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三十一章 喜讯

北宋仕途 第二百三十一章 喜讯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阵子,作为海州的海军指挥使,郭逵也忍不住心中的窃喜,时常都要笑出声来了。

此时已是七月,是海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海上风暴最多的时候。最近大风又大雨,他的海军,都只能龟缩在海岸上,连船也不敢出海了。好在港口建设完备,虽有大浪,却不至于形成危害,还能安心地享受这一年最平静的日子。

来海州半年多了,海军初步进入正规,一万水兵,已经熟悉了大海是水性,操起船来,也熟练得多了。就连他这个西北来的将军,现在下海,也能游他几个回合,总不至于像开始那般畏惧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海船太少,只有十艘不到,而且不大,比起海边的某些大海船,都要差得多。这也是郭逵时常叹气的原因。不过,现在,他这样可以扬眉吐气了,也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路上了。

原因很简单,沈欢与周季第一次出海的商队,已经返航到了海州,进入了休整时期。而他派遣的那一百亲兵,也都安然归来。除了锻练完毕的喜悦外,还有颇多惊喜。

郭大作为亲兵中的首领,向来比一般人聪明,也颇得郭逵信任。这不,一回到海州,就给郭逵拉到房间,密谈一番,了解此番出海的详情。郭大一路跟随出海,又是有心人,遇事多留了个心眼,什么都看得通透一点。除了沿海的情况外,他连海船商队之事都关注了。比如说这个海贸的利润,跟着周季在江南几大州转了一圈,花了差不多一个月,他都了解得比一般人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这个海盐,到底赚了多少,通过郭大之口,传入郭逵之耳,郭逵也算是知道了点眉目。比如说,沈欢之前与他商议要从中花钱投入到海军身上,现在,有了那么多钱,是该实现诺言的时候了吧?

郭逵这年来对海军投入了颇多精力,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作假。现在知道有准备去发展壮大了,岂能不兴奋?人一兴奋,就要冲动或者急不可耐。这不,这日早上,他就按捺不住着急,赶进了知州府邸。

之前的半个月,连续下着雨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若在往常,海州靠海的县境,就要倒霉了,海水冲上来,要淹没好大片地区。今年不同了,去年一年,建了不少海堤,而且还是水泥加固,有沈欢亲自督工,没有豆腐渣工程的道理。因此,坚固方面可以放心,这不,这个月来,一切都还安稳。除了一些低洼之地给海水冲击外,往年受灾最厉害的地区,有了防备,灾害减少了许多。

另外一个好的地方就是水泥路了,阴雨连天,若在平常,坑坑洼洼,早就寸步难行了。现在好了,除了湿一点,速度满一点外,不过是人还是马,走在上面,都还算正常,不至于苦恼。拖水泥路之福,从海军基地到海州城,几天的路程,郭逵一路走得还算畅通。

七月将中,雨水少了许多,至多有时候下些小雨,很短暂,因此耽搁不了郭逵的路程。不数天,他就进入了海州城,奔知州府邸去了。

海州的知州府邸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进到里面,郭逵差不多要认不出来了。比如说这个路面,除了原先的石板路外,在本来泥多的地方都铺上了水泥。造成好处就是在雨天也能保持干净,不像一些府邸,一下雨,连路都不敢走了。

郭逵颇是感慨了,这海州,简直是一日一变了。还不到一年,他都快要忘记它本来的面貌了。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水泥的使用,几乎是建筑的地方,都用到了水泥。不得不说,这东西,真是好家伙,有了它,房子坚固了,路面也稳了,日常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郭大将军来访,沈欢作为主人,没道理不出迎。欢笑着把郭逵领进书房内,奉上茶水之后,就是他俩的私人空间了。分主客坐毕,双方又开始打量对方了。在沈欢眼里,郭逵没有大变样,还是那般魁梧与威严。

在郭逵眼里,沈欢倒是变了许多,随着年随既长,沈欢一日比一日不同,最突出的就是气度上。气度稳重,威严日增,这就是郭逵此刻对沈欢的印象。当然,大家地位差不多,工职不同,没有顾忌的道理。

郭逵作为军人,很直接,喝完茶后开门见山地问:“沈大人,现在卖海盐的船回来了,年轻你对郭某的承诺,该实现了吧?”

