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举荐

北宋仕途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举荐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6:35 来源:笔趣阁

司马光直愣愣地盯着沈欢,连生气都忘了。他想不通沈欢不帮范纯仁也就罢了,竟然还倒打一耙。这一耙力度颇深,把所有人都唬住了。

这时候别说天子与其他官员,就连邓绾这个始作俑者,也瞪大着眼珠,手脚无措,不知所以。

“沈……沈三司,你没有说错吗?”赵顼害怕沈欢这个贤才大臣神经错乱了,“你也说要外放范中丞?”

沈欢在众人目视下面不改色,坚定地说道:“当然!既已犯错,安能呆在朝堂这般舒适?”

赵顼古怪地看了沈欢一眼,吸了一口深气,这才抬起头来说道:“既然如此,那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范中丞,你到外地做几年知州吧。”

“臣遵旨。”范纯仁恭敬地伏地,面无虞色。

看到事情已经成功,邓绾面露喜色,心中狂欢不已,暗道御史中丞就是邓某人的了!

王安石这会儿也松了一口气,这些年范纯仁仗着身为御史言官的天生优势,对他弹劾得颇为厉害,很多地方阻挠了他进一步的发展。能让这个整天找他麻烦的大臣外放,以后行事也就不用束手束脚了。

只有司马光怒气不息,甚至怨怪地瞪了沈欢一眼。

赵顼刚要下旨,沈欢又出列说道:“陛下,让范中丞去做知州?这也太便宜他了吧?”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愣愣说不出话来。

连范纯仁这等伏首认罪的老实人也怒了,沈子贤什么意思,让他一个堂堂三品中丞外放地方已经很失面子了,难道连知州也不给?

以他的资历,连王安石也不敢说他做不成知州!

这下邓绾也慌了手脚,他也只打算把范纯仁弄出朝廷而已,没打算赶尽杀绝呀,何况这等小事也说不上大罪,只不过在非常时候出了一点错给人抓住把柄罢了。

难道沈欢得了失心疯,要帮他们把对方置之死地,还是说沈欢终于幡然悔悟,意识到自己是王安石的女婿,要帮着他岳父大人对抗对手了?

这话说出去司马光都不相信!

“子贤,你……”司马光回过头来,指着沈欢的手指也颤抖不已。

沈欢面无表情,径自对赵顼说道:“陛下,如今赖天子圣明,天下太平,地方安静,百姓安居乐业。让犯了过错之人到地方去做知州,无异于享乐。这焉能体现出陛下赏罚分明的圣明来?吕制诰说得不错,有过不罚,焉能立人?臣恭请陛下收回圣命。”

“这……”赵顼倒是笑了,他终于意识过来,说了那么多,沈子贤无非是要说出最后的话而已。以他对沈欢的了解,实在也不是对自己人落井下石下死手之人。

“子贤,你要说什么,明着说吧,不要卖关子了。”赵顼呵呵笑道。

这会儿诸位大臣也明白过来,径自看向沈欢。

司马光恢复了冷静,捻着须子,示意沈欢快说。

王安石等人暗生不妙之感。

沈欢径自说道:“臣反对让范中丞出去享乐的,犯了错,当然要处罚。至于处罚之法,臣觉得可以让范中丞去西北。如今党项人寇关,西北是兵戈之地,陷境环生,让范中丞去这个地方,令其日夜不安,实在是处罚他的最妙之法!”

“西北?”赵顼愣住了。

沈欢赶紧说道:“不错,就去西北。如今党项人不是要与我大宋打仗吗?范中丞犯了错,就应该让他去立功抵罪。臣觉得陛下让范中丞去做个陕西安抚使或者经略使是个不错的主意。”

安抚使、经略使?

司马光眼睛一亮,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沈三司说的没错,就该让他去陕西做安抚使!臣刚才老糊涂了,竟然没想到这是一个处罚范中丞的最佳主意。让他去陕西,一来可以算是朝廷处罚犯错臣子的表示;二来范中丞是希文公的儿子,随父在西北呆过,对于边事也不陌生,何况范希文公在党项有赫赫威名,倒也有助于平定党项寇边之事。陛下,就这样做吧!”

这会儿王安石等人也意识过来,急了,沈欢这哪是处罚范纯仁,这简直是赏他呀!党项之乱一旦平定,范纯仁身为陕西安抚使,到时就是功臣,朝廷有错就罚,有功也得赏呀!这哪是什么罢黜,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抢功劳!

这哪行!

王安石出列说道:“陛下,西北事大,范中丞是待罪之身,恐怕无非妥善处理边事。还请陛下把他外放地方做个知州或者知府吧,臣觉得做做江宁知府也不错。”

他这是向司马光等人抛出橄榄枝,都做知府了,比知州要好得多,也容易为陛下关注,以后还有机会回来,你们该满意了吧?

