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八十六章 问对

北宋仕途 第八十六章 问对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欧阳修确实没有传错旨意,大宋官家的确是说要召沈欢问对了。翌日早朝之后,沈欢等待欧阳修出来,接着由对方引着赶往福宁殿。这是沈欢第一次入内宫,之前高中进士时官家御花园设宴也不过是饶过一边。

皇宫就是皇宫,毕竟是给天下最尊贵之人使用的地方,一路只见奇花异卉,千奇百怪;亭阁楼榭,错落林立;雕案遍布,装饰精美;总之华丽耀眼,看得沈欢眼都直了,只觉得美不胜收,不虚此行。好在昨天欧阳修吩咐过一些规矩,并不敢嚣张,至少张望一事就不大做得出来。

路上欧阳修时不时又叮嘱几句,一般都是应对官家时要有诸多谨慎与小心。沈欢一边听一边点头,做足了尊敬的本分,其实心里不大以为然。来到这个时代,见了皇帝两次面,早就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不再有开始时的兴奋与希奇。如今的皇帝,在他看来,除了身份特殊外,与常人也无多大差别,至少在他这个现代人眼里,只要谨慎应对,其他也就不需害怕了。

自知道官家要他进宫是为了拼音一事,他心里就一直在窃喜不已,不得不说,这次杂志之事整得够大,连官家都知道《文艺》杂志上面的内容!这是个好现象,只要杂志引起了官家的注意,再过一个多月把预防或者救治水灾的法子整到杂志上去,若写得严重或者夸张一点,估计也会引起这位皇帝的警醒之心吧,毕竟对于天灾**,是帝皇之人最为顾忌的,一心以为这是上天降怒的他们若是知道灾害可以预防与救治,没有道理不喜欢。

一路想着,不多时福宁殿就到了。沈欢抬头一看,这个传说中的宋代帝皇的寝宫与书房,在历史上可是留下了几笔呀,作为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守卫也森严万分,一路上有巡卫无数,另外还有许多暗稍,到了殿前面时候,连欧阳修也不能直接闯入,要等待侍卫通报才可。

等了片刻,有官家召入的旨意,这才进去。

“子贤,一切小心!”欧阳修如临大敌一般,吩咐沈欢,脸色严肃又有微微紧张。

所谓伴君如伴虎,看来地位高如欧阳修,面对皇帝时也不能磊落开阔,毕竟官家亲政一年多,渐渐有了几分威严,天子天子,其气势更不必多说。如今的朝堂,经过这位官家的一番手段,渐渐摆脱了仁宗时代的阴影与影响,除了宫里的那位太后还活着有些影响力外,其他大臣,诸如韩琦欧阳修等人,都站在了新皇帝的一边,政令更多也是符合这位皇帝的意思了。

沈欢脑子里一下子又有了这些信息,本来还放松的心情给欧阳修整得有了几分紧张,所谓天子一怒,赤血千里,一会儿如果因为说话不小心惹得官家不高兴,出外钓鱼估计还是开恩了,若一辈子都不能回京,客死他乡,凄惨悲戚,那才是惨事,有谁想做柳宗元第二呢?

饶是如此,沈欢心里还是感激起欧阳修来,此老对后辈的爱护之心,那是不必多说的,昨晚一夜思考,仔细一想,倒也明白了欧阳修昨日是给他请功去了。对于做官,沈欢只觉得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保护层而已,其他倒不是很热心,毕竟再过几年,王安石一帮就要上台了,这帮人的手段,不容易对付呀,只要不站在他们一边的,一律打倒加外踹几脚,司马光的结果就不必说了,连豁达为人的苏轼,他们也要置之死地而后快,这让人想起来都头皮发麻!如今他沈欢是司马光的学生,做了那么多,不无给他铺路的意思,如今看来也颇是成功,几件小功劳,就让司马光荣升翰林学士,现在是权知开封,一旦再入朝堂,应该没有越做越小的道理,那么也只有参知政事这个位子才能容得下他这尊大佛了!