“不急。”沈欢呵呵笑道,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郭逵的来意,自打对方进门,他就猜到了多少。

郭逵急了:“能不急么?郭某一见到海军的海船,比你们的商船还要差几个等次,就急得不得了!沈大人,现在钱有了,难道你要反悔?”

沈欢当然不敢反悔,赶忙解释道:“岂敢反悔。只是有些事,还真急不来。船是回来了,可是周老板还在处理他的船呢,没回来。他不回来,沈某连钱的影子都没见着。郭将军现在就来要钱,岂不是为难沈某?”

郭逵傻眼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郭某真忘这茬了!”

沈欢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郭逵性急,秉性正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虽然有时候比较无奈,不过却很放心,没有那些阴险之人的狡诈,不必作伪太多。

“郭将军见到派遣出去的亲兵了,怎么样,他们带回来什么消息了?”沈欢笑着问道。

“见过了。”郭逵回答说道,“至于消息么,呵呵,就多了,也说不清太多。不过嘛,郭某对于沈大人那副海图,却是多信了几分。除了那个什么大洋州不大听过,其他地方,还真有些影子。唉,若真是真的,这个天下,就真是太大了,我等版图,也恁是小了点!”

沈欢不无深意地道:“现在小不要紧,只要以后不小就成了。不是吗?”

郭逵愣了之后哈哈大笑,沈欢什么意思,他明白得紧,无非是说靠着海军去扩大版图,这话深得他的本意。军人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之后是男人,都有横刀立马的梦想。开疆扩土,不单是帝王的梦想,而是作为一个国民的希望。

沈欢也笑了,他很满意郭逵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在海军之务里,郭逵的态度,就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海图,也是半信半疑,要建海军,估计更多是出与对辽国的战略需要。因此也怀疑海图的真实性,也想证明所画是否真实存在。

现在郭逵要仔细打听是都真实,有了消息,作为皇帝的宠臣,没有道理不禀报。只要他向上禀报,那么也就能更坚定皇帝发展海军的决心了。这样的话,沈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是他极其想看到的结果!

郭逵突然问道:“沈大人,这次海盐,所赚颇多吧?”

沈欢老实答道:“不瞒郭将军,确实赚了不少,虽然沈某还没见着钱,不过周云飞已经来信说明了。这次出海,属于海州上有,总共有七十万贯。”

“七十万贯!”郭逵深深地咋舌了,郭大给他的回报是说大概有三五十万贯之多,现在一听确切的数据,比较震撼了,脑袋也不灵光了,“这……真的那么赚?早些时候又有船北上了,现在回来的年底还能出去一趟,岂不是说……”

“郭将军是说一年要赚几百万贯?”沈欢笑着摇头,“现在还没有这般多。现在的七十万贯,是运气使然,没有出事,一切好说。像现在北上的船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现在全都覆没了。呵呵,都难说呀,这次是运气,不计损失,以后也许就没有这等运气了!”

郭逵也不傻,又道:“就算计了损失,一年一两百万贯还是有的吧?”

“也许吧,谁知道呢?”沈欢不以为意地说道。

郭逵一下子双眼冒光了,盯真沈欢,道:“沈大人,按你的意思,郭某没有向官家禀报这海盐一事。而且官家也依你的意思,说海军一事,还需你这里投入。你是否……”

“放心!”沈欢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对海军的投入,必不会少。这次七十万贯的收入,沈某已经有了规划,二十万贯用于投资海州的工程,其余五十万贯,都交给郭将军去使用!”

“五十万贯?”郭逵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虽说在西北见过的军饷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可是,仔细一像这五十万贯的作用,就令他激动了。除去拿出十万贯作为日常支付,其余的钱财,可以造他至少三十艘的大海船。这个数据,一下子就超过了周季海船的数目。

周老板二十多艘船的规模,就能让郭逵羡慕了,现在自己一下子也有了三十多艘,岂有不兴奋激动的道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以后随着投资的扩大,这个海船的规模,也将大得多。想象到日后几百艘上千艘战船都归自己统领,自己一声命下,全都启动,要它们驶向哪就驶向哪!

威风,壮观,这简直就是海上的骑兵呀!

