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205 死了的和没死的

奸臣世家 第205 死了的和没死的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对此情况,宋神宗不得不严办已经‘为国战死’的徐嘻,将他的家人贬到了岭南。

死了的是徐嘻和种谔,没死的是王文郁和王浩。

其实,这次的兰州之战实在史实中真实发生过的战斗。

可惜,由于蔡道的乱入。

原本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的兰州之战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

原本兰州大胜的功臣——七百破十万的王文郁,在五路伐夏惨胜之后,只跟随着他的主将王浩,和中官李宪一起被贬去了河东路。

而原本死在永乐城之战的徐嘻,就成了这次兰州之战惨败的罪魁祸首。

唯一受此牵连的就是主将,已经病死的种谔,作为熙和路经略使,他举措失当,中了西夏军的奸计,带走了把守兰州的大军,兰州守备力量变得脆弱不堪,导致了降官一阶。

当然,种谔也不算无辜,他在原本史实中的永乐城之战中,因为很徐嘻不听自己的劝阻,而迁延不进,永乐城被围的时候,他也拥兵不救。导致永乐城大败。

比较倒霉的,就是那位已经被调往他地的沈括,他最终也没有能够逃过惩罚。就凭他过往对徐嘻的赏识有加,其他人也不会饶过他。

由一州的知州再次被贬为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也开启了他一生之中最为灰暗的日子。其实,说起来,这件事对沈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既这让他可以远离朝堂上的党派之争,也可以潜心研究学问,著成华夏第一部百科全书《梦溪笔谈》。

另外一位曾经举荐过徐嘻的大臣,吕惠卿已经贬无可贬,宋神宗便下诏永不叙用这个还算是有能力却权欲极重反复无常的大臣。

元丰六年二月,兰州城被破,蔡道上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奏折,宋神宗的病就是这么来得。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此次大败之后,宋神宗旧疾复发,原本的那点雄心壮志也彻底消磨殆尽了。

结果就是,原本对蔡道宠遇有加的宋神宗,突然对他的态度冷淡了起来,冷淡二字都有些轻了,官家的态度甚至变得极为冷漠起来。

更为糟糕的是,皇储延安郡王赵佣原本对蔡道的态度就时好时坏,他认为宋神宗这次旧疾复发,罪魁祸首就是蔡道,正是因为他的那道奏折才引起的。

底下的那些大臣们都没有出面强谏这件事,他一个无官无职,身上只有寄禄官的小孩子居然敢参与这种事,民间知道的自然是一片叫好声,可是无论是官家、后宫、皇子或者大臣们都对蔡道感到厌恶已极。

所以,这位未来的皇帝对蔡道的态度已经变得极为恶劣。

在所有人的眼中,蔡道的前景堪忧啊!

……

文臣中,又有死了的,和没死的。

元丰六年,活了八十岁的富弼死了。

可原本应该已经死了的曾巩。却因为蔡道,而活了下来。

曾巩母亲的病逝。很有可能就是这位学识渊博的长者身体突然过世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不好,在蔡道的提醒和帮助下,老夫人病情痊愈,蔡道再积极帮助曾巩调理身体,这才算是将曾巩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然,蔡道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起码,他为自己的蔡氏学堂找到了这么一位名声远播的山长和良师。

曾巩,号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是南丰七曾的魁首人物。他出身儒学世家,名臣之后。

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由欧阳修亲自主持的科考,才进士及第。自进入仕途之后,就一直在地方上亲民官和史官的位置上打转。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吕公著的一番不负责任的评论,‘巩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导致明明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的曾巩,一辈子他未能当上丞相。

天下宰辅,非韩即吕,这是宋仁宗给大宋国留下来得一个极大的隐患。

反而是吕公著他自己,其实也就是个庸庸碌碌的官僚而已。

如果他本身为政清廉,那还好说。

可是,吕公著偏偏出自世家大族,没有在地方上穷奢极欲、巧取豪夺,就不错了。如果不是靠着名相吕夷简的威名,朝中又有那些世家大族的帮衬,他本身也就是百里之才而已。

窃据高位这个成语,说得就是这样的人。从中也不难看出,这位志大才疏的宋神宗,其识人用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陈师道是蔡道和这位大文学家联系起来的桥梁,蔡道自陈师道进京后,就借着这位才子是曾巩的弟子的由头,拜访了这位大文豪。

