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反目

北宋仕途 第一百八十八章 反目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开封的雪下得越来越有威势了。有时候像鹅毛一般,漫天飞舞;有时候像柳絮一样,轻轻扬扬。整个开封包裹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之中,亮眼得紧。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理方面在作怪,大宋今年的冬天显得特别冷,西北而来的冷风夹杂着冰冷的雪儿,到处呼啸,天地显得一片混乱。即使是足不出户,依然能感受得到那片压抑的寒意。

“唉,这个天下,越来越让人看不清咯!”一声沉重的叹息,从司马光嘴上压抑出来;脸色很苦,目光萧索,他站在书房的窗口,定定地看着外边,却不知有什么入得了法眼。

虽是白天,依然冷得很。书房里燃起了暖炉,烧的是炭,炉上有一架子,架上是一个壶子,在烧着水,热气氤氲,稍稍暖和了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天像人的脸阴沉着,乌云没有散开,光线很暗,照不到天地。这个时候还是晌午刚过而已,书房却也要借着炉火照明了。

“老师,茶快好了,过来喝吧。”沈欢的语气很平淡,沉静的脸上看不出他的表情。炉火旁边有一张小矮几,他就跪坐其间,拿着水壶,像后世泡茶一般,排了几个小杯子,用滚烫的开水冲着放着茶叶的杯子。不一会儿,几杯冒着清香之气的清茶就泡了出来,余烟袅袅,很有气氛。

“子贤还是好兴致呀!”司马光苦笑一声,从窗边走了过来,一把坐下。书房就他们两人,现在的他们,明面上是师徒关系,其实更多是政治上相互扶持的盟友了。捏起小得不像话的杯子,看着碧绿的茶水,司马光一下子又笑了,这东西,在这种寒冷的天气里,一口一杯,还真有点情趣。

在沈欢回来之前,古人喝茶,都是以煮为多,加以姜片;喝的时候拿着大碗,七碗之后,有如肋生双翼,飘飘不知其所然。现在换以小杯子,倒是有着文人的优雅了。

几杯热茶下肚之后,司马光的总算感觉身心暖和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不少,人也会开玩笑了:“子贤,可惜你位老丈人没有这等福气,这会儿想必还在为朝政苦恼呀!”

“老师不也苦恼着吗?”沈欢反问。现在刚进入十二月,皇帝赵顼最终还是同意了王安石的提议,开始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总管变法事宜。这一命令人朝臣大起围攻,不单御史上章弹劾,就连政事堂里的韩琦,也以病为词,在家修养了三天,让政事一度为难。好在还是司马光申明大义,出面相劝,才说得他回来支持朝政。

不过回来是回来了,官家这次决心之大,空前无两,一力支持王安石,愣是不管桌面上的弹劾奏章越堆越高。这几天,王安石都在忙着组建这个条例司机构,没空理会其他事宜了。

这事在沈欢看来,没有办法阻止,之前还在奇怪王安石怎么不按历史上一般先组建这个机构召集人才再进行变法了,以后因为蝴蝶效应改变了这一进程,谁料到最后还是走回了这一步。

司马光看着沈欢又开始用娴熟的动作泡茶,忍不住问道:“子贤,介甫这一着走得甚差了,你一点不着急吗?”

“急?”沈欢顿了顿动作,接着才继续下去,笑了笑,“老师,学生为什么要急呢?急又有什么用呢?”

司马光不悦地道:“不急?他弄这个条例司出来,简直是超越了中书的权力,一旦独大,我大宋百年机制都毁于一旦,太平日子也许就一去不返了!”

沈欢正色纠正道:“老师,不是也许,而是一定!以后我等朝堂之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咯!”

司马光愣住了:“子贤……你说什么?一定?”

沈欢再次斟满茶水,恭敬地端给司马光,自己呷了一口喝下后,才叹道:“老师,当年您欲举荐介甫先生,学生就曾劝过,说他的性子不适合做宰辅。您看,这事儿,您也劝过吧,但是他听吗?如今因为他的强硬性子,与朝臣闹得势不两立——是的,就是势不两立。接下来,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哪里还会太平呢?”

