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六十章 各方筹谋

北宋仕途 第二百六十章 各方筹谋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奇怪奇怪,好生奇怪!”一进相府,范纯仁就忍不住连连呼喊。

书房里,司马光与范纯仁分主宾次座。

“尧夫在为太皇太后的懿旨奇怪么?”

“难道不奇怪么?”范纯仁想不明白,“明明是持反对意见的,怎么一下子就改变态度了?太皇太后一向心志坚定,她有了主意之事,很难更改!”

司马光淡淡一笑,也许,太皇太后改变了主意,有他的一份功劳在里面吧。对沈欢送来的那封信,他虽然说要好生考虑,左右摇摆难以抉择的他,最后还是选择再信任沈欢一次。凭借他的人脉关系,送封信给蜀国公主,还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看来,那封信还真起了作用。

司马光不由对沈欢这冒险的一着感到些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魄力,真非常人可及!

范纯仁也是聪明人,一看司马光了然的神态,顿时明悟了一半:“难道说,相公你参与其中了?”

司马光叹道:“虽不中已不远矣。”

“哦!”范纯仁来了兴趣,“相公是如何说服太皇太后的?”

司马光哭笑不得:“尧夫,老夫叫你来,有更重要的事商量。这些旁枝末节之事就不要探究了,正事要紧!”

范纯仁神色凛然,道:“相公尽管吩咐。”

沉吟了一会,司马光说道:“泰山封禅,已成定局,除非官家自己又改变主意,否则谁也难以阻挡它的成行。”

范纯仁点点头,知道这位相爷底下还有更重要的转折,静心等待下文。

“但是,去泰山封禅,不是我等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个途径,一个手段。我等最主要的任务是配合子贤,达到他所需要的结果。”

“对!”范纯仁配合说道,“去海州才是目的,泰山封禅不过是请驾出京的有一个借口罢了。只能说完成了一小半目标,如果官家去完泰山就回来,我等就算失败了。”

“所以还得再接再厉。”司马光接着说道,“老夫想了又想,一定得有人在途中重复海州日报的一些话,特别是泰山封禅后,一定得请官家去海州一趟。然而我等一方也需要有能力之人留守京城,免得回来后失了阵地。依老夫猜想,官家出京,必定会请两宫太后临朝垂帘以资政事。曹老太后三朝而后,手腕手段都极是了得,是最好的垂帘之人。不过她年事已高,因此最有希望之人,莫过高太后。高太后沉稳谨慎,最喜尧夫你这类言官,因此老夫打算让你留京主持我等事宜。”

“相公要随驾出京?”范纯仁大为吃惊,摇头不已,“这怎么使得?从开封到泰山,再至海州,何止千里,舟车劳顿,相公你怎么吃得消?还是由范某随官家而去,相公留守我等大本营即可。”

司马光摇头不同意:“尧夫,最近你可把官家气得够戗,他心里不满,怎么会听得进你的话?事关重大,还是老夫亲自出马吧,怎么说官家还会看老夫几分薄面。再说了,老夫身体还没老迈到走不动的地步,当年也是满天下跑来着,岂会惧怕这些路程?何况圣驾之行,小心翼翼,慢走慢行,不会太过辛劳困顿。”

“相公……”

“这事就这样决定了!”司马光摆手阻止对方接下来的话,独断了一把,“尧夫,京城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守住如今的阵地。一旦子贤计划成功,回得了京城,有他助力,我等就不至于像如今一般辛苦无计了。”

范纯仁大是羞愧:“都是我等无能,不能为相公解忧,以至在朝堂上屡屡失计。”

“岂是你一人之过?若说过错,还是老夫最大,变通与魄力皆不及王介甫,才让官家对他言听计从。”司马光苦笑不已。

范纯仁不忍听司马光数落自己,可又想不出高明的安慰话来,只能引开话题:“相公既然信任范某,我自当尽力,为相公守住阵地,以待相公大胜归来!”

司马光笑道:“但愿如此,也无须打击谁,只要能让子贤顺利归京即可。在经济一道上,子贤之能毫不逊色于王介甫等人,有他谋划,我得自会能让官家更为看重。”

“子贤之才,自如相公所说。几年前范某与他算不上亲热熟悉,不过经相公这几年念叨,自也为他的能力感到震惊。”范纯仁没有丝毫的妒忌或者不服,他有自知之明,要他明史通典,做个谋划力谏之臣,尚能为之,要他去想出策略来经营国库,则强人所难了。

他与沈欢不是同一类人,没有可比性。

感慨一番,范纯仁问道:“相公,子贤如今是知州,海州号称天下第一州,五品大官,当年在京又做过盐铁使。这一次他回京,要谋划哪一个职位?”

