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政策

北宋仕途 第一百九十三章 政策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老师,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些多余的厢军都裁掉,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模样?”沈欢没有理会司马光的告诫,突兀地问道,。

“什么?”司马光以为自己没听清楚,“裁掉厢军?”

“是的!”

“子贤,你……”司马光眼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象沈欢所说的节流是什么了,然而到头来,还是想不出这个震撼的答案“子贤,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老师,这算节流么?”沈欢笑嘻嘻地问道。

司马光还能说什么,只能又喜又怒地看着这个学生。正如沈欢所说,厢军每年都要花掉大宋财政收入差不多三成,而且还是不能起任何军事作用的军队——如果能把这个包袱抛掉……司马光已经不敢想象那是怎么样一番景象了!多出两千万贯的钱财,想必官家做梦都会笑醒!

冗兵、冗官、冗费,是后世对宋代整体的评价,也因为这些问题,使得它一直承受着“窝囊宋”的称号。冗费造成了宋代国力日艰的景况,而前两者又是后者的原因。其实在沈欢看来,冗官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宋代虽然有不少闲置官员,但那是没有给他们找到一些合适的工作而已。若说到官员之多,比起后世的时代来,那种五花八门的机构,宋代与之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的。再说官制改革,那可不简单,是十分得罪人的事。范仲淹就是贸然搞什么吏制,触犯了政治根本,这才导致失败。前车之鉴,沈欢可不敢去摸老虎屁股!

想来想去,只有冗兵可以解决了。而仔细一计算,冗兵才是冗费的最大原因。一国财政,七八成都花在了军事上,肯定已经是变态了。而养着毫无用处的厢军,又是变态中的变态。如果有办法帮着解决这些厢军麻烦,估计是任何一个官员都不会阻挠之事。至于官家,也会乐见其成。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硬生生毫无保障地就把这些厢军裁掉,不然生活无依的他们肯定要奋起作乱。!

“子贤,你真是有办法能解决厢军问题?”司马光又惊又喜地问道,如果真有可行方案,不说能在官家心里留下更深的好感,单是把这个百年包袱抛掉,他们就能成为有宋以来的功臣!

沈欢缓缓地说道:“办法是想出来一个,具体可行不可行,还需老师思虑思虑。”

“快说说!”

沈欢道:“要裁掉厢军,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相反,还所以个比较长期的任务。更不能不给那些裁掉厢军一口饭吃。老师,厢军一年要拿军饷三十多贯,不事生产,养活一家人啊,也不容易!为了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脱掉军籍,那么要给他们的利益,必不能少于这个三十多贯的数目!这些钱,从什么地方来呢?唯有开源了!”

“开源?”司马光哭笑不得,说来说去,沈欢总是在开源与节流之中来回纠缠。

“这个开源,不是王介甫所行的开源。学生认为,给这些厢军找一份工作,能让他们养家糊口,拿到一份令他们满意的薪金,那才是真正的开源。是为大开源,而裁厢军节流,是为大节流!”

司马光也点头道:“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做,确实是大开源与大节流!子贤想必已有定计了吧?”

沈欢不答反问:“老师觉得我大宋民生如何?”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还算殷实吧。”

“当然殷实。我朝不抑兼并,百姓多有经商,像南方之地,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以人口而论,平均之下,一家五口,能有三五贯的钱财,而以米粮作为衡量,是前人的三五倍!比只任何朝代,我朝民生都要殷实多了!除了一些地区比较贫穷落后外,大体上民生都算富裕的。老师,民生殷实了,百姓其他需求就大。我等可以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比如说?”

“比如说通讯!”沈欢笑了起来,“我朝商业繁荣,商贾遍天下,而经商最重什么呢?信息?在此地,如能知道彼地的市场信息,他们才能更好地调余缺!还有民生殷实,百姓生活花样也多,也会到各出去看看,或者想知道外地亲人的信息。可以说,这个通讯,需求日益大咯!”

司马光大是头痛,沈欢又是通讯,又是市场,还有什么需求,一大堆术语听得他头都大了,更不用说明白什么了。

“子贤,你能否说得通透一些?”