“臣三司副使沈欢拜见陛下!”欧阳修一路引了进去,来到官家活动的福宁殿正中,一见眼熟的官家正坐其上,沈欢赶紧依礼高呼万岁。

“来呀,赐座与欧阳参政与三司副使!”官家赵曙淡然说道。

沈欢微微一抬头,意外发现连颖王已经坐在一侧,愣了一下,这才心安理得地坐了下去,虽然在朝堂上宰相与诸位大臣失去了座位,但是私底下面见皇帝时氛围还是比较宽松,不是每人都能赐座,但是碰上皇帝高兴,那个象征权利与地位的座位还是稍稍满足一下一些大臣的自尊心。

沈欢坐定后才又敢偷偷抬头打量起皇帝来,依然像前两次见到的模样一般,脸色福态,白皙得有点苍白,眼光精明,看来也有着兴奋的样子,不过神色淡然,高高在上,保持着皇家的威严。

赵曙笑了,道:“沈副使,你刚进三司,可曾熟悉事务了?”

沈欢有点受宠若惊了,宋代皇帝称呼臣子官职或者差遣名称,倒是尊敬与爱护之意,更亲密时还有称表字的,可见他们谦虚的态度,其他一般是叫臣工的。当然,那个后世历史电视剧里的“爱卿”两字,还不通用盛行,因为在宋一代,“爱卿”更多是称呼妓女的,把臣子等同青楼女子……想想头皮都发麻了!

“回陛下,一切都还安好。托陛下洪福,臣也渐渐上手三司事务了。陛下委予重任的厚望,臣不敢稍忘,必将克心克力,兢兢业业,以报陛下宏恩。”这是客套话,是欧阳修昨日吩咐的模式,但是所谓好话不嫌少,这般有点狗血的虚话,竟然也能惹起皇帝的欢心。

只见赵曙笑了笑,看了一眼赵顼,接着又说道:“沈副使年轻有为,报效朝廷时日尚多,当然,他日更进一步也属必然,还望沈副使为了天下百姓多多出力!”

“臣必竭力尽忠!”沈欢又是一句客套话,其实心里明白,刚才官家话里有话,“时日尚多”,也许就奠定了今日所谈的主旨——官是不能一下子升太高给你的了,当然,也不能不升,“更进一步”,甜头还是给点你尝才能办事更有动力。帝王心术,显露无遗,若是一般传统思想的臣子,一定会激动得无以复加了吧。再一推敲官家让颖王侧坐一边的主意,心里更是明了,这不过是在培养接班人而已。

看看颖王,也许是早已得到吩咐,只听不说,坐在那里,一时思考,一时又微笑。看到这里,沈欢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赵顼过不了几年就要上台了,那个改革大业也即将摆在台面上;喜的是颖王若能学得赵曙几分沉稳,也许还是好事,历史上赵顼就是太过冲动,一丁点帝王之术都没学到,这才使得对王安石一方偏听偏信,把所谓反对派都调出朝堂。令一方臣子独大,这是任何一个有为皇帝都难以接受的事实,偏偏他就做了。

不得不说,他们两父子的手段,比起才能也许稍稍不如他们的宋仁宗,就差了许多,宋仁宗号称中国历史“最会做皇帝的人”,以中等之资,却稳坐皇位四十几年,而且还把文治一道推上了高峰,另外虽然边疆战事不利,却也把天下守得固若金汤,若是其他雄才大略帝才,那不希奇,可他的能力,别人都有目共睹的——这样的结果,不能不令人佩服!

一时心思走神,沈欢心里一惊,又竖起耳朵开始聆听官家赵曙的圣音了:“沈副使,朕今日让你过来,想必你也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陛下,这些欧阳大人都与微臣说过了,拼音一事,臣觉得不能操之过急,还需慢慢验证方可。”这是沈欢思考了一夜的结果。

“哦?”赵曙不布置可否笑了笑,“这是为何?”