司马光笑了笑,没有答话,从书桌堆积的文案里抽出一份,递给范纯仁,道:“尧夫,这是老夫整理的一份资料与写就的一份奏章,你看看。”

范纯仁接过一看,资料是整理三司衙门这几年的数据,统一成册,财政数据比较可观,还分析说国库财政每年都有不小幅度的提升,摆明了是帮三司工作的人说好话。

奏章就让范纯仁吃了一惊,倒抽一口凉气,盖因在这份准备上奏给官家的章折里,司马光为三司使韩绛说了大量的好话,最后话题一转,说朝廷从不亏待有功之臣,理当擢赏。而韩绛能力突出,可以迁他为参知政事,录入政事堂。

参知政事!韩绛!

范纯仁大大地吃惊,韩绛是谁?那可是王安石的铁杆,为了支持王安石,甚至可以不惜与兄弟反目!

支持王安石,就是反对司马光,而司马光反而要上章请皇帝让他的大对头成为参知政事?

“相公,这是为何?”范纯仁可不会认为司马光老糊涂到大公无私提拔对头的地步。

司马光呵呵笑道:“难道以韩子华这些年在三司使上的努力与成绩,还不足成为参知政事吗?若论资历与才能,他与王介甫同一期进士,在三甲之列,比王介甫还要高。王介甫都做参知政事多年了,轮都轮到韩子华了吧?”

范纯仁皱皱眉头,道:“范某承认,他确实颇有才干,可相公此举想必不会那么简单吧?”

司马光道:“政事堂有个人形图章,再多一个韩子华,也算不上增加了王介甫的力量,他本来就是支持王介甫的。”

范纯仁默然,所谓人形图章,就是赵升,此君贵为参知政事,可在政务上只会盖个印章而已,对王安石的建议政策,也是二话不说,大手一挥,通过!

范纯仁一向看不起此人,闻言不由想笑,既而想到问题的严肃性,才道:“相公也恁是大度。”

司马光摇头说道:“老夫不是大度,反而存了小人之心。官家不是一直支持王介甫吗,老夫推荐韩子华为副相,一来向官家表明,虽然老夫与王介甫不对付,但是还能大度到推荐敌人;二来也是为了搅浑这潭水,老夫推荐支持的人,王介甫心里就一点芥蒂都没有?”

“哈哈!”范纯仁大为高兴。

司马光也笑了,道:“而且刚才尧夫你不是问老夫子贤这次的目标吗?呵呵……”

范纯仁心中一动,蹙眉想了半会,既而震惊得瞪大了眼珠,喜道:“相公,你是说子贤要……”

“不可说,不可说。”司马光打断他的话,却大是点头。

范纯仁却震撼着:“这……太不可思议了!”

司马光苦笑:“子贤胆子一向够大,老夫一开始也不敢置信呢。”

范纯仁喃喃念了两句,既而眼睛大亮:“相公,如果成功……嘿嘿……”

“好处很多。”司马光点头承认,“这个推荐韩子华出任参知政事,是着好棋呀!子贤越来越令老夫感到害怕了……”

范纯仁点头,喜道:“这是阳谋,不是吗?王介甫不敢反对,否则韩子华就要与他决裂,阻人前程,这罪可就滔天咯!相公,该庆幸子贤是向着我等这边,不是吗?”

“哈哈!”

司马光与范纯仁相视愉悦大笑。

……………………………………………………………………………

王安石书房。

他的书房此刻倒显得比较狭小,盖因人多,太过拥挤。

王安石坐在主位,其下是三司使韩绛、知制诰吕惠卿、起居舍人王安礼、知谏院邓绾、开封知府章惇,三司副使曾布,以及王安石的大儿子天章阁直学士王雱。

整整七个人,坐在一起,难怪要有压抑之感了。

屋里之人无一不是当朝大人物,随便出去一个,都能震撼世人。

除了王安礼不大赞同大哥王安石的执政在这里有点不大协调外,其他都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人士,也是大力推行的骨干。

众人心思不一地聚集在一起,商量有关事宜。

王安石的声音依然沉稳有力:“这次让诸位过来,是想就天子封禅泰山一事做些妥善安排。”

众人点点头,不敢打岔。

王安石突然厉声说道:“老夫明确地告诉你们,官家泰山封禅,已成定局,谁也改变不了。而且这也是好事,封禅要有功绩,功绩从什么地方来?那些功绩里头,我等是出了力的,而且还是大部分的力气。举行封禅,也能告诉世人,我等这些年的变法举措,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也没有错!王某绝对不允许有人再搞出什么花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