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204 三年2

奸臣世家 第204 三年2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而那两位没有进士出身的——陈师道和秦观。就得等到明年了,制科开始的时候,这二人必须拿出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和天下的才子们争取这次蔡道替所有人争取来的机会。

至于年纪最小的李廌,宋神宗到没有难为他的意思,他本是华州人,又没有官职在身,所以是第一个进京的。宋神宗把他派到保育院,呆了整整的十天,这才将他送到了孙觉那里,让这位坐镇关中的老臣安排一些差事,磨练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至于他能够在蔡道那里看明白多少东西,那就要看他自己的理解能力,和之后在地方上实践时候的感悟了。

有关国家的三件大事。

元丰六年正月正旦,司马光上呈了那本由他主持编修的书,并被宋神宗亲自命名为《资治通鉴》。几个月之后,宋神宗下旨擢升司马光为资政殿学士,而范祖禹为秘书省正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宋神宗知道司马光的本事,也就是修修书,当个御史。掌军和亲民官都不是适合。而司马光看好的范祖禹也同样如此。

比较讽刺的是,当初,王安石就非常器重这个范祖禹,可惜的是,这个人跟在司马光身后,一心只知修书,根本就没有搭理过拗相公。

元丰六年,宋神宗本欲发大军继续征伐西夏。

因为蔡道的献计献词,没有了沈括继续呆在延安府,没有了徐嘻这个大宋朝版赵括的继续领兵,元丰五年也就没有了永乐城的惨败。这也是蔡道在事后才知道的情况。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计谋,一路人马一次小小的的防守反击,只一路就消灭了西夏国大军整整五万人马。

西夏国损失的人数既不会让整个西夏国元气大伤,可也会让西夏国忌惮如今大宋国的势力,选择隐忍并且潜伏起来,以待将来。

可是,苏轼和大将刘昌祚合作无间,干出得成果实在是太过于出色了,让刚刚熄灭的覆灭西夏国雄心壮志的宋神宗又重新燃起了心中的***。

希望刚刚升起,宋神宗就被自己选择的人泼了一盆冰凉彻骨的冷水。

历史上永乐城之战大败的罪魁祸首有三个——沈括、徐嘻和种谔。

沈括是祸端,徐嘻是祸首,种谔却是犯了一个领军将领不应该犯得大忌——拥兵不救。

如今,沈括虽没有被降职,却被彻底的调离了前线。

可徐嘻和种谔却被同时安置到了熙和路,大军就驻扎在五路伐夏中得到的兰州。

原本如果只有种谔在兰州的话,西夏人想要偷袭兰州,根本就不可能。

可是,有徐嘻这个大宋版赵括在,就让西夏人的大军找到了这么一丝破绽。

西夏国的统帅虽然智商不及种谔,却也不是个易与之辈。

先是派大军袭扰会州,种谔亲率大军救援。而后,西夏国就派偏师围住了兰州。

此时的兰州,刚刚才被大宋国收复一年多,城墙残破不堪,五路伐夏时的大军虽然因为中官李宪而保存了下来。可是,已经被种谔带走一半大军,留下的将领有能力也不少,却不得不临时接受徐嘻这个半吊子文官的辖制。

在西夏军围城前,就探知了这一情报,却不敢出城进攻,只敢婴城自守。还振振有辞地说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

他竟然还亲自执刀,自率亲军监督兰州城中的将士拒战。

先机已失,唯一的生机就这么白白的错过。等到西夏大军彻底围住兰州的破烂城墙,宋军将领们看到城外越聚越多的西夏国大军的时候,就知道大势已去。

说起来,种谔带走近半的精兵,并不算中计,因为他直面的就是西夏国的统帅,大军也足有十多万人马。不过,西夏国为了雪元丰五年惨败泾源路之耻。也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这次出征的时候,在袭扰会州的大军中掺杂了近半的女兵。这样,就为攻击兰州的大军留下了充足的人马。

种谔带领大军在会州附近和西夏**队对峙了整整七天的时间。等到他发现对方的怪异之处,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兰州被攻破,又重新被西夏国所占据。这样惨烈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熙和路。

“书生误我!”这是种谔得到消息后,吐血昏迷过去前说得最后一句话,也是这位在宋夏边境上征伐一生的老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的打击面有点大,可是,听闻这句话的读书人并没有责怪这位老将军。因为他们都知道这句话中的书生指的就是徐嘻。

仅仅过了一个月之后,急怒攻心的种谔就这么死在了病榻之上。

没有了永乐城之败,他的一生还算是圆满。虽然从结果论上看,兰州之败,种谔逃脱不了关系。可实际上,宋神宗和朝中的大臣心中都明白,此次战败,真得和种谔关系不大。

错就错在,徐嘻,这个宋神宗和吕惠卿共同赏识的书生。很多人都为了这个人劝谏过宋神宗,不宜重用于他。

蔡道入境之后,也曾经直言不讳地指责宋神宗,胡乱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徐嘻。而‘大宋赵括’这个外号,就是蔡道给他取得。

可作为一个皇帝,宋神宗始终坚信自己的眼光,虽然没有继续坚持修筑沈括和徐嘻共同建议的永乐城,可还是将徐嘻派到了兵力最为精锐的熙和路。

这个草包居然和那位千古笑柄宋襄公一样,在战争中坚持古礼。同样面对的是蛮夷之国,同样的食古不化。结果自然也是一样。

兰州城破,能够从中突围的将领和士卒根本十不存一。幸好,兰州城由于收复时日尚短,朝廷还没有来得及移民于此。也就避免了像原本史实中永乐城之败,导致近十万民夫和工匠失陷在西夏国的屠刀之下。

有逃出来的将领和士卒作证,宋神宗再想包庇战死的徐嘻,蔡道首先就不会答应。得知消息后,蔡道亲自写了一道奏折,恳请宋神宗严惩徐嘻。

朝中的大臣,不管是保守派亦或是变法派,也没有人出来帮腔,徐嘻虽然是个文人,但他根本不是由正途出身。当初只是在自己的策书中谄媚地说了变法的好话,便从一介布衣,变成了如今的镇守一方的大臣。更何况,他的后台——反复无常的吕惠卿已经倒台了。

对此情况,宋神宗不得不严办已经战死的徐嘻,将他的家人贬到了岭南。已经病死的种谔作为主将,举措失当,降官一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