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四十二章 欢聚

北宋仕途 第二百四十二章 欢聚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子贤,苏某很不明白,真的很不明白!”苏轼摇着脑袋,一副惊奇的模样。

此时他就坐在沈欢海州府邸的书房内,分主客坐定,主人是沈欢,客人则是他苏轼与欧阳发。刚进府邸没多久他就给沈欢与欧阳发迎进了书房,看来有些东西是要秘密地说。

而苏轼不明白的就是为何他都秘密进海州城,而沈欢却能在他还落脚没多久就找上门来了!他还想用自己的眼睛来好好观察海州的一切呢!现在好了,看来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苏轼嚷嚷着说出疑问,沈欢倒是笑了,先是小声地笑,接着是哈哈大笑,前俯后仰得甚是夸张,把苏轼笑得莫名其妙。

“子贤,你笑什么?”苏轼迷糊了,本来几人三年未见,他应该先叙叙旧情才是,奈何这个疑问实在令他很不爽,就先问了出来。

沈欢止住了笑,一指欧阳发,道:“说到这个原因,就不得不提伯和兄了。《海州日报》子瞻兄应该听说过吧?”

“当然,苏某虽在蜀地,却也能拿到一份日报来看!”

“那子瞻兄知不知道这份日报还有揭人**的爱好呢?”沈欢说到这个就咬牙切齿了,“也许子瞻兄不了解,欧阳伯和这家伙,为了报纸的销量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了!之前他就不经小弟同意就把小弟的肖像给刻印上去,小弟一上街就引得整个海州之人都来围观!很不幸,子瞻兄你也步这个后尘了!哈哈!”

“什么意思?”苏轼吓了一跳。

沈欢看着还镇定的欧阳发,几乎是幸灾乐祸地道:“前些时日子瞻兄在京城做得热闹,伯和兄为了在海州为你说话,一连半个月都在报纸上刊登了你的言行。后来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呵呵,凭着记忆,用他的丹青妙笔把你的肖像给画了出来,还印在了报纸之上。子瞻兄你才名在外,海州之人也颇有兴趣。这不,不少人对你的形象都有很深刻的印象,你才进海州城,就有不少人认出来了,引起了围观。接着就有人飞报小弟这里了,小弟一查,果真是你,哪还敢让你在客栈住下!”

“这……这也行?”苏轼惊得眼珠都掉了下来,看看沈欢,再看看欧阳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沈欢叹道:“子瞻兄,你就认了吧!”

苏轼苦笑道:“除了这样,苏某还能怎么样呢?”

“哈哈!”沈欢与欧阳发都大笑起来,特别是沈欢,这下好了,有人同病相怜了,同是天涯沦落人,报纸上他的肖像再也不孤单啦,因此笑得特别欢快。

笑完之后,三人一下子沉默下来,那沉淀的浓厚的感情氛围这才调了上来。

“子瞻兄,这些年可好?”沉默之后,沈欢愣愣地问了一句。

“尚好!”苏轼点点头。

三年未见,如今欢聚,一句淡淡的话语却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感情呀!文人间的感情,也许没有武人的直接,然而却比武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凝重,甚至豁达。天涯两地,一句“千里共婵娟”就能换来欣慰了。

苏轼又道:“苏某没想到与子贤、伯和相见却是今日之景况了!哈哈,三年之前苏某肯定想象不出如今的模样,子贤你们呢?”

沈欢与欧阳发也都是摇头。他们也实在是难以想象呀,三年之后,沈欢已经是大宋最年轻的知州,而欧阳发却是新闻出版界的大佬。至于苏轼——沈欢应该更为感慨了,海关指挥使的谋建,总不至于让这一段历史成为苏东坡的注脚!

欧阳发安慰了一句:“子瞻不必太过感慨,海州如今也是大有为之地,只要好好做,他日亦可成就功业!”

苏轼恭维了一句:“这就得看子贤如何吩咐了!说到底苏某能到此地,还是托了子贤之福。临行前官家把苏某召到跟前,叮咛了一翻,说明此次到海州的重任!而司马相公也说了事实,让苏某在海州待个几年,到时再重用!子贤,你在海州一年多上交两百万贯的赋税,着实令京城之人震惊呀!”

“一切都是托了海贸之福,小弟一开始也没想到海贸是如许赚钱的!”沈欢笑着说道,“因为它这般赚钱,才让小弟兴起了谋建海关的心思。小弟实在是不敢独吞这份功劳呀!刚好看到子瞻兄在京城暂时有麻烦,就奏请让你出来透透气!”

苏轼苦笑道:“子贤不必为苏某遮羞,什么麻烦,简直就是灾祸了!早些时候京城的形势,不是王介甫出就是苏某罢。看官家对王介甫的宠信,想必遭殃的是苏某了!弄不好还要给放到偏僻之地去,现在好了,有子贤与司马相公的关照,总算避开了去岭南等地!而这个海关,简直就是为苏某获取功劳而建的嘛!子贤之情,苏某怎敢或忘!”

