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步走

北宋仕途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三步走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赵顼接下来的动作并没有拖拖拉拉,大概考虑了一个晚上,翌日早朝的时候,立刻令人宣旨擢韩绛为参知政事,由于再过一天就要出发去泰山,三司事务来不及交接,暂且让他兼着三司使的职位,待得从泰山回京,再做定夺。

这一道圣旨下去,喜的人自是欢喜,愁的人也自愁着。

不过连韩绛本人,也没有时间去做什么宴请之事,众人也没那个心情去恭喜新任的参政。盖因明日一早天子祭拜过宗庙祖宗,就启程往泰山而去了。

这次随行的大臣之中,有宰相司马光、参知政事王安石、参知政事兼三司使韩绛、翰林学士韩维、知制诰吕惠卿、起居舍人王安礼,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大臣,另外还有一干皇室子弟以及一干权贵。

加上护送的禁军护卫,四五千人之数,浩浩荡荡,出京城,一路往山东泰山而去……

海州沈欢方面,五月底收到天子已经出京的消息时,也加紧脚步规划筹谋。

这一天一大早,他把一干人马都召集到自己的书房,

除了沈欢,其中有海关总使苏轼、海州通判范一农、《海州日报》总负责人欧阳发、以及沈欢的兄弟大宋的富豪周季。

总共五个大男人,一下子就把本来不是很豪华宽敞的书房挤得没了多少空间。

五人围坐在一起,书桌已经给清空得差不多,由下人送上了刚沏不久的热茶。

雾气袅袅,茶香弥漫。

打量过众人之后,沈欢首先开口:“诸位兄台,今天难得五人一起聚在一起,中午就留在小弟家吃饭吧。好好聚一聚。”

众人面面相觑,还以为沈欢会在如此庄重严肃的氛围下大谈政务之事呢。没想到第一句听到的却是家常客套之话,不由大出意料。

众人之中,周季与沈欢的关系最密切,闻言不由白了他一眼,嚷道:“子贤,你一大早让我等过来,就是想请我等吃上一顿饭?要说吃饭喝酒,你家的东西都比不上我家的酒楼。”

沈欢惆怅一笑,道:“只怕以后很难有机会凑得这般齐全了。”

众人一愣,既而反应过来,皆目露惊喜之色。

“子贤,你的事情成了?”苏轼急切闻道。

沈欢摇摇头,道:“谈不上成,今日接到司马相公的信报,说官家与他们等人,二十那天已经由京城出发,大概能在下个月初七八达到泰山脚下。诸位啊,官家封禅泰山,说起来我等还是始作俑者,你们回去要天天念佛诵经,让菩萨佛祖保佑官家一行人平平安安,途中千万不要发生什么意外,否则我等就要遭殃咯!”

众人闻言皆是浑身一震,心头压力倍增。

沈欢又道:“小弟也就不矫情了,明着说吧,这次我等出力让官家泰山封禅,是为了能让他有个借口来海州看看。而凭借这个天下第一州的成就,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小弟能够提拔回京。说回来,还是小弟的私心在作祟,全是为了自己的前程嘛!”

欧阳发闻言不悦地说道:“子贤这话莫不是看不起我等,否则为何说这些消遣之语?你的为人,我等还不了解么?你想回京,那也是为了朝廷,为了司马相公。家父早些年写过《朋党论》,斥责小人之党,颂赞君子之党。我等如今行事,不无朋党之意,然而我等却是君子之党,是为天下苍生谋利。谁敢说司马相公不是道德君子,他会是小人佞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所作一切皆是为了反对祸乱朝政之人。如今司马相公在京城双拳难敌四手,子贤想办法回京,那是公事好事,岂能说是私利?”

在座之中,除了周季与欧阳发没有混迹官场,其他都是宦海沉浮之人。沈欢、苏轼、范一农,都可以说得上是王安石变法的受害者。而欧阳发的父亲欧阳修,也是由人陷害弹劾才去了官,说起来,这帮人还真是志同道合的难兄难弟,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苏轼附和欧阳发:“正是。子贤,自两年前苏某丁忧回京踏入司马相公的府邸,我等就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蚱蜢了,同一条船上之人,就不要见外了。”

范一农话比较少,只是不住点头。

周季作出瞪眼怒气冲冲的样子:“子贤,你这话就不把我等当兄弟了吧?”

