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才蔡卞

北宋仕途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才蔡卞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蔡卞是一位小帅哥。

这是沈欢对蔡卞的评价及印象。

十四五岁,温文尔雅,丰神俊秀,柔弱中又有一丝爽朗,目光有神而有力。

他个子中等,一身长衫,饱读诗书的样子,年纪不大,却很老成,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沈欢满意地点了点头。

沈欢没有在有拒人于外的客厅招待蔡卞,而是在更为私人空间的书房里,分主客坐定,他还示意蔡卞喝茶,做足了礼数。

蔡卞很激动,以至于捧茶的手在轻微抖着,沈知州的礼遇令他受宠若惊。他虽然自恃才高,不大看得起同龄真正比他高龄的年轻人,然而对于沈欢,他不敢表露出来,也表露不出来。

若论才识,沈欢是八年前的殿试探花,经纶之学自不在话下;若论才学,沈大才子的诗词全天下传唱,其词多变,或豪气,或缠绵,无不精到,无不经典,皆是传之千古的好诗好词!

作为文人,对此绝对钦佩。

蔡卞小时候就多次听到沈欢的名头,引为榜样,以之为偶像。如今终于接触到儿时的偶像,他想不激动都难。

虽然沈欢年纪比他大不了十岁,但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不由自主地行以学生之礼。

他幼时是神童,有过目不忘之能,《千字文》、《三字经》——话说此书还是沈欢当年向朝廷进献的——他无不诵之能记,甚至倒背如流。

及至年长,“十三经”等等经典也烂熟于心,且史籍方志,百家杂说,国家法典无不浏览殆遍,触类旁通。可以说得上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名闻乡里。

神童都是有傲气的,蔡卞也不例外,在家时连大他十多岁的大哥都不如他的才学,可想而知他的心气了,在乡里时连好多老师都不敢再教他,生怕给他的问题难倒。

在家乡没有进步的余地,他方才十二,就打算与大哥一道进京赶考,到了淮南路,听闻海州设立了一所大学,由欧阳修主持,甚至沈欢也不时讲课。这两人的大名,蔡家兄弟早就如雷贯耳,特别是蔡卞,更是忍不住要到海州大学学习。而蔡京不愿意耽误科考,执意不肯,最后两人分道扬镳,一进京城,一到海州。

他到海州大学时已经是熙宁四年,沈欢已经在海州主政快一年,海州也早就开始变样,海州大学周遭也刚刚兴起。

到了海州,蔡卞才知道什么叫政治能人。入了海州大学,他才真正开了眼界,除了由欧阳修等大儒讲授经学,还开设了其他门类众多的科目。蔡卞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多加涉略,这才知道天下之才何其多何其广也!

至此他收起傲气,低调做人,潜心学习,一晃已是三年。

今日朋友武华来访,说沈欢要见他,他是既激动又期待。他一直羡慕武华命好,由沈欢亲自教授,使得自己天文地理一项怎么努力都比不上武华。

如果能向沈知州请教一二……

蔡卞越想越激动,看沈欢的眼神也冒着炽热的火光。

“蔡……”沈欢突然顿住,大有尴尬之色,自己年纪不大,不好称人家“儿”字;对方年纪又小,不像有表字的样子;直呼姓名,又显得不大尊重。

蔡卞见状赶紧说道:“沈大人直呼卞的名字即可。卞与武华是好友,同为沈大人晚辈。”

沈欢点了点头,这家伙真机灵,察言观色,一下子就看出自己的为难之处,还出言解难,着实不像少年。

“那沈某也不客套了,直叫你蔡卞吧。”沈欢呵呵笑道,“如果你有表字,以字呼之就再合适不过了。”

蔡卞灵活的眼睛一转,道:“不如沈大人为卞取一表字,可好?”

沈欢大为愕然,表字一般是成人冠礼时由长辈取的,之后以字呼之,以示尊重,表现长大成人了。

当然,也有不到冠礼就取了表字的,一般这种人都是比较有才华有能力的少年,长辈取以表字,是对他才学方面的肯定。比如沈欢,十六岁时即由司马光取了表字。

由自己的事情联想开去,沈欢大为心动,一个人的字由另一个人取之,可见双方的关系。他也想与蔡卞拉上关系,令其加入自己的阵营,否则也不会今天急着见他了。

不过沈欢还是为难地说道:“这个……只怕需要问过你的长辈才好。”

蔡卞爽朗地道:“沈大人不必顾忌,卞当年到海州学习,还是因为这里有沈大人在。当年写家信给父亲,他也一力赞同。如果卞有幸能让沈大人取个表字,家父只有高兴,不会有其他。如果沈大人觉得卞还没有资格取表字呼之,那也就算了。”

沈欢大是诧异,这个蔡卞还真是小人精,还会拿话挤兑人了,心里不由更是高兴,天才不等于就是人才,这个时代不乏天才少年,蔡卞再聪慧,也不过是一个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少年,沈欢要栽培的是能够变通的政治人才,是要用来治理天下的,如果只是一个只会读圣贤之书的天才,整天死气沉沉,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蔡卞聪明又狡黠,倒是个人才了。

沈欢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反而问道:“不知蔡卞你最近在学什么?”