“子贤,你杞人忧天了吧?”司马光吃惊地问,不敢相信,然而心里又不得不信沈欢的预测,这些年来,他这个学生,在预料事情发展之上,貌似还没有出过错。当年养成的习惯,令他也不敢太过质疑了。因为这样,他才更担忧事情的发展趋势。

沈欢摇了摇头,又弄他的茶去了。这么多年的布置,依然无法阻止王安石的举措。大时代的**,在赵顼同意设立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开始,就开始来临。今后,逆王安石——或者说皇帝之意者,除了罢黜还是罢黜,没有好果子吃!那么,今后他的动作,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努力了。当然,若可能,尽早结束王安石的时代也是一个办法。

王安石一派,吕惠卿也逐渐走入他的视线。赵顼对吕惠卿说他们的谈话不会落入第三者耳里,然而虽然不了解详情,但是从别人口中听得他们见面的消息,沈欢就清楚,是吕惠卿打消了赵顼的犹豫,让他不顾一切地要力挺王安石!

“老师,以后多加注意小心吕惠卿此人!”沈欢忍不住告诫司马光。

“吕惠卿?就是那个王介甫举荐的崇政殿说书?”司马光愣了一下。

“是的。据说介甫先生所制定的所有措施,皆有他的影子在内!包括这个制置三司条例司,据说就是他先提出来的。”

“原来是他,好家伙,早知如此,当日就不应该让他靠近官家了!”司马光愤恨不已,他没有怀疑沈欢的话,怎么说沈欢也是王安石的女婿,在王府也有熟悉之人,打听点内幕还是正常的。

沈欢又道:“从这些方面看得出来,此人很有才干,特别是在朝堂斗争上,很有一手。介甫先生有他助翼,更是不畏别人的弹劾了!最紧要的是此人心术不正,这是学生早与老师提过的。据说此人与王元泽一向主张在朝堂上排除异己,甚至不惜任何卑鄙手段!”

“小人哉!”司马光又恨了一声。

沈欢点点头。若说这个吕惠卿,才能那是一等一的,在一些变通上,甚至比王安石有过之二无不及。正是因为如此,他长袖善舞,一心把权,在沈欢的心里,任他才能如何,任后人如何吹嘘,他变法的出发点就不正了。小人,正是他的标签!

司马光突然盯住沈欢问道:“子贤,看王介甫如此举措,再下去估计就触犯到老夫的底线了。到时弄不好会与他反目,诚然可惜,但是为了大宋天下,有些事由不得老夫不去做!你曾经是老夫的学生,不过你却也是王介甫的女婿,你到时要帮谁呢?”

沈欢不想让司马光误会,赶紧道:“老师,学生只帮真理!”

“真理?”

“对,最真的道理!”沈欢嘿然说道,“谁对这个天下百姓有帮助,学生就帮谁。像之前学生知道天下已经到了不可不改变的时候,因此为介甫先生呐喊,如今他的举措在学生看来,却又是错的了,那么当然要反对!如果……学生是说如果,往后老师所做的政策危及了百姓利益,学生一样会反对!”

“哈哈!”司马光大笑不已,“果然不愧是老夫的学生,没有令老夫失望!一切以天下苍生为念,一旦违背了这个,不说什么大臣老师父亲,就是陛下,也要力劝反对!这也是老夫为官至今的准则,子贤,希望你能记住今日的话!”

“不敢或忘!”沈欢开心地回答。其实刚才的说辞,不是讨司马光的欢心,而是给对方打个预防针。他清楚地记得,司马光重回朝堂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意气之争,还是老朽昏庸,竟然把王安石所有的法令都废除了,这一点,令沈欢后世观之大为可惜,也是司马光大大的污点。这一世,沈欢当然不能眼睁睁看下去。

现在要与王安石短兵相接了,以后大家各施手段看看谁先下台——沈欢清楚,有了吕惠卿等人,他再不能手段,不然估计就真的要到外面钓鱼了。也不要指望王安石一方会念及亲情,历史上作为王安石的亲弟弟,因为反对吕惠卿等人手段,还是给人家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最后不得录用,郁闷而亡,还是英年早逝的那种!

王安石的亲弟弟都落得这样的下场,更不用说在他们眼中叛逆的女婿了。不管是为了天下,还是为了保全自己,都没有理由不挺住司马光。只要韩琦一倒下,纵观朝堂,也只有司马光与王安石有一拼之力了。不管《资治通鉴》如何伟大,沈欢都不能看着司马光真的到洛阳花个十几年时间去编修!