“是啊!”沈欢还没有回答,一旁侧听的赵顼开始急了,“子贤,拼音一法,其方便与功效,我等都是试过了,确实是一个好东西。若能早日颁行天下,令天下之人早日学习此法,对于认字教化,不是大善吗?”

沈欢一愣,瞥眼看见官家的稍微撇嘴的神态,顿时明了这是对赵顼的不满意了,一个帝皇,若是在臣子面前表现出急切的神态,估计是失败的象征了。不敢附和颖王,只能答道:“颖王殿下心怀天下,当然是好的,可若是事事急切,就非善事了,圣人亦有云: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想必殿下应该是了解的。”

赵顼还是不明白,道:“子贤,这个道理本王当然明白,可是,拼音一法,已经证明了它的优越性,既然是正确的法子,实施起来想必没有错吧?”

沈欢也学官家撇嘴了,好的法子做起事来就一定没有错了?难怪你能让王安石把这个天下搞得乌烟瘴气,凭良心来说,王安石的那些变法举措,其中也有好的地方,是为良法,可也有不足之处,实施起来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如今从拼音一事上就可以看出颖王还是历史上那个颖王,改变不大,这让沈欢有点沮丧,难道一年多的接触,还没影响到他?

沈欢眼珠一转,有了计较,赶紧把为颖王解释的机会当作回答官家问题:“殿下,话也不是这样说,法子是好,可大宋天下这般大,谁知道会不会出什么事呢?殿下请想,拼音注音,确实是比较方便,比起以前认字法子,先进了许多。可是,以前的认字方法实施了几百年,早以深入人心,一旦由朝廷下令颁布新的法子,试问那些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的人会如何作想呢?心里难以接受的他们会把拼音说成洪水猛兽,或者抵触成朝廷异象?若是如此,造成天下汹涌,则非善事了。殿下,人性复杂,人心难测呀!”

“好一句‘人性复杂,人心难测’!”官家赵曙倒是听得赞赏有加,“沈副使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老成稳重,不急不躁,也是幸事!皇儿,你可曾有所意会了?”

“这……”颖王赵顼还是有点彷徨。

“殿下,沈副使的道理很简单: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很久没有出声的欧阳修突然发话,不愧是有大学问之人,沈欢一大通解释,他引用一句古文就概括了。

沈欢有点郁闷,好像这个道理他早与颖王说过了吧。说过了吗?看到赵顼还是有点不明白的样子,沈欢笑道:“殿下,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喜欢喝茶,喝了几十年,早已把每天喝茶当作一种习惯,与吃饭同样的习惯,可一旦有一天,有人却抢了你的茶,说以后都不让你喝了,你该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这个拼音颁布天下之事亦是同样道理,要改变全天下的习惯,非一朝一日可以完成,只有慢慢来,一步步实施,那才是最好的法子。臣虽然是拼音创制者,也希望能快点看到拼音颁布天下造福人民的景象,但是面对全面改变他人习惯之事,不能不谨慎。”

赵顼嘘了一口气,笑道:“多谢子贤教诲,本王算是了解了,子贤想的又比本王长远一点了!”

赵曙哈哈笑道:“沈副使不愧是多才之人,道理亦是老成!”

沈欢微微一笑,道:“其实微臣心里想到一个故事,也许对颖王不无助益,陛下可有兴趣一听?”

赵曙道:“难不成对朕也有助益?说吧,给你一说,朕的兴趣也上来了!”

沈欢道:“这是一个烹饪的故事:话说有人要煮青蛙吃,他把水烧开了,把青蛙扔下去,哪知青蛙却嗖地一下跳了上来,滚烫的开水溅了他一身,疼痛难当。再次把青蛙扔下去,一如前事。他没有法子了,抱怨不已,后来有人教了他一个法子:这次他把冷水与青蛙一起放在锅里,这才慢慢加火,水渐渐热了,热了……颖王殿下,你猜结果这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