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九十一章 巨头

北宋仕途 第九十一章 巨头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好对!好对!”一代大文豪欧阳修捋须称赞不已,盯着那副门联与横幅,大是点头,“好一个天然居!见之令人心生一睹究竟之感!居然还是回文联,罕见之至!子贤,这又是出自你的手笔吧!”

沈欢嘿嘿直笑,当年虽然品不得高档之茶,但是喜爱清茶的他对此不无研究,至少《茶经》看过一些,另外关于茶的诗词对联之类的茶文化也接触不少,如今为了给茶楼做上大宋第一大的广告,也只能拿过来用了。

看着“天然居”三个大字,沈欢满意地点了点头,当日为了给茶楼取名字,也死了不少脑细胞,最后才想起这个比较有品位的招牌,配合清茶制法,还真符合“天然”两字!

“诸位大人,茶是好东西,不如上去品鉴一番如何?”沈欢当然得让他们进去喝上一杯清茶,这才是今次广告的最大目的,赶紧上前引领。

一边的苏轼呵呵笑道:“子贤主意最多,邀得那么多前辈过来,想必应该有好东西的!既然如此,我等也就不客气了!”

同来之人不时点头,算是同意他的意见,随着沈欢的指引,进了这座清茶之楼。才一进底楼,迎面而来的又是一副副的对子伫立其中,有的在墙上,有的在柱上,怕不是有好几副之多。原来又是沈欢的主意,他把那些千古茶对都鼓捣出来,与自己家的书房的对子一般布置,拿出来唬人!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众人都沉醉在这些有深意又优美的对子世界里头,直到沈欢呼唤,才跟着上了楼,直奔第三层。当时沈欢坚持把茶楼建成三层,也不无深意,在他的意思里,茶是分层次的东西,因此消费对象也该有着变化。因此,天然居的经营也该与众不同:第一层是大众消费区,茶卖得不贵——当然,因为是清茶,炒制不易,卖得比一般的贵些,反正交易这东西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不来随你的意!

这第一层的茶也是最平常的茶叶炒制而已,这层楼里桌椅无数,只要客人点上茶,即可牛饮,另外,茶楼还经营一些清淡的茶点,多是米面之类的糕点,非常清淡,雕刻精细,很有意思,也比较有品位。

至于第二层,又比下面层要高档一点点,多是厢房,有屏风木墙隔着,装饰精美,文房四宝齐备,是给文人墨客聚会之所,清茶一杯,袅袅生烟,也许就有创作灵感就来了,因此准备的东西也多是雅好之物,算得上比较人性了。

到了第三层,则是挥霍之地了,只有上房一间,也只有像这次请客的沈欢才能动用。楼层宽敞无比,除了走廊环绕,还有屏风画帘无数,一进上房,更是雕梁画栋,紫色檀木,古色古香,像进入了奢华之地。房子大小能容二三十人之多,临窗设座,靠近东边,入得座位,就能登高望远,外面一大建筑群壮观得很,延绵几里,起伏不定,令人心胸大是开阔起来!

“果然是个好去处!”沈欢的上司韩绛感叹不已,他家族殷实,物质无缺,锦衣玉食,奢华之物倒也是见多识广,一进此间,除了没有那些昂贵的古董之物来衬托外,其他装饰与布置,也别出新意,令他惊羡。

请来的诸人严格来说,分了三代人,沈欢十几岁,是最末的一代,其他欧阳发等人又是一代,至于欧阳修虽然大了十岁于司马光等人,也可以说是一代吧。不过诸人同座,具体说来又只是两代人而已,欧阳修、司马光、韩绛资格最老,其他年轻一辈又是一个群体了。也许是长辈在场,年轻一辈比较谨慎,进来之后连话也不多说,也只有苏轼这个大嘴巴才毫无顾忌地一大通话。

上房里不像第一层那样对子多得另人发指,只有区区一副而已,还是长联,不过这些流传到后世的千古名对,在这个对子还未发达的时代,算得上千古罕见了。而“著者”沈欢在他们的眼中,又多了一项常人难以企及的才华!