蔡卞一愣,急了,又不能不回答:“最近在钻研唐代袁天罡等人的天文术数。”

“你喜欢天文之类的知识?”沈欢皱了皱眉。

蔡卞答道:“受武兄弟的影响,颇有涉略。”

沈欢更是郁闷,他让武华往天文地理钻研,更多是想培养出中国古代的伽利略或者哥白尼,可不想蔡卞也成为布鲁诺的先驱。

以蔡卞的才学与才能,应该是政治经济方面的不二人选。历史记载,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翌年,被授任江苏江阴县主簿,其时当地大富豪顾新元等人,趁着青黄不接之际,借谷物于庶民,利息高出平时一倍。蔡卞同情百姓疾苦,极力推行王安石的青苗法,断然开仓借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煞住不法富人趁火打劫的嚣张气焰,免除农民遭受高利贷剥削之苦,因而受到王安石器重,招他为婿。

也就是说,当时十多岁的蔡卞就有常人所没有的魄力与才干了。

沈欢无奈笑道:“若专经济之道,那更好了,于国于民皆是好事。”

蔡卞振奋地道:“卞这些年也在钻研沈大人的《唯物论》与《矛盾论》,结合朝廷政令与海州的措施,也颇多感悟。大人以实际为根据、因地制宜的观点,卞更是深以为然。看看海州的成绩吧,若沈大人一昧附合王参政的政令,不懂变通,焉来如今的天下第一州?”

沈欢笑了:“看来你所略颇广呀。不过博而不精亦不是好事,最好能够有突出之处。你看当今宰相司马相公,专史,以史治国;王参政,善《孟子》,雄辩无双;韩三司,精经济之道,掌管天下财政差不多十年。一而专之,可以通百学,成一代学宗!”

“多谢大人教诲!”蔡卞真心地感激,“卞都记下了,定当选定一样,专而学之。”

沈欢又道:“当然,其他也都学一点,以求贯通。精与博,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只不过两者有所侧重罢了,而不是偏废。”

蔡卞眼露喜色:“这就是沈大人所说的辨证之道么?正反相生,分裂与联系?”

“然也。”沈欢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蔡卞追问:“不知沈大人所精的是何经典,可否向晚辈推荐一二?”

沈欢沉吟片刻,道:“以《荀子》之唯物求《老子》之辨证已矣。”

蔡卞站了起来,向沈欢行礼说道:“多谢沈大人指教。沈大人看《荀子》得唯物,阅《老子》得辨证,而不论君主、道学,原来这才是沈大人的唯物辨证之法!卞深受启发,难怪沈大人刚才听到袁天罡时不以为然,原来你教武兄弟天文地理,要他多观察多验证,是要他以事实说话,这也是《荀子》的‘天常’之道呀!”

沈欢这次倒是又惊又喜了,这个蔡卞,真他妈的是个天才,聪慧无双,举一反三,对自己的新学也研究得透彻。

这真是个好学生呀!

沈欢不再迟疑:“蔡卞,沈某就托大为你取一表字吧。”

蔡卞大喜过望,这是沈知州对他的肯定与承认,不由满心尽是欢喜,期待地望着沈欢。

沈欢沉吟片刻,道:“表字元度,如何?”

“元度?”蔡卞扭头思索一会,既而欢喜,“好极了!《吕氏春秋》有云‘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左传》又云‘度不可改’。元度元度,沈大人这是让卞不要改变根本与初心。蕴义与韵味十足,好极了,多谢沈大人。卞自当秉承大人教训,为民为国,不改初衷。”

沈欢还能说什么呢?教育天才的心情就是这样了,既喜悦又无奈,这下连解释都免了。

一旁的武华大是羡慕,他跟了老师那么久,还没得他赐过一个字,蔡卞才第一次见就有了,真是走了狗屎运!可是,他是多么想踩上这一坨狗屎!

“老师,那我……”武华不好意思地也想要表字。

沈欢瞪他一眼:“一边去,等你冠礼再说!”

武华大是委屈,却不敢再说什么。

蔡卞看了想笑,既而又道:“沈大人,不知卞可否有幸追随大人侍奉左右,拜大人为师,学习大人的道统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