“老师,待得制置三司条例司成立,朝中机构职位里,也只有相位能与之抗衡了。不知老师有什么打算?”沈欢突兀地问道。

司马光先是一愣,接着沉吟,半晌才道:“对,不能让王介甫肆无忌惮地破坏朝廷平衡机制。政事堂怎么说都是中书机构,还有着相权,所出主张,陛下还是要参考一下的。老夫可以与韩相公一道联手,抵制那些坏了规矩的政策!”

沈欢摇头道:“老师,一昧抵制并没有用处,还需表现出老师的才能。现在官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呢?增加朝廷财政的才能!没有这点,谁也不入官家法眼。这是介甫先生得以重用的前提。纵观他这几法,皆是涉及财政,凭良心说,大多是良法,皆能缓解财政拮据的局面。就是介甫先生太过急于求成罢了,不究细节,致使弊端横生,这才是学生反对的关键!老师,其实若论为政才能,我等皆不如介甫先生那么有魄力,像这些变法条令,还真不是我等能想得出来的!”

司马光也叹道:“是啊,王介甫之才,令人钦佩。可惜却用在了错误一途上,若他能定下心来,徐徐图之,老夫也甘愿为他下手,助他一臂之力。然而他却急于求成,不顾一切,更是不听劝谏了,令人难以接受!像之前三法,还没彻底成熟,他就抛了出来,若不是子贤改良一番,说不定现在都还在朝堂闹着呢。他不思改过,在三法成果都还没有在天下稳固的情况下,又抛出一道更惹人非议的方田均税法,岂是为政者该有的稳重。治大国若烹小鲜,欲速则不达呀!他一代大家,怎么会连这些道理都不知道了呢?”

沈欢道:“老师,大家都说方田均税法不好,非议之,肯定是认为此法触犯了大多地主官员的利益,连老师反对也是抱着团结朝臣的目的吧?”

“正是!”司马光说道。若说其他朝臣反对变法,是因为新法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要守护自己的阶级利益,这才走上了反对王安石的道理,有一定的道理,肯定说得过去。那么,司马光呢?司马光一生不好奢华,不贪财,不谈利,一生清淡,家无余财,就是妻子死了,还得靠卖了老家几亩田地才得以下葬。这样的人,有什么利益可谈呢!

被后世作为保守派的头子加以批驳,在沈欢看来,他真是太冤枉了。若不是王安石做得太过分,他又岂会与好友决裂呢!不为了利益,只为了大局而已!

想通了这点,沈欢笑道:“其实老师也像走进死胡同了!不错,方田均税法是将了那些地主豪强们一军,就是朝中官员,也多有怨言。可是,以这点而论,此法是良法,大大的良法,针对时弊,因为确实有太多的地主豪强隐瞒土地,做着逃税的勾当!老师不能以此作为反对的理由呀,若是以此为理由,就会给人打上保守守旧的标签了!”

“哦?”司马光来了兴趣,“按子贤的意思,你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

沈欢侃侃说道:“说触及地主豪强的利益,这话不错,学生敢放言,就连韩相公,反对的理由也是这一点!他韩家在河北是大家族,土地千顷,下人瞒着他做的兼并勾当,肯定也不少!不过,单单是这一点,肯定不足以令我等信服!因为老师起初您也是支持变法的!而且学生也敢肯定,只要官家坚持,就连韩相公,也会支持家里乖乖报出土地的真实数目。因为这确实是打击宵小的有力一击呀!对于解决财政问题,比青苗法还要有利!但是学生担心的是实施的细节过程!”

“细节过程?”司马光给沈欢一大通语言绕得快晕了,他之前反对此法,确实顾忌到官员强烈反对弄得朝堂不得安生,为了稳定大局着想,反对得也有理由了。现在听到沈欢说这理由不成立,人也愣了。

沈欢冷笑说道:“是的,细节过程。老师,方田法要求官府每年丈量全国土地,按贫瘠肥沃分为五等,以此为依据,均税天下。法令不错,表面上是能打击地主豪强的兼并。然而,再好的法令,也是由底下之人去实施的。那么,实施的过程会发生什么呢?”

“发生什么?”司马光已经给沈欢牵着鼻子在走了。

“按贫瘠分为五等,这个贫瘠是以什么为依据,这个五等,又是谁说了算?官员,就是底下的官员!通通都是由他们说了算!地主豪强之所以叫豪强,不就是他们在地方有着无可比拟的势力吗?既然他们有势力,难道他们不会与底下官员相勾结或者威胁底下官员在丈量土地的时候,把他们家的土地都划在贫瘠一方?有了贫瘠一方,那么谁家的土地是肥沃的呢?百姓!没有多少土地的百姓,他们家的土地是肥沃的,赋税要交最高的!谁说的?哈哈,就是那些地主豪强与底下官员说的!”

