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八十七章 侍制

北宋仕途 第八十七章 侍制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这可就为难本王了,子贤,结果怎样?”赵顼苦笑不已,性子依然急切地问道。

沈欢看向官家赵曙,只见他低头沉思,想来是心中有所触动;而欧阳修捋了捋须子,微微淡笑,不知在想什么,他知道今天的主角不是自己,说话不多,一心只让沈欢出头而已。

“水一点点的热了,青蛙还在水中游荡着,直到水最后滚烫,而那青蛙也就慢慢地被煮熟了!”沈欢像是不经意地回答。

“啊?”赵顼惊叫起来。

赵曙眼睛一亮,大发光芒,愣愣地看着沈欢,最后才大是点头。

沈欢又道:“殿下,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一开始青蛙要逃离开水,因为开水超过了它承受的热度,因此有着激烈的反应;而最后水是慢慢加热的,它一点点适应,到最后水热得厉害,它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要跳出来。青蛙如此,何况人乎!为政之道,当如此理!”

“好一个为政之道!”赵曙大是击节,赞叹不已,“沈副使这个故事以小见大,发人深省!《道德经》上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不亦是此理乎?天下这般大,为政措施怎能不谨慎呢?若有了大动作,反对的人多了,抵抗也就激烈,不是国家幸事,反而应该像用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去实施,春风化雨般把事情做好,那才是最高的境界!皇儿可曾明白了?”

“儿臣明白了,他日行事,面临两难,必以此故事告诫自己!”赵顼好像有了新的认识,“子贤,你不愧是本王最看重的年轻人,果然比常人要出色得多,治国的道理,能说得如此深刻,真有本事!”

沈欢正视对方,虽然从对方的眼中可以看出不少感激的真情,不过心里还是在怀疑,这个表现得比较急功近利的未来皇帝真能明白他今日这个故事吗?要是明白了也不枉费今日他的苦心,若是不明白或者事到临头给忘了,那自己又该如何呢?毕竟道理是道理,可没经过事实教训的年轻人,也许不一定能理解到这个故事深含的治国方略。

当然,有当今官家在场,给颖王赞扬有治国之道,沈欢还是比较担心的,不想惹出什么祸事来,只能赶紧说道:“颖王殿下说笑了,微臣年轻学浅,能有什么见识,刚才所说,不过是切合之前所议拼音之法而已。微臣的意思是拼音之法该推行,却不能动作过烈,以免引起天下之人的强烈抵抗。另外,微臣所写《大宋字典》,才注音不过数千字而已,还有更多的字要加工,但是微臣不擅句读文法,却是有心无力了,为了以免误人子弟,因此想请朝堂出面,召集人手,共同努力,把《大宋字典》打造成我煌煌大宋的象征!”

赵曙点点头道:“沈副使考虑周全,这个朕可以做主,下旨召集馆阁饱学之士出一份力。不过其中还要沈副使协助,由熟悉事务的你教会他们才成。”

“职责所在,不敢稍迟!”来的时候欧阳修给沈欢支了不少应对皇帝的招数,再一次使用,效果还是不错。

赵曙又笑了:“沈副使果然是朝廷栋梁。你弄的那个《文艺》杂志,看来也不错,今后还需再接再厉!”

沈欢又喊口号了:“臣一定把《文艺》打造成最具有欣赏价值的刊物,令它对我大宋教化达到最大功用,也做出最好的榜样,以佐证我大宋富丽繁荣的景况!”这话半虚半实,虚的部分有着鼓惑性,至少能让官家肯定这份杂志的地位与价值,也给对方画出了一个比较大的馅饼,作为皇帝,最在意的不过是文治武功而已,特别是文人治国的天下里,文治方面若能做得极好,声誉也是最高的,像先帝仁宗皇帝,还没死的时候下边大臣与百姓都嚷着给他上“仁”的封号了,虽然他拒绝了,不过作为中国有皇帝以来第一个以“仁”作庙号的皇帝,也算殊荣之极了!

实在的部分当然是《文艺》的前景,才两日时间,就卖了数千册,当然,其中很多人是冲了欧阳修与他的名头去买的,饶是如此,待时日久了,杂志观念深入人心,销量应该也能稳定下来,就是以后一月一册,单是开封,应该也能卖个一两万册的,当然,前提是活字印刷的技术与机器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垄断从来都是无敌的。等销量上去,再在后面开个什么商业广告栏目,到那时估计也就赚翻天了!钱也从来都是好东西,没有人嫌它多的,一想到杂志的“钱景”,就令人激动。

“好!”赵曙拍案而起,“沈副使之言,正合朕意,朕贵有天下,而今大宋天下繁荣堪为盛世,有一部《大宋字典》面世,也是盛世之事!沈副使可以放心,这部字典,朕一定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你安心把它完成即可。”

沈欢激动地道:“陛下恩情,微臣不敢稍忘,定当竭尽全力修成此字典!另外,颖王殿下所说亦有道理,既然确实比较发方便,可以先让开封一些书院或者国子监先把字典前面一些已经注音的常用字学上一学,他日一些士子到地方或者作为启蒙夫子,也有利于拼音的传播。陛下以为如何?”