沈欢大大不满意,摇头说道:“王参政此言差矣。陛下圣明,天下安定,无论是一府或是一州,皆是繁荣昌盛。有罪之臣,焉能去享受呢?还是去陕西这等边事之地待罪吧,一旦党项人势大,范中丞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也算为国尽了忠,这是很残忍的处罚呀!难道王大人认为陛下这些年都是白过了不成,否则焉会让有罪之臣到地方做知府,这是在说陛下治天下无功呀!”

王安石气得鼻子都歪了,这简直是诛心之言!

这时候有几位与范纯仁交好的翰林学士也出言支持沈欢的主张,令其到陕西去。至于后面的百官,倒没有什么说话的份了。

就连邓绾,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让范纯仁出朝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如今事情成功,再是多说的话,搞不好让官家心生同情罢了前议,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个……”赵顼总算明白沈欢的用意,有点怒了,有话就直说,何必饶这么多圈子?

“文枢密,你以为如何?”赵顼又问文彦博。

文彦博不敢看司马光那火热的眼神,捋了捋须子,才道:“陛下,如今陕西多事,让范中丞去做个安抚使,倒也不差。毕竟范希文在西北有赫赫威名,他此去也算是子承父业。”

这是至公之论,倒也不偏于谁。

司马光与沈欢都是松了一口气,相视而笑。

王安石还要说什么,赵顼不想再争论,抢先说道:“好,就这样定了。即日免去范纯仁御史中丞之职,任其为陕西安抚使,三日内要赶往陕西安抚官民。吏部官员要尽快把相关手续办理妥当!”

事情敲定,范纯仁伏首说道:“陛下,臣定鞠躬尽瘁。臣不在朝廷了,还请陛下多亲近贤臣,远离小人,使我大宋天下昌盛万寿!”

赵顼点点头。

范纯仁这才回列。

王安石怒气不息,范纯仁都要走了还要给他使别扭,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亲的是谁,远的又是谁,指桑骂槐么?

心里暗恨,王安石出列说道:“陛下,御史中丞身为御史之首,是朝廷重职,不能空悬,如今百官群集,不如就在这个时候一并商量议定吧。”

赵顼点头颔首。

司马光与沈欢有点急了,大家都看得出来,邓绾弹劾范纯仁就是冲这个位子去的,王安石当场提出来,看来是志在必得了。

他们急的是手上可用之人并不多,很多人并不如范纯仁有才。

“陛下,臣举荐郑州知州彭思永。”司马光率先举荐,“彭思永仁孝之名天下皆知,治平年间也做过御史中丞,让他重操旧业,再合适不过了。”

按理说他是宰相,在监督百官的御史职位上要顾忌退避,但是他实在忍不住了,如果御史头子上来一个王安石的亲信,对方岂不是要完全把持朝政?

“彭思永?”

赵顼沉吟。

沈欢也想起这号人来,确实是个人才,自小成名。不过却是个倒霉蛋,当年因为牵涉到了欧阳修绯闻之事给罢黜出了朝廷——他没弹劾欧阳修,只是因为大嘴巴先把这事说出来,最后查无实据,他就受到了牵连。

“郑州知州?”王安石冷笑一声,“陛下,臣想起来了,彭思永这些年在郑州对新法阳奉阴违,致使新法在郑州推行不力。臣还想请陛下治他的罪呢,焉能回京?”

“那就另选一个人吧。”赵顼最不能容忍的也是对新法仇视之人。

王安石看了一眼邓绾,进而说道:“陛下,谏院大夫邓绾这些年主持谏院之事,身为言官,兢兢业业,没有出过差错。不如升他为御史中丞,也算对有功之臣的嘉奖。如何?”

邓绾闻言大喜,强自镇定。

“却也是一个好人选。”赵顼沉吟一会。

司马光大急,示意沈欢进言。

沈欢大是无奈,不是他不想插一脚,关键是他手上无人可用,如果苏轼在这里还好办,也足够资格做御史中丞了。至于其他,就要好生考虑了。这个举荐也要担很大的责任,如果荐人不当,往后要受到牵连。那么还不如宁缺毋滥呢!

沈欢回头看看百官,在一帮子翰林学士里看到韩维,不由眼睛一亮,出列说道:“陛下,臣觉得翰林学士韩维韩大人最适合做御史中丞了。”

“哦?”昔日老师,赵顼还是照顾几分的。

司马光心下大喜,也道:“陛下,韩持国正是最佳人选。学问就不用说了,人品更是高洁之士,朝中焉有人比他更适合主持御史台?”

韩绛二话不说,回头瞪着自己的弟弟,愤怒之意,不言而喻。

这时候,韩维不能无动于衷了,尴尬地站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