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640章 群情激愤

我要做太孙 第640章 群情激愤

作者:我要做皇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7 13:37:34 来源:笔趣阁

朱元章盯着他,脸上严肃的问道:“你什么时候再给咱生几个重孙子?”

“额……”

一时之间,朱允熥竟然有些无言以对。

“皇爷爷,您这么郑重其事的,原来就是为了这事儿啊?”

朱元章瞪着他说道:“你少和咱打马虎眼,咱现在就是想着重孙子,越多越好,你要是真能给咱生几十上百个,那才热闹呢!”

朱允熥听到他所说的数字,不由得咽一下口水,“皇爷爷,你看谁有几十上百个孩子?那得吃多少饭,穿多少衣服,住多少房子,谁能养得起!”

“寻常百姓养不起,你还养不起了?”

朱元章不满的道:“咱可知道你开的皇庄皇店,还有酒水和辣椒的生意,还有那什么百货街,现在恐怕各大城里都建了吧,每年收到你内承运库的银子海了去了!你能养不起?”

朱允熥解释说道:“皇爷爷,皇后这不是才刚刚生产过吗,文疆还不到一岁,总要歇一歇养一养身体吧。”

朱元章紧追不放道:“那其他嫔妃呢,你那三个妃子都还没有生育吗,说起这事,咱倒是想起来了!”

朱元章一拍大腿说道:“你登基已有三年了,现在也该广纳妃嫔,充实后宫了,多立一些才人淑女,等她们生了孩子再册封也行,但无论如何后宫的女人不能少了!”

“这样吧,咱这就知会礼部,给你选妃,必然挑出一些贤良淑德,保证让你满意如何?!”

“别别别……”

朱允熥连忙抓住他的胳膊,叫他拦住道:“皇爷爷,选秀这事儿不急,现在朝廷有要事,等过了这段要紧的日子再说。”

“再要紧的事也没有子嗣重要!”

朱元章道:“就算是有天大的事,那人还不吃不喝、不娶不嫁了?还不是得正常过日子吗!

你就听咱的,今年就进行选秀,多多充实后宫,等后宫的女人多了起来,你也勤奋一点儿!争取明年再生几个大胖小子!”

勤奋?

在这事儿上勤奋……

这是勤奋的事吗?

况且太勤奋了,腰子也受不了啊!

朱元章凑近朱允熥,低声询问道:“你要是觉得为难,就让庆童给你收集一点儿补药,只要不肆意挥霍,身体自然无碍……”

“多谢皇爷爷美意!不过孙儿不为难!那个就不用了……”

朱允熥一脸正色,立即拒绝了朱元章的好意!

为难?

男人怎么能说为难呢!

小瞧谁呢!

出了大善殿,朱允熥不由得伸出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

这种事说起来,真是让人觉得难为情啊!

不过自己身为皇帝,就有为皇家开枝散叶,繁衍子嗣的职责,而一个家族子嗣是否兴旺,也决定了家族的兴衰荣辱!

所以长辈就会在这件事上多多提点晚辈,甚至有所教导,送些春宫图或者是药品,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

唉,看来自己以后还需要更加勤劳啊……

毕竟,勤劳是美德嘛……

……

“方先生,不知宫中可有回复?”

客栈里面,解缙大清早又来拜访,寒暄过后便问起方孝孺上书的事。

方孝孺眉头紧皱,坐在椅子上摇了摇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还没有回复?这都好几天了!”

解缙也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满的道:“按照正常来说,宫里批复的奏章前两天就应该下来了……莫非是被留中了?”

留中,就是把臣子们的奏章留在了宫廷禁卫之中,既不作出批示,也不交办。

这和石沉大海没有区别!

甚至皇帝有没有观看都不知道!

如果是无关痛痒的奏章,这样处置倒没什么问题,反正无关紧要。

可自己的奏章说的可是大事啊!

而且还是联名上奏!

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份奏章的分量!

方孝孺心中也有三分气,觉得皇帝这么对待一位大儒是在折辱读书人的体面!

所以便来到桌子旁,抓起毛笔挥毫泼墨,当即又写了一份奏章。

这次不仅是解缙,就连方孝孺的学生知道了以后,也纷纷联名,还有在京城的一些故旧,也在奏章后面署了自己的名字。

并且派人专程递交给通政司,让他们呈送给皇帝。

朱允熥看过这份奏章之后,只是摇头笑了笑,依旧把它丢在了一边,还是没有做出任何表示。

方孝孺等人在等了好几天之后,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这日用过早饭,方孝孺便派人前往通政司去询问缘由,然后照例在客栈当中为自己的学生讲学。

解缙和几位故交,也坐在一旁聆听。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方孝孺坐在椅子上,对于下面的学生讲道:“孔圣人在这里的意思是,若有人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若是能够再进一分,努力实行,那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所以你们求学问,努力追求是一回事,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够开了心智,不会人云亦云,到了这个时候对于圣人文章,必然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若是能够达到仁……,那么就脱离书本字句道理的的桎梏,胸怀天下,仁者爱民,对于天下苍生必然有另外一番境界……”

“到那时候对于如何管理自己,如何治理天下国家,自然能够得心应手,符合天道,这才是圣人教诲的精髓……”

方孝孺的话讲完,解缙就在一旁赞叹道:“方先生的学问果真是大而精粹!寻常读书之人,只不过是追求字面文章罢了,哪里会知道的这么深刻!”

“足可见方先生之心胸雅量!实在非常人所能及!在下受教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方先生之言犹如晨钟暮鼓,在发人深省!”

“听完先生一堂课,在下实在受益匪浅!”

