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文豪驸马 >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李世民的震憾

大唐之文豪驸马 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李世民的震憾

作者:卫之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0:56 来源:笔趣阁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今天到了人工授粉的时候了,长孙淹找来羊毛让老王头给做了了个小毛刷。

长孙淹专注的对一颗颗已经长高的土豆花朵上用毛刷刷着,很轻柔。这种方法还是前世一个做大棚菜的亲戚那学来的,应该是有用吧,长孙淹也没有很大的把握,毕竟这是第一次实际操作。全部弄完,长孙淹才发觉自己已经大汗淋漓,绷着精神太耗费体力了。

牛进达在旁边紧张的看着,虽然不懂。看到长孙淹大汗淋漓的样子,忙将长孙淹给扶到椅子上坐下,让在旁侍候的苹儿端来了水,长孙淹大大的灌了一大杯,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弄完了。

这段时间,长孙淹在牛进达的监督下,将《百家姓》与《三字经》默写了出来,一些生僻字让长孙淹有点痛不欲生的感觉,几经修改方才定稿。现在这两本书正摆在李世民的桌子上。

书是随着牛进达的奏折一起送到李世民面前的,其实牛进达那场对长孙淹的询问,表面上是出于牛进达的好奇心,其实是李世民要问却又不方便问的。

李世民很好奇,长孙淹是谁教出来的,家学吧,作为长孙无忌的妹夫,长孙家的情况李世民当然清楚并有所了解,但找来找去,都找不能可能教出长孙淹这样的人来,所以,便让人带了句话给牛进达,让他装做不经意见询问下。长孙淹难道真的不知道吗?不见得,长孙淹却选择了装傻。

牛进达在奏折里将与李旦的谈话原封不动的写了下来,递到了李世民的面前,夹带着的还有那两本长孙淹所说的启蒙书籍。

李世民先看的是那本《三字经》,全文一共1200字,看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时不禁拍案叫绝。唤过德康,让传李纲来见。李纲作为太子老师,一代学宗,让他判定这本三字经,将更为合适。

此时,正是太子与众皇室子弟就学时间,李纲闻宦官言陛下通传,要从人自学,自己急忙理衣至太极宫拜见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一遍后,放在了一边。拿起另一本《百家姓》看了起来。正在这时,德康通传,李纲已到。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百家姓》,放在了那些奏折中,这个有些问题自己需要亲自问长孙淹,招招手,让李纲进来。

李世民拉起欲拜礼的李纲,将《三字经》拿在了手中对李纲道:“李师,我这里有一本书,今天唤卿前来,是为验证这本书的。”说着,便将那本《三字经》放在了李纲的手中。

李纲疑惑的看了看李世民,在李世民的眼神示意下看起了自己手中的书本。看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时双手不禁颤抖了起来,激动的对李世民问道:“陛下,此书为何人所著?”

李世民将此书的来历过程给李纲讲了一遍,故意隐去了百家姓。李纲听到书是李旦师傅所著,并且判断应为晋时衣冠南渡后所书时,李纲不禁泪湿了双眼。

抹了抹眼泪,李纲禀道:“此书来历应该便是如此,虽李旦言语中应有所隐晦,可能涉及其师门隐秘,不宜细说,倒也可信。难怪观长孙淹此子才华冠绝大唐,原来有良师教导,实为大机缘。当年的衣冠南渡,我大中华文化十不存一,很多都已失传,此乃**。想不到当时有人能够承继了下来,并已发展至此,实比我大唐士林高出太多。臣请陛下可将此书颂行天下,以泽万民。”

李世民笑着点了点头,“既李师都如此称颂,联岂能不传场开来,日后开民智,大唐将人才多矣。”李纲闻言称善不已。

“但臣有一事不明,此书中间隔间所写是何意,观其,应为断句所用,但均不相雷同。应需长孙淹当面解惑,臣请陛下派人宣长孙淹入宫,当面问清方可。”

