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六十五章 抽身

北宋仕途 第二百六十五章 抽身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海军。”接下苏轼话语的是范一农,他语气平淡,却极其坚定,“海州除了钱,最能令官家感兴趣的,莫过于东海之滨郭将军的海军基地了。”

“海军?”疑惑的是欧阳发与周季。

沈欢解释说:“这是官家让郭将军训练的军事基地,之前因为保密的需要,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它的功用与秘密,如今除了在座之人,知道的人不超过一个手掌之数。现在还不是让他们出世的时候,因此还请诸位守住这个秘密。”

“原来这样!”周季一拍手掌,“难怪我说东海之上怎么会有那么大批人马,舟船也有数百,原来是军方人物呀。”

沈欢笑道:“小弟从赋税之中每年抽出一百多万贯,你真以为全投给新城建设了?呵呵,十有七八都是投给这个海军了,这家伙真是个吞金兽。”

沈欢脸上既有喜悦又有后怕的神色,喜悦当然是海军已经略有规模,经郭逵调动训练,已有五万兵卒不惧海上风浪,可以随舟船出发了。当然,能熟悉水性在海上作战的兵卒,不过一万人数,还需要继续努力。

后怕的则是这个“继续”的概念了,这个操练海军真是个吞金的玩意儿,先是海船,数百艘几十丈的大船,动辄都要千上万贯一艘的造船费,造好之后还要投入资金进去维护什么的。接着是海军兵士,海上风浪大,危险性比较高,因此对于士兵的投入,比陆上的兵卒要高几倍,简直与打仗时期差不多了。

所以,三年下来,投了两三百万贯,方有如今的规模,如果还要继续扩大,还不知道要投入多少钱财呢!

“他们军务,我等就不要过于打探了。”沈欢继续说道,“正如介古所说,海军是吸引官家最大的利器。因此小弟打算让郭逵将军亲自到泰山参与天子封禅,届时让他好好报告这个海军的规模与成绩,最后再让他请官家过来检阅军队。有这么一个诱惑,官家想必会大为心动吧?”

“哈哈。”众人一起大笑。

笑过之后,苏轼问道:“子贤,你安排我等做什么呢?”

沈欢说道:“这个小弟已经通盘考虑过了。先说介古的吧。”

范一农了正身子,道:“子贤但请吩咐无妨。”

沈欢点头说道:“在小弟的安排里,一旦我成功进京,这个海州知州的位置当然是介古兄接任最为妥当。毕竟这些年海州的具体事务你都参与其中,对于这个海州模式也最清楚不过。把海州交给你继续发展,我比较放心。”

范一农倒也不矫情,坚定地点头:“如果真能成事,子贤放心,范某一定不让你失望。”

周季哈哈笑道:“好,好!交给范大人再合适不过了,我同意!”

沈欢微微一笑,在座之中,对于这一结果,最欣喜的也许不是范一农而是周季。要做大商人,官商勾结再正常不过了。

周季如今几百万贯钱的身家,大多放在海州发展,如果新上任的知州与他不对路,做出的政策成为他发展的障碍,那就非常不妙了。如果对方再心血来潮,做出“杀羊”的动作来,那周季就别说发展了,能保住这份家业就该阿弥陀佛了。

所以,与其来个新人,还不如熟人顶上去,他与范一农怎么说都是同窗,总有一份情谊在的。

沈欢说道:“如果官家来海州,小弟肯定会为介古兄引见。所以,介古兄,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海州所有的事务熟悉一遍,那些数据什么的全部记在心头,一旦官家询问,你要对答如流,给官家留一个深刻的印象。当然,如果你能把海州未来发展的想法提出来,规划得系统一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范一农点点头,道:“范某尽力而为。”

沈欢呵呵笑道:“小弟相信介古兄的能力。为了保险,除了小弟的推荐外,小弟还会请司马相公从中周旋一番,有当朝宰相的推荐,官家总不好驳他的面子吧?”

周季兴奋地道:“那就是说有十之**的把握了?哈哈,那周某先在这里恭喜未来的知州范大人了!”

范一农大为不好意思:“周兄说笑了,子贤这个正任海州知州还在这里呢。再说了,此事八字还没有一撇!”

苏轼取笑说道:“周云飞,你拍马屁也不用这般急吧?”

