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60 打油诗的余波

奸臣世家 第160 打油诗的余波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第160打油诗的余波4

何况,蔡道如今已经入道,是出家人,已经脱离了王蔡两个家族的束缚。他又何须计较那些凡人的议论呢?‘不孝’用在他身上已经不适合了。

‘橘子洲头号’是沙船,所以,即便搁浅了,蔡道也有办法让它摆脱滩涂的束缚。

第二天,就在众人的努力下,‘橘子洲头号’重新开始了接下来的航程。

两个方家的人一辈子都呆在金溪县,也许其中有人坐过船。可是,那都是些小溪小川的,没有什么大浪。再加上,这个时节鄱阳湖水势还算平稳,这些旱鸭子才没有人晕船。

可是,到了长江,方家一些人就不行了。不管是结实的庄稼汉、还是几岁的孩子、或者那些妇人都受不了船舶的颠簸,有的症状能轻一些,有的却十分严重。

所以,蔡道不敢在继续全速驾船前行,只好一路上走走停停。本来顺顺利利的行程,让方家人给耽误了。‘橘子洲头号’花了七八天,才沿着长江来到了江宁。

江宁,是后世南京在大宋朝的一个称呼而已。

如今的江宁府就是蔡道的外公——王安石在坐镇。

方家人这个状况,蔡道实在是不放心让他们和自己一起从海路出发。现在只是长江航道,就晕船晕成了这样,到了海上那就更加让人担忧了。

所以,蔡道临时决定,众人分道而行。

狗子继续驾驶着‘橘子洲头号’,沿着大运河,拉着方家人先一步进入汴梁城。为此,蔡道还让狄安把禁军的一个副官派到的船上,保护方家人。

而蔡道自己和狄安,以及那些禁军则继续从陆路向东行进,目的地是华亭县。

华亭县也就是后世的上海。等安排在江宁的蔡家人把消息传回孝慈里,那些孩子直接坐船和自己在那里汇合。因为,这次回家耽误的时间太多,蔡道这次就不再回孝慈里了。

不过,蔡道还交给传送消息的手下一封信,这封信主要是给四管家蔡喜的。

主要的内容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吩咐蔡喜把孝慈里的人派到大宋沿海的州府,在那里设立小商铺,表面上是专门贩卖南洋来的香料,暗地里是趁着灾荒年,从一些灾民手里买一些年幼的孩子。到时候,先集中把这些孩子送到湄洲岛上,培训一段时间之后,在送到夷洲岛。

夷洲岛上的移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以孝慈里的乡亲和这些被买来的孩子为主。而那些年龄大的灾民,蔡道再也不会考虑了。他的年龄还小,完全可以等下去。

江宁作为六朝古都,系统也给蔡道激活了一个支线任务——探访江宁名胜。可是,蔡道为了不引起王安石的注意,忍着系统奖励的诱惑,毅然迅速地离开了江宁。

……

蔡道临别赠送给方仲永的那首打油诗,方仲永没有读懂其中的意思,他也并没有打算广泛传播。

不过,方仲永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打算接受蔡道的建议,重新开始作诗词。那个小道长说得没有错,这种事自己开心就好。

像陶渊明和孟浩然那样,将诗词寄情于山水之间。

方仲永知道,他也许再也做不出小时候那种有灵气的诗词来,可是就算自己写得再差,那又如何。

那孩子一点也不介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所做的打油诗,而他自己现在只是个农夫而已,王安石那片文章一出,自己的名声就已经很差了,所以,又何须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呢!

如今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所以,方仲永决定,以后只要是有时间,他就把自己幼年所做的诗词,能记起来就全部抄录下来,即便没有人看,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种纪念,留给自己后世的子孙,让他们看一看,也让后人知道自己的祖辈也曾经出过一个神童。

……

有一个人,不但很快得到了蔡道的这首诗,并把它迅速地传播了出去。

这个人就是福清的老神童蔡伯俙,他不愧是天下最年幼的同进士,官场的老油子。

蔡道的突然到访,让他一直觉得很纳闷。

后来一打听,他才知道,原来这小子在汴梁城的时候,居然不计前嫌,想要拜访另外一位同样是神童出身的何正臣。可是,这位何老神童却一点度量和涵养也没有,居然和一个六岁的孩子较劲,最后连大门都没有让进去。

蔡伯俙这一辈子不管是因为藏拙,还是本身能力的问题,一直都没有担当过太大的官职。

而何正臣也是如此,他从仁宗朝开始就一直没有担过大任。这一回,因为乌台诗案,他本来是有机会当上吏部侍郎的。自元丰改制之后,这个官职可谓是有名有实,权柄相当的大,可就是因为他对待蔡道的态度和乌台诗案等原因参杂在了一起,让宋神宗对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所以,在蔡道离京之后不久,何正臣立刻把他明升暗降的赶出了京城。

接连拜访两个天下知名的神童,蔡伯俙就是从蔡道这一点,大致地猜测出他下一个目标——肯定还是一位天下知名的神童!

所以,自从蔡道离开福|清之后,蔡伯俙就一直派人到孝慈里一直盯着蔡道。

蔡道从倭国返回孝慈里之后,蔡伯俙得到探子报回来的消息,从蔡道离家后所走的方向,就大胆地猜测出这一次的目标就是王安石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方仲永。

果不其然,蔡道到达江南东路之后,并没有去王安石的老家临川,的确是拜访这位过去的神童。

那位扮成货郎的探子就一直盯着,蔡道赠诗的时候,他也在一旁,后来,蔡道乘船离开江南东路之后,这个探子才返回了莆田。

他把这首打油诗一字不差的写下来,交给了自己的老爷。

方仲永读不懂蔡道的打油诗,是因为他不了解有关蔡道的传说和事迹。

可蔡伯俙就在福|建路,不说对蔡道的事情了若指掌,也算是知道十之七八。

他自然读得懂。

甘罗十二相,曹冲幼称象。

与翁传神童,俱是游梦人。

余本一凡人,师才高一石。

殊途却同归,儿女共沾巾。

前两句就不说了,而中间四句写得就非常有意思了。

蔡道打小没有任何人教他读书识字,不是四管家蔡喜不想给他找先生,而是当时蔡道的名声太差,没人敢给他这个灾星当西席先生。可谁知,蔡道自己三岁的时候,就突然会认字识数了。非但如此,也正是从那时起,‘运财童子’才突然显现出他的神奇之处。

之后被宋神宗宣召入京,蔡道就一直说自己是那位老神仙的徒弟,当然会有很多人会质疑这一点,到如今,就连当年那位老神仙真正的弟子流传下来的传人也都没有出面承认这一点,可是,凡是质疑他的人却也根本拿不出任何实质的证据来驳斥蔡道的这个说法。

而方仲永就有些和蔡道相似的地方,他同样也是五六岁就突然无师自通,突然就会写字,突然就会作诗。三个突然,实在是太突然了,其他人看来根本这根本就不可能。

古代的确是有不少人,因为家里面贫困,便悄悄在家乡的学堂外面偷学,而最后成为有名的学者的。这样的故事在大宋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像方仲永这样,刚认字就会作诗的。就如同不满周岁的孩子,光学会走路就会跑那样,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