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41.春江花月夜

庚辰年正月 41.春江花月夜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7:12 来源:笔趣阁

这一天,左钧没回左家大院。正稀罕着儿子的左老太爷一整天都盼着,等了一天,却不见左钧影踪,老人甚至怀疑儿子是否真已回来。等得焦心,左老太爷隔天一早就让媳妇安排一个孙子到铜牟镇上找人。

当天大家都起床后,王秉正找陈于珍商量,早饭后去街上买些礼物,再去左家大院拜访左老太爷一家。

前天虽回了左家大院,因不清楚左家几十年后的情况,大家是空着手去的。现在,既认了左钧作爹,按正常礼仪,也该正式去左家拜门。

陈于珍也有一样的想法。两人和左钧说了,左钧也很高兴。四人兴高采烈地上街,吃过早饭,在镇里找到糕点铺和布庄,给老爷子及家人买上一大堆吃、穿用品带回了客栈。

回到客栈时,左老太爷派来寻找左钧的人也找来了。

一行人跟着回到左家大院时,左老太爷双手把烘笼抱在胸前,已在院门外迎候多时。左钧和王法天走到他前面,一左一右扶老爷子往院里走,王秉正和陈于珍拎着大包小包礼物跟在后面,回到最里面的堂屋。

左钧搀扶老爷子坐下。老爷子先把烘笼放在两腿下面的地上,然后一只手拉着王法天,一只手给他抓备在桌上的糖果。王秉正和陈于珍把手中东西放到八仙桌上,自顾自地拎壶倒水。

“咋没把行李带回来?”待大家都坐下来,左老太爷问。

“爸,我现在年纪大了,又不懂稼穑,回来也帮不上家里啥忙。在镇上时,我看咱家出钱修的那个学馆荒着,怪可惜的。现在,世道太平了,我们自家和乡里乡亲的孩子也多。我想把学馆打整出来,教娃娃们读书。至于住,学馆里不是有一个小院?原来是住先生的,整理出来,我们一家人住绰绰有余。”左钧一股脑地,把想法给父亲说了。

“你想做先生?”父亲问左钧。

“从小您除了要我读书,也没让我碰过别的。现在,除了教娃娃们读书习字,我也干不了别的啊。”左钧笑着回答。

“也是,先是兵荒马乱关了学馆,世道太平了又找不到合适的先生,这一关就是好多年。你能把学馆重新开起来,教习一方子弟,确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家迁延一日,左钧一家要回铜牟镇时,左老太爷吩咐大儿媳翻出镇上学馆的大门钥匙,自己拿出一包银两交给左钧。左钧从嫂子手里拿了钥匙,拒绝了父亲的银两。

“在外这些年,虽没能光宗耀祖,但翻修学堂的银两,儿子还是挣下了的。”

回到镇上,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左钧就带着王秉正、陈于珍和王法天奔学馆而去。

打开院门铜锁,呈现在左钧眼前的院内景象,更显破败。多年无人打理,学馆青瓦屋顶好多处漏水,屋里各种案几朽损,就连院里青砖地面上长出的荒草和灌木都比人高了。

前前后后一番踏勘,左钧对学馆翻修有了计划。他又带着王秉正几人回到左家大院。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翻修学馆的计划,然后又找到嫂子,说冬日地里活少,希望嫂子能安排几个长年和自己回镇上,帮着一起整修学馆。

左钧重修学馆,开馆授课,也是为了左家子孙。嫂子对左钧的要求自然满口答应。让左钧把家里长年都带上不说,还叮嘱如果人手不够,需要多少短工也可尽量开口。

沉寂多年的潼绵学馆,转眼间变成工地。附近乡邻听说左家中过举人的老二回来了,要重修学馆招收学生,都跑来看热闹或帮忙。消息甚至传到县上衙门,县太爷也派人送来银两,说义学开馆之日要来捧场。

忙碌月余,学馆在春节前翻新完毕。左钧带着王秉正、陈于珍和王法天从客栈搬到学馆内的小院住下,还从镇上请来一姓顾的大嫂,照料一家及以后学馆学子的生活。

学馆翻修期间,左钧就在铜牟镇码头、镇口和镇里火神庙戏台等处张贴通告,告知乡邻,潼绵学馆将于戊辰年(1688)正月十五重开,附近乡邻有适龄子弟,可送学馆就读,学费随喜。消息散开,不断有街坊乡邻领着子弟前来咨询报名。

戊辰年初二后,左钧带王秉正父子和陈于珍拜访了一些故交旧友,又去了一趟绵州城,买来些文房用具和书籍,把学馆开课的各种准备都做得充足。

上元佳节,潼绵学馆重新开馆。当天,不仅要入馆就读的学子家长前来祝贺,就连潼川和绵州两地衙门,也都派人送了贺仪。

义学重开,无疑是当天铜牟镇最大的喜事。乡邻们特意为学馆前的临江街挂上了花灯。夜幕降临后,整条街流光溢彩。左钧一家饭后出门,加入赏灯的人群中。此时,铜牟镇天空晴好,月出半空,皎皎如轮。清辉洒在江面,被微波破碎成万片金鳞,与河边街上各色花灯相互辉映,美不胜收。

夜深,灯残,左钧兴致仍旧很浓。走到学馆前,他还不想进屋,几人又到馆前江边石阶上坐了,要听江赏月。月已凌空,月光下,近水远山映像依稀。左钧应景,诵起《春江花月夜》来。

与左钧父子持续的兴奋相比,陈于珍望着天空皎月,心情忽然低落起来。都说月圆人圆才是人间最好的景致,现在左钧已叶落归根,如愿重开学馆,可自己的亲人在哪里?何日才能相聚?想到这些,她忍不住叹了口气。

兴奋中的左钧没发现陈于珍忽然变化的情绪,但王秉正却捕捉到了。他扭头问:“想啥呢?”

“想我哥哥现在在干什么,何时才能见到他。”陈于珍语意幽幽。

“放心吧,你哥是一府父母官,此刻定是春风得意,好着呢。而且我听说,从铜牟镇到龙安府,距离也就三五百里,相比我们已赶过的路,只算咫尺。相信你和他的相见,就在眼前。”王秉正安慰道。

这段对话,被左钧听到,他瞬间收了诗兴。从心里讲,左钧不愿王秉正及陈于珍任何一人离开自己。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勉强别人。见王秉正的话没让陈于珍高兴起来,左钧接着王秉正的话茬说:“真用不了太长时间。从这沿江往上最多百里,就是你哥哥龙安府的辖地。一到那里,就等于到你哥家了。”

“只百来里?”听左钧这么一说,陈于珍立即兴奋起来。

“我几时骗过人?”左钧说。

话至夜深,街上观灯人群已散尽,王法天依着陈于珍打起了瞌睡,四人这才离开江边,回到学馆,各自睡了。

正月十六,潼绵学馆正式开馆授课。除了走读短学的弟子,住馆长学的学生超过了二十人,王法天自然也在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