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65.红色的桂花

庚辰年正月 65.红色的桂花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07:12 来源:笔趣阁

“我想带个伙计跟天娃一起,去保宁那边梓潼县及潼川府盐亭县这些地方走一圈,看能不能多收一些糯红高粱。”一天晚餐,王秉正跟左钧商量。

“要去多长时间?”左钧问。

“说不定。短就十天半月,长不超过二十天。”

“去吧!算好行程,中秋前赶回来。过节,得有人陪我喝酒。”

“父亲放心,这个一定。”

次日一早,王秉正安排伙计到镇上雇来一辆载人马车,带上包袱行装,渡河往绵州去了。在绵州城用过午饭,几人沿金牛古道奔梓潼而去。

梓潼县是古蜀道的重要节点,离绵州约八十里,建县比绵州还早,隶属保宁府。梓潼之名,源自夏商,因其“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来。

王秉正一行从绵州出发,缓辔而行,当天在一个叫魏城的集镇住了一夜。次日早行,午时之前赶到梓潼城外的长卿山下。从这里入城,需先乘船渡过潼江河。

潼江河是涪江的重要支流,河有两源,均在江油。一源叫马角水,一源叫文胜河,两源汇合后,一路积溪纳流,到梓潼县境内时,已成滔滔巨流。再往下,流经盐亭后,在射洪汇入涪江。梓潼县城往下,潼江河所有河段四季都能行船。

过得潼江河,从渡口通往梓潼县城内的青石板古道旁店铺林立,其繁华程度,不输绵州府城。

王秉正在码头附近寻得一家酒楼坐下,叫来伙计安排饭菜,还随意打听了一些梓潼粮市的情况。

听说王秉正要寻粮米市场,伙计正经回答:“这个时节,夏粮卖过了,秋粮还没上市。市场上除些杂粮,估计啥粮也买不到。”

“高粱呢?”王秉正一边点菜,一边随意问他。

“那玩意在我们这边都是拿来喂牲畜的,卖不起价,卖的也少。你们买那玩意干啥?”

“做酒。”王法天接了话。

“用高粱做酒?这事,我听东北边来的客人说起过。那东西又糙又涩,做出来的酒有法喝?我们这边,还是喜欢糯米酒和苞谷烧。糯米酒喝着舒服,苞谷烧喝来过瘾。”伙计自顾自地说着。

王法天想回驳,被王秉正抬手制止:“我们就随便一说。你还是去安排饭菜吧。”

下午有事,午饭没叫酒。几个家常菜,就着白米饭,饱肚解饥。

饭毕,几人按酒楼伙计指点,去了城北粮市。

淡季,又是炎热下午,整个市场不见多余人影。守店人看到王秉正一行,大多也懒洋洋的爱搭不理。

在市场转一圈,见虽有摊铺售卖杂粮,却都是些豆类薯干和大麦苞谷。真如酒楼伙计所言,不见高粱影子,更不要说糯红高粱了。

哪里才能找到高粱?

一无所获之时,当王秉正一行正欲转身离开,从一间不起眼的小铺走出个四十岁上下汉子。那人冲王秉正上下一番端详,然后弯腰深躬作了一揖:“敢问,先生是绵州府铜牟镇上谪仙烧坊的王掌柜吗?”

“您是?”王秉正上下打量那汉子,感觉似曾相识,又记不得是何处故人。

“掌柜贵人多忘事。去年秋天,我往您烧坊送过高粱的。”

“原来是你。”王秉正记起来了。

“王掌柜远来梓潼,有何贵干?如不嫌弃,请到小店坐坐?”汉子做了请的手势。

王秉正正愁找不到熟人了解当地行情,自然也就不客气,坦然接受了邀请。

在梓潼这本就不大的粮市上,这是家小得很容易就让人忽略的店铺。店铺简陋,所售之物也不过只是些寻常作物。进店后,汉子拭干净两条矮长凳,请王秉正等坐了。然后搬来一个小方几放在中间,再找来四只半釉土红碗,拎起凉水壶,给每人倒了一碗冬桑叶凉茶。

“这个小店铺是我平日用来买冷僻杂粮的落脚点,也不指望在这里卖啥东西,简陋了些,还请王掌柜莫要见笑。”汉子讪笑着,将茶水递了过来。

“场地这么小,收来粮食咋放?”王秉正环顾小店,喝了口凉茶。

“做的就是小本生意。东西收上来,立即找下家卖了,不用囤放。”

“哦。记得去年你给我送过高粱。可这市上,咋就没见到几颗高粱呢?”

“高粱这东西,梓潼这边种得不少,没人吃,也不值钱,所以没人愿卖。再者,这季节,新高粱还在地里灌浆,市上当然没有了。”

“哪里才能买到高粱呢?”王秉正直奔主题。

“真要收,梓潼附近地界,一年收三五百石应该可以,但得到乡里去收,更好收也更划算。我们一般都用盐茶和针头线脑这些东西去换。”

“值当得啥价?”

