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86 韩扒皮的结局

奸臣世家 第186 韩扒皮的结局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这也算是种恶因,得恶果。

韩扒皮这个人仗着韩家的势力,的确是有些狂妄了。

他修书给京东西路的转运使和济州知州,一方面状告那两位知县,一方面让知州出面,命令巨野县知县出面澄清水泊梁山的归属问题,以及驱赶呆在州城和巨野县内郓城县百姓的相关事宜。

这位知州有心不听自己这下属的话,可是他不敢,生怕得罪了韩家的人。可是,如果真得由州衙出面派人驱赶郓城县的百姓。那么,他的名声就全都完了。

一个知州不但管不住自己的属下,却还要听任自己的下属驱策,而且任何人一旦和韩扒皮这个臭名昭著的昏官联系在一起,其后果真得不堪设想。

当然,能当上一任知州的人都不是傻子,济州知州更是老奸巨猾。人当然是要派的,不过,坚决不能由州衙的任何官员出面,他强令县衙一位不入流的小吏出面,领着州衙的衙役将以往默许在巨野县逗留的郓城县百姓全部赶回原籍。

可是,谁知道济州知州自己却碰到了阳奉阴违的事情,那个巨野县小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一面拖拖拉拉的带着人下到地方上执行知州的命令,一面却派人在整个巨野县将这个消息提前散布出去。这下子是捅了马蜂窝了。

能逃到巨野县的郓城县百姓,那都是在这里有亲戚的。那时的亲戚关系可不像后世那么冷漠,只认钱,谁家没个三灾六难的。消息一经传播,先开始大家伙都以为只是谣言,可谁知第二天那个小吏就开始赶人了。

这个小吏首先出手的对象,就是逃到州城里讨生活的郓城县百姓。当然,百姓大部分都是善良的,可还是有一部分属于无赖、闲汉,他们不事生产,在郓城县县城搞不到油水,就来祸害济州城。他驱赶这些毒瘤,既得到了声望,也算是完成了一小部分知州的命令。

这些人被押送出了巨野县,事实摆在眼前,分散到巨野县周边的郓城县老百姓这下子不用人驱赶,都急匆匆的从巨野县再次跑到临县,反正只要是韩扒皮仍然是郓城县的知县,他们是坚决不回郓城县。

这下子,被赶回郓城县的百姓倒是不少,可几乎全都是无赖和闲汉,这些人不但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反而会把纷乱不堪的郓城县搅得更是鸡犬不宁。

在水泊梁山有条不紊的收购粮食的过程中,蔡道也主动将这里面归属于郓城县的老百姓礼送出境,让他们迁往其他州府,临行前,他还给每户人家赞助了两串小钱。

毋庸讳言,他这么做,就是怕了那个韩扒皮,不想给对方留下任何的口实,来干涉水泊梁山之后的建设。毕竟,他和狄安都只是低级武官而已。

不过,蔡道在听完宋大诚讲述之后,就立刻想办法派人把这个消息传递给了远在海外的焦挺。让他在倭国雇佣杀手,行刺这个巨贪。

前面提到过,宋神宗和宰相们在派出监察御史监督州府县利用常平仓收购粮食的时候,都在暗中派人了解自己派出的每一个监察御史的行为。那么,很快,郓城县的情况也自然被摆到了官家和丞相们的案头。

蔡确和章敦在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还是像以往一样将文书移交给王珪,这位三旨宰相还是会将之隐匿起来。而宋神宗得知之后,大发雷霆之怒,可是,他自己也好真得出面惩治韩扒皮,毕竟他自己和父皇宋英宗能够登上宝座,韩琦是出了很大的力气的。

就在宋神宗准备下旨意将韩扒皮招进京师,准备给他安排一个闲散官职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郓城县知县韩扒皮被歌姬行刺而死的消息。

死了个贪官,还是死在了歌姬手里,这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可是,保守派大臣们却籍此对当朝的宰相们口诛笔伐,不管韩扒皮的官声如何,他毕竟是一介文官。不过,宋神宗既然已经了解情况济州和郓城的情况,自然不会让这些人颠倒黑白。

借这次行刺事件,宋神宗下旨,将济州知州废禁终身,济州判官也被罢官。那位刚刚到任的京东西路转运使也被降职,就任新的济州知州,而那位‘刚直不阿’的吕知县则被升为济州判官。

金乡县知县由巨野县知县调任。官员在本州之内平调,并不是太常见,可是,脱离了知州直接辖制,这也算是对这个窝囊废县令在关键时刻硬顶着那个糊涂的知州的一种奖励吧。

韩扒皮就这么不光彩的死了,他搜刮的那些钱财大部分都进献给了他的本家,而剩下的全部都进了宋神宗的内库。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把这些钱都交还给那些因为韩扒皮而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

整个中原范围内,监察御史们利用常平仓收购老百姓的粮食,这次的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各地的效果不尽相同。

大体上,变法派举荐的人选基本上都完成了官家和宰相们交与他们的任务,其结果相较于以往,要好很多。当然,这是没有和蔡道在运河周围收购粮食的行动做比较。

而保守派大臣们举荐的那些人选,则是乏善可陈。到了地方,还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和以往一样继续用常平仓和官府的钱来和当地的世家、豪绅做交易。

他们不知道的是,宋神宗对于这些都心知肚明,也通过这一次的事情真正认清了那些保守派大臣的真正面目。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就可以完全不顾及赵宋江山的稳固。

特别是那个郑侠,他这次也是被派往地方上担任监察御史中的一员。

蔡确和章敦经过商议之后,决定把郑侠派往保护派大臣的老巢——西京洛阳府,而洛阳府属县则派专门一些平日里刚直不阿的官员去监督常平仓的运作。

当初,郑侠背叛王安石,投靠了司马光,所以,他这次来到洛阳府,有心为百姓们做主,可洛阳城中的那些大佬们如何能够放过他。

大部分保守派大臣们又如何看不清如今的形势?

可是,一旦牵扯到自家的利益,亲属们便不肯让步。他们当中又有几人能够不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呢。司马光只顾着在他地洞里修书,家里的一切事物都交给了养子司马康。

郑侠到任后,有心拜访司马光,商议这件事,谁知见他的还是司马康。洛阳耆英会其他大佬们也都有样学样,本人全部都不出面,事情都交给自己的小辈去做。

结果,郑侠在洛阳是寸步难行,监督的结果就是洛阳还是像以往那样,常平仓内收购的粮食根本就没有一粒是属于老百姓的。

相反,被派到属县的那些品级很低、声望也不及郑侠的官员,却一个个都完成了任务。

如果没有对比的话,洛阳府的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那么对郑侠的行为也就没有多少感触。

可是,如今既然有了对比,而且还是近在咫尺。

有对比自然就有伤害。所以,在事后,郑侠才发现,这一下子他可被坑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