“真的是五十万贯?”郭逵又不信地问了一遍。

沈欢淡笑道:“这只是个开始而已!”按他的规划,这个海军,少说也要有五百艘以上的规模。其实若是日后真占领了海外之地,这个五百艘,还是少了。不过真要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来,只要其他国家没有拉出一支来,这个数据,也就足够使用了。若是多了,支出大,若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后也许又会成为一大负担。

郭逵这次真是感激了,激动地道:“沈大人,你……真是太好了!有了你的支持,这个海军,就能更快发展出一定的规模了。这是你的大功呀!”

沈欢谦虚地道:“郭将军盛赞了,沈某不过是出出主意给给钱,若说功劳,谁也没有郭将军来得大!郭将军不辞辛劳与怨言,从西北来到东海,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兵种上来,努力发展,辛苦训练,这翻功劳,有谁比得上!”

郭某有点憨笑了,只能连声说“哪里哪里”表现谦虚。

沈欢想了想,道:“这样吧,郭将军,你尽快赶回东海,与周云飞联系上。为了不耽搁时间,那五十万贯,直接让他在那边交付给你了。至于如何使用,就看郭将军的意思了!”

“那敢情好!”郭逵同意这一主张,“郭某等下就赶回去!”

沈欢笑道:“那倒不用这般急,周云飞在东海,还有不少事要处理,短时间不会走开,不会错了你等相遇日期。郭将军难得回一次海州城,沈某作为此地之主,岂有不招待的道理!少不得要与郭将军喝上几杯。”

郭逵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就叨扰沈大人了!”

沈欢哈哈大笑,连说客气。郭逵怎么说都是皇帝亲派过来的大将,身份不一般,地位也高。以后少不得会麻烦到对方,现在做点感情投资,日后说不定回高倍收回!

客套的时候,郭逵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沈大人,你可曾听说过占城这个地方?”

沈欢先是疑惑,接着说道:“倒是听过,据说在交趾之南,是个小国,不知道给交趾灭了没有。郭大人为何有如此一问?”

郭逵嘘了有口气,道:“听说过就好。那里的风物,沈大人可曾听说过著名的东西?”

“著名的东西?”沈欢又疑惑了,仔细一想,抬起头来,奶奶的,怎么把这东西给忘了!占城稻,鼎鼎大名的占城稻,不就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么!

“郭大人难不成听闻了什么?”沈欢试探着问道。

“占城之稻,沈大人可曾听说?”郭逵小心地问。

沈欢一惊,真是这东西,不由心头火热了,谨慎地道:“郭将军也听说过此物?据说此稻在占城可以一年三熟,产量也高,实在是好得很。不过只是听说而已,至于是否为真,就难说了!”

“真的真的!”郭逵激动地说道,“原来沈大人也听说过此物,看来郭某是白担心了。”

沈欢不明白了:“郭大人担心什么?”

“是这样的!”郭逵组织了下语言,“沈大人,你也知道,这次出海,郭某派了不少亲兵跟随,除了锻炼出海技术外,还让他们打听沿途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一个亲兵,路过占城,听过那里有稻谷可以一年三熟,产量可以达四石以上,实在是比我大宋之稻要好上不少!之后打听得更详细,听到我大宋广南之地,也有一些地方在种这些稻谷,都是海客带回去的。虽然难以一年三熟,不过一年两熟还是成的,亩产三四石!”

沈欢惊了一下,在后世,他只看到史书上说占城稻是南宋时期传入中国的,因此不大在意,没想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看来在南宋的说法,应该是盛行占城稻了。古代个谷物,因为各种原因,大多一年一熟,精耕细作,也不过是一年四五石。条件恶劣的地方,还有一两石的产量,其他时间要么丢荒要么种点其他,实在是养活不了多少人。

现在,占城稻来了……沈欢起了别样的心思,若能推而广之,活人无数,这份功德,简直难以诉说。农业大国,最重农务,民以食为天,若有法子让更多人吃饱,天下之人,都只会盛赞此人的功劳了!

想了想,沈欢对郭逵说道:“农作之物,沈某不大清楚。不过要种东西,无非外乎两种因素,一是地方,二是物种。地方之利,更为重要,谷稻之物,最种水与热,南方多水,又热,因此一年三熟,产量又高,不在话下。我大宋天下,长江以北,多寒少水,以小麦为主,水稻应该还没有条件去种多少。不过嘛,南方几路,与占城条件差不多,若有此物种,推而广之,就算不能一年三熟,两熟之下,也足足多了一倍以上的量产!郭将军,这个占城之稻,是个好东西呀,可惜之前不了解,未能发现,不然的话,尽早试种,也许会有收获呢!”