“辛苦费在内,一石合下来也就五六百个铜钱。”汉子对王秉正打了埋伏。在当地,一石好稻谷的价钱也就五六百文,高粱杂豆及苞谷这等杂粮,收售价钱只有稻谷的三分之二不到,最高也不会超过四百文。

“如果托你来买,每年最多可以给我买到多少?”王秉正倒是并不介意。

“那得看王掌柜能出什么价了。价钱合适,多托几人,跑远一点,一年收个千八百石不是问题。”

“去年你给我送过粮,应该知道我们的价钱。我按黄谷同期价钱给你如何?”

“那运费呢?”

“按规矩,我们不管运费。你能收到五百石往上,保证高粱干净,我可以雇车来拉,也可以像过去一样,由你送到烧坊,我在黄谷价上可再涨一成。”

“一言为定?”

“可以与你写纸约,付定钱。”

“那我们先小人,后君子。”

“好!去找纸墨笔来。”

“稍坐。”这么好的生意送上门来,汉子如同被金元宝砸中,立即出门找纸笔去了。

待他找来笔墨,王秉正吩咐王法天执笔,按商定好的内容,写了一份纸约,明确了不同种类粮食的计价及付钱方式。此外,王秉正还专门就糯红高粱列了一款,要求是能收尽收,需单独存装。

写好纸约,阅看无误,再誊写一份,双方签字画押,交换收起。王秉正依约给汉子付了十两定银。

办好这些,汉子喜形于色,当即关门,要请王秉正一行喝酒庆贺。王秉正推辞不得,只得应承。

汉子关好铺门,一行人出了粮市。听说几人还没住下,就将王秉正一行带到梓潼最好的一家客栈住了。

安顿好后,天色已不早。汉子领几人出了客栈,找了家当地有名的酒楼,要来一桌看家菜肴来招待这伙财神爷。酒自然是免不了。原本打算一人一壶苞谷烧,却被王秉正叫住,最后只上了两壶酒。

王秉正达成了此行的目的,汉子找到发财的机会,两方皆大欢喜,席间气氛自然欢愉,但那酒却总也喝不动。汉子频频举杯,除他自己和车夫外,王秉正、王法天包括烧坊伙计,都只是皱着眉头干了头三杯,其余的,则是浅尝辄止。

汉子似有疑虑:“王掌柜,这酒老喝不走,是不是对我做事有所顾虑,信不过我曹某?”

汉子姓曹,名家富,双方签纸约时,王秉正已经知道。

“我家掌柜做事,一向大气。这酒喝不动,不是他信不过你,只是这酒确实太难喝。等你送粮下来,让掌柜请你喝一顿我家的酒,你就晓得啥是好酒了。”接话的是随行的伙计。

“真那么神奇?”曹家富瞪大了眼睛,将信将疑。烧酒他喝过不少,哪有那么大的区别?

“以后你就知道了。”王秉正一笑,给了曹家富许多宽慰。

饮酒虽不能尽兴,但宾主相处甚欢,这顿很早就开始的晚饭还是吃到了掌灯之后才告完结。王秉正吩咐伙计结账,被曹家富死活叫住,最后只得让曹去付了钱。

从酒楼出来,曹家富热情不减,直到把王秉正送回客栈房间。在王秉正房间内,曹家富央王秉正不要急着离开,多在梓潼盘桓一天,他好做东,带王秉正去县城外的七曲山参拜文昌帝君,求神仙保佑,大家共同发财。

本不是此行安排的内容,但自幼读习诗书,王秉正对文昌帝君多少有些向往。既然来了文昌祖庭,要做之事也办得顺利,不去参拜一下文昌帝君,仿佛真还说不过去。他欣然接受了曹家富的盛情。

次日一早,曹家富来到客栈,等几人起床洗漱完毕,一起出街早饭。除稀饭、包子外,曹家富还让摊主给每人上了一碗稀奇吃食。

“这是啥子?”王法天虽已同王秉正一样高矮,毕竟还是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动筷之前,他指着碗中浇着鲜亮红油的翠绿“面片”问道。

“片粉。这东西走出梓潼,你们就吃不到了。”曹家富告诉他。

“用什么做来,有这般好看颜色?”确实从未见过,王秉正也感到好奇。

端粉上来的女摊主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番。原来,这是绿豆芡粉做成的食物。是用韭菜或菠菜捣碎的青汁,和着甜井水一起,将芡粉调成稀浆后,舀入平底圆锅内荡平,再放入沸水水面摆动。等粉浆凝结,将平底锅汆一下沸水后提出,再放入清水冷却。最后起出,平铺在桌上。照此法一层一层码,码到三寸上下,用刀切成一寸宽长条。吃时一片一片撕开,所以叫片粉。

明白了制作过程,王秉正拿筷子拨弄面前的食物。只见这片粉色绿质嫩,层次分明。用筷子挑起,柔滑而富有弹性。拌匀后挑一片送入口中,凉爽筋道,麻辣鲜香,还带有一点芥末的冲味,真是一道爽口小食。