李世民点了点头,叫过殿外侍候的德康,让其派人去城外唤长孙淹入城进宫。

长孙淹忙完暖房人工授粉的事,回来后,让人准备热水,舒服的泡了个澡。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李旦慵懒的伸了个懒腰,这样的生活真好啊。土豆已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只需要再让它生长个半个多月就可以收了,自己也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了,忙完了这些,自己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但现实怎么可能让李旦好好的偷懒呢。

苹儿急步走进书房,对长孙淹行礼道:“少爷,宫里的德康大总管到了,说是陛下相召,让少爷尽快入宫。”长孙淹叹了口气,干嘛呢,刚想着说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却又被李世民相召,想闹哪样吗。但皇帝派人来叫,还是德康这个老相识,怎么也要去一趟的吧。

长孙淹随着徳康赶往了皇宫,途中,长孙淹问德康,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吗,德康笑笑不说话,让李旦碰了个软钉子,摸了摸鼻子,这是讨了个没趣啊。长孙淹索性不问了,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臣长孙淹参见陛下,陛下万安!”长孙淹进了太极殿,行礼道。

“好了好了,不必行礼了,就会弄这些虚头八脑的话,心里还不知道怎么怪联呢。这是李纲李师,过来见过。”李世民对长孙淹那言不由衷的话早就习惯了,出言怼道。

李纲在旁看得笑了,人人都说,陛下对长孙府二小子很是庞信看重,看李世民对长孙淹的态度,看来所言非虚。

长孙淹这里才发现自己身旁不远处有一个老头站在那里,李纲,就是那个一代学宗,教过三界太子的李纲李文纪?历史名人啊。长孙淹急忙行礼,“学生见过李师,平日里即仰慕李师才学,一代学宗,今日方才得见。”

李纲见着执行甚恭的长孙淹,放声笑道:“我才是仰慕于你啊,书圣诗圣双圣之名可是响彻士林,老夫岂不能不知啊,却又无缘得见,今日总算当面了。”

“今日唤你前来,是李师有些问题要问你,你据实回答就是。”李世民止住了两人的相互吹捧,出声说道。

“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请李师垂询。”长孙淹看着李纲手中的书本,总感觉很是眼熟,看到李纲扬起了书本的封面时,长孙淹发现是自己所写的那本《三字经》,心里恍然大悟,今天来肯定是询问自己这事了,果然,牛进达是为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问的。

李纲扬了扬手中的三字经,对长孙淹问道:“此书与陛下手里得知,其它的我就不问了,可能涉及到你师门隐秘,但有一事,我必须得问明白。书中文句间间隔所标是何意?”

原来是问标点符号啊,长孙淹在默写时不自禁的将标点符号给默写了出来。长孙淹一直觉得,古人晦涩难懂就是因为无标点符号,这也让长孙淹吃尽了苦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将标点符号的概念抛出来,如果以李纲在文人士子中的威望与名声,相信能很快的推广出去,也算是造福了天下读书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名师教导,没有标点符号做断句,极易使得意思南辕北辙。

“淹在读书时,发现有些语句可因断句的不同引申而出不同含意,故私自加上了隔断,我把它叫做标点符号,分为逗号、句号、感叹号等,这样一来,好于理解了。”

听长孙淹这样说,李世民与李纲一同看起了《三字经》中标点符号所标注的地方,看了一会儿,两人同时望向了长孙淹,长孙淹上前进一步解释道“比如,我这里有一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以断句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解释的同时,长孙淹用笔在纸上写了出来,写完后肃立一旁不再言语。

李纲与李世民望着长孙淹纸上留下的不同断句所表现出的含意,李纲抚须点了点,确是如此。忽然,李纲怔住,心想,如果将用此标点符号用于四书五经等的断句,那不是让理解变得更加简单,我怎么以前没想到过这点呢。

想到这里,李纲对李世民荐言道:“陛下,臣恳请召集人手,重新对四书五经等进行整理,加上长孙淹所提出的标点符号,以便让先人思想更准确的传承下去,请恩准。”

李世民看到长孙淹写出的差别,已经想到了这点,便同意了李纲的意见,拟旨集弘文馆及国子监人手,开始对四书五经等进行重新注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