“沈大人也是这样想的?”郭逵惊喜莫名,一脸的兴奋。

“也?”沈欢知道将有故事发生了。

“是这样的!”郭逵搓了搓手,显得有点紧张,“沈大人,有件事,郭某不能不与你说了。郭某的一个亲兵,此次出海,听闻了占城稻的神奇,一打听,确有此事。在回航到占城的时候,他想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买些谷种回来,试一试……还望沈大人不要见怪!”

“怪什么?”沈欢奇怪了,“买谷种是好事呀,不是说广南路的一些地方在种了么。不过应该只是民间传一些而已,未见官府见报。就算产出来的稻谷质量差一些,也不要紧,产量上来就行了,我大宋,很多地方,民众还吃不饱呢,岂会嫌弃不好吃?”

郭逵有点尴尬地笑了,道:“买是买了,不过他买的那些谷种,占了有些海船的空间……咳咳,也就是说,让海船运谷种,不能装其他值钱的东西回来,少了些利润。这事还请沈大人不要见怪呀!”

沈欢哦了一声,道:“没什么,谷种这东西,能占多少空间?再说了,谷种虽贱,但对我大宋百姓来说,却是重要,不单不能见怪,还要夸他呢!”

郭逵还是有点尴尬,道:“占的空间么……咳,沈大人,你不知道,有差不多十万斤呢,一条海船,都要占一些空间了!”

“十万斤!”沈欢吃了一惊,这空间,都要占半条船了,“这……郭将军,这谷种,在占城很便宜么?不然的话,你的亲兵怎么会有这般多钱去买如许之多?”

“也不便宜。”郭逵为难地说道,“据说都是精选的谷种,要十文钱一斤呢!这个亲兵,当然没有千贯以上的钱付,因此……他擅作主张,强令随同人员用从南洋带回来的货物,去抵价了。这兔崽子,真是胆大包天啊,这些东西,在我大宋都是奢侈品,都价值上万贯了。他一个小兵,竟然敢使用上万贯钱去买谷种,用的是沈大人的钱,因此,郭某现在是来替他请罪的!”

沈欢呆住了,牛人啊,这个亲兵,心儿够费的,胆子大得也可以去包天了,万贯家财,在平常人眼里,已经是不敢想象了。他倒好,一句话,也自作主张花了出去。可以说,要是换了沈欢自己,他是没胆去动这些东西的。

“十万斤谷种……”沈欢又恍惚了。

郭逵没有得到具体的回答,咬了咬牙道:“沈大人,不如这样吧,你不是说要给海军五十万贯钱吗,就扣去一万贯,当作补偿吧。他奶奶的,这丫一个主意,就不见了郭某的一条海船,回去要他好看!”

“他叫什么名?”沈欢反应过来后问道。

“郭大!”郭逵无奈地说道,“是郭某的亲兵,跟着十几年了,胆子特大,还望沈大人看在郭某的面子上,不要怪罪他了!”

郭大……人才啊!沈欢眼冒精光了,真是个人才,一看到有好处,就痛下辣手,这份果敢,还真不多见。虽是军人,却能一眼动穿谷种对大宋的意义,这份政治眼光,也够毒的。当然,如果不是军人,也许也不会有这份卤莽了。

不过在沈欢看来,这份卤莽,对他来说,真是太好了!

“别!”听到郭逵说要罚他,沈欢赶紧摇手,“郭将军,沈某不单不怪罪他,相反,还感激他,如果此物真有超过,对大宋来说,就是天大的功德呀。那一万贯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了,就当沈某花的。五十万贯,一个子都不会少你的!”

