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二百二十二章 探讨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二百二十二章 探讨

作者:墨茗棋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45:29 来源:笔趣阁

天*天*小*说m.一番话说完,宋应星这才坐下。

宋应星落座后,他才发现徐骥身后还站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突兀,而且此人棕发蓝眼,虽然穿着大明服饰,但一眼就能看出是外国人。

宋应星刚才由于太过激动,并未注意到此人,询问徐骥道:“友安兄,不知这位是?”

徐骥一直忙于和宋应星叙旧,还未来得及介绍,抬手拍了拍额头,道:“果然是老了,竟然忘了给长庚介绍。这位是毕方济神父,乃是家父的好友,此次本是准备回澳门,听说我来梧州之事后,便一同前来,打算见识一番。”

明朝后期,来大明的外国传教士越来越多,宋应星也同他们交流过,对此倒也是见怪不怪。

宋应星歉意道:“神父,怠慢了!”

“不敢,在下不请自来,先生不怪罪就好。”毕方济操着一口流利大明官话,急忙回道。

宋应星命人搬来一把椅子,毕方济这才坐在徐骥身后。

安排完毕,宋应星开始进入正题,道:“诸位身旁的都有一本册子,乃是永明王编写的关于复旦学院的一些章程,诸位看看还有何补充?”

正所谓集思广益,这本学院章程是朱由榔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写而成,但他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难免有所疏漏,或者考虑不周的地方。

“哦?”

众人扭头望去,果然在一旁的桌上看到了早已摆放好的册子。

陈弘绪第二次听到宋应星提及永明王,不自觉皱了皱眉头,他对大明宗室向来感官不佳。他一听是朱由榔所写,打心底里不认为这册子中有什么好内容。不过,为了宋应星的面子,还是准备草草看一遍。

可是,当陈弘绪看到第一句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见册子开头写道“五尺之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只此一句,便点出了八股时文之弊。

陈弘绪收起轻视之心,开始细细研读起来。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陈弘绪看完整篇册子,久久不语。这篇册子中的提及大明科举弊端以及提出的教学章程,完全超出了陈弘绪的想象。

大明如今道学弥尊,科甲弥重,点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之人,十无一二能解事者。能提出如此观点,有如此见识之人,真是出自大明宗室吗?

陈弘绪严重怀疑朱由榔是找人代笔了,这不可能是他自己写的,委婉道:“长庚兄,不知这册子是何人所写?我想当面拜见一番!”

宋应星以为陈弘绪刚才没听清楚,回道:“自是永明王所写,若是士业想要拜见殿下,我可以代为引荐。”

陈弘绪见宋应星还是如此,也不再避讳,直接了当道:“这篇文章大气磅礴,其内容更是见识不凡,若非学识渊博之人岂能写出?长庚兄可不要告诉我永明王有如此学识?”

宋应星听完陈弘绪的话,有些哭笑不得,道:“士业,我还能骗你不成吗?这真是永明王所写,难道你连为兄的话都不信?”

陈弘绪摆手道:“我自然不会怀疑长庚兄欺骗于我,如此看来是那永明王找人捉笔,骗了长庚兄。”

宋应星知道陈弘绪并非是有意针对永明王,而是对大明宗室不待见,为朱由榔辩解道:“士业未免以偏概全了,永明王绝非你口中所说之人,为兄曾和永明王多次交谈,永明王绝对是位胸有沟壑,睿智之人。顾小友、方小友皆见过永明王,你若还是不信可以询问他二人。”

陈弘绪见宋应星言之凿凿,不禁有些动摇,难道大明宗室真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他扭头朝顾炎武、方以智望去。

顾炎武、方以智自是听到了二人对话,见陈弘绪望来,点头道:“先生说的不错,永明王绝非常人!”

两人言语中带着尊重,他们越是和朱由榔交往,越是能体会到朱由榔身上的不凡,不仅常常听到能令两人振聋发聩之言,而且做事更是雷厉风行。他们在朱由榔身上完全看不到半点儿宗室子弟中骄奢淫逸的影子。

陈弘绪听说过顾炎武、方以智之名,知道以他们的品性不会说谎,而且他还从两人的脸上还看到了对朱由榔的崇敬之情。

陈弘绪不禁对朱由榔开始好奇起来,若真的如宋应星所说,那这位永明王还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陈弘绪暂且将这件事抛诸脑后,合上册子,叹服道:“我完全没有意见,这篇章程将学院的课程安排的已经很齐全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各科所需具体书籍罗列出来。”

这本册子中,朱由榔将复旦学院的课程设置为四大类,文事课、武备课、经史课、艺能课。

其中文事课分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武备课分黄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经史课分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诗文等科艺能课则分农学、水学、火学、工学、医学等科。

但是朱由榔并未将具体所学书籍罗列出来,朱由榔脑中可没有这么多古书可写,这项工作内容,自然留给众人。

徐世博这时也看完了册子,思考片刻后,开口道:“这本册子中的内容是不是太齐全了?”

“齐全还不好吗?”陈弘绪反问道,“其中皆是经国济民之学,多学些知识有何不好?”

徐世博摇头道:“四书五经,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火攻、器制等等,这几乎囊括了九流百家之教,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未必学得完?”

宋应星解释道:“子谦多虑了,当然不可能让学子将这些课程全部学完,我们可以挑出一些课程作为必学之课,其余课程根据其自身兴趣让其进行选修。”

徐世博点头道:“如此便好,那在下也同意这章程。”

其余之人或多或少提出一些意见,有的更是建议剔除诗科,宋应星一一将其记下。

待众人发言完毕,宋应星望向一旁的徐骥,道:“友安兄,你觉得如何?”

徐骥感叹道:“没想到,当年家父一直梦寐以求的学院,会有实现的一天,夫复何求!”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廖英邦,突兀说道:“长庚兄,银子够用吗?”天*天*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