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538 重开汉唐制科

奸臣世家 第538 重开汉唐制科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况且,这样也能很好的平衡年轻学子和年长学子们之间的利益。

没办法,张商英只好领了旨意,继续接着干活去了。

三日后,每天公布一张皇榜,张商英在回去和其他部堂大人商量过之后,只是更改了一两个赵煦却是疏漏的人选,其他的人选就不再变动。

绍圣二年虽然开了三榜,可是,也仅仅至招录了不到一千名进士。

因而此次落榜的学子人数非常多。

为了避免这些学子失望,也为了培养更多的年轻学子,所以,赵煦专门殿试之前,便下诏,通过院试进京赶考的学子,凡是没有超过二十岁的,都可以免费进入太学,而超过二十岁,但不超过二十五岁的学子,则可以自费到太学里旁听。

不过,县令及县令以上官员的子女则必须进入国子监学习,只有在国子监考试合格者,才能荫补官职。这一次,国子监并光是按照官员的品级,而是看其官职的重要性,像是军州的知县,品级不过九品,按照以往的惯例,是无法享受到荫补子女的殊荣的。

可是,这一次,赵煦虽然并没有专门提高一地最主要主官的待遇,却让他们享受这一殊荣。

当然,国子监虽然考核严格,但也也它的好处,进入国子监的学员可以不限年龄,也不限制学习时间。

不像太学,以后想要进入太学,先要看其家事和年龄,在查访其人品,最终被招录太学的也只能在太学中学习三至六年。

学习六年的是那些十五岁以下的学子,而学习三年的是那些二十岁以下的学子。

因此,这一次,因为落榜而离京的年轻学子大致上有八成左右。剩下的二成也有一万多人。

进士科只取年轻学子,这个隐含的限制根本就瞒不住有心人,很快就被人抖搂了出来,散布到了整个汴梁城。

这对于那些年长的学子,这个隐含的限制当然是极为不公平的。于是,他们很快就速聚集在一起,准备像当初的元丰十勇士那样,如果赵煦不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说法,就全部一头碰死在宫门前。

当年的刘白,那是被逼不得已,可这些年长的学子可真敢啊!官家敢今年这么做,那么三年后的贡举,在殿试上,还会继续保留这限制,结果以后的殿试还会是同样一个结果。一想到自己如今过了年龄关,如果不抗争的话,就将彻底地断绝他们考中进士,一步登天之路。

不过,很快,想去宫门前闹事的年长学子们,其中大部分突然之间不告而别,声势浩大的队伍也在不声不响之中慢慢散了。

原来,赵煦在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让梁师成安排皇城司的逻卒在宫外散播一条消息,消息的内容——几日后将在汴梁城中大开制科的消息传扬了出去,其实学子们早就知道。

不过,这一次赵煦散布出去的消息更加详细和具体,紧接着,全汴梁城的各个城门旁也在同一时间内张贴处境了皇榜,正式公布了此事。

皇榜中确定,制科将被定位常科,也是同样是三年召开一次。今年先开设三个科目,而且,这三个惯常的制科科目会变成同进士科一样的定科。

在皇榜中,还公布了三个科目具体招录的人数。

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招录的人数较少,分别是000人和1000人。

而博学宏辞科将要招录的人数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五万人。

不过,皇榜中有专门指出,凡是参与闹事并且到达了宫门的人,取消该名学子此次,以及三年后参与制科和贡举的资格。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去闹事队伍中大部分年龄较大的学子在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即离开大部队,消失了。他们都是先去看皇榜了,那里还顾得上,或者说敢去送死啊。

最终,只有几个真得有些疯狂的年老学子到达了宫门前,可是,赵煦怎么可能让他们真得碰死在宫门前,于是,这个时候,皇城司的逻卒便出马了,他们一出现就立刻将这几个学子绑起来扔进了皇城司的大牢之中。这个时候,可没有那个人真就傻得为这几个老疯子鸣不平。

于是在三月十六日,制科开始了。

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考得的内容,大致还是依照唐朝的旧历,不过,博学鸿词科却考得主要是史学方面的功底。

考核的结果,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被刷下来的考生并不是太多,而且,这些被刷下来的考生,也是在考卷中犯了忌讳,才没有通过考试的。

不过,因为应考博学鸿词科的学子们,其中有不少人在史学方面的功底比较差,最终被被刷下来了一少半,最终,这一科并没有如同圣旨上所说的那样,招满五万人,实际统计下来,也只招录了不到四万人。

这一次,肯定还会有再次落榜的学子不服气,不过,这一次这些学子不会再傻得跑去宫门前示威,他们是直接到礼部衙门门前击鼓鸣冤去了。

张商英这次就底气十足了,也不驱赶闹事的学子的和看热闹的百姓。按照赵煦的吩咐,将博学鸿词科最后十名的考卷和前去闹事学子的考卷张贴在礼部衙门门前的招贴板上,让天下人评判。

文人之间若是评论文章的文采,还真是难以评判。可是,这一次,博学鸿词科考得却是史学方面的功底,比如这些闹事的考生,光是从张贴出来的文章中,就能够看出,其中大部分人的文采的确是好于最后十名的文章。可是,这些有细心的人就发现,考官们在这些闹事的学子考卷中标住出了很多错漏的地方。

这些人之所以落榜,就是史学功底实在太差,所写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可其中却是错漏百出。

事实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赵煦原本还想给他们留一些面子,既然自己找不痛快,那么他也就不必对这些落榜的学子们客气。

更何况,当初的那道圣旨里,还隐藏了一个谁都没有发现补充说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