郭逵大大地感动了,说实在的,他这趟过来,除了要沈欢实现诺言,更多就是替郭大请罪了。海盐之钱,说什么都是官府的,郭大此举,说起来是擅自动用朝廷的钱财,追究起来,罪名也不小。好在沈欢通情达理,又认识到占城稻的功用,这次说有功无过。沈欢的慷慨,又让他得回一条海船的造价,郭逵没道理不感激了。

沈欢犹豫了半晌,突然说道:“郭将军,这个谷种,既然运回来,当然要试中。十万斤之多,足够海州一半以上的农户使用了。既然郭大此人完全认识到此物的重要性,沈某手头无可用之人,你看……”

“没门!”郭逵怒了,沈欢何意,已经溢于言表了——挖角,**裸地挖角,他是要把郭大从自己身边拉过去,挖自己的墙角呀!还有比这个更可恶的吗?

“郭大跟随郭某十数年,只是熟练军务而已,其他不大擅长,这才不过是脑子发热乱来而已。”郭逵愤愤地说道,“既然沈大人不见怪,郭大就很感激了;那个什么功劳,郭大也不妄想了。把谷种交予沈大人,就没我等什么事了。至于沈大人怎么安排,就由你做主吧。沈大人,过几日你就把谷种运回来吧。”

沈欢苦笑说道:“还运它做什么,反正也是要试种的,就在东海两县试吧。现在已经七月了,唉,看来今年是无望去种了,只能待来年开春再试。”

郭逵看沈欢说得无奈,赶紧撇清关系。最后吃了他一顿饭,就赶忙离开海州城,回他的东海去了。那里,是他的希望所在。

至于沈欢,真的很无奈,以前忘了这个占城稻已经成熟到这般了。历史信息害死人啊,还以为占城稻是在南宋才传入中国,没想到,人家都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好久了。好在海客只在家乡种种,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上报朝廷,更没有推广天下。

哈哈,这份功劳,就摆在他面前了!赶紧把谷种发下去,赶紧种植,赶紧出成果,之后赶紧汇报于朝廷,赶紧把这个功劳抢在手上!可以让大宋的稻谷产量提升一倍,嘎嘎,这份功劳,谁见了都会流口水!

然而,还是有点无奈。一是现在已经是秋季了,再播下去,也没多大功用,只能再等半年;二是还真无人可用,这个谷种,从分配到试验,都要人去主持,没个得力助手,难道自己出马不成?

郭大没有挖过来,只能另想法子了,自己身边,最信得过的只有周季与欧阳发两人。周季不必说了,人家数钱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来与你种植什么稻谷;欧阳发也抽不出时间来主持,一个大学,就让他费尽了心力。另外欧阳修……惭愧不,人家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打算把他拉出来到田里去检验谷物?

数来数去,就剩范一农靠点谱了。虽然没有把对方改造成为自己思想的执行者,不过此君现在务实了许多,也想干出政绩来,把谷种一事交予他,给他点甜头,日后对自己会更感激吧。

沈欢邪恶地笑了,谁叫对方名字里就有“农”字呢,农事交给他,也算给他起名的人有先见之明吧。欣慰啊,总算有人顶替自己到田里去晒日头了……又在犹豫了,是否把抛秧这个技术活也移植过来呢?想了想,最后决定放弃,不说这里的百姓能否接受这等新奇的东西,就算接受了,难道让他亲自出马去做示范——他的抛秧技术,也是见过而已,真要他出手,估计能把秧苗都抛到田埂上。

最最重要的便是那些秧筒了,塑料的东西,又要薄,又要轻,很要技术,难造得出来呀!还是不要没事找事了,思绪就此打住。

占城稻谷种的到来,算是一件喜讯之一吧。不过,最让沈欢欢喜的事,还是周季的回归。

七月将要下旬的时候,周季一路风尘,从东海赶回了海州城。除却风尘,他是脸色,是最欢快的了。

陪着欢快的还有沈欢,在这个现实的人眼中,一切都是虚的,只有钱才是真的,特别是政治上,经济才是基础。周季的回来,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分赃大会要开始了。

“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你的,这是我的……”窝在沈欢的书房内,周季一份份地数着交子,把手中价值不菲的特制纸张分了开来。

五十万贯的钱财,如果换成铜钱,可以把他们砸死几次;就算是金银,也足够压扁他们那身肉了。好在宋代经济发达,连世界上第一纸币都能造出来,实在是方便了无数的钱民呀!