沈欢只能说道:“说白了就是看看我朝的在各地互通消息的设施,跟不上百姓的需要了!老师,我朝像传送信件之类的东西,靠的是什么?”

“驿站!”司马光没有犹豫地说道。

“是的,是驿站。但是老师不觉得驿站少得可怜吗?基本上只有到州县才有那么一个。而且还是大多传达朝廷公文的驿站。百姓或者商贾,要给另外一地之人传达信息,还得靠拖人帮忙带去。如果没人去那个地方,只能无奈地作罢。如果……我们能把更多的驿站开到县下面去,为百姓商贾传送信件或者物品,老师认为怎么样呢?”

司马光刚想说“有这个必要么”,突然想起沈欢提起的裁军计划,不由愣了:“子贤,你是说把这些厢军下放到各个驿站,专门做传送之类的事?”

“是的,老师,学生命其名曰‘邮政’。何为邮?就是帮你送东西到你需要送到的地方,只要你写上送达的地址,交给朝廷开的邮政驿站,我等就会帮你把这东西送出去,从此地到彼地,再到他地,一站连着一站,直到到了目的地为止。当然,你要邮政驿站帮你送东西,我等花了人力物力,你总要付费吧?只有你付了费,我等才能雇佣更多的驿站人士帮你送东西,才能给你更好的服务。而驿站工作之人,当然是我们要裁的厢军!老师,您说,这可行么?”

司马光总算听明白了,最后皱眉道:“驿站送东西,需要马力。子贤,如果按你所说,全大宋都开了遍,那要多少马力呀!这个恐怕朝廷就不能答应了!”

大宋缺马的情况沈欢当然清楚,他还记得自己想出了走私的法子从西夏人那边骗了不少战马呢!

他早有计算,闻言笑道:“这个老师多虑了!学生所说的驿站,可不单是州县联系而已,而是规模到村镇。这里村镇要送东西出去,当然不会直接送到目的地,而是可以先由此村镇,送达邻里村镇,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目的地为止。如此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大多走路都可行,如果物品多了,至多也就是用用牛车罢了。费不了多少马匹,这点绝对可行,老师就不必担忧了!”

司马光闻言愁眉舒展了开来,喜道:“听子贤一解释,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可是,你觉得有人愿意花钱去让你送东西么?”

“老师,刚才不是说过了么?我朝百姓民生殷实,对此需求太大。老师难道没听过下面之人抱怨过两地互通信息太过不便了吗?老师,如果您是平常士子百姓,要从开封给江宁的一个朋友写封信,因为您是平常百姓,本来朝廷的驿站不肯替你送达,只能等刚好去江宁的朋友帮忙托送。可这些朋友不一定就去江宁,或者说去也要几个月之后,现在有邮政驿站,只要你花上几十文钱,就能在一个月左右帮您把信送到。您肯花这几十文钱吗?”

“老师明白了!”司马光恍然,“原来如此,就是靠着驿站多,专为民用!可是几十文钱能抵事么?”

沈欢笑道:“几十文只是个大概数字,具体多少,可以商榷。大体就是近的地方便宜,远的地方贵一点。总体来说是算距离远近与物品大小。学生仔细算过了,因为需求太大,只要驿站一开,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业务。先以百文来计,一天十来次,那么就是一两贯钱,一个月就有三五十贯,一个驿站十个人,每人每月能得三五贯钱。这可就比厢兵的军饷还要稍高了,只要这些厢兵愿意进去,给他们脱了军籍,家人也能做点其他事了,虽然辛苦了点,不过估计还是有很多厢兵愿意进去的!如此就能让这些厢军自食其力了,再也不用从财政上拿出钱来给他们!”

司马光也越听越兴奋,道:“不错不错,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子贤,此计甚好!甚好!”

沈欢又道:“老师,我大宋大概有两百多个州,一个州十来个县,学生猜想一个县能设一个邮政驿站,那么一个县就能容一千个厢兵,两百多个州,大概能容三十万厢兵,如此一来,大半厢兵就真裁掉了!”

“甚好甚好!”司马光激动得只能两眼放光喃喃说着了,“子贤,你都策划完毕了吧,快点整理成文,做好准备,老夫要把此策献给官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