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八十八章:科举变革

大明鸿图 第八十八章:科举变革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8:01:28 来源:笔趣阁

“科举之事”听到皇帝的话,几个人都是一愣。他们相互看了看,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惑和不解。

崇祯的视线在几个人的面上一扫便继续说道:“朕,想改一改这科举制度。”

几个人悚然一惊,更改科举制度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事情!从唐初创立科举选材到如今,科举制度已经延续了千年。尤其是大明定鼎以来,从大明的太祖高皇帝到刚刚离世的熹宗悊皇帝都对科举高度重视。大明的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在座的几个大臣,哪一个不是从科举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久历磨难之后才做到如今的位置的。现在听到皇帝要改变科举,几个人下意识的皱紧眉头。

沉吟了片刻,礼部尚书孟绍虞才躬身问道:“陛下。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材的基础,牵扯到大明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万不可轻动啊。再者,本朝的科举制度是由太祖高皇帝钦定,多年来虽偶有变革,但从方式到标准都已经被天下人所认知。任何的改动都有可能会引起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臣请陛下三思。”

孟绍虞的话让崇祯微微皱了皱眉说道:“孟闻叔,朕还没有说要如何变动,您怎么就知道会天下大乱?”

孟绍虞连忙躬身说道:“请陛下恕罪,臣只是提醒陛下,科举之事非同小可,还望陛下慎之。”

“哼。”崇祯轻轻的哼了一声说道:“朕当然知道此事的轻重,所以才传你们进宫商量。否则朕一道圣旨发下,哪来的这些啰嗦。”

孟绍虞再次躬了躬身,不再说话。

“朕这些日子都在想着一件事,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官员依附于魏忠贤那个奸邪?为什么在惩治那些附逆官员时,从他们的家中会查抄出如此多的赃款。这些人也都是读的圣贤书,也都是经过场场的科举考试,层层的选拔出来的读书人中精英。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鲜廉寡耻?”崇祯说到这看着孟绍虞说道:“孟闻叔,你是大明的礼部尚书,你说说这是为什么?难道大明天下的读书人都已经烂成了一堆臭泥?”

听到皇帝将所有的读书人都扫了进去,几个人都是一惊。孟绍虞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他再也坐不住,连忙站起身说道:“陛下,瑕不掩瑜,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这些人中有一些败类在所难免。臣敢保证天下读书人中忠君廉洁的还是绝大多数。”

“哦?既然忠君廉洁的是绝大多数,那为什么魏逆身边会有如此多的官员?”

“这个。。。。。。”

“为什么大明的科举选人制度,没将这些人屏弃在外,反而让他们堂而皇之的立身于朝堂之上?”

“这。。。。。。。”

看着被自己问的有些发愣的孟绍虞,崇祯轻哼了一声说道:“在朕看来,现在的科举制度必须要有所变革。它要将品德高尚的君子选拔出来,要将贪得无厌的小人挡在官场之外。它要让众正盈朝,官场清明。官场清则社稷稳,社稷稳则万民安。我大明也将开千秋之伟业。我大明。。。。。。”崇祯吐沫横飞的说着。说着说着他兴奋的站了起来,两只手臂挥舞着,一张脸激动地通红。

坐在下面的几个人,都是在大明官场上翻滚多年的人精。几个人看着皇帝的表演,心中都在猜测着年轻的皇帝到底想要干什么?都在快速的盘算着各种得失。

“所以。。。。。。”崇祯重重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突然间的声音吓得在一边有些犯迷糊的徐应元身上的肥肉微微一颤。崇祯深深的喘了一口气说道:“所以,这科举制度一定要改!”

几个人不露痕迹的相互看了看,大家都已经看得很清楚,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已经下了决心。

依旧是站着的孟绍虞躬身说道:“陛下之心,犹如日月。臣等必佐陛下完成千秋之伟业。”

其他的几个人也同时站起,一起躬身说道:“臣等,必佐陛下完成千秋之伟业。”

看着底下的这几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一脸平静的念着台词。崇祯心里不由得苦笑了几声,万幸自己不是指着演技活着。刚才那通准备好的演讲,也不过就是向几个人传递出自己的决心。眼看着面前几个人都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图,崇祯也就没了再演下去的情绪。不过最后的收尾还是要自己这个皇帝来做。他微笑着几个人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朕心甚慰。”

殿中的几个人,包括崇祯在内都微笑着归座。稍倾,黄立极躬身问道:“臣等不知,陛下想要如何更改?”

崇祯想了想说道:“朕想,在那些举子进京之时要携带有当地官府写下的风评。如果风评有亏,在殿试之时就黜逐出榜。”

几个人微微皱起了眉头,李标想了想说道:“陛下,要是如此,恐怕要生出更多的弊端。”

“此话怎讲?”

“陛下,由当地官府定下风评,可能会对无权无势的寒门考生不公啊。再者,如果有不良考生串通贪官得到优质的风评,也会辜负陛下的一片心意。”

“所以,朕在殿试之前,还要派锦衣卫依据风评到各地暗访,看看那些风评是否属实。”

“这个。。。。。。”李标在心里直呲牙,既然要派锦衣卫,还写什么风评,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不过这话又不能明说,一时间李标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陛下。”一声洪亮的声音,震得一旁的徐应元直皱眉。他微微的斜着眼睛看着大声说话的孙承宗。

“陛下,天下读书人虽多,但出一个进士却难。将十年寒窗的饱读之士的命运寄付于市井阴私之事。臣认为不妥。再者,应试举子来自各地且人数众多,又如何查的全。”

“私德不修,政德难存。再说市井传闻未必就不能从侧面显出一个人的品行。至于孙师傅说的人多难查。。。。。。朕想消减每科中榜的进士人数。每科进士定数三十三人。”

“什么?这。。。。。。”听到皇帝如此说,底下的几个人都大吃一惊,几个人几乎同时站了起来说道:“陛下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