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207 事与愿违

奸臣世家 第207 事与愿违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可是,为了应对之后朝局的巨变,蔡道所做的不仅仅是这么一点而已。

宋神宗授予蔡道的寄禄官,已经从原来的八品的宣节校尉变成正七品次一等的致果副尉。这次又是连升三级,这就算是酬谢其进献种田和酿酒之法的功劳。

可是,是个人都知道,武官的寄禄官升的再高,顶多也就是每月多一些死的俸禄,地位还不如最低等级的文官从九品将仕郎。

然而,就是在那道奏折的事件之后,蔡道连升了三级的寄禄官,却丢掉了身上唯一的官职——保育院副总管,宋神宗一怒之下却连不在编制内的职司都掳夺掉了。

对此,蔡道在上那道奏折之前,心中早有预料,并没有为了失去和宋神宗以及皇储赵佣亲近的机会,觉得很难过。

最是无情帝王家。

其实每一个深陷朝堂的人都听过这句话,更是有无数的官员深深体会过这样的下场。蔡道的外祖父——拗相公王安石就是这么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

如果历史上的宋神宗真是一个念旧的人,就不会连续两次将王安石罢相了。

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最后一次罢相,虽然是因为王安石自己的死了儿子,心灰意冷之下。可这未尝不是王安石深深地体会到了宋神宗赵顼的冷漠和无情。

还是那句话,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每一个宋神宗治下的大臣,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这位皇帝虽有雄心壮志,却是志大才疏,自己本身没有力挽狂澜的霸气和能力,还没有识人用人的眼力。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也亏这位不要脸的皇帝真是好意思,当初,他居然将自己和王安石比作刘备与诸葛亮。

如鱼得水!

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

历史上,真正能够做到刘备和诸葛亮那样的,少之又少,特别还是大一统的王朝里,那更是凤毛麟角了。

如果他和王安石的关系也算是如鱼得水的话,诸葛亮就是活过来,也会哭晕在厕所里吧!

想想也是,蔡道已经无私地将酿酒的技术和种植冬小麦的技术全盘献给了朝廷,没有一丝一毫地保留。

这次事件,宋神宗心中的怨恨、责怪,再加上蔡道上奏折之后,自己选择了沉寂,让这位极为功利的皇帝觉得蔡道已经江郎才尽,变成了另外一个方仲永。

所以,用之如蜜糖,弃之如敝屐。

掳夺职司才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蔡道当初的提出过得很多请求也都被宋神宗在暗中将之一个个的终止了。

比如,蔡氏学堂。蔡道本来想要在汴梁城中兴建一座大型的小学,如果能够冠以皇家之名最好。可是,到了最后,还蔡道自己的出了一大笔钱,从建筑的建造到师资力量,宋神宗和官府没有出过一份力。如果,蔡京不是蔡道的伯父的话,征地都不会进行的那么顺利。

到最后,蔡道出得主意,得到的艮岳那一整块地,想要在汴梁城外城中交换一块地。结果却就变成了东北角那块缺少河流的贫瘠之地,而且,原本蔡道要求的面积也大幅度缩水。

保育院中唯一一个还算是讲义气的曹虎,还想要和蔡道继续到蔡氏学堂里厮混,可是,却被蔡道赶回了家。曹家百年豪族,自有私塾教导子弟,更不缺少名师教导。可是,蔡道知道,接下来,朝堂内外将要发生的事情,根本就不是曹家这样的武臣世家能够参与的、适合参与的。

宋神宗被自己气得旧疾复发,以他的气性和身体,究竟能活几年,谁也说不清楚。况且,大宋朝的皇帝本身就没有高寿的。官家一旦过世,皇储赵佣年纪太小,不能秉政,后宫中的高太后势必会垂帘听政,任用保守派大臣独揽朝政。而这时,司马光又恰巧著完《资治通鉴》,他就是当朝宰相的不二人选。

变法派的大臣肯定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全都被贬谪到烟瘴之地的岭南。

所以说,以如今的状况,谁跟蔡道再牵扯在一起,谁就会跟着倒霉。蔡道身份太过于特殊,不但惹怒了皇储赵佣,还是变法派大佬王安石的外孙,干将蔡卞和蔡京的子侄。

因此,在秋收之前,蔡道就让花狻猊那些当初为他拼过命的人,将他们的家人全都遣散出京。目的地,已经在稳固建设中的夷洲岛。而那些受雇于蔡道的农夫,只要还愿意跟着他干的人,也全都离开了汴梁城,他们的目的地却是河东路最南部的中条山地区。

中条山对统治它的国家意味着两种重要意义:金库与兵器库。

而对于大宋,还有另外一种更为重要的意义——防御屏障。

大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坚若磐石的太|原城也被拆成了零件,整个山|西几乎毫无屏障可言。

宋太祖赵匡胤本来想要迁都洛|阳,而中条山就是西京洛|阳的一道天然屏障。

宋神宗死后,蔡道必然会被贬出汴梁城。而整个大宋的江山之中,他不管到了哪里都会混得非常好。除了河东路。

因为后世的山|西,除了煤矿之外,土地贫瘠,水源又少,而且也是遍布山地。可用来耕种的土地极小。而且,这里地处内陆地区,无海可依,发挥不出蔡家海上的优势。

蔡道那点农业知识在河东路根本就反不起太大的浪花。

蔡道大胆猜测,恨他的那些人肯定不会让他安生的过日子。

河东路无疑就是一个能够让他的名声大损的绝地。所以,蔡道才未雨绸缪地将人派往了中条山地区。

提早实施蔡道制定的一个计划,为自己未来的河东路执行提前铺路。

其实,蔡道早就上那道奏折之后,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

他这么做,也并不是无谋之举,根本原因,还是蔡道自己不愿意继续呆在汴梁城中了。

可是,谁知道,事情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宋神宗大怒之下,实升暗贬了蔡道,却一直都不肯答应蔡道提出离京的请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