“这……这……”司马光听得额头大冒冷汗,惊异地看着沈欢,想反驳他的话,心里却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对方说的一定会发生。

沈欢又道:“当然,我们不能把全天下的官员都看成是洪水猛兽,大多还是为民着想的。可是,只要有一半,不,有一两成的官员是这样,以大宋天下计算,波及的范围都会达到几百万百姓。老师,几百万百姓之地呀,一旦真弄得他们生活不了,趁起作乱,或者说无以为生,怨声载道,这才是此法的最害之处呀!”

司马光嘘了一口气,幽幽地道:“子贤,给你这么一说,老夫还真觉得以前的理由太过天真了!对,这才应该是我等反对此法的理由!子贤,正如你所说,此法有利也有弊,你上次能改良青苗法,这次呢,该如何改良?你快说!”

“没有!暂时没想出法子!”沈欢很干脆地回答。此法与青苗法不同,青苗法只要划开区域,一般问题都能避免,然而此法无论放在何地,都会发生问题,除非把土地赋税按照一律的税率来征收。可若是这样的话,问题更大,税率低了,那些有着大片肥沃土地的地主就该偷笑了——能让他们使出手段去兼并的土地,大多肥沃,没有谁会要那些贫瘠的土地去交税;税率高了,那些只有几亩田地的百姓就惨了!

算来算去,都难以合适。这也是沈欢与司马光一方的短板,他们只能在王安石的法子里找缺陷,却难以补上,更不用说开创新法了。

沈欢很无奈地道:“老师不用担心,学生最近已经在参考各种数据,尽量拿出一个好的章程来!其实……在学生眼中,不征收农税,那才是最高境界的天下!”

“不……不收农税?”司马光大是吃惊,“这可能么?”

沈欢诡异一笑:“老师,这总是个目标,不是么?”古代以农为根本,在官员心目中,这个农税也是立国的根本。这个理论,放在其他朝也许正确,不过放在富裕发达的宋朝,就不做准了。沈欢在三司办公,他计算过了,因为本朝土地不抑兼并,为了个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一口饭吃,其他行业放得比较宽,像歧视商贾的程度,宋朝比任何朝代都要低得多!而一统计会令你发吃一惊:宋朝的财政收入里,工商行业占了大半,有时会达到七八成,而农业赋税的比例之小,冠绝所有的封建王朝。

后世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因为农业税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不就取消了这个农业大国赖以为根本的农业税么!也许,在北宋如今的情况下,取消此税有点不可能,但总是个盼头吧。既然沈欢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朝堂,他总得为自己找一点事来做,有个目标,也总比浑浑噩噩过日子要好!

司马光突然站了起来,道:“子贤,你刚才所说的方田均税法的弊端,老夫要写成奏章,上予官家,让官家有所警惕!”

“没用的,老师!”沈欢摇头说道,“如今的官家,怎么会放弃能为他缓解财政的路子呢?有了三司条例司的介甫先生,也不会让人阻挠他的法令了!上次改良之法,就让他很不高兴了,总以为我等坏了他的威信,让新法难行。如今更不会在意我等所说的弊端了!”

司马光怒道:“王介甫安敢如此。奏章老夫会上,若他真一意孤行,那就不怪老夫不念旧情了,不惜与他反目,也要阻止他!”

沈欢摇头笑了,也没有相劝。反目就反目吧,反正就是不因此事,他们也会反目了,这一点,任谁也改变不了,全是因为两人迥然的性格问题!王安石肯定是不听劝了,也会招致众多朝臣的反对,不过只要有官家的支持,他暂时都会安然无恙。这一点,沈欢深信,既然这样,还不如让司马光明着反对,与之决裂,让朝臣都看在眼里,弄不好司马光会成为他们的领袖。

韩琦快要退了,司马光上台的资格很大,因为他的资历比王安石还要深。唯一缺的就是威望,趁着这个机会,与王安石闹绝,彻底摆脱与王安石是好友的阴影,成为另一派的领袖,得到众多大臣支持,大有希望问鼎相位!这是沈欢抱着的绝妙打算,多年以来的努力,不都是要司马光处处领先王安石一步么?在官场上,资历往往会成为左右胜利的关键!

而随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反目,党争也就不远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