尤其是王法天,在王秉正细细品味之时,已将自己那份吃得干干净净。见他意犹未尽,曹家富让摊主又上了一碗。

用过早饭,一行人挤在王秉正带来的马车之上,奔七曲山而去。

七曲山在梓潼县城的东北方向,距县城约十八里地,被森森翠柏覆盖着。

这是一片罕见的古柏群落,最老的植株已近一千六百年。这里的古柏大多是秦始皇当年诏令种植的,所以被当地人称为皇柏。除皇柏外,这里还有汉代张飞镇守阆中时,为拓宽驰道增植的汉柏,人称张飞柏,以及文昌帝君亲手植下的晋柏等。这些历时千年的树寿星们,根如铁石,壮若苍龙,树干粗壮,高耸入云,虽饱经岁月沧桑,依然生机勃勃。

初秋虽是酷热,但一入柏林,透骨的清凉令人不觉神清气爽。

文昌帝乡就在古道旁。首先进入几人眼里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三层楼阁,叫魁星楼。魁星楼正中有“帝乡”匾额,匾额之下是皋门。

在庙祝带领下,王秉正一行登上魁星楼。楼上供奉的神祇,是文昌帝君的第一化身魁星。只见那魁星蓝面赤发,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富贵花,右脚直立鳌头,左腿朝后翻蹬,怒目圆睁,青面獠牙,肌筋暴胀,右膝盖上是一方孔金钱。

庙祝介绍,七曲山文昌帝君执掌人间功名利禄,作为其第一化身的魁星,就是给科举高中魁首的士子们赐予富贵的。于是读书人中就有“魁星点斗,金榜题名”的之说。读书人怀着敬畏之心,来瞻仰朝奉文昌帝君,是渴望被魁星右手那支笔点中,文运、官运齐来,独占鳌头。

过魁星楼迈进帝乡大门,迎面是中间嵌九龙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这二十四级石阶象征的是二十四孝。登上石阶,就是名为真庆宫的文昌宫正殿。真庆宫中所供神像,头戴冕旒,身着九龙袍,慈祥和善,这是文昌帝君本相。

在文昌正殿参拜文昌帝君时,王秉正嗅到幽幽的桂花香味。从正殿穿出,果然看到几株古桂。时近中秋,那些古桂翠绿的叶片下,已有红色的桂花悄然绽放。

读书人把科举及第称之为蟾宫折桂,在主管功名的文昌帝乡,怎能少了桂花!王秉正心中思忖之时,竟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

几株桂树后,有一大殿,名为“桂香”。庙祝说,桂香殿是前朝所建,采用了减柱造法。围绕殿内四根粗大柱子细看,它们都向不同的方向大幅倾斜。而随着人的方位变化,柱子倾斜的方向也随之变化,很难确定它是如何倾斜的。

桂香殿里供着三尊神像,正中头戴王帽的是文昌帝君被封为济顺王、英显武烈王时的形象,两侧是他的两个随从。右侧是傻得可爱的天聋,左侧是憨态可掬的地哑。聋者欲言而一无所知,哑者尽知之而不能一言,这样就可以保证谁中状元、谁当大官、谁得多少利禄等天机不被泄露。

在大庙里一路瞻仰,不觉已到午时。庙祝征询得知,王秉正几人要在庙里用素斋,就领几人在古柏下一角小亭内坐下,泡一壶清茶,嘱斋堂居士备餐。

用过午饭,王秉正留庙祝同坐。换了香茶,一边品茶,一边请庙祝为自己讲授更多文昌帝君的掌故传说。直到酉时初,太阳西沉,给了庙祝二两银做香火钱,下山回了梓潼城。

晚餐时,王秉正向曹家富询问,如何能便捷迅速地去往潼川府盐亭县。

多年贩运粮豆,曹家富对附近州县都很熟悉。这一路,地理环境相同,百姓耕种习惯相近,都有零星种植的高粱。所以,他建议王秉正弃车,沿潼江河走水路出发。在盐亭办完事后,可沿水路从射洪进涪江,再沿江上行回铜牟。这样走,可联络更多地方,以便购入更多的高粱。

这个建议不错,王秉正欣然接受了。回客栈结了车夫车钱,打发他先回铜牟,又请曹家富帮忙联系船只,确定了第二天的行程。

次日一早,曹家富先到潼江河边,联系了一艘成色较新的小客船,讲好价钱,交代好行程细节,才去客栈叫王秉正几人。

客栈这边,几人起得很早。车夫最先离开客栈,要去城边道旁看能不能找点顺路人货捎带,赚点费用。王秉正让伙计结了店钱,按约在客栈大厅等曹家富。

进客栈就租船事宜向王秉正交代一番,曹家富借客栈掌柜纸笔,给王秉正写下一个地址。他嘱咐王秉正,到盐亭后按地址去找一个姓赵的粮米商。这人是他的朋友,对潼川府粮市行情很是熟悉,去年秋也曾到铜牟镇给谪仙烧坊送过粮。他介绍说,这人十分靠谱,有需要,可以和他合作。

要事说完,几人同出客栈早饭。王法天念叨着昨日吃过的片粉,曹家富就将三人又领到了昨日的早餐摊点,依昨日例,每人上了一笼包子,一碗稀饭,一份片粉。王法天例外,直接给他叫了两碗。

吃过早饭,四人步行向城外码头而去。船家已做好准备,就等客人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