,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陈。”

沈欢一边苦笑,一边喃喃地念着《本朝百年无事扎子》的开头,确实,正是记忆里的文章。属于王安石所有的强悍的政论文。这文章在后世公认为王安石的政论代表作,标志了他的政治主张,还有那强悍的性格特征,无一不在文章里显现。

沈欢吃惊于他出现的时间,虽然现今历史已经提前了一年,但是这文章他仍然清晰记得是熙宁元年才由王安石写成,当时他已经身在京城,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沈欢还记得现今的开头与原文只差了那么一点点,那就是谦虚词里“非近臣所以事君之义”,如今的他,算不得近臣,只好以臣代替。

但是最另沈欢吃惊的便是王安石作此文的原由是由于神宗皇帝询问治国之道,那时候他们两人亲近,相互对话不希奇,可是这一次,赵顼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询问的呢?难道说是下诏书的同时,又让寺人带了一封亲笔信过去询问吗?这……也太过急了点吧。

“子贤,这文章怎么样?”司马康笑真问道。

“介甫先生的文章,向来都是天下士子景仰之所在,沈某能说一个坏字么?”沈欢也笑了,就是不知道笑中有多少欢喜之意了。

“公休兄,小弟就奇怪了,看这文章,明显是写给官家的,怎么会由你们刊印出来呢?你就不怕因此事得罪了官家么?”沈欢又问道。

“这事小弟可以回答一二!”司马康还没有说话,一旁的王旁就抢着解释,“子贤,是这样的,此文是家父交由小弟二叔上呈给官家的,因为小弟刚好在《文艺》杂志编辑,看见此文,见猎心喜,特意请叔父请求官家刊行此文。现在刊印,已经取得官家同意,子贤倒不必多虑了!”

“是啊,不要多虑了!”沈欢喃喃念了两句,“可是,我真的是多虑了么?”

司马康没有听到沈欢的念叨,还继续笑着说道:“子贤,这次增刊,为兄估计比上次更火了,销量也铁定少不了!单是介甫先生此文,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了!说到这里,为兄可就羡慕子贤了,听说你与介甫先生之女定下了亲事,到时你们可就是一家子了!子贤,如今你大舅子就在眼前,还不好好招待招待?”

沈欢无奈地看着司马康,老实人开起玩笑来,杀伤力还真不是一般,看看沈欢的窘状与王旁脸色微红的羞涩模样,就知道是何等厉害了!

沈欢一时不好接下话来,只能再次低头看看王安石的文章。不得不说,王安石无愧于“唐宋八大家”的风范与名头。对王安石的新法,历来尽管或毁或誉,有过各种不同的评价,但是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却历来几乎都是众口一辞加以赞扬。他不仅是个杰出的散文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开一代风气的诗坛宗匠,是文学史上“宋诗”派的奠基人。对于他文章的功力,沈欢从来不敢有一个坏的评论!

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以实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主张,多为有关政令教化之作。集中有书疏、奏状、札子、论议、书启、记序等体裁,其中以政论文、书札序跋文、记叙文、小品文几类比较重要。

《本朝百年无事扎子》若按历史轨迹,作于熙宁元年,至今还有一两年的时间,是王安石从当时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实际出发,为神宗总结历史经验、阐明变法主张的一篇精心之作,也是他政论文的代表之作。

政论文大都体现作者的改革观点,直接为变法服务,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有宋一代,王安石都是此中高手,足以成一代宗师,像早些年的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针对赵宋王朝面临的内外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陶冶人才以更革法度的系统政治主张,是最早展示王安石全部变法路线的宏文。之后又有什么《上时政疏》,从分析前代的政治事件中总结出历史教训,建议仁宗正视宋廷的政治危机,更革“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的积习,及早实行“众建贤才”、“大明法变”的方策。

如今好了,王安石又提前应神宗询问写出了著名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回顾了北宋建国百年以来的历史状况之后,着重剖析了“累世因循末俗”之积弊,敏锐地指出了表面承平的局势下所隐伏的种种危机,深刻阐明了变法改革的紧迫性。

看着这篇凌厉的呼吁快速变法的文章,沈欢的眉头再次皱紧了。

他的愁色让司马康看见,不由问道:“怎么,子贤,难道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意见?”

沈欢道:“公休兄,小弟哪能有什么意见!”

司马康不悦道:“子贤,你就是太过谨慎了,一点都不像年轻人!这些日子外头因为变革一事吵得热热闹闹,就连苏家兄弟也忍不住参与进来,写了好些或反对或支持的文章,偏偏你这一代才子,一个话都不出口,一个字都逼不出来,简直令人泄气!”

“泄气总比没气好!”沈欢腹诽不已,虽然宋代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但大不敬罪名除外,沈欢可不愿意现在乱说话乱写东西落下把柄,一个不好,给人大做文章,就是大不敬罪名了!

心里不爽,沈欢嘴上还得强笑着说道:“公休兄就是爱看玩笑,小弟不过是才疏学浅不敢献丑而已,哪有什么其他隐衷!说说介甫先生这篇文章吧,王兄,介甫先生是你的父亲,你总比我等要了解他,能与我等说说介甫先生的事么?”

王旁愣了一下:“子贤,你想知道什么?”

沈欢眼珠一转,道:“就说说你对令尊这篇文章的看法吧,王兄,你是如何看的?”

“这个……可就不好说了!”王旁为难地说道,“小弟也不懂该如何说是好!”

司马康插口道:“子贤,你这不是为难人家王兄弟么。有道是子不言父过,若是王兄弟口拙,说了什么不好的话,岂不是违人子之理;至于说好话么,你让王兄弟如何开口!我看还是你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吧,说到底,就连为兄都还不清楚你呢!家父也常说你少年老成,让人惊讶呢!说说吧,介甫先生此文明显是赞同变法的,对此你怎么看?”

沈欢本来不打算就此发表任何评论,可一听到连司马光都关注了,改变了主意,道:“其实,小弟也是赞成变法图强的,正如介甫先生所说‘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这些都是我朝的弊端,是所有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的。介甫先生天下大才,加上精忠耿直,一语道破其中玄机,也就不奇怪了,对此小弟是万分佩服的!但是……”

沈欢说了一大堆,不无赞扬王安石之语,本来听得身为王安石之子王旁心里美美的,可是最后一个“但是”,灭净了他欢喜的心思,脸色顿时凝了起来,脱口问道:“子贤,但是什么?”

“这个但是嘛,王兄,首先声明,小弟对介甫先生向来都是敬重有加,不敢稍有怠慢,况且他即将是小弟岳丈,更没有说坏话的可能。不过在此小弟真的想说一句:这一次,介甫先生真的太过急了一点!”

“急?”王旁与司马康都不解起来。

“是啊,急!”沈欢感慨不已,“诚如介甫先生所言,本朝理财无法,君臣上下节约,依然无补国事财政窘迫的状况,对此,年轻的官家已经给急得要杀人了!因此官家现今的用人策略就是需要理财大才,可国家大事,动辄悠关天下百姓,岂是一个急着了得!君主年轻急噪不要紧,只要有稳重大臣辅佐还可安然无事,你们看现在京城因变革一事吵得很,但大多是年轻一辈,朝中大臣老臣,都缄默以对,因此朝中天下都没有事故。偏偏这个时候介甫先生出此文章,表现得比官家还要急,鼓吹激烈,一个不好,就容易酿成大祸,到时天下可就‘有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