沈欢大是感动,感激地说:“诸位的理解,小弟就此谢过。好吧,言归正传,我等继续谈正事。”

“但请吩咐。”众人应道。

沈欢沉吟了一下,道:“官家出京,只是我等第一步;第二步是请他到海州,第三步是获得我等目的。每一步都无比重要,当然,现在通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半。一旦官家来到海州,第三步就肯定会实现。沈某人有这个信心,因为我等有海州做依靠。这些年靠大家的努力,把海州由一个中下小州建成外人口中的天下第一州,不得不说,诸位都功不可没。沈某人有自知之明,一向只会动口,若要我去动手实践,得到的效果肯定不及诸位的一半!”

“哈哈!”苏轼大笑起来,“子贤是谦虚吗?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你这是在变相地说自己很高明吗?”

沈欢真诚地道:“小弟说的可都是真心话。子瞻兄你一向都爱消遣小弟!”

众人闻言又都是愉悦笑了起来。

沈欢无奈说道:“好吧,我等继续。说说海州吧,这个天下第一州当然不是虚名而已。若论赋税,海州每年上缴给朝廷的有三百万贯之多,直逼一些比较落后的州路。他们一路都不及我等一州之数,这才是我最大的资本。拿到官家面前,谁也不敢污蔑这个功劳!若不是沈某每年扣下一百多万贯用来建设海州,说不定上缴之数更为惊人。这次就不瞒大家了,你们以前不是总担心官家会责怪这事吗?其实你们多虑了,在来海州之前,官家与小弟有个约定,只要海州的赋税能够超过当年的一半,允许小弟从中拿出一半用来建设海州。”

众人皆是惊异。

“难怪子贤有恃无恐,原来有这么个原由。看来官家是吃了你的亏,不过纵使知道,也只能忍了。”苏轼哈哈笑道。

欧阳发也道:“不过好在有这个约定,不然哪有今天的海州。各种基础建设,都极是耗费钱财。子贤可是在旧城外愣生生建设了出一个如今容纳三十多万人的新城,这个城与其他州城不同,卫生与秩序都要高明不少!”

沈欢嘿嘿直笑,有点得意。话说围绕海州大学建设的新城,不少地方都参考了后世城市建设的典范。把商业、休闲、环保、住宅等等因素都考虑进去。马路、下水道等其他地方的建设也参照了后世的不少地方。唯一比不上后世的就是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了。虽然有了水泥的支持,不过钢铁方面的支持跟不上,新建的房屋,大多只有两三层而已。

饶是如此,甫入其中,这个时代之人莫不惊奇。就是后人来了见到,也以为回到现代,有了家的熟悉感觉。

至少沈欢已经喜欢上了如今海州的一切。

沈欢笑着说道:“所以沈某人说了,只要官家一到海州,我绝对有信心达到我等目的。就凭这个无人可敌的赋税以及这个拔地而起的新海州!所以接下来我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想尽办法让官家封禅之后来海州一趟。”

“子贤打算怎么做?”苏轼问道。

“当然要从官家最感兴趣的地方下手。”沈欢呵呵笑道。

“最感兴趣的?”众人皆是不解。

“钱?”周季嘿嘿猜测,“我想官家最感兴趣的应该是钱了。他这般大用信任王介甫,不就是因为对方能给他搞来很多钱么?不错,一定是钱了!”

沈欢没好气地道:“钱钱钱,你除了钱,就不会想点其他别的?”

“别的?”周季大是疑惑。

沈欢大有恨铁不成钢之色:“要论钱,我等一年几百万贯,比得上一年几千万贯的国库?提到钱财,普天之下有谁比得过官家富有?应该说,他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做什么?”周季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自己用脑袋想一想!”沈欢没好色地说,他实在要气结了,怎么在他这么多年的熏陶之下,这个一心要成为大宋最富有商人的家伙就是不开窍呢?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怎么做天下第一富商呀!须知做大富豪,最重要的便是官商勾结了。

苏轼一脸沉思之色,最后猜测:“子贤,苏某记得官家说过最敬佩的皇帝就是汉武唐宗,而两者皆是武功盖世,难道官家也要……”

“不错,子瞻兄说得不错!”沈欢沉重地点头,“官家最希望有朝一日能收复燕云、荡灭西夏。这些都是大动作,打仗,除了死人,最重要的就是烧钱。他这般急着要钱,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么!”

“也就是说……”苏轼也非常敏感,“他对海州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