其实,这段日子,曾巩已经很久没有见客了。

早在元丰五年四月的时候,宋神宗擢升曾巩为中书舍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向宋神宗提出了想要致仕的要求。

所以,蔡道能够见到曾巩,还真是靠着陈师道和曾巩的师徒之情。

刚一照面,蔡道就发现曾巩的气色非常差,和他过世的爷爷一样,居然都已经有了中风前的征兆了。在得知曾巩老母亲也正病重的时候,蔡道就提出去拜访一下老夫人。

人年龄大了,身体的零件难免出问题。

曾巩老母亲此次病重却并不是这个原因。

蔡道经过观察和询问后发现,老夫人其本身并无大病,仅仅因为一时的不注意,一个小小的感冒,最终引发了比较轻微的慢性肺炎。

而这个症状居然还让给老夫人诊疗的名医给诊断错了,这位名医一直是按照伤寒的病症来治疗老夫人的病症的。

发现这个事情之后,蔡道并没有犹豫,反而是直截了当的把自己的认知告诉了曾巩。

原本,以蔡道的年纪,他自己都不相信曾巩这位见识渊博的长者能够相信自己的话。

可实际发生的事,却大大超出了蔡道自己的预料。

曾巩不但撵走了那位神医,还请求蔡道给他的老母亲开药治病。其实,曾巩自己也一直在怀疑这位神医,当初一个小小的病症,他的继母如今看样子居然已经快要过世了。

肺痨在后世都能治愈,更别说慢性肺炎了。

可这个时代并不是后世,也没有抗生素。

蔡道没学过中医,自然不会开什么药方子,也不敢乱开方子。

好在老夫人慢性肺炎的症状并不明显,呼吸还算顺畅,并还不需要吸氧。

药补不如食补,得慢性肺炎的老人既要吃的有营养,补充病人的体力和气血,还要吃的易于消化且味道清淡一些。

蔡道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黄连放入江米熬成的粥中,平时再辅以用枇杷叶煮制而成的汤汁,清咽润肺。

当然,蔡道毕竟不是医生,他也不敢大包大揽,还是劝曾巩再去延请以为善于一直慢性肺炎的大夫,在诊治一下。对症下药,病才能够好的更快一些。

曾巩毕竟不是凡人,他亲自进宫向宋神宗求了一位太医来给自己的继母诊治。

结果,就同蔡道说得一样,老夫人的确是得了慢性肺炎,而不是伤寒。如今之所以看着病势沉重,是药三分毒,就是因为吃药吃了那么长的时间,结果到最后才发现吃错了药。

如今,老夫人的病还是以调理为主,那位太医在看了蔡道给老夫人开得食补药方之后,赞不绝口。

曾巩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并没有把蔡道做得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自然也包括这位想要认识食补方子主人的太医。不过,这位太医还是开了一个调理的方子交给了曾巩。

就这样,原本病势沉重、已经准备好寿衣寿材的老夫人居然就这么活了过来,而曾巩也因此活了下来。

本来应该取名为‘汴梁小学’,如今,蔡道也只能够开一间‘蔡氏学堂’了。

蔡道原本给这座学校请得山长是晏殊的小儿子、著名的词人——晏几道。可是,原本也有这个意向的晏几道在听说蔡道失去宠信,并且学堂降格的消息之后,就装作闭门谢客,蔡道又接连去了两次,居然连晏府的下人都不搭理他了。

这也就是蔡道出手救活曾老夫人的真正原因。

不然的话,就是傻子也知道,明明两人交情不深,刚见面就在人家的家中随便质疑那位老中医的诊断,这可是大忌啊!

万一,老夫人就这么病死了,蔡道可是要担权责。即便曾巩愿意饶过‘年幼无知’的蔡道,可南丰七曾中的其他几位大能也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地绕过蔡道的。

元丰六年七月,艮岳秋收之后,京师东北角那块地上,就突然多了一座占地极广、规模宏大的学堂——“蔡氏学堂”,它的第一任山长就是曾巩,南丰先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