说一万句都不如实在做一事,虽然为了敲打赵顼这个未来皇帝,说不能急于操作拼音,可也不代表了一点事都不能做。拼音是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简单,只要懂得门道,学来应该也不是难事,不过推广起来也许就难得多了,因为没有人才来做宣传,因此不如先培养一些士子,这些士子人数众多,参加科举考试不可能全部上榜,一旦失败,也许他们就会做上启蒙夫子以养家糊口——像沈欢的伯父沈节君,他们学得拼音,以后教起来也就上手了!因此沈欢才建议由一部分人先学起来,其中对象当然是开封的书院士子;另外就是国子监的生员们,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一旦他们掀起拼音学习浪潮,应该也能引导其他地方的跟风,也算是一个拼音的宣传方式吧。

“这……”赵曙面临决策,事关大业,有点犹豫了,看向欧阳修,有请教的意思。

欧阳修明白过来,稍一沉吟,想想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该谨慎,却也不必顾忌是否与其他大臣通气的问题,今日本来就有拉沈欢一把的意思,于是不客气地道:“陛下,沈副使所言有理,小范围试用,就是有什么事,也能有力控制!修撰字典是大事,而且比较浩大繁复,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难不成就要拼音沉寂下来?还不如现在趁着众人瞩目的时候颁下试行的旨令,以达到先期教化的作用!”

赵曙闻言点头:“好,就这么办!”

沈欢一听兴奋了,当然,赵顼表现得比他更兴奋,立刻站了起来,道:“父皇,此举有利于苍生,不如交由儿臣去操办一些琐事,如何?”

赵曙沉吟片刻,才道:“皇儿长大了,确实该做些事锻炼一下自己,好吧,此事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

“是,父皇,儿臣一定不会令父皇失望的!”

赵曙示意赵顼坐下后,看向沈欢,沉吟一下,道:“沈欢发明拼音之法,创制《大宋字典》,皆有利于我大宋教化大业,功劳非比寻常,朕不能不赏……”

沈欢赶紧道:“陛下,这是臣的本分,不敢指望什么赏赐!”心里却在嘀咕,对方还能赏赐什么呢,之前与欧阳修就讨论过了,官家驳回了他擢升为直史馆的提议,调出三司无望,还指望什么惊人的赏赐呢?若是钱财之类的东西,还真有点不稀罕了,前些时日《数学总则》也就赐了那么几百贯钱而已,还不如他鼓捣出一些点子交由周季去实施赚得多!大宋财政如今穷得叮当响,都快要卖裤裆了,他作为有思想有理想的青年,会觊觎那么一丁点的钱从而使帝国财政雪上加霜?

“你这是什么话?”赵曙不悦了,“赏罚要分明,这是法度,朕也不能表现的太小气!”

“那……臣就谢陛下宏恩!”沈欢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世道,连拒绝赏赐都不给了,还真令人哭笑不得。

赵曙这次满意了,点了点头,才一字一顿地说道:“那朕就加封你为天章阁侍制吧!”

“啊?”沈欢、欧阳修,以及颖王赵顼,都惊叫起来。

天章阁侍制?饶是沈欢对于宋代那复杂到令人头痛的头衔与官职的认识比较模糊,却还知道天章阁是什么意义。在宋代,因为是文人治国,因此不得不凸现一些文人头衔的地位。其中最出名也最荣耀的便是翰林院的翰林学士了,能做到这个份上,在别的文人眼中,是最高的赏赐,也是最好的地位;另外还有龙图阁、天章阁等馆阁,能做到其中的直学士,也算不错了,当年赫赫有名的包拯又叫包龙图,就是这个头衔;接着“侍制”就是这些馆阁学士的预备人才,品级也许不高,在别人眼中,却也还尊荣,两年前司马光也不过是天章阁侍制而已!

自己一步登天了?沈欢有点不敢置信,在他眼中赵曙那抹微笑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不过捉摸,欧阳修提议的直史馆不给做,生怕提得太高引人嫉妒毁了前程,如今怎么又给那么大的殊荣了?难道是自己人品太过高尚连老天都在帮衬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沈欢倒是愣住了。

沈欢一下子有点慌了起来,不管是否知晓未来,也不管意识如何,更不管是否看过太多相关的事,这一刻,他被不知是幸福还是祸害的事砸到了头上,这让前世一直是政治菜鸟的他手足无措起来;没有办法,只能看向引导他过来的欧阳修,让他说说什么。

欧阳修刚才愣了一下,接着恍然,看到了沈欢求救的目光,轻微一点头,却笑了:“陛下如此看重沈副使,是臣子的福气,沈副使,还不谢恩?”

不说沈欢了,就是赵顼,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昨天欧阳修给沈欢请功的时候他也在场,清楚事情前后,当时官家是说要暂时压一下沈欢的,怎么一晚的时间就变卦了呢,还是如此巨大的转变?这让他反应不过来,不敢说什么,记起父皇交代的多看多想少说的吩咐,只能静待事情进展。

欧阳修的话就是让沈欢欣然接受这份加封了,虽然一时不明白怎么回事,可出于对欧阳修这老头的信任,沈欢还是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好好!”赵曙哈哈笑了起来,“从今日起,你就是大宋的天章阁侍制了,以后多为这个天下百姓出力吧!另外,欧阳参政献书有功,朕……”一时又为难了,本来按理欧阳修也要赏赐一番,可如今以欧阳修的地位,还能赏赐什么呢?升官就难了,上头还有个一个比他更适合做宰相的韩琦,怎么也论不到他;赏钱就太过玷污这份功劳了。

“陛下,臣不过是稍稍说几句话而已,什么力都没出,谈何功劳!请陛下莫谈此言,不然臣就羞煞了!”

“这个……”赵曙说不出什么来。

“父皇……”所谓上阵父子兵,老父为难,作为儿子的赵顼出来救场了,“父皇,如今《文艺》杂志上亦有欧阳参政的文章,是为《五代笔札》,据说还有不少篇章,若要赏赐欧阳大人功劳,何不由父皇手书‘五代笔札’四字,赐予欧阳大人,说不定若干年后还能成为一段佳话呢!”

赵曙愣了一下才道:“不错,不错,皇儿此言有理。好,朕就献丑题几个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