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九十章 去职

北宋仕途 第一百九十章 去职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王安石与吕诲的争端最众还是以吕诲的去职作为结束。皇帝赵顼现在已经入了魔,什么话头听不进去,一心信任王安石。不论如何,吕诲再此事上确实是抱了牺牲的心思的,然而当圣旨到达手上时,他依然老泪纵横。

年已五十多的他,又得再次奔波,到邓州去做知州。另外一同遭贬的还有御史台的几位同僚,这令他更是感到愧疚。

这是赵顼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贬低官员,因为奇异,这事闹得百官心里像有了一层阴影。压抑的气氛使得这个年都过不好,本来喜气的年关,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年才一过,就传出了吕诲因忧愤成疾的消息。

赵顼听了一些传闻,又该他知河南。吕诲将行,又上了最后一奏章,以疾表致仕:“臣本无宿疾,医者用术乖方,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之指下,祸延四支。一身之微,固无足恤,奈九族之托何!”用自己来比喻朝政,当然更令皇帝不喜。

吕诲病重的消息传出,让不少大臣皆是愤恨。司马光自来与吕诲交好,去看望他的时候,对方还一再告诫他说天下事尚有可为,让他好自为之!惹得司马光热泪盈眶,对王安石的遗恨更深了。

“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司马光脑海里不时浮现这几句告诫之言,是当日吕诲要弹王安石,他去相劝时对于与他所说的话。如今回头一看,王介甫所做做为,当得“骄横”二字!

叹气而去的司马光,走在开封的大街上,因为十五尚未出去,还有着年节的气氛,到处红纸张贴,一副喜气的模样。然而司马光的心头却感到一片冰冷,这一年的开封,异常的寒冷!

十五方出,朝政开始正常运转,外头却传来了吕诲去世的讯息,年方五十八!这一消息,令人愤恨,不少御史言官看向王安石的眼光都充满了怒意。不过天下不会因为他们的介意而停止运转。官家一纸圣意,让王陶顶替吕诲掌管御史台。此人是官家当年的藩邸旧人,用来也顺手!

现在已经是大宋熙宁二年开春了,王安石的新政正在紧锣密鼓地张罗之中,也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司马光对待王安石的脸色却越来越差,以至见面也不打招呼了,只冷哼月声而去。弄得王安石好生无趣!

二月一开始,王安石与他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就抛出了之前的方田均税法与之后制定的市易法。两法一出,立刻在朝堂因起波澜,不少大臣阻止施行。然而此刻的王安石,却不需要他们的支持方能行事了,条例司律令一出,自成规矩,再借以三司衙门的名义颁行,立刻能在全大宋天下实行。

何况他又有官家的支持。到此时,沈欢认为王安石与赵顼两人都已入了魔,两人的举动,都有点疯狂的味道。王安石自不必说,一旦大权在手,实现心中愿望的念头比什么都强悍,足以摧毁一切。还有皇帝赵顼,虽然之前性子比较急,然而对待朝政,还算理智,然而一遇到王安石,就盲目了,除了信任,还是信任,为此也不惜牺牲一切!

这时候的王安石与赵顼,都是难以劝说的。沈欢也不打算去劝什么,他自有打算。欲使一个人灭亡,比先令他疯狂?此时的王安石与赵顼,都有了这样的意味!

不过沈欢是沈欢,他比较现实,他的老师司马光就不是这样的人了。作为一代重臣,他看不过去,极力思索,在二月中的时候,费了一夜的工夫,终于写成了那封鼎鼎大名的《与介甫书》。

书中他明写王安石“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你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长篇大论,列举了实施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这一篇文章诸多观点在沈欢看来不足以成立,不过知道此时的他,也没有相权,任司马光作为。他知道劝也劝不了,还不如让司马光在此文上发泄一下司马光的怨愤,毕竟当年在举荐王安石一事上,他说不上出力最大,却是功劳最大的一个。若没有他那一番话,估计官家不会那般快速任用王安石!王安石的作为,最令他难受了,毕竟两人是最好的朋友。

信出去了,王安石当然会回信一封。正是那首王安石最具特色的《答司马谏议书》,不过现在司马光已经不止是个谏官了,而是参政,由是就变成了《答司马参政书》。其实回复说道:“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王安石避重就轻只谈自己尚未成功,对司马光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答复,当然让司马光不能满意——不,不止不满意,还有着一腔难言的怒火,说也说不出来,只能供五脏六腑玩弄。

这一次事件,标志着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彻底决裂,两个本来是知交的好友,从此画地绝交,形同陌路!也因为这一事件形成的事实,闹得沈欢与王安石见面也只是简单打个招呼,不敢再多套近乎了。这也使得他回家后妻子王璇没有好脸色给他,以至两人打起了长时间对抗的冷战。

对此沈欢除了苦笑好是苦笑。他不想做李商隐,两头都不讨好。前训可鉴的他,只能找准一个,跟定一个,坚定目标,也不至于让人感觉首尾两端反复无常。有宋一代,在政治上,亲生父子也可以成为仇人,却鲜闻有师徒决裂。王安石不过是亲家而已,在大义上当然比不上老师,何况司马光更对他的胃口,跟着他走,也就不希奇了!

司马光与王安石闹裂后,才真正感觉到在朝堂的那股无力。除了官家支持外,王安石手底下还有着一个制置三司条例司,其中“人才济济”,除了吕惠卿这位首席智囊外,还有曾布等实干好手!这些人论才华,也不输朝中大臣多少,何况还有着令官家满意的实干之才,因此大得官家欢心,在变法一事上事事依顺,让众多要反对的臣子干瞪眼看真,却没有丝毫办法!

司马光以前在朝中没有拉帮结派,与一些大臣只是道义之交而已——现在连知交王安石都能与之决裂,道义之交又怎么信得过呢。除了御史台的一些对王安石依然看不顺眼的人外,还真找不着能制服王安石之人。但是他要制横王安石,不是义气之争,更多是为朝中作想,这帮子言官并不是可靠之人,何况这些人也只是言官而已,手中实权不大!

为此,思来想去的司马光,最后只能在一个午后走进了宰相韩琦的府邸。

此时已是二月底了,大地回春。在和煦的暖风之下,开封冰冻的大雪融化了,各处水流汇聚到汴河,汴河也涨了许多。相府的阔绰自不必多言,只见满院春色,花草树木,生机盎然。碧绿欲滴的叶子,粉红鲜艳的花朵,莺莺如歌的鸟声,充实了院子各处。春姑娘在欢笑声充盈在人的耳朵,无法散去。

听到司马光来访的消息,本来在午睡的韩琦赶忙坐起,匆匆整理妥当衣服,就赶了出来,把司马光迎到大厅。

“君实光临,实属罕见,难得难得!怠慢之处,还望见谅!”韩琦这话没有虚假,大家都在政事堂,日常相见,有什么话都说完了。何况政事大臣相交,若总是在府邸,会惹人非议。司马光是谨慎细微之人,对日常规矩遵守严谨,不会乱了规矩,因此不大到此处。他与欧阳修不同,人家与韩琦是同一时代之人,有着不同情谊,往来密切,自是当理;而他若严格算起来,比韩琦就小了一辈,相交起来,不大贴心,私人情谊也就淡薄了许多。

司马光苦笑着说道:“韩相公,您这是责怪下臣么?”

“不敢不敢!”韩琦连忙说道,之后又奇怪了,“无事不登三宝殿,何况君实这般惜时之人。来寒舍应该不会只是叙叙情谊吧?君实与老夫不是外人,单说无妨!”

“若不是为了王介甫之事,某又岂敢来打扰韩相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