“子贤,早就听说你对子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苏轼再一次服气地感慨,指着正中的两根长柱子,又是佩服又是惭愧,喃喃念叨,“楼外是数百年锦绣,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这副经沈欢改编过的对子再一次得到众人的赞叹,就是欧阳修,也再一次倾倒,拍着沈欢的肩膀夸赞几句。听得欧阳修这位老人的称赞,沈欢还没什么,倒是一旁的司马光笑了,既是欣慰,又有得意,本来也想赞那么几句,后来想想,说出口的还是告诫之意,让沈欢不要沉迷诗词对子小道,一心放到学问上来。当然,也只能稍微提点一句而已,今日喜庆,不是说教的日子。

几番折腾,众人终于入座了。座位安排也分开秩序,一帮长辈聚在一起,欧阳修正中,司马光、韩绛列分左右,接着才是一帮年轻人,苏轼侧坐韩绛一边,中间是欧阳发等人,沈欢坐在司马光的下首。桌子方型,因为不是饮宴,桌子并不是很大,因此几人围坐,倒也不显得拥挤。

“子贤,你朋友这家茶楼开张,使得你邀请我等过来,是不是这里的茶与众不同呢?”才一坐定,苏轼就迫不及待地追问了,他这张嘴,除了话多,还有就是爱好吃喝。

“确实不同常茶,等一下上来诸位就知道了!”沈欢笑着说道,“这种吃茶之法,还比较新奇,也许大家会不适应,不过区区敢说,今后一定会成为主流喝茶之法!”在后世,清茶更多是泡,苦涩中有一丝清香,最后还有一丝甘甜,既可口,又解渴,于身体也有益,实在是千年之后的智慧结晶,与如今的煎煮之法大相径庭。

至于苏轼说的“朋友”,当然是指周季,对于他与沈欢的关系,众人不了解,却也能猜得出几分合作者的身份。不过这种合作方式在大宋的官场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朝廷规定官员不许经商,也不给商贾之人做官,不过从来也止不住众人追求利益的**,再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官员不出面,找一个合作者出面经营,只要不贪赃枉法,倒也不是接受不了之事。特别是那些大家族,开销太大,若没有额外经营,只靠朝廷一点薪俸,难以维持下去,像在座的韩绛一家,即是如此,不过他们更多是打着经营土地的名义行事罢了。

这也是他们还能心安理得地与沈欢同座谈欢的原因,毕竟一切都是暗中进行,别人说不得什么,若是由沈欢亲自出面行交易之事,估计在座不少人就要拂袖而去了,特别是司马光这个正统文人,到时估计还要给这个学生一个耳光的。在座之中,也只有司马光家族算得上清贫,虽然做着高官,却没有显赫的家族,更不用经营一大片地方,因此利益涉及不多。说到这里,沈欢不能不为他叫屈,后世说以他为首的反对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这也许是一大原因,说的是其中的大多数人,但是用以指责司马光,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貌似司马光妻子死的时候,家里连安葬的花费都没有,还是卖了一块老家的地才凑够安葬之费的,这种人能用保护私人利益来攻击?

看着眼前诸人,沈欢大是感慨,这些可都是现今或者今后二三十年里大宋朝廷的巨头呀!除了欧阳发与司马康这两个对仕途并没有多大兴趣的人除外,欧阳修贵为参知政事,是代表现在的,今后几年也将发挥作用;司马光是代表今后二十年的,与王安石是老对头,奋斗了一辈子,也争了一辈子,最后使得这两位老旁边都郁郁而终;还有苏轼兄弟,又是司马光、王安石之后的朝廷大擘,可惜因为党争等问题,使得他不能为朝廷重用,白白浪费了几十年光阴;另外韩绛与司马光同辈,却是王安石的铁杆拥趸,算得上是司马光的对头了。

也就是说,在座诸人,待王安石上台之后,也许是朋友,也许是敌人了。想对来说,司马光前期是寒暑派的改革者,后期确实比较保守了;而韩绛则一直都是王安石一派的得力干将,比较激进;苏轼则比较特殊,前期是激进,后来才变身寒暑派,最后嘛……则是老死他乡!

“唉!”沈欢暗叹一声,心想这些人以后会不会像今日一般坐着高声谈笑呢?正疑惑的时候,一声“茶来了!”宣告新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