其他人也纷纷发出称赞之言,吐出誉美之词。

“诸位太客气了,在下这点学问难登大雅之堂,有不妥之处还行不吝赐教……”

方孝孺谦虚了几句,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喝了几口,润了润嗓子,便准备接着讲下去。

此时他的学生刘行来到侧门,看着自己的老师,正在踌躇是不是该上前禀报。

方孝孺看见了他,便询问道:“刘行,你去通政司打听的结果如何?”

一句话,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因为众人都知道他们联名上奏的奏章没有任何音讯,显然方孝孺是让自己的学生前去打探了。

那位学生躬身上前,行了一礼道:“回禀先生,学生遵照先生的吩咐前去通政司打探,通政司的人说奏章已经送上去了,让学生继续等待消息……”

等待消息?

这就等于没有消息!

看到自己的奏章再次被忽视,方孝孺火气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努力压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让它发作出来,方孝孺把茶杯放到茶几上,盯着自己的学生问道:“确定呈送给陛下了吗?”

“额,通政司的人说呈上去了……”

那个学生意识到自己先生的异样,不由得心里忐忑。

方孝孺一言未发,慢慢的站起身来,挺直了自己的身板。

下面的门人学生,还有故交好友也都纷纷起身,都看着方孝孺等待他的说话。

看着一个个投向自己的眼神,方孝孺沉声说道:“心怀国事,忧虑天下百姓,是我等读书人的职责和担当,这才叫以天下为己任!”

目光从一个个脸庞扫过,方孝孺道:“今日的课,就到这里,我还有事,恕不远送了!”

说罢躬身行了一礼。

解缙等人也赶紧回礼,不过并没有离开,而是问道:“方先生,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方孝孺咬紧牙关,沉声说道:“在下要去承天门叩阙!”

众人一听,顿时大惊!

叩阙……这可是多少年都没有过的事了!

记得上一次,还是当今陛下身居东宫的时候,洪武二十五年所发生南北榜桉的事……

叩阙,扣击宫门,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

这要么是敲响登闻鼓,直达天听。

要么是拦住皇帝的车驾,当街喊冤,或者是进谏。

可无论哪一件,都是极为厉害,极为引人注目的事!

所以有人一听他叩阙,便满怀忧虑的道,“方先生,前去叩阙……这可是大事啊!若是圣上怪罪下来……”

闻听此话,方孝孺大声喊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方某不才!愿意做个勇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不断地求取知识,以减少自己对世界事物而产生的困惑。真诚地待人如己,不再为个人得失而忧愁。

勇敢地实践前行,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很显然,他觉得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勇敢践行的人!

这也符合他以身立命的做派。

方孝孺说罢,伸手去扶正自己的头冠,然后理了理自己的儒士衣裳,

迈开大步,便朝外面走去。

众人赶紧给他让开一条通路,让他从人群里面穿过。

解缙里面胸潮澎湃,也被方孝孺的化所感染,开口高声疾呼道:“我等圣人子弟,此时此刻,就应该勇敢地实践前行,践行圣人教诲!江西解缙!愿与先生同往!”

说完此话,也立即跟着方孝孺后面迈步而去。

“诸位,勇敢实践圣人教诲的时候到了!在下愿意追随!”

“在下也愿意追随,一同前去!”

“一同前去!”

在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氛之下,在场的都是热血青年,于是立即感到浑身沸腾起来,

纷纷跟随方孝孺和解缙的脚步,一同前去承天门!

街市上的百姓,看到一群身穿儒士服的人聚众前行,都纷纷驻足观看!

这些人脸上的表情都颇为康慨,有些面色悲壮,有些面色刚毅,

有些则是显得颇为勇敢,甚至还有些脸上隐隐之中透着兴奋之色……

“哎哟,这是怎么回事,这么多读书人这是要往哪儿去啊?”

“读书人一扎堆儿,肯定没好事!不过……嘿嘿嘿,对咱们来说就有好戏看了!”

“整这么大的阵仗,看他们这方向……不会是往皇城去吧?”

“去皇城?他们不要命了?!”

“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值得去皇城?惊扰了太上皇和陛下,那可怎么得了!”

有些百姓们对叩阙并不陌生。

毕竟几年前百姓们群情汹涌,聚在承天门请愿杀詹徽,不少人都参与了。

还有科举考生承天门叩阙的事,他们很多人都看见了。

这些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有好事者一路跟着他们,很快随行的就有了很多人。

五城兵马司还有锦衣卫早就得到了消息,可是碍于朝廷规制,他们哪里敢拦住!

于是只好一边派人维持秩序,一边向上面禀报。

承天门到外面就是外五龙桥,再往前是千步廊,千步廊左右就是朝廷六部,还有五军都督府等衙门。

若是过了承天门往里面,直到奉天殿,这里便是皇城,也叫外廷。

所以承天门就是一道分界线。

这里是寻常百姓都能到的地方,历史上朱棣迁都北方之后,承天门那一带在后世就被称为天an门广场……

方孝孺和解缙很快就带着众人来到了承天门外。

望着高耸的城楼,方孝孺停下了脚步。

此时守城将领望着城下的儒士,顿时觉得头皮发麻……

最难搞的就是读书人!

可是职责所在,只能应对,高声喊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聚集在此处?!难道是要谋反不成!”

一开口,就把罪名给扣了下来!

只盼望他们在情绪激动之下,一时不查,或者忽略,或者默不作声,

那守城的将领就算抓住了把柄!占得了先机!

方孝孺高声说道:“我大明天下,只有公忠体国之忠臣!没有叛乱之逆臣!”

“本官汉中教谕方孝孺,有奏疏要直呈陛下,请陛下御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