沈欢摇头道:“子瞻兄若说这话就太过见外了!”

欧阳发一拍手掌:“就是,子瞻太过见外了!不行,等下在为你接风的酒宴上一定要罚酒几杯!”

苏轼哈哈笑道:“这对苏某来说是罚吗?”

三人相视大笑。以苏轼的酒力,几杯简直只是开胃而已!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回忆起当年在京城纵意诗酒的时光,那等豪情,那等意气,好像经过时间的沉淀又回到了他们的心头,隐隐都有了股要呐喊的冲动。

“对了,伯和兄,欧阳老师不知如何了?等下得去拜访他老人家才成。”苏轼想起欧阳修也在海州,现在却没见着,不由急了。

欧阳发道:“这倒不用急。子贤已经派人去接家父了,等下给你的接风宴上,他必会出席。”

苏轼又道:“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还成。精神还不错,现在子贤弄出来的海州大学做校长,不知有多欢呢!请了不少昔年的好友过来,一道谈论经赋诗文,惬意得紧!”

“那就好,那就好。”苏轼宽慰笑了,“还是子贤懂得老师的心思,知道他最爱提拔后进,在京城坐着也不舒服,弄出个大学来,让他老人家有用武之地!这个大学苏某也听说了,不问出身,不拘囿于一门一学,很有当年孔圣人有教无类的风范!”

沈欢微微一笑,他对大学抱的希望,岂止如此而已!不过日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好说了,一切由时间来决定与证明吧。

苏轼又道:“子贤,我等都不是平常人。儿女私情就不多说了,你快和苏某说说这个海关的具体事宜吧。海关是你提议建的,你应该有个详细的计划吧。司马相公和苏某说了,到了海州,最好找你谈一谈。苏某是第一次做这等事,陌生得紧,还得子贤你指点呢!”

沈欢笑道:“指点谈不上。等子瞻兄熟悉海务之后,就会上手了。海关的功用,小弟已经在奏章里写得很详细了,那就是管理大宋所有的海务!其实它的重要性,只在三司使之下,职务应该也低一点而已。至于提议建五品,那更多是为了子瞻兄不引人瞩目,免得又生祸端。现在的朝局,与当年不一样了呀!”

“是啊,都是王介甫这厮,枉苏某当年对他信任有加,为之助翼。他倒好,把朝堂弄得如此糜烂局面!”苏轼从来都是有话就说的主儿,想到什么就说了出来,说完才意识到不好意思了,怎么说王安石也是沈欢的丈人。

沈欢倒不在意,在他的认知里没有森严的长幼等级的观念,不管什么人,错了就是错了,不会因为身份的关系就有所转移。

想了想,沈欢接话道:“小弟初步的打算是在大宋沿海的州县里划出一些固定的州县,作为海贸的主要港口。初步计划是十个左右的大州,有楚州海州江宁杭州等,具体如何,还需子瞻兄上任熟悉事务之后决定。这些地方一定要适合建立大型的港口,有利于海船出入!”

苏轼沉吟说道:“这个倒是要斟酌斟酌,哪一州适合还有待决定。”

沈欢说道:“其实本来不应该划定地方,否则有海的地方就失去了它的地利。可是现在海关初建,什么都不熟悉,为了方便管理,只能先决定一些州县有进出海贸的权力,其他地方没有了。这样也是为了集中海船,免得有些人只有一两条就出海了,不安全,出了事也就是浪费人力财力而已!另外划定了州县,就有利于打击走私。有利的地方就有人冒险,海贸如此赚钱,有些人为了漏税什么的,肯定会自主走私,划定了州县之后,哪些地方哪些人没有权力,一目了然,方便打击这些谋私利之人!”

苏轼叹道:“看来子贤已经有周全的计划了。若是这样苏某还干不出成绩来,那可就太对不住子贤了!”

沈欢笑道:“至于打击走私之类,就需要与海州的海军协商了。哈哈,也该是他们出力的时候了!子瞻兄,好好干吧,也许你能从这里做出新的篇章!”

“此话共勉!”苏轼转头笑道。

“哈哈!”三人皆是大笑,显得无比地意气风发。他们也许还真想不到,若干年后,从这里走出去的他们,将会成为这个天下的风云人物!苏轼将要在这里干上几年才知道未来,至于沈欢,他的任期也只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而已了……

*******************

我承认,我有罪,原本说请假两天,现在拖了五天才更新,大家骂我吧——如果能见面,相信揍书生都有可能了!

原因是这样的,书生另找了份新工作,现在才确认,因此耽误了更新。新工作开始总要努力表现的,因此接下来的一个月也许更新都不能稳定了,实在没有太多的精力呀。只能说尽量每周保持更新,不要一停就几周的。抱歉了,对不起,给大家鞠一个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