这次得利,除了一部分金银外,更多是就回来交易成功的交子了。在钱庄,换成交字,周季也就带着一堆的纸张交子,回来了。

“悲哀啊!”分完赃之后,周季看着自己手上薄薄的纸张,再看沈欢面前桌上的一堆交子,他心理不平衡了,目光悲愤,“为什么?为什么做人的差距就这般大呢?大家都是人,为什么你就能分得三十五万贯之多,而我只有十五万贯呢,而且要不是在东海已经给了五十万贯郭将军,你会有八十五万贯之多?子贤,这个世界,是否太不公平了?”

有钱在手,天我有。沈欢此刻的心头,很是愉悦,嘿嘿笑道:“这就是人品的差距,懂不?这时候,人品是很重要的。”

“屁!”周季大是不屑,“什么人品不人品。你拿那么多,只能说,你是个吸血蝗虫,奴役了我,剥削了我!我生生给你跑腿那么多,就拿了点甜头,大头全是你的了!”

“你们是否要气死我!”一旁的欧阳发发出悲愤的嚷声,他真的要爆发了,今日一早,沈欢就遣人过去找他过来,说有事相商。过来后,看见周季,大有老友相见的愉悦。接着……很好,接着他就看到了人性最肮脏的一面!

他眼前的两人,在无数的交子面前,那种面目,真是不堪至极!除了嘿嘿贼小,就是嘎嘎淫笑,除此之后,还有一些口水从嘴角不由自主地流下,实在是委琐之极!

欧阳发一开始震撼的,他也想不到,这个小小的桌面,既然摆了几十万贯的钱财,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私人的。关键是这个私人,没有他的份!也就是说,他白白看了半天,就看着两个委琐之人在分钱,其中一个铜子都没有他的份!于是,他怒了,也出声了。

手一摊,恶狠狠地对沈欢说道:“子贤,别的不说了,拿来吧!”

“什么?”沈欢不解地问。

“钱啊!”欧阳发大喝一声。

周季大是同情了,安慰说道:“欧阳兄弟,很对不住,这次分红,没你的份。因为当时弄出海一事,你没出力。不过你放心,水泥作坊那边,有你的两层,算起来,也有一两万贯。虽然少是少了点,不过对于粪土钱财的欧阳兄弟来说,应该不会计较的。是吧?”

“没说要你们分钱!”欧阳发伸手的动作不变,“可是,子贤,你莫要忘了,这个大学,要建起来,就是要你自己私人的钱。这都是你之前承诺的,难道你要反悔?嘿嘿,真敢反悔,家父第一个不会放过你吧!”

“原来如此!”沈欢笑了,“这个伯和兄可以放心,小弟向来一诺千金,哪,这是十万贯,你拿去吧,足够把这个大学建起来了。”

“十万贯?”欧阳发惊了一下,有点犹豫了,“真的给十万贯?”

“嫌少?”沈欢愕然,“其余五万贯,咳,伯和兄,你看看这个府邸,大着呢,花消不小,五万贯,也要用的嘛!你放心,等以后分红了,这个大学,还会继续投资!”

当然要投资,大学城的计划,就在其中了,寄托了沈欢的理想,总不会半途而废。

其实欧阳发是惊讶十万贯之多,这些可都是沈欢私人的钱财,十万贯,都差不多抵得上海州往常一年的赋税收入了。这份豪情,可以用一掷千金来形容了!他也深深地感动了,这个大学,不单是沈欢的希望,深入其中的欧阳发,也有了莫大的感情。现在,有了投资,感情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岂有不热泪盈眶的道理!

“子贤,你放心,这个大学,为兄一定帮你把好关!”欧阳发发誓说道。

沈欢呵呵笑道:“现在是七月,先用两个月,把大学的一些主体建筑建起来,之后就可以招生了。至于余下的工程,可以慢慢建。”

欧阳发点点头,道:“那现在是否可以开始做些宣传了?”

“当然,没有宣传,他们岂会明白大学的宗旨!”沈欢说道,“再说了,为了吸引更多的学子,令尊的名头,也不能不提呀!对了,伯和兄,令尊说要招些知识渊博之人来海州任教,可有眉目了?”

欧阳发道:“已经有几位过来了,家父一生走遍天下,交情不浅。来的人有儒家的,有道家的,甚至还有法家的,总之适合子贤‘兼容并包’的主张!”

沈欢真是大喜了,海州的一切,都走在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上,总有好消息传来。当然,几日后的一个消息,才真让他欣喜若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