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61 归程

奸臣世家 第161 归程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像方仲永这样,刚认字就会作诗的。就如同不满周岁的孩子,光学会走路就会跑那样,根本就不会有人相信这一点。

蔡道猜测,这个方仲永,要么就是和他一样的穿越者,要么就是有高人在暗地里偷偷地教过方仲永,却又不让他宣扬自己的名字。所以,传说中所谓无师的自通,其实根本就是个幌子罢了。

因此,蔡道在自己的这首打油诗中,就大胆的猜测,方仲永和自己的同被人传为神童,其实都是被师傅在睡梦之中传授的知识。其实,二人都是凡人而已,之所以,表现得这么出众,根本就是因为那个给他们传授知识的老师水平实在太高了。

殊途同归,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方式教出了两个同样年少成名的神童,这正好解释了两人成名的根本原因。

蔡伯俙一看就觉得蔡道这首打油诗,论文学水平写得水平不高,可其中的意义却非常值得读者探究。

这个小老儿心中也充满了恶趣闻,他不满足自己知晓这件事,便将这首打油诗抄录了两份,让人用官方邮政系统传了出去。

这个脸皮厚的老神童,即便赋闲在家,也一向喜欢在朝廷上露露脸,显示一下自己还活着,所以,第一份是自然是传给宋神宗的,而第二份就是传给蔡道的外公王安石。让他看一看自己的亲外孙是如何评价他这位老相识的。

于是,在蔡道不知道的情况下,他这首打油诗在他还未归京的时候,就已经被宋神宗给传遍了天下。

王安石拿到蔡伯俙传过来的信之后,只是看了看,并未放在心中,可是后来他听说,蔡道去看了方仲永,经过江宁的时候,却没有来拜访自己,心中肯定是不悦的。

可这位倔老头自己也不想一想,他自蔡道出生就没有见过这个亲外孙,也没有问候过,或者送过任何的礼物,这让蔡道如何跟他亲的起来。更何况,因为王雱的原因,蔡道又如何敢去直接面对这位拗相公呢。

数日之后,蔡道一行人来到华亭县,由于有禁军随行,并不适合进入县城。所以,蔡道在华亭县外包了一间客栈休息,等候从仙游码头开出来的海船来接他们。

海上到底是比陆路要快很多。

第二天,蔡家的海船就带着那群孩子赶到华亭县的码头。

这一次,蔡道也没有让把自己收留的那108个孩子全部都带上,毕竟,那些孩子是在这几年陆陆续续收养的,当时有不少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所以,如今还有不少孩子没超过三岁。

由于担心路途上发生以外。所以,这一次,蔡道只是带走了超过五岁的孩子,其余留在家中由老管家蔡喜安排人抚养,等过几年在带她们进京。

不过,留下的孩子都是女孩,蔡道自从在仙游县推广种田的方法,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有人家随意抛弃男婴的现象,那几年偶尔有人将孩子送到蔡家,慢慢地送来的也都是女孩子。

所以,这一次,那二十个男孩子几乎都满了五岁,其中只有一个今年才四岁,可就是这小子长得最欢实。这小子在蔡道进京的这段时间,居然拜了海遨游为师,学下了一身潜水的本事。所以,别说是晕船了,如果大家一起掉进海中,蔡道自己都没有这个孩子游得快。

所以,蔡道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小鱼儿。这也是男孩子中,蔡道唯一给他取了名字的孩子。不是蔡道不愿意给他们取名字,也不是他不擅长取名字,而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将来将要由宋神宗所把控。蔡道也不好越俎代庖,当然,那些女孩子的名字,大部分都已经由蔡喜给她们取好了。

花兰溪这个大丫头,蔡道回家到时候,已经给她取好了,现在就剩下小迷糊一个人没有取名字了。

一路行船,这群孩子虽然偶有不适,还是有人出现了晕船的现象,毕竟海上风波莫测,风浪要比平时大一些,但是,毕竟这些孩子之前接受过长时间的训练。刚开始即便晕船,适应了一两天之后,他们也都一个个精神起来。当然,这也少不了蔡道提供的晕船‘圣药’的帮助。

这个时代,可没有任何人工合成的晕船药。蔡道提供的所谓晕船‘圣药’,绝对是原生态,其实就是槟榔。

槟榔,提神醒脑,多咀嚼的话,的确是能够治疗一些人的晕船症状。

还是密州。

蔡家的船舶停靠在密州码头,当他们一行人下船的时候,一直留守在这里的禁军们立刻都飞奔到码头上。这些人一直留在海边,闲的全身都快长出虱子来了。

当狄安宣布,给留守在这里的禁军也有赏钱的时候,众禁军一片欢腾。

队伍中毕竟有孩子,所以,蔡道还是安排大家又休息了一日。

第二天,大部队才启程出发。

这一次,蔡道并没有从密州赶往大运河沿岸的州府,顺着大运河入京。而是由陆路,沿着密州到汴梁城之间最短的距离前行。

因为,邸报上说,前几个月的大雪不但覆盖了汴梁城,也发生在整个北方。那时,蔡道就预测,今年秋收的时候,整个北方大部分地区,将要迎来大丰收。

如今已经是七月初了,蔡道这次回家,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了早就计划好的行程,所以,即便是他此刻立即赶往运河,也肯定赶不上京城艮岳那块地的秋收了。

施了粪肥的庄稼,肯定要比普通的长势要好,成熟也的要早。这一点,蔡道早已经向宋神宗禀报过。

之所以沿着陆路进京,蔡道就是想多看看,沿途那些州府县具体的秋收情况。

这一路上,蔡道一直都坐在马车里,他发现沿途还没有收割的农田里麦浪滚滚,远远望去,一大片金黄色随风飘荡。一路走来,沿途的州府县都是这样一副大丰收的景象。狄安和手下的禁军都被眼前的美景所感染,丰收总是会给人带来喜悦的感觉。

可是,蔡道细心地观察到,那些在田地里忙着收获的农民,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多少因为丰收而应有的笑容。

对于这一点,蔡道心里自然明白其中的原因——谷贱伤农。

即便是英明如唐太宗李世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大唐贞观最初的几个年头,整个关中地区因为丰收,结果导致斗米的价格不超过十文钱。这还被当成新潮新气象,而被大加夸耀。其实,这完全违背经济规律。丰收自然会导致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市场供需情况逆转,结果就是粮食价格肯定会跟着大幅度的降低。

谷贱伤农,说得就是这个情况。

在大唐贞观丰收过后的那几年,因为各种原因,关中遭遇旱灾和蝗灾,导致关中大饥。如果不是靠着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将南方的大米运到关中缓解了危机。李世民这经过玄武门之变才登上皇位的‘明君’,就算最终能坐稳皇位,也非得闹出大乱子。

这种现象,蔡道懂,花兰溪也明白,蔡板隐约地有些明白,蔡桶根本就不用问他的意见。

可是狄安和禁军、以及跟着蔡道一起进京的那些孩子并不明白。为了让这些孩子多明白一些道理,蔡道突然决定,大部队停下来,他把这些孩子都派了出去,让他们到田间地头,去询问那些正在辛苦劳作的农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