周季闹了个大红脸,羞愧地低下头。

胖子的这副模样又让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止住了笑意,沈欢看向苏轼,道:“至于子瞻兄,你这个海关总使总是窝在海州一地发展,当然不能名副其实。之前小弟就与子瞻兄提过,把海州模式推广到其他临海州县,不知子瞻兄可有放在心上?”

“那当然!”苏轼当仁不让,“自子贤说后,苏某就日夜思虑,终于有一点所得。”

“哦?”沈欢来了兴趣,“子瞻不如简单说一说。”

苏轼沉吟片刻,组织好语言,道:“纵观海州方面,除了海州发展迅速外,还带动了附近扬州、江宁等州的发展,特别是以水泥之路,把这几州都连了起来,大大方便了交通,更是让几地的经济民生发展起来。以点带面的功效毕露无遗。因此,苏某想过,这个以点带面的方式是不可以推广一下呢?”

“怎么说?”沈欢从椅子的靠背上往前倾,兴趣大大地给苏轼勾引了出来。

“苏某的想法观点还不大成熟,子贤是这方面的行家,还请不要见笑。”苏轼先给自己接下来的话定了个基调,“海贸方面,推广到滨海州路,全面铺开,有如十指使力,虽多而不大,不如握拳出击,虽一而有力!苏某的想法就是在有海的每一路里,选出一两个州作为试点,以海州为模式,因地制宜,全力建设一二之州,再以这一二之州的力量去带动全路的发展。这样不单可以数年内造出几个海州来,就是大宋东部的百姓,也可以得到实惠!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具体怎么做,还得仔细斟酌考量。子贤……子贤,你不要做出这副惊呆的模样,不然苏某还以为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呢!”

“我靠!”沈欢恨不得拍案而起,好半晌才恢复了神思。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以点带面,这不是后世改革开放特区的做法么?他都差点要以为苏大才子也是穿越来的同志了,吸了一口气,稍稍平复激动的心绪。

“子贤,你认为可行么?”苏轼不大自信地问。

“可行!”沈欢大力拍了一下桌面,震得众人心头一惊,“子瞻兄,这想法,大大可行,绝对可行!这如你所说,全面铺开,除了投入的加大外,还会造成浪费,不如集中在一个点里头,全力发展,之后再以点带面。这样几年下来,就算那些州县比不上海州,十多个点加起来,也是几个海州了,每年几乎可以为大宋增加赋税千万贯数。这可是绝大的功绩!”

苏轼笑着说道:“不敢说什么功绩,能不出错就行。子贤的经济手段比我高明数倍,你说可行,看来还真的不错。”

“确实可行。”沈欢给他打气说道,“子瞻兄,你顺着这个思路,好你的想法观点好生琢磨,形成一个观点,再仔细想想其他各路哪些州县适合发展海贸。想好之后,写成奏章,就算小弟回不了京,这个思路也可以呈上给司马相公,由他推行。这是有利于天下百姓之事,不能耽搁!”

“好。”苏轼很是干脆,“苏某尽力。”

沈欢不由用力搓了搓手,感到一阵骄傲与自豪。

苏轼与范一农之前都是传统文人士子,可与他接触数年,都变成了很有思想的实干家。这可是一大变数,如果自己的思想能改变更多有为才俊,那这个天下的希望更大!

“一切都还是有希望的。”沈欢心里暗自说着。

看看还没有安排的两位,沈欢有点犹豫,最后把目光定在周季身上,道:“云飞兄,你的父母家庭都在京城,不过大部分产业却在海州。就算小弟离开,这个海州的发展都还离不开你。还请你再留守几年,如何?”

“没问题,子贤但请吩咐!”周季很干脆地说道。

沈欢欣慰一笑:“海贸这几年都是你在负责,船只、货物、财务,都是经你之手,也是你倾尽全力,才有如今海州的财力。这些都是你的功劳,不过……接下来两三年,你该是渐渐放手,抽身出来了。”

“为什么?”周季急了。

沈欢叹道:“周兄,钱是赚不完的。而且就算有钱,也得有命花才行呀。海贸这东西,实在是个赚钱的玩意,以后朝廷肯定会把大部分业务收回手中经营,你们商贾至多是跟着喝汤罢了。当然,这个汤也可以让你们肥得流油。你别总是想着居于这个主导之位,在海州发展之前,小弟信得过你,让你主持,但是海州发展之后,朝廷看到其中利益,还能让你占得几分?若你要坚持……唉,小弟不能看你丢了性命。”

他说的这些话,气氛比较沉重。

周季有点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